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坚果”的花生,老家怎么在南美洲?

2023-05-30 10:48朱国伟
旅游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落花生坚果零食

朱国伟

相信很多人家里的年货中坚果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无论是亲戚来家里串门喝茶聊天,还是放假在家刷剧,又或者是三两好友聚在一起打牌时……坚果都是不可或缺的最佳配角,而花生是年货坚果中常客。

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花生象征着长生不老、长寿多福,所以有“长生果”和“长寿果”的别称;花生也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是传统婚礼中必不可少的“利市果”,寓意多子多孙、儿孙满堂。同时,花生也预示着果实累累,事业成功。所以逢年过节,花生是必备年货之一。

花生,起源于南美洲

看似普通的农作物花生是人们餐桌上的“多面手”,又被称为“中国坚果”。小学语文课本里许地山的一篇《落花生》,让国人对花生的感情更深厚了一层。关于花生又有怎样的身世传说呢?

1875年,考古学家们在利马海岸的安康镇史前墓葬中发现了炭化花生粒,表明早在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500年时,花生已成为当地农民的栽培作物。2014年,由多国农作物遗传学家组成的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组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个花生全基因组图谱绘制。计划组发现,如今的栽培花生来自两大野生祖先,属于它们自然杂交的后代,而两者的发源地均在南美玻利维亚、巴拉圭到阿根廷一带,由此证明花生的世界起源中心在南美洲。

花生又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15世纪的西班牙正与葡萄牙就海上霸权和贸易之争酣战,由此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这一段时期,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轮番开启航行全球模式。就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花生和其他新发现的作物一样,搭乘船只传播到世界各地。

就这样,16世纪初,花生由葡萄牙人从海路传入中国。16世纪30年代,花生在当时的嘉定州(今上海市嘉定区)已有栽培,当时叫做“香芋”或“落花生”。明代嘉靖年间的进士王世懋将其记载在了《学圃杂疏·菜蔬》中。后来苏州举人黄省(明代)曾在《种芋法》中也详细描述了花生的颜色、形状和味道。它们应该是花生在中国古籍中的较早记载。

清代以后,花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应用,花生的别称也多了起来,有长生果、长寿果、长果、番豆無花果、地果、花生豆、金豆等等。这些别称都是花生在传播过程中,融合了不同地域文化所形成的。

乾隆年间,花生已经成为中国南方主要的干果零食和菜肴。乾隆《台湾府志》记载了花生的几大用途:生啖、炒熟零食、榨油食用、点灯代蜡照明等。聪明的中国人还发现了花生的油料属性并加以利用。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就记录了“花生油”这一名称,时间是1765年。当然,那时花生最常见的用途还是当零食。到了18世纪80年代,花生已经成为京城百姓宴席的常见果品,中国喜食花生的习惯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鲁豫

花生来得恰逢其时。农耕大国经过数千年的经验累积,明朝时已经进入耕作精细化时期,人口压力对于粮食的需求,让人们敞开怀抱拥抱外来作物,花生就是其中之一。

到了18世纪前后,东南沿海地区的花生种植已较为普遍,专门从事花生种植和花生油榨制的作坊也零星出现。不过受制于早期小粒品种,花生作物的爆发力还未体现出来,直至清代从美国引入大花生品种,花生的大好时代才真正拉开序幕。

1862年,美国弗吉尼亚型大花生(亦称“洋花生”)传入山东蓬莱、平度一带。这个新品种颗粒大,产量高,很快就在齐鲁大地上推广开来。如宁阳县县志记载:“落花生,土名长生果,本南产。嘉庆初齐家庄人齐镇清试种之,其生颇蕃,近年则连阡接陌,几与菽粟无异,故入谷类。”临朐县志也有“落花生宜沙土,巨洋以东,种者颇广”的记录。

美国大花生的引进和推广,使我国花生栽种面积和产量空前急剧增加,特别是黄河流域及东北、华北地区的大面积种植。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鲁豫。”今天,花生已经成为中国人干果零食里的常见面孔,也是中国人日常菜肴、副食品和植物烹调油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国内,花生种植与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与河南,两省总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48%;而在世界范围内,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因此,花生被称为“中国坚果”就更不足为奇了。

猜你喜欢
落花生坚果零食
摇一摇坚果罐
零食知识知多少
坚果也分高低脂,肝炎患者要分清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爱吃坚果的小松鼠
零食不能乱吃!
落花生
零食,也要悠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