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宋元陶瓷款识初探(上)

2023-05-30 10:48张文江赖金明
收藏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吉州窑款识

张文江 赖金明

关键词:吉州窑 宋元时期 款识 分类探讨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闻名的综合性窑场,是宋元时期江西地区与景德镇窑并驾齐驱的大窑,其产品行销海内外,对瓷都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勃兴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1937年開始调查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开展了大量发掘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研究表明,吉州窑经历了始烧于晚唐五代,发展于北宋,南宋时期进入鼎盛期,兴盛期延续到元代早期,元代晚期衰落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前后持续五百多年。1

在漫长的生产活动中,吉州窑遗留下非常多的铭文款识资料。这些资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源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与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相联系。吉州窑宋元时期陶瓷器皿上的款识资料,有的标记器物的制作朝代日期年号,有的题记制作者、作坊主、置办者的姓氏,有的题写器皿制作者和置办者所在地、生产地的地名,有的记录用于祠堂、寺庙供奉、供养,祈求保佑的内容,有的题记制作者或者置办者标记器物数字信息,有的署以具有吉祥、赞颂、祝福意义的文字,有的题录诗文辞赋,有的表明器皿功用,不一而足,涉及纪年、人名、堂名、地名、吉言、功用、数字、诗文等。

一、宋代吉州窑陶瓷款识

吉州窑宋代陶瓷款识分为纪年款、人名款、地名款、吉言款、功用款、数字款、诗文款等七类。

(一)宋代纪年款

吉州窑瓷器上关于宋代年号日期的纪年款识,发现有元丰、大观、淳祐、景定、咸淳等不同朝代纪年款识,分属北宋和南宋。最早的纪年为元丰年间(1078~1085),最晚的为咸淳癸酉(1274)。品种有白覆轮黑釉、白地褐彩、绿釉瓷和陶器,器形有盏、碗、筒瓦、垫、匣钵,分别为日常用器、建筑用瓷和制瓷烧瓷工具。这些纪年款识都是入窑烧造之前所为,内容不同,有的仅为朝代年号,有的包括朝代纪年和具体日期,有的较为复杂,还包含姓氏等内容。采用褐色彩绘、刻划和戳印等技法。字数不一,最少的仅2字,最多的有6字。款识格式不固定,铭款部位不一,有的位于器物外壁、外腹中部,有的布局于外底,有的布置在内底。这些纪年款识对吉州窑器物的断代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1.北宋纪年款

题写北宋纪年款识的器物有“元丰”款白覆轮黑釉盏、“大观元年”铭垫,铭款有的书写在内底,有的刻划在外底。

(1)北宋“元丰”款白覆轮黑釉盏。21980年出土于吉州窑枫树岭窑址,口沿一周白釉,内外壁施黑釉,内底黑釉上题写“元丰”款识,为器物施釉后褐彩书写,然后入窑烧成。元丰是北宋神宗赵顼的第一个年号,最后一年为1085年。该器最晚为1085年生产,既是吉州窑白覆轮黑釉盏的纪年器,也是黑白双色釉的标准纪年器,更是吉州窑釉上彩绘的最早纪年。

(2)北宋“大观元年”铭垫(图1)。32018年出土于吉州窑茅庵岭窑址。整体呈蘑菇形,垫托喇叭状,中间内收。垫底面顺时针刻“大观元年□月□□曾孟叔置”,垫柄底面刻“杨万”款,款铭为入窑之前刻划。深灰胎,胎质坚致。大观(1107~1110)是北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大观元年即1107年。

2.南宋纪年款

器物种类有白地彩绘、绿釉瓷和窑具,器形见瓷片、筒瓦和匣钵,款识为干支纪年,分别是“淳祐”“景定壬戌”“咸淳癸酉”等,铭款位于器物外壁、外腹中部、外底。技法有彩绘、戳印和刻划。

(1)“淳祐”铭白地褐彩瓷片(图2)。4器皿腹部残片。外壁釉下竖向直行褐彩书“淳祐”铭款。淳祐(1241~1252)是南宋理宗赵昀的第五个年号,最晚一年是1252年,该器最晚在1253年之前烧成。

(2)“景定壬戌记”铭绿釉筒瓦(图3),52014年出土于吉州窑茅庵岭窑址。弧拱长方形,外壁戳印“景定壬戌记”铭,然后施绿釉,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灰白胎泛浅红色。景定(1260~1264)是南宋理宗赵昀的第八个年号,壬戌是景定三年(1262)。

(3)“咸淳癸酉腊月”铭匣钵,61975年发现于吉州窑遗址第15号遗址。匣钵外底面竖向阴刻“咸淳癸酉腊月”铭文。“咸淳”是南宋度宗赵禥的年号(1265~1274),“癸酉”为咸淳九年(1273)。

(二)宋代人名款

题写在宋代吉州窑器皿上记有人物姓名的款识,分为制作者或作坊商号、订烧者或使用者两类。铭文采用戳印、刻划、彩绘、墨书等技法,款铭分为烧造前刻划、戳印、彩绘和烧成之后刻划、墨书制作两种。品种有白釉、绿釉、黑釉、彩绘瓷器和陶器,器形有碗、盏、枕、垫、坩埚、匣钵,器物分别属于日常用器和制瓷工具。

1.宋代制作吉州窑瓷器的人名或者商号

有“刘画”“舒家记”“严家记”“元祖严家记”“陈家记”“陈家号记”“陈家印置”“陈家印造”“陈家印号”“曾家记号”“真郭家枕”“郭家记号”“元祖郭家大枕记号”“肖家记号”“元祖肖家大枕”“周家□”“刘家印号”“刘家记号”“郭□”“郭”“谢”“万”“张”“周”“曾”“朱”“刘”“丘”“王”“龙”“尹”“京”“牛”“友”“本”“中”“正”“午”“水”“日”“香”“立”“三”“吉”“南”“王小”“尹□”“小尹□”“肖家双料呙子”等。器形有盏、枕和匣钵、坩埚,使用刻划和戳印技法,戳印占据主要,均为入窑前或者施釉前完成款识。这些款识是窑工或者窑场作坊主、制作者的作坊商号、姓氏,说明吉州窑的生产旺盛,窑户众多,已是规模庞大的窑场。品种涉及白釉、绿釉瓷和陶器。

(1)南宋白釉“刘画”铭盏,7圆唇,浅弧腹,内底圆弧,内壁竖向刻划“刘画”,研究认为是窑匠所为。

(2)绿釉枕中人名款最常见,南北两宋延续烧造。瓷枕使用多块泥片粘合而成,侧面存四个支烧痕,有的一侧镂圆形气孔。装饰印花或刻划蕉叶纹、荷花纹、波涛纹、莲荷纹、卷草纹、钱纹、方格纹、牡丹纹、织锦纹、梳篦纹。枕形分如意形和八方形,枕底部戳印的人名款识是作坊主或者专烧某种产品的私家店名,是各窑场产品的标志或者作坊商标的标志。8

款识形状分为两种:

第一种,圆形款,外围装饰斜线条或者花瓣纹一周,铭文为阳文楷体,款式简朴。流行于北宋时期,款名有“谢”“吉”。9

第二种,竖式阳文楷体长方形款,上覆荷叶,下部托荷花,这种带莲荷纹的长方形款识主要流行于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的瓷、银、铜质器皿上。也见有上下饰枝叶纹和上下蟠桃形纹的款识。款名有“舒家记”(图4)10、“舒家记号”(图5)、“严家记”(图6)、“元祖严家工夫大枕君子请记”(图7)、“元祖严家记号”(图8)、“元祖严家记号大枕”(图9)、“元祖严家记”“陈家记”“陈家号记”11“陈家印置”(图10)、12“万家记号”(图11)、“陈家印造”“陈家印号”“曾一田记”(图12)、“曾家记号”“真郭家枕”13“郭家记号”“元祖郭家大枕记号”14“肖家记号”“元祖肖家大枕”“周家□”“刘家印号”“刘家记号”15等。有的还是出自纪年墓,如丰城市博物馆藏南宋绿釉“刘家印号”款蕉叶纹如意形枕(图13),16为1982年江西吉水县南宋张宣义墓出土,该墓伴出地劵表明墓主张宣义,生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卒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嘉熙四年(1240)葬于庐陵县膏泽乡汪塘原,南宋宝祐二年(1254)改葬于吉州吉水县中鹄乡洞源村太平山。

此外,还有简单的绿釉瓷器的款识“谢”“郭□”。“郭□”款外围长方形框,上下没有花叶装饰。戳印长方形人名款识的绿釉瓷枕,有八方形和如意形两种形态,这两类形态绿釉瓷枕在北宋、南宋并存发展,北宋以八方形为主,如北宋戳印“严家记”铭绿釉八方枕。南宋以如意形多见,南宋中晚期,绿釉枕数量减少。

(3)匣钵口沿外壁、外底部、外腹壁和陶垫、坩埚外底一侧发现有“万”“张”“周”“曾”“朱”“郭”“谢”“刘”“丘”“王”“龙”“尹”“京”“牛”“友”“本”“中”“正”“午”“水”“日”“香”“立”“三”“光”“合”“山”“大”“太”“阑”“有”“东南”“南”“王小”“尹□”(图14)、“小尹□”“肖家双料呙子”“杨万”等40多种刻划、戳印铭记。多数铭款刻划而成,字迹歪斜潦草,两边隆起,刻划文字很深,为坯胎未干时刻上去的。少数较工整的为戳印而成,长方形,先刻好阴文印章,然后戳印。

前述北宋“大观元年(1107)”铭垫,17垫柱底面刻“杨万”款,铭文款为入窑烧造之前刻划,表明垫是杨万生产制作、使用的。

2.宋代定烧或使用吉州窑瓷器的人名

有“方丈”“本钵弟子”“弟子蒋子通”“曾孟叔”“谢汶”“谢□”“周友直”“□存菊”“□周店”等款識。品种有绿釉、黑釉、黑地彩绘、白釉、白地彩绘瓷和制瓷工具等,器形有瓶、长颈瓶、碗、盏和垫,主要是定烧者或使用者,定制供奉、进呈等器物。形式有墨书、彩绘、刻划和剔刻,内容不一。

(1)与佛教有关,有墨书“方丈”铭黑釉剪纸贴花鹿纹盏(图15),18表明该盏为寺庙的住持方丈拥有、使用。绿釉刻划“本钵弟子”炉(图16)、彩绘“弟子蒋子通”铭黑釉盏(图17),显示这些南宋器物为定烧者、制作者所拥有,供奉给寺庙。

(2)白地彩绘人名款识,有“□存菊”“□周店”(图18)、“谢□”“周友直”(图19),19时代为南宋时期,器形为瓶、长颈瓶、碗。胎釉、制作特征与白釉类同,釉层较薄,胎色以灰白、灰黄胎为主,外腹壁见修坯痕,足沿和内底存黄色细沙垫烧痕。这类器皿上的人名款识更多的是表明器皿的定烧者和所有权。

(3)剔刻人名款,见南宋剔刻“谢汶”铭黑釉碗。20内壁对称剔刻“谢汶”铭,铭之间分别装饰菱形、半圆形开光图案。外壁剔刻四个侧面人像,铭款应该是烧成之后刻划的,可能刻划者就是使用者“谢汶”,也不排除祭祀、纪念“谢汶”的可能。

(三)宋代地名款

吉州窑宋代器皿上题写地名信息的款识,有“本觉”“天庆观”“四圣台”等,多为窑址周围地名,品种为白釉、黑釉,器形有盏、长颈瓶,分在器物内壁、外腹壁釉面上和涩胎上书写两种,竖向直行楷书,形式分为开光和不开光两类。

1.直接书写,没有开光的表现形式

如1980年吉州窑屋后岭窑址出土的“本觉”铭白釉盏(图20),21盏内底白釉地褐色书写“本觉”两字。本觉寺塔地处吉州窑官家塘窑址、七眼塘岭窑址与本觉寺窑址之间,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清代,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件器皿是研究本觉寺塔和永和镇历史的极好资料。

2.黑地长方形开光内书写地名

如1996年广东省博物馆征集收藏的黑釉剔花折枝梅纹铭文长颈瓶(图21)。22盘口,长颈,鼓腹,圈足,造型庄重,敦实典雅。腹部剔对称折枝梅,线条流畅,美观大方,梅花花蕊及莲叶、莲花施以褐彩。两梅间分别剔出长方状白地开光,褐色楷书“天庆观”“四圣台”六字,铭文均上盖莲叶,下以莲花相托,与宋代吉州窑绿釉枕铭款形式相同。文献记载,天庆观是宋代吉州地区著名的道观,位于今吉安市东天华山半山腰处,基址尚存。此瓶当为天庆观四圣台专门烧制的陈设供奉瓷,对研究吉州窑陶瓷发展史和吉州地区宗教发展史以及地方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四)宋代吉语款

宋代吉州窑器皿上的吉语款较多,内涵丰富。器形有碗、盏、盒盖等,技法分为戳印、彩绘和剪纸漏花等。品种分为白地彩绘、黑地彩绘、黑地金彩、黑地剪纸漏花等四类。

1.白地彩绘吉语款

有“花”“吉”“记”“太”“福”“好”“友”“中”“州”

“庆”“大吉”“我念君”“佳人有意”等铭款,器形主要是碗、盒盖。时代集中在南宋时期,个别为北宋时期。

(1)北宋吉语款。北宋“花”铭白地彩绘碗(图22),口沿残缺,内底宽平,圈足较高。内底青白釉上褐彩书“花”字款。胎质细腻,青白釉,釉色泛青。

(2)南宋吉语款。南宋时期白地彩绘吉语款瓷器的胎釉、制作特征与白釉相同,釉层较薄,以灰白、灰黄胎为主,外腹壁见修坯痕,足沿和内底存黄色细沙垫烧痕。工序有两种,一种先在胎体上戳印,然后彩绘,如“吉”(图23)、“记”(图24)。23另一种,直接在胎体上釉下褐彩书写“吉”“记”“太”“宅”(图25)、“庆”(图26)、“好”“友”“中”“州”“大吉”“佳人有意”(图27)、“我念君”(图28)等。有的铭款外围菊花,如“福”字铭外围菊花(图29)。

2.黑地彩绘吉语款

有“羊”“太平”“福寿康宁”“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分单字、单句和组合句,与前述地名款识一样,有不开光和开光两种表现形式,器形有碗、盏、带座炉,流行于北宋中晚期、南宋。其中北宋“太平”铭黑地圈足碗(图30),使用黄色料书“太平”铭于碗内壁黑釉釉面上。南宋黑釉彩绘三“羊”盏,24内壁3个均布的圆形开光内绘三个灰白色“羊”款,意指三阳开泰,吉祥意义油然而生。“金玉满堂”铭黑地带座炉(图31),在炉内壁素胎地上彩绘“金玉满堂”四字铭。

3.黑地金彩吉语款

有“寿山福海”“福寿康宁”“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等,器形为黑釉盏。一般用金彩在已经烧成的黑釉盏内壁圆形或者菱形开光内彩绘吉祥语。如出光美术馆藏黑釉金彩盏,25内壁金彩绘“福海寿山”。如台北鸿禧美术馆藏黑地金彩盏(图32),26内底中心绘一朵轮花,内壁放射线地三菱形开光内分别绘“福寿康宁”“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吉祥语。此类金彩盏实用性不强,更多是祈求吉祥如意,当然也是显露使用者的贵气。这类黑地金彩是黑釉彩绘中最为特殊的,学界认为是用胶或其他粘胶剂调金银彩直接在黑釉上描绘纹样。

4.黑地剪纸漏花吉语款

有“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福寿康宁”“福寿康荣”“福寿荣昌”“福禄永昌”“龟鹤齐寿”“早入中书”“食禄封侯”(图33)等等,时代集中在南宋时期,器形为盏,外壁施黑釉、窑变黑釉和各类釉斑彩,黑釉不及底,底足露灰白色胎。剪纸漏花吉语款一般装饰在盏内壁,采取釉上剪纸漏花技法,先施黑釉作地,贴上剪纸,再吹一层黄、乳白色面釉,揭掉剪纸,漏出花纹,烧成后彩釉中呈现黑色吉语纹样。吉语款多菱形、圆形、花形和折枝桃花等开光形式,呈品字形布局。有的选取一句布局,有的选取两句,有的选取三句,如观叶楼藏黑釉漏花“福禄永昌”吉语盏、27在川草堂藏黑釉漏花“早入中书”吉语盏(图34)、28吉安市博物馆藏黑釉剪纸漏花“龟鹤齐寿”“金玉满堂”吉语款盏、29茅庵岭窑址出土黑釉剪纸漏花“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福寿康荣”吉语款盏(图35)、30江西省博物馆藏黑釉剪纸漏花“长命富贵”“福寿康宁”“金玉满堂”吉语款盏(图36)等。31有的取两句相同的与另外一句搭配,如茅庵岭窑址出土黑釉剪纸漏花吉语盏,内壁两组“长命富贵”和一组“福寿康荣”搭配(图37)。剪纸精细,词语吉祥,流露出浓郁的民间气息,成为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极好脚注。这些吉语款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可以看到當时人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心理追求和态度。

(五)宋代功用款

宋代吉州窑器皿题写器物功能和用途的,是为功用款,有“供养”“永充供养”“供圣”“盌”“大盌”“盛菜碗”等,器形有盏、盘、碗,技法使用了刻划和彩绘,多数彩绘,时代集中在南宋时期。品种分黑地彩绘、绿釉、白地彩绘等三种。

1.黑地彩绘

2012年吉州窑东昌路窑址出土“供圣”铭盏(图38),32敞口,圆唇,腹壁斜直,内底尖圆上凸,矮圈足。内壁对称书“供圣”铭,表明该盏用作供器。黑地彩绘“大盌”(图39),在内壁黑地上黄色彩绘“大盌”,表明这种类型的黑釉碗具有作为“大盌”的用途。

2.绿釉

2008年吉州窑永和堤考古发掘出土绿釉瓷片外壁划刻有“入……充供养”款(图40),表明器物是定烧者、制作者供养佛教寺庙的。

3.白地彩绘

均为碗类型。既有“供养”铭文,也有“盌”“盛菜碗”之款识,在白釉碗内底褐色彩绘,器物的胎釉、制作特征与白釉类同,釉层较薄,胎色以灰白、灰黄胎为主,外腹壁见修坯痕,足沿和内底存黄色细沙垫烧痕。

(1)江西省博物馆藏南宋白地彩绘“供养”铭碗(图41),江西省博物馆藏。口沿黑釉,内壁白地彩绘卷草纹,一侧彩绘书“□□供养径祈夫妻善寿算长喜□□”。与前述绿釉供养款功能相同,是信众喜舍寺庙供养,祈求保佑的。

(2)白地彩绘“盌”铭碗,33“盌”字彩绘于碗内底,说明该器作为“盌”用。

(3)白地彩绘“盛菜碗”铭碗(图42),2006年吉州窑遗址出土。内底彩绘“盛菜碗”的铭文明确表明这类碗的用途主要为盛菜。

(六)宋代数字款

宋代吉州窑器皿上的数字款,有多种,分为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天干地支等,一般作为编号或者记录数量,主要题写在匣钵上,偶尔题刻在瓷器上,多数为坯体将干未干时刻划或者戳印制作。

1.刻划在匣钵口沿、外壁或者外腹壁的数字

刻划的阿拉伯数字见有“1”“2”“3”,中文数字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等数字,34天干地支有“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基本上是每匣一字,可能是制匣工人用以编号或者计数的。匣钵上的这些数字反映了宋代吉州窑生产已出现了较为专业的分工,对研究宋代吉州窑的生产方式有着重要价值。

2.刻划在瓷器的数字

见于南宋绿釉“舒家记”铭蕉叶纹八方形枕(图43),底部竖向刻划“有四十二个”,枕八方形,枕面前低后高,微内凹,双线八方形开光内刻蕉叶纹。枕腰作竹节状棱柱,柱间八面双对应分别模印牡丹纹、织锦纹,一侧有一个小气孔,另一侧有四个支烧痕。底部露灰白色胎,模印“舒家记”戳记,戳记左侧,竖刻“有四十二个”五字,或许表明这种枕已经生产42个,产量可观。35

(七)宋代诗文款

宋代吉州窑器皿上的诗文所见有顾恺之《神情诗》、观梅女仙《题壁》、胡曾《咏史诗·洞庭》、船子和尚《钓鱼偈》、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和柳永《散水调·倾杯》《商调·阳台路》。分为烧造之前彩绘和烧造后彩绘两种,为南宋时期,器形有枕、盏。品种有白地彩绘和黑地金彩等。

1.白地彩绘

烧造之前彩绘,器形为长方形枕,书写在枕面上,内容为诗词,有顾恺之《神情诗》、胡曾《咏史诗·洞庭》、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释道颜《颂古》和柳永《散水调·倾杯》《商调·阳台路》。

(1)白地彩绘《咏史诗·洞庭》诗文枕(图44)。36枕面上留存彩绘“五月扁舟过洞□”诗句,是唐代诗人胡曾《咏史诗·洞庭》“五月扁舟过洞庭,鱼龙吹浪水云腥。轩辕黄帝今何在,回首巴山芦叶青”的部分。

(2)白地彩绘《咏史·青冢》诗文枕(图45)。37枕面褐彩行书“□□,谁知西嫁怨天骄。至今青冢愁云起,疑是佳人恨未销”,该诗出自唐代诗人胡曾《咏史·青冢》:“玉貌元期汉帝招,谁知西嫁怨天骄。至今青冢愁云起,疑是佳人恨未销。”

(3)白地彩绘《沁园春·情若连环》诗文枕。38枕面褐彩书“情如流水恨无□□”,取自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的一句。

(4)白地彩绘《颂古》诗文枕。39枕面一侧白地彩绘:“举手□□□,回身倚北□。出头天外看,□我一般人”。此诗出自宋代诗人释道颜的《颂古》:“举手攀南斗,翻身倚北辰。出头天外看,誰是我般人。”枕面另外一侧留存:“……有人来看花。竹林边煮酒,松树下煎茶”。

(5)白地褐彩狮戏球束腰形诗文枕(图46)。40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黄白色胎,枕六面绘纹,两侧面绘花卉纹。枕面一面绘瑞狮戏球并辅以野菊纹,一面绘海涛纹和花卉纹,另外两面彩绘诗文,录诗、词三首。

其一为东晋顾恺之《神情诗》:“春水满川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见于《陶渊明集》,有人认为是陶渊明从顾恺之诗中摘录出来的。

另外两首为柳永的词:

散水调·倾杯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商调·阳台路

楚天晚,坠冷风败叶,疏红零乱。

冒征尘,匹马区区,愁见水遥山远。

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

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

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

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

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

残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

该枕抄录三首诗文,实为罕见,是将中国艺术的诗书画结合一起的艺术作品,充分体现工匠对艺术表现手法的博采众长。

2.黑地金彩

器皿烧成之后金彩诗文,有船子和尚《钓鱼偈》、观梅女仙《题壁》、林逋《山园小梅二首》。黑地金彩是比较名贵的品种,器形单一,仅见侈口盏,圆唇,深腹,浅圈足,底部厚重。口沿扣银一周。这类器物多数出自城市遗址,金彩的描绘是在远离窑场的市镇进行。

(1)黑釉金彩禅诗盏(图47),41在川草堂藏,盏内壁绘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月左依稀见“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诗句。为唐代船子和尚德诚禅师(820~858)《钓鱼偈》“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的部分诗句。这首诗蕴涵丰富禅理,广为唐宋禅僧和文人士大夫所传唱,说明吉州窑与禅宗文化关系密切。

(2)黑釉金彩“南枝向暖”诗文梅竹双清纹盏(图48),42在川草堂藏。内壁口沿下一周卷草纹,内壁金彩梅竹双清纹,一侧存观梅女仙《题壁》中“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花有两般”的“南枝向暖”四字。

(3)还见与前述金彩款识器形相同的黑釉盏(图49),内壁一周卷草纹,腹部竖向存“疏影横斜□□□”。应是出自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二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的是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了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

猜你喜欢
吉州窑款识
吉州窑宋元陶瓷款识初探(下)
南宋时期吉州窑黑瓷兴盛原因探究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千年窑火耀庐陵
——吉州窑传承异彩齐放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土观呼图克图驻京期间的贡献探析——从摩利支佛母像款识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