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2023-05-30 10:48许晓强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文章

许晓强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但部分教师仍旧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开展语文教学,机械传授语文知识点,导致语文各单元的教学无法实现良好的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系统思维的主题单元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师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探究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有助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帮助高中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关键词:系统思维视角单元主题教学实施策略

针对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这个话题,教师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各个主题单元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从而创新课堂环境和教学模式。因此,笔者针对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这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具体内容如下。

一、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的特点

(一)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的系统化

高中语文课本的单元布局是非常系统的。高中语文教材的结构体系非常科学合理,各类知识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构成了严谨而完整的教材体系。依据本套教材开展系统教学,可以保证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二)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的组合性

高中语文教学所用的教材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整理、编辑的,按这样的单元编排进行教学,形成教学单元。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了解并理解教材的编排思想,明确高中学段教材内容是依据何种标准设定的。其次,注意把握教材文章的整合意义和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确定阅读的重心和学习的重难点。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内或单元间重组,甚至串联起不同年级的教材内容,找到异同点和整合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具体的语文能力训练,使知识系统化。

(三)高中语文单元的比较性

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撰采用聚类原则。同一单元的课程在思想、语言、能力等方面存在共性,为比较研究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有许多篇目可以在同一个单元和跨单元间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运用对比阅读,把握教材内容的“潜台词”,找出其中的隐性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比较分析的阅读和鉴赏方法在单元教学中很适用也很实用。

二、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策略

(一)遵循原则,精选阅读材料

从教学方式来看,主题阅读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围绕某一主题,对一单元的文章进行分析。因此,这一单元的文章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要抓手,而文本选择的科学性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成效。教师应该懂得,主题文本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文本得到有序的呈现。那么如何选择主题文本呢?笔者认为,应该思考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文本。这是主题阅读的核心要求,只有在同一主题下进行拓展,才能使学生对相关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第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开展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选择的主题文本要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心智发展产生良性的影响。例如,“懂得扬长避短”“正视缺点”“正确认识自己”“勇敢地向梦想飞奔”等,都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的导引,所以可以将这些价值观念作为阅读活动的主题。第三,适当进行阅读文本的拓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必须依靠大量而有效的阅读活動,而教材的文本容量是有限的,所以阅读教学应尽量避免局限于教材本身,而是应该适当与课外文本串联。

(二)深化单元主题,设置教学目标

单元主题标准下的阅读教学活动,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应当紧密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师首先应当切实把握单元主题内容,并以此设置教学目标,结合单元导读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与工具性特点可以得知,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歌颂那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群体,使学生形成人物叙事阅读与解析能力,并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对于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而言,其更多地偏向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题虽以知识传递为主,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人物叙事乃至其他文本内容的阅读学习应当在提升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知识内化能力,不管在未来的阅读或者写作练习中,都能够运用自如,这也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展现。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顺应教育教学体系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切实考虑到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二者的共同渗透与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借助群文阅读活动获得更多的能力。

(三)理解体悟系统化课程

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阅读体悟,是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体现的,这样学生对于文章题目的解读正确率就会变高。因为系统化阅读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具备相对完整的思维逻辑的,且对整篇阅读文章的内容都了解得比较清楚,所以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活动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对自己所阅读的文章内容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有更加深入的探究,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伟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写和对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的回顾,抒发对于国家命运何去何从的思考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势力和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豪迈气概。这样进行引导,学生的认识层次就会逐步走向深入和立体,既能够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章阅读方面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还应该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层面的互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让学生对于单元文章知识内容具备比较清晰的认知。

(四)科学衔接文本,丰富课堂教学

在开展单元主题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活动时,可以将整个单元看作一个教学的整体,并进行综合性研究。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各个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性,该在哪一部分展现、该如何融入等,而文本之间的有效过渡决定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出现知识断层的现象。

例如,在学习《祝福》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其均为单元中的精读文章,为此,在结合这两篇文章的重要共性上展开分析与比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能够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这两篇文章的表达形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之一,便是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适当关联其他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这样能够有效满足课程的课时需求。同时,在单元主题下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将群文阅读的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进而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的机械性、反复性,进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五)设计主题层次阅读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设计单元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将阅读教学分为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作业阶段三个层次,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都应当与语文单元要素和主题内容相吻合。课前预习阶段的有效开展,对于课堂教学工作及学生自身学习效率来说极为重要。从对单元主题的大致了解到文本的初次阅读,再到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甚至为课后作业的有效进行奠定基础,这样才能确保每个教学流程的衔接都十分稳固。

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时,教师便可以将预习作业布置为查阅相关资料信息及文本内容的创作背景,并结合作者的角度谈一谈对文章思想的认识。在预习环节,学生便能够意识到文章题材与主要内容,为此可以使学生利用针对性较强的阅读方式进行文本学习,进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思维前提下开展阅读活动。

(六)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单元知识

每个单元都像是一座华美的宫殿,其中的每篇例文都是装扮华美宫殿的必不可少的器物,通过对事物的介绍,让学生自由地在这个宫殿内游览观看。在语文学习中,每个单元都是一座华丽的宫殿,而单元里的课文就是宫殿的装饰,教师就是介绍宫殿的人员,教师可以利用由点扩散到面的方法带领学生了解要学习的内容,由某个点带入整篇文章,用导图简介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每篇例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单元导学的时候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每篇例文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诵读”时,古诗词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共通之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在本单元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进行系统的结构梳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画树状图的方式梳理要学习的内容,如时代背景、情感基調、思想观念等,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从中梳理出这些内容的共同之处。然后感受诗词作品的特点,进而梳理学生有关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思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有效保障,促进学生参与主动参与学习。

(七)以情感为中心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

单元化的语文课程安排一大优势就是在某一方面相通,在开展单元导学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以某一单元的情感作为出发点,引出课文中不同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情感基调先掌握本单元的主要事件名称、情感及思想,整理出清晰的思维结构,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对不同内容的故事进行深入的探索。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了文章的中心情感之后,也就找到了学习的方向,确保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家乡文化生活”时,本单元内容都是有关“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主要讲述了家乡文化生活与建设相关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以学生的“家乡文化情感”作为导线,让学生探索出在不同文章中所展现出来的情感意蕴,从而让学生产生深切的乡情和浓厚的民族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情感引导,能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主要方向,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八)拓展内容,实现单元知识的整合

在高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来考虑问题。教师应当分析主题、作者、题材、表现手法等多种因素,并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各篇文本的独特之处和相通之处,通过整合教材资源促进学生单元阅读,不断实现单元间知识的有效整合。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抓住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另一方面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和单元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三篇文章时,教师就要着重抓住这三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三篇文章与前几个单元的文章有所不同,前两篇文章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压抑和沉闷的内心状态,而最后一篇文章则是充满希望,让人能看到沉寂许久后的爆发姿态。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这三篇文章的教学时,就要以前两篇文章为铺垫,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内容了解环境之美。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一些学生往往很难站在特定的情节环境下分析文本的内容,从而难以感受作者的心情。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当时的环境呈现出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在当时的环境下所抒发的情感表达,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在进行《我与地坛》这一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纯真而可贵的情感,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地坛精神”,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思念,同时感受时代风云变幻下人们思想的变化。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听课效率,也能为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科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特征。

结语

系统思维视角下主题单元教学是一种十分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仍然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教师及时加以解决的。只有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完善,才能使该教学模式的积极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勤.以问题情境为载体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教学设计举例[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20(7):913.

[2]刘生权.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特点和操作空间——以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文学阅读与写作”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3):1721.

[3]徐志伟.从单篇教学到专题研习到任务学习——以“唐诗单元”教学设计为例[J].语文建设,2019(17):2832.

[4]罗莎.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为例[J].汉字文化,2020(4).108110.

[5]吴怡.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8(2):87.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文本文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