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转型的指导策略

2023-05-30 08:47吉晓丽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读物课外阅读教师

吉晓丽

“最是书香能致远”,各个时代、各界人士对阅读的地位与作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共识。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变迁,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思想漫延到了中小学校园,给课外阅读带来一定冲击。针对学生课外阅读无序、失衡、被动、盲从、低效等现状,教师要积极担责、高效履职,扎实推动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能力、阅读主体的全面转型,努力培养心灵温润、心态沉稳、心智成熟的新时代人才。

一、阅读目的由获取信息向增进理解转型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艾德勒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强调了三个层次的阅读目的,即为消遣休闲而读、为获取信息而读、为增进理解而读,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普适而深刻的指导意义。6~12岁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形象化思维逐步向抽象化思维过渡的上升期。随着年龄、年级的递增,三个层次的阅读占比也随之发生变化,低年级学生阅读目的以感受阅读乐趣、获取信息为主,增进理解为辅;而高年级学生阅读目的是以感受阅读乐趣、获取信息为辅,增进理解为主。如课程标准的差异化要求一样,低年级学生主要阅读简单的童话、绘本、寓言和故事,能够对喜欢的人物和有意思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而高年级学生要侧重于阅读叙事文本或说明性作品,分析人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情感取向,熟悉基本的说明方法。

例如,教师向三年级学生推荐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和连环漫画《父与子》,布置的阅读任务是“巴学园中的哪些生活场景是你所向往的,小豆豆在校长小林宗作的影响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复述你印象最深的父亲埃·奥·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之间发生的三个故事”,摘抄两部作品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向五年级学生推荐科普丛书《科学王国里的故事》、少年长篇小说《草房子》,布置的阅读任务是“领悟生活琐事、天文地理中蕴含的科学道理,选择3~5个故事分析写作的不同方法”,“男孩桑桑的哪些成长经历引发了你的共鸣,让你最难忘的景物或人物描写有哪些”,教师要求学生就两部作品,撰写个人读后感。比较两个年级的推荐书目,我们会发现既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体现了获取信息向增进理解转型的阅读目的。

二、阅读内容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立,要基于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借助成人或同伴提供的帮助,解决难度适当的问题,以达到与其他学生的统一层次水平。如何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和内容,“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样适用。人的成长往往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更需要多元化的阅读。然而,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单纯喜好某一类别、某一体裁、某一主题的作品,容易满足于所在年级难度相当、规定范围的书目,阅读面呈现出单一化。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人文、艺术、地理、政治、哲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经典著作,扩大课外读物推荐的难度区间,以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覆盖面。

例如,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和记忆力,教师可以推荐简单易懂的童谣、童话、短小诗歌、成语故事、绘本读物,相对集中于儿童文学的领域,其中《兰登双语经典》《男孩的冒险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受到了广泛欢迎。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推荐篇幅稍长的民间故事、科普读物、中外神话、章回体古代小说,相对集中于作品汇编类领域,其中《马小跳玩数学》《封神演义》《海底两万里》有着广阔的市场。结合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推荐中长篇的历险、成长、科学等类别的经典文学作品,相对集中于叙事性、说明性、应用性领域,如《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国书法鉴赏大典》《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等。如上设置,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理解难度进一步加深。同时,對学有余力的优等生、部分能力不足的后进生,教师要分别提高标准、降低要求,差异化、个性化制订两类学生的阅读书目,以满足优等生对课外阅读的更高需求,或呵护后进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期待。通过教师面向主体、兼顾两头的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整体成长。

三、阅读能力由一般阅读向分析阅读转型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方面的素养,其中阅读素养被定义为理解读物、运用读物、评价读物、反思读物的能力。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著作中,艾德勒与范多伦将阅读能力区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我们直面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有些学校只注重学生基础阅读、检视阅读的能力发展,却忽略了评价读物、反思读物两种更高层次阅读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充分予以重视,改良自身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阅读素养和能力培养必须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提出适切要求,有梯次地发展他们的系统化略读、沉浸式精读。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从作者切入、文体切入、目录切入、章节切入、结尾切入等阅读策略,有目的地设置阅读活动,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指导三年级学生阅读《伊索寓言》,教师建议把握寓言文体的语言积累、人物形象、故事寓意三大要素,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梳理山羊和牧人、狐狸、猴子等300多个故事的图谱,把握狮子、狐狸、羊等动物之间的强弱关系,类推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和统治者残暴的深刻寓意。指导六年级学生阅读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时,教师让学生把握小说文体情节叙述完整、环境描写细致、人物塑造深刻的形式特征和表达特点,梳理黄巾起义、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诸葛亮病逝、三国归晋五大历史进程中的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形成对三国兴亡恢宏史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认识。在教学三年级、五年级的课外阅读时,面对前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复述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分享自己对寓意的理解;面对后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论印象最深的小说情节,学习其描写战争和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和写作方法。这种把握文体特点的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实现了一般阅读向分析阅读的转型。

四、阅读主体由学生主导向教师、家长全面参与转型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行为生态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四个系统,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作用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处于中间系统的校园、社区、家庭等环境相互联系且彼此作用,可见生态系统理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难想象,不爱阅读的家长,怎么可能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子女。同样,不爱阅读的教师,如何能教出热爱阅读的学生。为此,我们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走上“悦读”之路,就必须构建起教师、家长全员参与的良好生态,营造出校园、社区、家庭全面支持的阅读环境。

例如,教师要和各方力量加强联系与合作,通过建设线上班级共读圈、构建家校共读体、打造社区图书漂流站,打通校园、社区、家庭协同的“阅读生态链”,整体优化课外阅读的“中间系统”。其中,在线上班级共读圈的建设方面,我们可以依托教材中的12个“快乐读书吧”,有针对性地做好电子图书的选择和推荐,通过师生共读、生生共评一本书,激励学生走向大量阅读、深度阅读。在家校共读的构建方面,我们可以组织阅读开放日、作家讲座、亲子绘本制作、亲子共读等活动,与家长分享如何指导子女阅读,以及亲子共读的有效办法,在“小手拉大手”的阅读过程中提升亲子关系。在社区图书漂流站的打造方面,我们将重点放在阅读小贴士的分享、每周一书的推荐、“阅读之星”的展示、书香家庭的评选、书香社区的特色品牌简介上,以此营造课外阅读的浓厚氛围。

科学、高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度且充分的成长,也能促进学生形成适合当下、适应未来的综合素养。为此,教师要冲锋在前,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享受阅读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读物课外阅读教师
最美教师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教师如何说课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