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实施路径

2023-05-30 08:47贺辉马亚军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深度情境

贺辉 马亚军

新课标强调发展素质教育,聚焦核心素养,重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倡导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新课标与新高考的实施,变更传统授课方式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深度学习是基于学习者对知识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批判性地学习和认识新事物,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重新生成新知识,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或解决问题。深度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力,同时能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仅符合新课标倡导的育人方式变革,还与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理念相一致。

一、深度学习的优势

深度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感受某一情境,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模拟感知,从已有经验入手深入问题本质,对概念内涵有深思熟虑的理解,把经验转化为知识,建立起知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顺利解决新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就能够顺利从教知识轉变为教素养、教能力,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深度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当思考真实发生时,学生才能进入深度学习。思考源于自我对问题的探究,不同于直接接受教师或他人的意见。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梯度地设计问题,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有逻辑。

二、实现深度学习的课堂条件

1.开放的教学环境

“开放教育”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主进行探究。在开放的环境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问题,采用探究式、项目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分配需要研究的任务和工具,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敢于动手实践,在实验或实践活动中达到“做中学,学中思”。因此,开放的教学环境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2.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往往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只有创设学生感兴趣、富有个性、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因此,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是深度学习的核心。

3.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领取不同任务、分工,或从不同的领域自主研究和分析问题,再经过交流与研讨,得出小组成员共同认可的结论。探究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在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会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入,对不同的观点有客观分析,使学习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因此,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深度学习的阶梯。

4.有效的课堂组织

学生的深度学习对应着教师的深度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特点、思维习惯安排课堂内容,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对课堂出现的突发状况、生成性问题等灵活应对。有效的课堂组织,不仅包括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中的质疑、引导、点拨、鼓励、评价,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以及对干扰课堂事件、行为的及时干预和管理。课堂组织有效,才能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被情境所吸引,沉浸在实践探究和对问题的思考中。因此,有效的课堂组织是深度学习的保障。

三、新课标下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实施路径

1.把握学情,科学设置深度学习目标

深度学习不是一味追求知识的难度与深度,而是在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学习,促进学生潜在发展水平的提升。课堂是深度学习发生的主阵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思维方式,在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观察、判断学生的“潜在发展区”。同时教师应结合新课标要求,将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设置学生可能达成的深度学习分层目标,并引导他们认识到目前的学习现状与学习目标之间存在差距,通过深度的体验、思考、建构、发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创设情境,精心研制高质量问题链

好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素材和表达方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运用生动的情境描述、真实的视频展示、典型的案例分析等,设置有逻辑性、关联性的高质量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思辨,引导他们采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思维、综合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高阶思维。要想创设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对新课标与新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中给出了部分教学案例,高中新教材的栏目如问题研究、自学窗、案例、思考、活动等极为丰富,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多样素材,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思考”,设置具有启发性的系列问题链,从问题产生的锚点精准切入,由简入难,既有与学习目标直接关联的主问题,也有为解决主问题而设置的第一、第二层级的小问题,同时注意问题不应脱离生产、生活的背景,否则情境问题的价值就会消解。

3.强调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手实践能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帮助学生从事物的外部表象认识发展到内部抽象认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加深其理解的深度。深度学习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整体过程,需要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全身感官,还要考虑其兴趣、意志、情感等精神层面的因素。因此,深度学习绝不是学生只坐在教室里安静听课,而是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深度参与课堂。新课标提倡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探究式、问题式、项目式、论证式等教学方式,以课堂观察、模拟实验、动手制作、绘图设计、竞赛游戏等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深度合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4.整合内容,构建大单元知识体系

大单元教学是围绕某个学科大概念进行的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学科思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深度学习重视从整体视角探究问题,而大概念就是学科教学整体的轴心或基石。教师应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育人价值、学习难点等方面提炼相应的大概念进行知识整合,构建大单元教学观,将孤立的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纵向理解和横向联结,帮助学生长久记忆和深度认知。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时,要注意明确整体框架,形成任务序列,规划具体课时,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不同的教师对同一课程,应从不同视角出发提取大概念,单元教学内容也会有差异,但都能起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的作用。

5.掌握技术,开展课程制作

课程制作是教师综合考虑学科、学生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精选教学资源,创设能够将各个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学习活动有机整合的学习情境,进行课程制作形成课程产品,并利用课程产品进行教学的过程。课程制作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支架,利用课程产品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深度学习的有力支撑。在课程制作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呈现、素材的组织等都需要教师提升课程能力及信息技术水平。教师要利用智慧课堂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用丰富多样的网络共享资源和交流平台,对图片、视频等媒体素材进行收集和处理,整合教学资源能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概念模型,达到加深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联结的效果。

6.多元评价,重视学习过程性评价

深度学习更加注重学习发生的过程。在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建立信心、培养毅力、掌握状态有很大帮助。教师可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定、小组评定等多种形式,以新课标倡导的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等方式对深度学习的阶段予以评定。教师要走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善于倾听,及时给予关键性评价与指导。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诊断学习进度,建立学习自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与价值。在实施评价时,教师要注重沟通技巧,丰富评价内容,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促进深度学习走向素养和能力提升的学习结果。

猜你喜欢
新课标深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