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促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5-30 10:48韩梅芳王梦婷张刊何守琴
会计之友 2023年2期
关键词:国家审计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韩梅芳 王梦婷 张刊 何守琴

【摘 要】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需求,而良好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设立,为畅通和培育强大的国内市场,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窗口。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当前营商环境状况和市场主体关注的问题,通过开展营商环境审计、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审计、审计专项调查等,聚焦营商环境政策、资金、服务和整改落实情况,疏通投资兴业中的堵点,帮助企业脱困和发展,推动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同时从体制机制、审计技术、成果运用等方面探索创新审计方式,更好发挥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

【关键词】 国家审计; 营商环境; 创新试点城市;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39;F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02-0020-08

一、引言

自1989年世界银行提出治理危机(The Crises of Governance),并提出良好治理的制度框架以来,如何通过变革和创新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重要课题。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央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实施乡村振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统一大市场,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1 ],技术效率型市场驱动和渐进创新型市场驱动的营商环境可以产生城市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市场环境和市场活力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和支出,“重手”推动经济,也无法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2 ]。2019年,国务院出台《优化营商環境条例》,以为市场主体提供制度保障。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将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和深圳6个城市列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探索破除阻碍市场投资兴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以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帮助企业脱困和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提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将加快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工作重点放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涉企公共服务”等事务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为推进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营商环境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面对的外部环境,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营商环境质量的高低为市场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长期竞争力提供基本的先决条件[ 3 ]。随着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落地执行,营商环境整体得到了明显改善,有力推进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各地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改革滞后、政商关系不规范、隐性壁垒等问题[ 4 ],政策制定与落实行动之间存在张力[ 5 ],有效治理重要且紧迫。国家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控制机制,其本质目标就是为了保障和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 6 ]。国家审计凭借法定权利监督公权力的运行,是落实公共政策的重要手段[ 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强调,“应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优化营商环境亦是如此,应加大对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实施跟踪审计,并与财政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权力清单审计等相结合,有效推动制度落地见效、领导干部责任履行、规范权力运行,疏通制约优化营商环境的堵点,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困境。以新发展阶段对国家审计的新需求为契机,创新审计实施路径和审计方式,服务产业发展,助力经济民生,提升经济质量。

二、文献综述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就内涵而言,经济高质量发展既包含经济发展,又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密切相关[ 8 ];既要关注经济发展的结果,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质量[ 9 ]。需要把握好经济系统质量互变过程中的状态控制,科学管控宏观市场机制并促进微观市场活力,从关系型、指令型治理转向制度型、市场信号型治理。现有文献从经济结构、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进行衡量[ 10 ],以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将视角转向外部监督的治理有效性。

(二)国家审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任何组织都需要运用恰当的治理机制和建立恰当的治理结构,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亦离不开有效的治理。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系统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 11 ],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模式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和制度形态[ 12 ]。随着新形势下国家治理逐步向善治转变,国家审计通过开展民生工程审计、国企审计以及环境审计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提升政府行政治理能力,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13 ]。优化营商环境亦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必要和关键一环。

(三)营商环境优化研究

2020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双循环”战略部署,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新发展格局的重心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解决国内和国际循环受阻问题,培育公平竞争环境,大力提高法律制定和执行水平。深挖内需潜力有助于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国内大循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从商品和要素流通型走向制度型开放[ 14 ],优化营商环境势在必行。

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质是国家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15 ],营商环境不佳会影响市场活力[ 16 ],应优化政府职能,倾听企业需求,消除隐形壁垒,明确营商环境优化中的政府责任,防止责任履行越位、缺位和偏差,建立内嵌国家审计的营商环境优化机制[ 17 ]。国家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监督治理机制,核心是保障和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本应具有治理国家的功能,从而服务于国家治理,保持营商环境政策稳定性与持续性[ 18 ]。

(四)国家审计与营商环境优化研究

事实上,营商环境优化涉及政府与市场主体间的互动演化。存在堵点表明政府供给未能满足市场需求,包括制度完善、政策执行和政府履责等问题。营商环境优化与国家审计监督是密切相关的,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反映出了高质量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而国家治理的过程必然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行和公共资源的使用。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关注公共资金到侧重权力运行、政策落实,覆盖范围随国家治理的需求不断扩大。一方面,立足公共权力监督,通过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施审计,防止经济权力异化,抑制公共权力机会主义[ 19 ];另一方面,拓展监督职能,推动政策措施贯彻执行[ 20 ],以各项政策的推行为要素,构建评价体系、理论框架和运行机制[ 21 ],统筹考虑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营商环境优化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理应受到国家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审计机关应结合新形势下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需求,明确“应审”范围,做到“应审”“尽审”,进一步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治理职能,以促进营商环境政策落地见效,更好服务市场主体,为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提供便利。

(五)文献述评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国家审计的需求亦不同,随着国家治理逐步向善治转变,国家审计迫切需要顺应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阶段的转变,拓展思路,创新方式,找准审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22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让国家审计在完善政府治理、监督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效率、评价政府透明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审计的方式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亦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国内外学者在营商环境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借助跨国数据、世界银行调查數据、案例,论述了优化营商环境在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绩效、扩大对外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并从多角度阐述了现阶段营商环境优化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完善法律制度、明晰政商关系、明确政府责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健全遏制侵权的长效机制、形成部门间的制衡机制等优化营商环境的策略。但分析营商环境优化政策落实和背后权力运行情况,以及国家审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实施路径的文献较少。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进程,一是要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需求,二是要探究国家审计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见效的方式和着力点,以调整和创新国家审计监督方式。

本文以营商环境纳入国家审计理论框架为着力点,深入分析国家审计推进营商环境制度完善和政策执行,加快创新试点城市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从创新国家审计监督方式视角,剖析营商环境审计如何实现精准聚焦主责主业,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审计动力。并进一步探究其实施路径,为畅通经济循环体系,加快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提供参考建议。

三、国家审计促进创新试点城市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分析

(一)营商环境现状分析

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78位,2019年、2020年,中国总体排名分别位列第46位、第31位②,连续两年跻身全球改革步伐最快的前10个经济体之列。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和深圳作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各具优势和特点。北京和上海为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的中国城市代表,杭州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广州和深圳为粤港澳大湾区成员,重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通道的核心城市。从2019年这些城市所在省市的营商环境和经济增长质量情况(如表1)来看,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总体走在全国前列,营商环境排名整体也比较靠前。优质的营商环境生态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但从营商环境细分的9个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亟待改进的地方。如北京在政策公开公平公正、金融服务和融资成本领域,上海在企业税费领域,重庆在行政干预、法治环境、企业税费、基础设施条件领域,杭州所在的浙江省在人力资源供应领域,广州和深圳所在的广东省在企业税费领域,还需完善和优化营商环境。针对以上6座城市各自的特征和发展定位,需要精准施策,加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进程,以此带动全国经济循环和畅通。

(二)相关理论分析

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建立统一大市场是国家审计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结果和体现,其内在逻辑即有效治理包含对国家审计的需求。本文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出发,剖析新发展阶段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需求。(1)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受托经济责任一般包括两方责任主体:经济资源的委托方和受托方。委托方将经济资源委托给受托方经营管理,受托方如果接受该委托,则需要按照委托方的特定要求履行相应的职责,并将其职责的履行情况向委托方报告。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受托经济责任在特定领域的延伸或拓展。国家审计产生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并随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发展而发展。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国家审计的本质目标就是为了保障和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通过国家审计的监督机制来评估被审计单位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程度,评价其行为是否实现了社会公众的期望需求。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10方面改革举措,内容涉及破除不合理限制、规范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完善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机制、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优化涉企服务等。改革举措的落实执行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亦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应纳入国家审计的监督范围,监督政府履行职责,落实国家政策,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发挥监督治理效应,促进政府部门全面有效履行优化营商环境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2)国家治理理论。随着新形势下国家治理逐步向善治转变,国家审计功能范围也随之拓展,包括规范财政经济秩序、监督制约权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政策制度落实等。通过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民生工程审计、国企财务收支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监督公权力的规范运行,查找和揭示财政经济领域中潜在的、苗头性问题,从源头遏制财政经济秩序的偏差,不仅“治已病”,更要“防未病”,提出能够维护和提升社会资源及机会分配合理性、公平性的审计建议,以审促建,实现政策制度的落实落地,政府绩效水平的提升,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国家审计重要的监督控制对象。

四、国家审计促进创新试点城市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分析

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旨在强化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创新试点城市同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联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根据新发展阶段优化营商环境对国家审计的需求,以及国家审计聚焦主责主业的职责范围,国家审计将通过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营商环境制度合理性审计、财政资金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专项调查等审计方式,聚焦政策、资金、服务和整改落实,以“审”不断疏通阻碍营商环境优化进程中的堵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畅通经济循环体系。国家审计促进创新试点城市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落实情况

营商环境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为优化营商环境,国务院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管理条例,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保护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营商环境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务院又批准开展了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涉及101项改革举措。国家审计通过营商环境制度合理性审计、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等方式来评估政策合理性,提高政策落实和执行效果。

1.营商环境制度合理性审计

营商环境制度合理性审计是对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安排和设计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审计重点围绕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投资和产业园区建设审批制度是否规范,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主体经营许可标准设定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不同部门法律制度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和冲突,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的制度是否健全。

2.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门,从政策制定出台到落实执行又涉及多个环节,“政策落实是否到位,政策执行是否存在偏差,政策目标是否达成”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核心和动力。审计机关应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政策落地落实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重点关注减税降费政策、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政策、外商投资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及国家出台的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

(二)聚焦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和落地见效情况

国家审计可以通过开展财政资金审计和涉企收费专项审计,并与审计调查相结合,调查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情况,揭示中介机构侵吞惠企红利行为,量化资金扶持对象的脱困和发展程度,对财政资金的实效性进行评估。

1.新增财政资金专项审计

开展新增财政资金专项审计是为了更好发挥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惠民的效果,防止资金截留滞留和挤占挪用。审计机关需要在充分研究政策目标的前提下,制定细化详实的实施方案,对地方政府自主分配权限设置的合规性,资金分配方案的合理性,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等关键环节是否建立了全链条和动态化的资金监控系统确保资金的规范有效使用开展监控。按照“全面覆盖、集中分析、精准核查、边审边改”的总体思路,对财政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下达、管理使用、绩效发挥等方面实施审计。重点关注资金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和资金直达基层的实效性、精准性,以及利用程度和效果,对财政资金的惠企惠民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2.涉企收费专项审计

针对“涉企乱收费”问题,深入企业开展审计调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将审计调查与营商环境政策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审计、投资审计等相结合,以企业经营中急切关注的信贷融资、财政扶持、减税降费问题为主线,重点审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致使涉企政策无法落地落实,是否存在对企业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问题,包括企业保证金是否及时清退,企业不动产登记费是否按照标准执行等。

(三)聚焦政务服务和权力有效运行情况

打造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是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瞄准最高标准、对接国际、树立标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战略部署,以此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整体优化。这其中离不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紧密结合。自2015年以来,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政府各部门全面推行,营商环境的優化同样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和权力的规范运行。国家审计可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和权力清单审计,关注政府部门在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的权力运行轨迹,保障受托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

1.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在任职期间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源、国有资产,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的履责情况实施监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形式。在“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优化外商投资、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障市场主体权益”中领导干部责任的合理划分和作用有效发挥,对激发市场主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至关重要。如杭州市审计局在对“标准地”改革推进情况实施审计中,借助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平台,关注标准地改革的前置环节,审查指标设定、履约要求是否合规、合理,监控标准地改革的环评、能评等区域评估的推进实施情况。深圳市审计局在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审计中,对项目决策、履约、效果以及政府资源的投入情况开展监控。重庆市审计局在对产业扶持和振兴情况实施审计中,追溯领导干部落实管理重大产业项目责任的工作机制和实施情况,梳理和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第一责任事项、直接决策事项、重大经济事项的履责情况。

2.清单审计

以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为依据,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规范性实施审计,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与清单审计相结合。审计机关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了解地区发展定位、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掌握被审计对象涉及的重大政策、重要任务、工作职能、决策流程、资金管理情况。重点审计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权力运行情况,防止滥用公权力在划分企业等级、增设证明事项、设立项目库等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聚焦整改落实情况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一方面在于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和条件,另一方面在于疏通现有营商环境的堵点。国家审计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经济监控机制,构建审计整改跟踪监控平台,对被审计对象整改后续行为进行持续跟踪,落实整改情况。

一是将审计工作重心转向市场主体关注的领域。重点关注债务融资、政府采购、招投标、招商引资等领域的政府行为,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二是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中的不合理性限制。如是否对外地企业设置隐性门槛和壁垒,是否对市场主体的资质、资金设置不合理条件,重点审计“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的推进程度,全面清理取消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设定的罚款事项的执行落实情况。

(五)试点城市审计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情况

设立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以来,审计机关积极发挥监督治理职能,通过组织和开展专项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等方式,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和创新发展。

如杭州市形成了“1个总体方案+153个专项方案”的改革体系架构,发布“财政、自然资源、金融、能源”四张要素清单。杭州市审计局针对清单审计政策落实的“实”和“效”,揭示在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绩效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一照通办”等涉企服务制度、跨境贸易制度、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招投标制度的合规性合理性实施了专项审计调查。并结合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等,加强对企业扶持奖励、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关注和监督,推动专项资金统筹安排,促进财政资金优化结构、合理配置、高效使用,提高了对“推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的审计监督。在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某街道综合改造项目拖欠企业进度款236万元,工程总承包项目未执行民工工资和进度款分账管理制度,将85万工资款直接支付至总承包工程款账户。审计建议两个街道限时整改,切实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保障企业及民工合法权益。杭州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还对某县人民政府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某县人民政府积极落实整改,按规定退还保证金,清理退还企业“安全责任押金”和多征收的专项资金,对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相关政策重新修改③。

重庆市11个区审计局联动协同,通过实地走访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及制度文件,重点审查市场准入、创新和完善市场监管、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等改革事项推进及具体举措落实情况;通过登录门户网站测试、到服务大厅实地感受、与办事群众沟通交流,重点核查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机制建立、一件事一次办、全渝通办、川渝通办等涉企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北京市审计局则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加大对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的跟踪审计力度,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见效。

广州市审计局通过组织专项审计、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等方式,对全市一级预算单位及其下属单位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为相关单位化解清理账款问题出具专业审计建议,派出审计人员协助开展全市防范化解中小企业账款相关问题整治排查,推动“清欠”问题化解“归零”。另外,结合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对各相关职能部门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建立常态督导机制。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市场是连接供给和需求的桥梁,市场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营商环境,又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党的二十大围绕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进一步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提供了航向指引。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审计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过程中的实施路径。通过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营商环境制度合理性审计、财政资金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专项调查等审计方式,聚焦营商环境政策、资金、服务和整改落实,以“审”不断疏通营商环境优化进程中的堵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畅通经济循环体系,发挥好国家审计“经济体检”的功能和作用。

作為营商环境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审计机关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审计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实现为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注入审计动力,还需创新国家审计方式以应对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国家审计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方式创新。

体制机制方面:(1)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治理模式下的分级协同的审计组织体系和审计跨区联动机制,完善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体制,实现从审计计划、项目实施、审计整改到成果运用的有效决策机制。该机制将更有利于精准聚焦审计工作重点。(2)针对部门和地方间的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建立现场核查与非现场数据分析之间的互动机制,探索实施多层级、全过程审计监控协同机制。(3)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对账销号”,把监督问题整改贯穿审计全过程。如2021年上海市审计局联合江苏省、浙江省审计厅构建了长三角审计机关工作协同机制,推动跨省跨市审计项目对接、审计成果共享、审计整改共推。

审计技术方面:搭建信息平台,扩大部门和地方系统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范围,推动更多数据资源实现安全高效互通共享。利用财政、国库、民政、社保等数据,积极开展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和跨业务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将审计和财政专网连接,实时跟踪“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动态监督新增财政资金的分配和流向情况。如广州市审计局利用大数据审计分析技术,对2021年度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筛选支付进度较低的项目,逐一分析原因,提出审计意见。

成果运用方面:以新发展阶段营商环境优化政策目标为依据,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改革事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与市场主体期盼的关键点对接,评估直接服务产业发展、直接助力经济民生的效果,及时调整营商环境审计工作的着力点。对市场主体反馈良好、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建立典型案例库,探索可推广的实践方案。

总之,通过在营商环境审计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审计方式来提升审计质量,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审计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一鸣.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管理世界,2020(12):1-14.

[2] 杜运周,刘秋辰,陈凯薇,等.营商环境生态、全要素生产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多元模式:基于复杂系统观的组态分析[J].管理世界,2022(9):127-145.

[3] 齐秀辉,权飞,李璐璐.营商环境、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基于35个大中型城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22(8):38-46.

[4] 彭向刚,马冉.政务营商环境优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学术研究,2018(11):55-61.

[5] 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6]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7] MAUTZ R K,SHARAF H A.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M].Wisconsin: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1961.

[8]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9] 任保平.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2018(4):5-16.

[10] 刘新智,张鹏飞,史晓宇.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五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改革,2022(4):68-77.

[11] 杨肃昌,李敬道.从政治学视角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J].审计研究,2011(6):3-8.

[12] 劉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 2012(6):60-72.

[13] 冯丽丽,伍倩,魏童.国家审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路径研究[J].会计之友,2022(20):10-17.

[14] 钟正生,管涛,黄益平.如何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总需求不足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20(4):54-68.

[15] 王智新,赵沙俊一,朱磊.营商环境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1(1):117-124.

[16] 夏后学,谭清美,白俊红.营商环境、企业寻租与市场创新:来自中国企业营商环境调查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9(4):84-98.

[17] 易金翠.建立内嵌国家审计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机制[J].当代会计,2020(4):71-73.

[18] 郑烨,段永彪.“放管服”改革、区域营商环境与城市竞争力:基于国内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2):34-43.

[19] 褚剑,方军雄.政府审计能提升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吗[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9):18-39.

[20] 审计署武汉特派办课题组.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创新与发展研究[J].审计研究,2018(4):18-23.

[21] 刘国城,黄崑.扶贫政策跟踪审计机制研究[J].审计研究,2019(5):11-19.

[22] 王彪华.新形势下国家审计职能定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11):162-171.

猜你喜欢
国家审计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对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约束分析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背景下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