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学校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质量探析

2023-05-30 10:48许艳婷
学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双高思政课立德树人

许艳婷

摘 要:“双高”建设为高等院校思政课程内涵式发展再出发、提供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也对高校提升思政课程立德树人质量、完成“双高”建设计划和促进学校综合能力提升具有基础作用。故以福建省“双高”建设单位zzy为范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目前该校在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方案。

关键词:双高;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03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11

一、“双高”建设下提升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质量的价值功能

随着“双高”建设为职业学校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传统的思政课程已然不能满足“双高”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乘着“双高”计划的“东风”,提高站位,夯实内涵,转型升级。

(一)是高校思政课程内涵式发展的再出发

思政课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征,承担着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风向标的重任,所以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式发展应顺应时代需求,这项工程必须是系统的、与时俱进的、高标准的、经得起推敲的工程。高质量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技能,也需要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就为高校思政课程内涵式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二)是高校思政课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的驱动力

高校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本身具备的政治导向与党和国家的意识主流高度一致,所以思政课程历来是大学生获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知识的主渠道,相比传统方式,现代思政课无论是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对象等各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要上一堂“精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高质量课堂的需要,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

(三)是高校提升整体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双高”建设是培养一批“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国家关键核心产业走向全球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步骤。各高校应充分运用时代契机,立足自身实际,深刻剖析自身现状,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式发展。重申学校思政课程在学生立德树人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将“双高”建设和“立德树人”结合,以学校思政课程体系为桥梁,整合资源,合理调配,促进学校整体综合能力再上新高。

二、“双高”建设下提升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质量的现状

《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公布,福建省共有5所学校入选“双高”建设计划名单,这些以工学为主的高校学科优势突出,整体办學能力较强。现就其中zzy学校在“双高”建设下思政课立德树人现状调研结果进行阐述。为了解zzy学校在“双高”建设下思政课程对立德树人现状的满意程度,特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研,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该校“双高”建设专业群学生,共发放问卷315份,回收315份,其中有效问卷314份,问卷内容涉及被调研人的个人信息、对“双高”建设和立德树人概念的了解程度、对学校思政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师、内容、实践等方面的满意度、思政课对学校立德树人的成效以及个人建议等方面内容,现将问卷结果进行阐述。

从问卷结果可以推断出该校学生对”双高“建设计划、立德树人等概念表示认同和“比较清楚”,这为之后的问卷调查的可信度提供坚实基础(根据调研问卷结果,87.3%的学生对“双高”计划的概念表示“清楚”和“非常清楚,85.9%的学生对“立德树人”概念的理解表示“了解”和“十分了解”),83.2%的学生会因为自己是“双高”专业群学生而无形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93%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设置的思政课程对学生立德树人的作用”是“有帮助”,具体反映在思政课有利于他们“形成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风气”“帮助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传递正能量”等方面。但是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双高”建设下zzy学校在思政课提高立德树人质量方面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内容如下:

(一)缺乏顶层设计,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职业院校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仍偏向“实用主义”和“技术技能”[1],从学校层面来说仍把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如“双高”建设经费方面,大部分用在了专业的实训室建设等硬件投入上,在软实力建设上,更注重对专业教师培养、专业教科研课题等,没有专门的经费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认识上,“轻思想,重技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评价机制方面,往往将显性的科研项目或教育成果作为衡量教育效果的主要参考指标。而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是隐性的,长期的,无法通过直接的物质层面来体现,在评价成效时很难准确界定[2]。

(二)缺乏突破创新,局限于传统方法

作为“双高”建设单位,要达到更好的思政课育人效果,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该校思政课在近年来也不断在寻求突破,但是效果仍然未达到预期,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教学环节方面,在问卷调查中,29.62%的学生希望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安排比例可设置成1:2,44.9%的学生希望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安排比例可设置成1:1,在询问对思政课程的建议方面,56.8%的学生希望思政课程“不要局限在理论方面”,75.96%的学生“需要更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实践性”设计给予很大的期待和热情。学生希望增加新的实践育人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与红色基地、博物馆等校外联合”等建设思想教育基地。

二是在授课内容上,主要集中在教材内容上,拓展的广度和深度未达到学生的期望。在调研中,78.98%的学生希望思政课内容增加“文明礼貌,提升个人素质”,72.93%的学生希望思政课增设“理想信念的仪式课程”,77.39%的学生希望思政课增设“美德养成的实践课程”,70.9%的学生希望思政课程增加“创新创业的实践课程”。

三是在教学方式上,大部分教师虽然可以较好运用多媒体、课件、影音播放等信息化教学工具,但对课堂师生互动、课堂氛围的关注度还不够,在问卷调研中,3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在教学方式上形式单一”或是“不充分”。00后学生对课堂形式和教学方式需求更加多样化,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三)缺乏系统考核,评价方式有待创新

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是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启动器。一方面,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面,目前该学校思政课不断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考核,但仍存在不足,如对过程考核的指标主观性较强,未形成系统的可测量考核指标,直接导致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比例存在较大差距,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收获缺乏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方式;另一方面,学校對整体思政课程的评价考核与专业课程一致,也没有凸显出思政课程在学生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性。考核专业课程可运用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实训等指标,衡量专业课程的指标相对成熟且有参考性,但是对思政课程的考核评价仍未突破传统模式。

(四)缺乏优质师资队伍,教育载体有待深挖

首先,在师资队伍质量上,据统计,该校目前拥有思政课专职教师31人,高级职称占比19%,中级职称占比29%,初级职称占比52%,整体师资队伍初级职称仍然是主力,说明该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偏年轻。一方面,年轻教师更有活力,授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也更有精力创新课堂方式;另一方面,年轻教师缺乏有效经验,理论知识相对浅薄,教学经验储备不够。其次,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思政课程师生比不得低于1:350,目前该校未达到这一指标,思政课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最后,该校思政课程在促进学生立德树人目标的教育载体偏向沿用传统的教育载体,主要局限在课堂上,没有充分调动校内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载体[3]。

三、“双高”建设下提升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质量的路径

在“双高”建设的大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程要紧紧抓住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围绕“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科学系统的思政课程立德树人课程体系,提高育人成效。

(一)在顶层设计上,优化整合多方资源

“双高”建设计划要高质量完成,需要学校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在校级层面,要立足本校实际,明确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目标贯穿培养过程始末。无论是制度上、载体上、资源上,都应充分考虑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1.校、企、社三方联动,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一是要拓展思政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搭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践平台,让理论延伸到实践,让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贴近。除了校内的实训基地,积极与企业、社会进行联动,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企业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在一系列的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培养爱岗敬业、爱拼敢闯、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等精神,灌输学生新时代下产生的正能量。二是组建校企合作导师队伍,让思政教师有机会下到企业一线,与企业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互通有无,共享资源,以讲座的形式聘请企业专家定期到校分享关于团结奋斗、创新创业等主题。让学校思政课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指导企业党建教育工作,充当企业思政导师。

2.丰富课程载体,调动学校各方资源。一是充分运用学生组织、社团等活动载体,制定丰富多彩的思政课程主题活动,利用朗诵、演讲、主题沙龙、调研、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思政课程理论知识外化到第二课堂中,使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社会倡导的新风向真正落地生根、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借助“课程思政”的优势,将思政课程的精髓内容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文件精神,“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将成为“双高”建设的评价标准[4],“课程思政”是时下各专业建设的热门,也提高了思政课程的地位。思政课通过与专业教师探讨思政课程融入的知识点、方法,促进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质量提升。

(二)在方式方法上,强化思政课程改革

一是在教学目标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程应紧紧围绕“双高”建设育人标准,主动对接学生专业教学,把学生核心职业竞争需要达到的标准与教学目标设置紧密结合,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时代楷模”“劳动模范”等内容融入教学目标,自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发挥思政课程在培养“德技并修”人才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在管理体系上,思政课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设计出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政课程实践的教学方案。在现有学分制的管理条件下,通过必修课的方式,增设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并设置相应的学分,把思政课实践部分独立出来,学生必须获得相应学分才可以毕业,有利于学校更加高效地管理实践性思政课程。

(三)在课程创新上,打造一体化教学设计

首先,在教师队伍上。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思政课程质量提升的程度,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成效直接相关,鉴于此,提高思政教师整体素养显得尤为关键。一方面,可通过打造教学团队来提升师资力量,重点突出“老带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传帮带指导,整合优质教师资源,成立“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创造更多学习机会让思政课教师的知识体系及时更新,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水平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为导向,翻转课堂,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灵活运用智慧平台、“互联网+”等信息化教学载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能力。实行项目化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通过情境化、任务式、研究性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学习,在课堂上,通过设置辩论、小组讨论、课堂汇报、自主学习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在课程资源方面,以国家规定教材为基础,大力拓展思政课程资源,要注重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与专业技能相融合,系统挖掘校内精品思政课程,引进校外精品课程,打造一批共享思政课程资源库。

(四)在评价机制上,构建多维度考核体系

一是针对学生方面,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指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考核体系,加大对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注重过程性和实践性评价,制定具体的、可操作、可直观测量的评价指标,使改革目标更清晰、更明确。二是针对思政课程方面,配套建立和完善思政课建设的激励制度,不能用统一指标将思政课与普通专业课程同等衡量。出台适合思政课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思政”“课程改革”等政策,鼓励思政课教师做精做强“品牌思政课”,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职业为导向的精品思政课。

高校在“双高”建设下推动自身不断创新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做实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双高”建设方面的功课,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将课程改革与专业技能相融合,完善各项机制,全面贯彻“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助力学校整体综合实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汤超珍.“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1(26):71.

[2] 张翠方.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教育在微时代的创新[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6):144.

[3] 邵临光.“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隐性思政教育探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15.

[4] 韦柳霞.“双高”建设背景下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着力点[J].教育观察,2020(38):123.

猜你喜欢
双高思政课立德树人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