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训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3-05-30 04:21周芳华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业财融合

【摘要】本文分析业财融合趋势下高职会计实训课程教学面临的变化,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高职会计实训课程业财融合建设路径的建议:创建随机数据库,打破统一和标准;减少业务量,手工操作与软件并用;提前介入分组,指导学生分岗协作;共设业务流程,制订实训规则。

【关键词】业财融合 会计实训课程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6-0137-04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业财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管理者期望财务人员更积极地参与企业管理,并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下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建议。会计实训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会计专业理论的延伸与拓展。会计手工实训课程作为会计实训课程的核心内容,对培养会计实务技能有重要作用。随着业财融合时代的到来,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这给手工实训课程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高职会计实训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美国经济学家奎因坦斯于1922年提出,财务人员应该具备“跳出财务看财务、回到财务做财务”的能力。这标志着财务领域开始超越传统的管理模式,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以满足企业的需求。2014年我国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到“业财融合”,并在2016年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对“业务和财务进行有机融合”做了进一步完善,为今后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财务人员不仅要履行传统的核算监督职责,还需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及时的预测和监控,并向各业务单位提供有效的报告,以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提升企业价值。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制订一套适应产业发展新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其具体落实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遵循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妥善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建立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会计实训课程是会计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会计实训课也应做出相应改革,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学生想要顺利实现就业,必须具备企业所需的实践技能。财务人员作为企业的重要岗位人员,首先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并能积极主动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协作;其次,作为管理人员,应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向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并帮助企业完善管理体系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业财融合时代背景下,仅靠课本理论知识培养出来的财务人员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为了能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综合所有专业课程内容的会计实训课程应成为改革的重点。

二、高职会计实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统一化,实训答案标准化,难以培养学生的审核意识

当前,高职会计实训课程仍以培养核算型人才为目标,以准则和法规教学为主要内容,并以较为固定的形式呈现。教材以企业发生的购销业务为主、行政业务为辅,结合某些特殊业务,提供一模一样的、完整无误的凭证,让学生根据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并附带标准答案供学生核对。“1+X”考证平台的推行让学生接触到以往课堂不曾涉及的业务操作内容,但为了便于考核,平台提供的也是统一的凭证和数据,并按照系统的标准答案进行判分。统一、无误的凭证以及实训过程中教师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不用审核凭证,直接按照教师提供的固定的业务处理步骤完成相同数据的会计核算、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再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便完成了实训任务。实训过程平淡无奇,实训结果千篇一律,这与企业实际经济环境不相符,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核意识。

(二)业务作业量大,过程考核缺失,减弱了实训教学效果

会计实训内容涉及面广、业务量大、业务重复率高、原始单证多。以沈亚香、周陈莲、孙华主编的《新编会计模拟实习:商品流通企业分册》为例,该书共300多页,涉及88笔业务,需要编制100多笔会计分录,填写60多张账页,均为会计账务处理,不涉及任何业务工作。对仅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无法在短期内掌握相关知识,也很难在课后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加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簿记管理,花费大量时间在讲解业务和纠正学生基础操作上,导致学生不能在上课时间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另外,期末实训成绩主要以提交的实训材料的完整度和卷面整洁度为依据进行评定,过程考核分值比重不大或没有。成绩评定又以结果为导向,那些平时学习认真努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由于实训材料修改痕迹较多而无法获得较高分数的学生将会受到较大影响。长此以往,很多学生逐渐只关注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和会计报表的填报,这样无疑会减弱实训教学效果,甚至容易导致他们为了完成实训任务而出现抄袭行为。

(三)實训分岗不分工,沟通协作被忽视,难以培养学生的业财融合意识

实训业务处理涉及业务、出纳、会计、主管等岗位,教师会向学生详细讲解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然而,由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不同,实训开始后会因为进度不一致导致团队合作不顺畅。为了避免一人拖慢整体实训进度的发生,部分教师会违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让学生一人多岗,承担所有实训工作,导致实训过程出现有岗不分岗、工作一把抓、越做账越乱的情况。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也没有实践经验,多重角色的多次转换使得他们很难准确把握各岗位内容,也就不能履行好应尽的职责,不能很好地掌握账务处理程序。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业务与财务相分离,未充分重视业务与财务的关联性,也不能有效地将财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进行有效整合,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综合能力。学生仅凭借凭证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缺乏对业务流程的深入理解,更没有利用核算结果为企业分析和解决经营管理问题。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容易忽略业务和财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财务数据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难以培养其业财融合意识。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训课教学的优化路径

随着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日趋深入,财务人员扮演着核算与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角色,也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助手。为了让学生树立业财融合观念,在提升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同时,应加深学生对业务流程的理解,具备业财融合能力。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优化高职会计实训课教学,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一)创建随机数据,打破统一和标准

要改革实训课教学,有必要克服实训教学内容统一化和答案标准化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一整套实训资料,教师可适当调整教材中采购和销售的数据,使它们具有差异性;按照学生(团队)数量,制作相应的销售订单和对应的采购订单;最终采用手机摇号或抽签的方式进行随机分配,确保每一名学生(团队)拿到的购销订单数据是不相匹配的。比如,有甲、乙两个企业,产销配比关系是1∶2,即每生产1个单位的产品需要消耗2个单位的原材料,教师就按照这个比例关系制作产品数量不同的A、B(A产品数量多于B产品数量)销售订单及对应的采购订单A′和B′。如果分配销售订单时甲企业拿到了A,那教师就要将B′分配给它,而A′给拿到B的乙企业,如此,甲企业得到的原材料比为了完成销售订单所需的数量要少。为了达成销售合同,甲企业必须从乙企业购买缺少的原材料,而乙企业因为库存充足,只要价格合理,就会愿意出售,这样甲、乙公司就会形成不同的销售与采购模式,数据也就不一样了。在实训中组别越多,业务交互程度越高,数据就越有差异性,答案也就各有不同,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标准化,从而有效消除了抄袭的可能性。

教材以外的交易数据,需要学生自行补充相关的凭证,以便进行核算。例如,在出售剩余的原材料时,核算员要填写发货单,会计要开具销项发票;在补购原材料时,核算员要填写进货单,会计要审核进项发票,出纳则要支付货款。由于没有现成的凭证和答案,所以需要在各个岗位之间进行协调:核算员需要确定现有库存量和销售订单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从而计算材料短缺或富余的数量,以便补购或出售;业务员则需要根据核算员提供的数据寻找客户;会计则需要根据业务员和核算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查,才能收取或开具发票;而出纳需要确保收付款的及时性。由于数据是实时的,凭证也不同,且大部分交易都发生在课外,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讲授所有的交易业务,只能说明业务处理流程和重要的核算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解答学生非共性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由于学生自行填写的凭证和会计资料可能出现漏洞,如果没有审核意识,很容易相信其他同学提供的凭证是正确的,所以很可能发生一连串的数据差错。因此,在实训开始时,教师应当强调审核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复核、对凭证进行审核,让他们重视审核工作,培养审核意识,这也能避免错误数据带入账簿和报表而引起的连环错误。

(二)减少业务量,手工操作与软件并用

不论是外购还是自己编写实训教材,教师都应严格控制其业务数量和内容。由于课时受到限制,教材业务内容涵盖企业日常经营业务范围即可,并应有效控制业务重复次数,减少计算量和降低繁杂程度。为了便于财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获取数据来源,并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教材除了财务相关内容,还应包含非会计但与财务相关的内容,如客户信用等级信息、产品市场特点以及购销合同的制订与审核等。手工实训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会计材料整理技能,而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财务软件能快速完成会计基础业务,缩短账务处理时间。结合这两种实训方式的特点,会计实训课程应将纸质教材与软件应用相结合。利用纸质教材让学生学习原始凭证的填制和整理方法,利用财务软件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双管齐下,会大大缩短财务工作时间,有效地缓解课时压力。学习和教学压力减轻后,学生可以开展多期企业模拟经营实训,并进行轮岗,教师也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从“做账工”向管理人员转变。多期模拟经营数据能为后续教学考核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学生通过轮岗也能体验不同岗位工作,全面提升对工作和自身的认知。

为了使学生重视实训过程,期末评定学生成绩时,除了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整洁度,还应比较各组的经营成果,以评估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分析学生的个人总结,以确定个人的工作量及对团队的贡献,最后结合课堂记录进行综合评定。教师应在实训前向学生公布这些评分依据,让学生了解实训规则和评分标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动态监测学生实训的进度,及时公布业务交易数据,并发布经济效益排行榜,组织学生开展企业经营模拟对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实训教学。

(三)提前介入分组,指导学生分岗协作

会计实训课实际上是最适合采用分岗分工来培养团队精神的课。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每个岗位所需的业务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应提前介入分组,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合理定岗分工,让他们在实训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实训一般是以团队形式进行企业模拟经营活动。根据财务岗位设置原则,团队一般由出纳、会计、业务员、核算员、主管组成。其中,出纳负责日记账的登记和现金收支业务;会计负责登记除日记账、库存账、往来账以外的明细账、填制记账凭证、开具发票;业务员负责往来账的登记、购销合同的审核和签订、商品的采购和销售、货款支付进度的跟踪;核算员負责库存账的登记、生产成本的核算、出入库单的填写及库存的管控;主管负责总账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所有业务的审批和数据的审核。

在组队时教师应确保每一个组都有一个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第一期轮岗中,由这些学生担任主要负责人,如作为主管确保进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承担重要岗位,如会计或核算员,协助主要负责人完成核心工作;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安排其到相对简单的岗位,如出纳,处理简单业务。在第一期轮岗时,教师应对每个岗位的学生进行细致指导,以确保每个岗位的学生都能充分理解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经过一至两期的磨合,学生就能熟练掌握岗位业务处理的方法,然后再由学生自行安排轮岗,进行实训工作。实训过程中,因各岗位所负责的工作任务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岗位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而另一些岗位业务量少,较为轻松。如果教师或担任主管的学生不能有效协调这些岗位的工作,就会出现不和谐的状况。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作为团队成员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并鼓励大家主动协作,共同承担集体职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共设业务流程,制订实训规则

为了培养学生的业财融合意识和能力,教师应首先设计业财融合业务流程,并将其应用于实训中。明确分工后,教师可根据业财融合需求,与学生一起设计一套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并制订具体的实训规则,以确保实训的可操作性。图1显示出三个重叠部分:原材料采购环节(1,2,3,4重叠部分)、开票环节(1,2,3重叠部分)以及收付款环节(1,4重叠部分)。重叠意味着这个环节中的相关岗位需要相互沟通,以实现有效协作。根据图1,虽然采购工作由业务员负责,但是原材料采购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生产需求和现有库存,这些数据需要由核算员提供;在材料到达后,核算员还需向业务员核实才能入库使用。这样,业务员与核算员之间需要充分沟通,因此1和2出现交叉重叠;货物入库后核算员要将进库单和采购发票交给会计,以便进行财务核算,因此2和3也有重叠;业务员需要向出纳了解付款情况,因此1和4也有重叠。由此可见,财务工作不是孤立的,与各个岗位、各个部门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实训中,学生逐渐认识到业务和财务相互依存的关系,财务离开业务就失去了核算的基础,业务离开财务也无法持续开展。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在实训中就会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确保信息准确、完整,高质高效完成业务,从而形成业财融合意识。由于数据的不确定性,教学中没有统一内容和标准答案,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论是数据的创建、分配、流轉还是核算,教师都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临场反应能力,以指导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实训,并能够在不断变动的交易环境中准确计算出每个学生(团队)的数据,从而实现实时校验,减少误差。

随着业财融合的发展趋势,高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改革。教师需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通过创建随机数据库、结合传统手工账与财务软件、设计业财融合业务流程、加强考核实训过程等方式,对会计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审核、沟通、协作的能力,以实现业务与财务的高效融合。

参考文献

[1]刘佳莉.数智化背景下“1+X”证书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融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13).

[2]王露.浅析提高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的途径[J].当代会计,2020(21).

[3]张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融入大数据思维与技能训练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22(9).

[4]王建业,林丹琪.产教融合视角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会计”类课程落地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22(8).

[5]潘纯.论业财融合趋势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7).

注:本文系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院级科研项目“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训课程改革的探索”(GSA2020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芳华(1986— ),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与会计、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业财融合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