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探索

2023-05-30 20:37宋伯龙
学周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初中体育探索

宋伯龙

摘 要:体能是通过力量、耐力、灵敏、速度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体能水平高低与人体机能特征和人体形态学特征有密切关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目的是更好地提升学生体能素质,一方面增强学生体质,使其取得优秀体育成绩;另一方面锻炼学生,使其具备坚强意志力。本文分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教育意义,同时通过教学观念、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心态三个方面开展阐述,研究论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具体开展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人士带来可用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体能训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7-015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7.052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是初中体育教学积极响应教改政策要求后必须完成的教育内容及教学目标。初中体育教师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同时对当前学生的实际学情深入展开调查,分析得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教育意义,同时依据意义进行教学策略具体研究,从而科学并有效应用教学策略加强体育训练,提高学生体能素质。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具体策略开展浅谈。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教育意义

初中阶段,学生人体机能特征和人体形态特征都有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能水平,当学生体能水平较高时,其可以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自信,体会体育锻炼成就感,进而取得优异的体育学习成绩;反之,当学生体能水平较低时,其不仅会逐步丧失体育锻炼积极性,还会由此影响身体健康,对其健康心态有一定影响,并且无法取得良好的体育学习成绩。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并对其加强体能训练。基于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体能训练,可以磨炼学生意志力。初中学生接受体能训练,不仅是要拥有一个健康体魄,为今后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更要有勇敢面对未来,面对挫伤和不平的坚强品质。所以,体育这个兼具培养学生品质的应用学科,应承担起磨炼学生意志力责任。

第二,加強体能训练,可以降低学生受伤风险。体能训练包括力量、耐力、灵敏、速度等运动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愿意尝试各种运动挑战,但在挑战过程中难免会受伤,通过体能训练,学生可以客观看待各种体育运动,同时做出理性自我判断,无论是否参加运动挑战,是否进行日常体育活动,都会稳定核心,踏实应对,自然而然地学生受伤风险会显著降低。

第三,加强体能训练,可以指导学生保持积极心态。体能训练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正确方法、正确力度进行体育锻炼,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训练中,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愉悦与轻松感,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以积极心态面对一切。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健康观

第一,教师应掌控体能训练统筹观。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若想研究出具体可行的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教学策略,就必须明确自身教育责任,将传统体育教育观念转变,重视掌握体能训练统筹观。具体策略如下:初中体育教师在掌控体能训练统筹观时,应从传统体育教学思想观念中走出,反身思考体能训练的教育意义,同时总结教学经验,对如何加强学生体能训练深入思考。初中共有三年,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都有明显变化,所以应针对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递进式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在适合的年龄段接受正规且合理的体能训练[1]。在整个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体育项目很多,体育教师应依据每个学年、每个学期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开展的体育项目,并将体育项目科学拆分,形成多个小的项目目标,并将各个拆分后的项目目标融入各个课时教学中,稳步有序开展体育教学,在其中有效加强学生体能训练。此外,初中体育教师还应重视从全局角度思考体能训练教育意义,进而在加强校内体能训练的同时,积极与其他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以校间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培养学生各项素质能力。

第二,学生应树立积极训练行动观。在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策略研究中,学生处于受教育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师研究具体的体能训练加强策略的针对对象,若想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不仅教师要付出足够多的教学努力,学生同样要积极参与,树立积极训练行动观。具体策略如下:初中体育教师研究具体的体能训练教学策略时,应先对当前班级学生的具体体育学情有深入客观了解,进而针对实际中存在的教学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树立积极训练行动观,勇于参加到体育锻炼中,逐步提高个人体能。学生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很强,可以轻松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体育训练任务;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仅能勉强完成全部或者是完成一部分体育训练任务。探究具体原因,可以发现,有些学生是本身体质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存在逃避体育锻炼心理,还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体育锻炼意识,等等,原因很多,最终体现在课堂学习表现上。为此,教师应重视研究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团队对抗竞赛教学法、个人荣誉激励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影响并指导学生树立积极训练行动观。

第三,家长应坚定后勤支持辅助观。家校共育理念应同步应用到初中体育体能训练中,体能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若学生身体营养不足或者是营养过剩,都将直接影响体能训练效果。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应重视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关系,使学生家长关注并重视体能训练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使家长树立坚定的后勤支持辅助观。具体策略如下:初中体育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前,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当前家长对学生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同时了解学生的每日饮食情况,然后再针对性地设计沟通话题,以便于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产生思想共鸣,使学生家长高度认可教师提出的饮食建议及生活习惯培养建议等[2]。比如,体育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可以应用举例子的方式,取得学生家长的信任与认同感,进而向学生家长提出各种适合的体育训练建议,如在周末时由父母陪伴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在每日晚饭后习惯性地散步培养体育运动习惯,等等。针对学生居家饮食习惯培养方面,体育教师也可以给出合理化建议,如蔬菜与肉类均衡饮食,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等。

(二)科学计划,确定合理训练方案

第一,广泛计划,夯实学生体能素质基础。广泛性计划主要是针对所有学生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需要完成这一教学计划内任务,以此夯实体能素质基础,为体能训练加强教学做好基础铺垫。具体教学策略如下:初中体育教师在研究广泛计划具体设计及执行策略时,需要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相对客观了解,进而针对了解到的信息研究设计具体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分成若干个小的教学方案,并将方案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课时教学中。比如耐力跑体能训练教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检测以及学生日常上课表现,可以了解到班级学生耐力跑具体水平,研究后发现,部分学生在耐久跑中不会调整呼吸,导致先期发力过猛,后劲不足,无法坚持到最后;部分学生在耐久跑中快慢速度控制能力不足,导致体能消耗过快,无法坚持到最后;等等。体育教师通过总结班级学生在耐久跑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将问题归类整理,研究更适合班级所有学生参与的广泛教学计划,以科学的教学计划推动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能训练意识,养成良好体能训练习惯,为后续体能训练难度提高做好教学铺垫。

第二,个性计划,稳步提高学生个人能力。个性计划主要是针对部分学生开展的,是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单位,每个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有其适配性极高的训练任务,在广泛性计划应用下,开展个性计划教学,可以稳步提高学生个人体能。具体教学策略如下:初中体育教师在研究个性计划时,需要对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实际体能情况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客观认知,进而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教学指导,使学生可以在体能训练中补齐短板,发挥所长,增长体育训练自信,进而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体能测试环节,要求学生按照标准要求完成体能测试,教师依据学生在体能测试中的表现及日常课堂学习表现,针对学生运动特点,设计个性体能训练计划。如部分学生体能消耗快,无法在体育活动中全程保持良好状态和具备充足体能。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判定其为体能耐好性欠缺表现,可以指导这部分学生加强局部力量训练,如腿部力量等;增加运动技巧训练,如在运动中快慢结合跑等[3]。总之,初中体育教师在设计个性计划时,需要尽可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体能训练任务,调整训练强度,使学生可以在广泛性计划与个性计划协调配合下稳步提升个人能力,树立体育训练自信。

(三)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积极心态

第一,强化学生客观认知,做出理性自我判断。专业体育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或者日常训练时,也无法保障自己可以一直稳定发挥,总有失误的情况发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同样更是无法保障自己在体能训练中一直有显著的训练表现。但初中生所处年龄阶段较为特殊,正是身体激素水平变化明显,身体机能提升最为快速阶段,初中生会在多次体能训练中获得良好表现,进而内心膨胀,当在体能训练中有失误情况发生时,无法客观判断,从而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影响体育训练积极性。此时,体育教师应重视采取教学手段,研究具体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客观认知,使其做出理性自我判断[4]。具体策略如下:初中体育教师在采取有效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客观认知,使其做出理性自我判断前,应对体能训练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一个系统认知,进而针对性地研究具体的教学引导策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问题发生即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理性分析,逐步养成不被情绪左右的思考习惯。比如,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存在疲乏感时,教师应判断是否是采取的体能训练方法不适合,是否是体能训练时间过长,是否是体能训练前学生饮食不合理,是否是体能训练前休息时间不足等等情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科学判断,从而强化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客观认知,逐步提高体能训练质量。

第二,采取感性暗示教学,促进学生自我肯定。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体能训练时,若学生出现体能训练状态不佳,成绩不理想等情况时,教师应注重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感性暗示的方法,缓解紧张情绪,稳定体能训练心态,逐步调整状态,继续进行体能训练。具体策略如下:初中体育教师在采取感性暗示教学,促进学生自我肯定,不断强化体能训练信心前,需要明白感性暗示教学是什么,应用的目的是什么,进而针对性使用,以此达到预定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初中学生都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体能训练任务,且保持较好的训练成绩。但并不能保证每一次体能测试时,学生的表现都是最佳状态下标准,进而使得一部分学生会产生不良情绪,后续体能训练活动无法有效参加。此时,教师应用感性暗示教学法,引导学生肯定自己之前所有的体能训练付出,接着,当学生情绪稳定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想,找到原因,解决问题,增强体能训练自信,在后续训练与测试中取得优秀成绩。

第三,应用过程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理性应对。虽然教师在设计广泛性教学计划时,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身体素质,但体能训练方法并不可能与每一名学生都完全匹配,总是存在一些不足[5]。因此,为有效提高体能训练质量,初中体育教师应使用過程教育方法,指导学生对体能训练方法探索研究,不断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调节自己,理性分析更适合自己的体能训练方法,并敢于与体育教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具体策略如下:初中体育教师在应用过程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理性分析体能训练方法时,需要对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的表现时刻观察,并重视将学生按照平时训练表现,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同小组学生在体能训练后交流训练感受,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会发现自己在体能训练中的感受与其他学生有哪些异同之处,进而在训练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理性分析自己在体能训练中的表现,继而积极并主动与教师沟通请教,提出自己对体能训练方法的想法,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调整更适合的体能训练方法,最终逐步提高自身体能。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不仅可以强化人体机能特征和人体形态学特征对学生体能水平高低影响,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体育健康观,还可以影响学生的健康积极心态,使其学会客观分析,理智面对,对自我有肯定,有否定,更有客观认识,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的体能训练中,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强健体魄,增强自信。

参考文献:

[1] 周震伟.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探索分析[J].田径,2022(7):38.

[2] 张燕燕.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提高策略研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1):15.

[3] 林月萍.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体能训练[J].家长,2020(8):13.

[4] 张力超.初中体育课堂学生体能训练策略[J].新课程,2020(2):138.

[5] 钱琳,程明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1(30):86.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初中体育探索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