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力资源就业能力的思路与措施

2023-05-30 22:20张亮
今日财富 2023年15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劳动者

张亮

就业能力提升可谓是促进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城乡劳动力职业的技能及素质培训,致力于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水平。对此,文章分析人力资源就业能力提升的意义,针对性提出经济常态下提升人力资源就业能力的途径,以便更好地提升人力资源就业的综合水平。同时,也能为类似人力资源就业能力层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经济新常态,国家逐步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将人力资源就业能力有效提升,需积极发挥政府、社会及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创建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格局。与此同时,各部门还要加大力度支持人力资源工作,尤其是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需要给予充足的保障,最大限度确保人员能够积极参与职业培训,进而实现人力资源就业能力提升的目标。所以,探究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人力资源就业能力的路径尤为重要。

一、人力资源就业能力简析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优势和功能,如体力、经验、技能以及文化等。通常而言,人力资源牵扯到的内容包含质量、数量。不管是国家还是特定区域,人力资源丰富不但可以展示数量形式,而且能够借助质量开展评价。根据现代科技水平快速进步和发展的整体趋势而言,提升人力资源就业能力及素质水平可谓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就业能力通常是指员工自身所具有的工作能力,可以是经验、专业水平等。学术研究领域提出就业能力指的是个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具备的脱颖而出的工作技能,如知识能力、实践能力等。

基于新常态环境趋势,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对人力资源就业能力提升工作高度重视,可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发展标准,确保其工匠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而后基于创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为核心依据,根据社会、企业及政府多方融合的综合作用,颁布相关的就业政策,增加技能培训机构的数量,进而将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有效提升,最大限度保障就业工作可以顺利推进,同时,也能满足劳动者的实际发展需求。除此之外,人力資源就业工作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人才培训意见,将技能培训渠道持续拓宽,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质量能够达到岗位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而将就业能力目标有效实现。最后,还要清晰界定人力资源就业能力提升的整体思路,而后以此为依据科学、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此思路统筹规划和开展各项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力资源就业能力提升的质量及效果,同时,也可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及效率全面提升,进而为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人力资源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人口众多,存在的就业问题也随着增加,而促进我国人力稳定就业可谓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举措,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首先,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稳定就业可谓是确保社稷民生稳定的关键内容,所以,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则是将就业的稳定性有效提升,进而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基于将人力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基础,以此来保障社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最后则是农民工与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全面小康生活目标的顺利实现。显然,在现阶段社会发展环境中,将人力资源就业能力有效提升的意义重大。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就业状况,出台相关的政策条例,以此来将劳动者技能培训机构的规模持续壮大,确保其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提升人力资源就业能力的措施

(一)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大培训系统

根据“渠道不乱,各负其责、用途不变”的原则,将培训系统统筹整合,集中安排,把培训机构、乡镇街道、园区管委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培训力量会聚在一起,列入职业培训规划集中实施和管理,由此,可将信息畅通、专业互补以及资源共享的功能优势有效发挥。还可将就业市场与职业培训市场激活。除此之外,还要把各个职业培训机构视为龙头,将培训部门和企业视为核心依托,基于此创建具象化的职业培训服务体系及网络。

(二)基于企业为主体,创建技能型人才岗位培训体系

根据产业转型需求及对区域功能的综合了解,需要确保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优势,同时,还要对各项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其中包含在职职工技能培训提升、购买服务以及政府补贴等。相关部门需要给予企业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工作充足的保障和支持,以此来促进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一,需要创建基于企业为核心的职工培训体系,确保企业的主体优势和作用可以有效发挥。选择自主培训或者校企合作培训等多样化的方式培训企业员工的岗前技能。基于企业实际的发展需求,利用多样化的方式给予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和自我能力提升的机会与空间,如脱产培训、技术进修等。对于转岗人员也需要对其适应能力进行培训,让其能够全面了解转岗期间工作的各项要点。第二则是要建设人才培训平台,融合多领域的内容多样化建设,以此来激发人才对自身能力提升和参与培训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进而保障人力资源就业能力提升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根据定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统筹规划就业创业培训资源

根据实际需求、培训标准,定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在专业及地域层面的优势,积极组织劳动者开展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区域政府需要积极鼓励定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多样化创新职业技能培训的类型及方式,尽可能满足劳动者的多样化及个性化需求。相关部门需要统筹了解具体培训人员的情况,优选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这些机构需要交由专业的人社局统筹管理和规划,以此来保障就业创业培训资源的充足、稳定,进而更好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加大力度推动技能培训,为区域的良好发展提供充足的技能人才支持。各区域需要基于稳定就业及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结合现阶段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以及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针对性设置差异化的培训科目。以此提升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搭配讲座和专业课程、实践和理论等培训内容,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全面提升,确保其符合实际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四)加强产教融合,构建现代化融合式培训体系

需要及时更新工作理念,其中包含知行合一、产教融合等,尽可能满足现阶段产业结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有效促进我国职业培训与教育的长远发展。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力度扶持中职类专业教育,以此来促进各市级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旨在将机构办学层次水平全面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增进校企合作,进而将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支持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试点工作,进而将技能培训交流渠道持续拓宽,充分保障人才就业的有效性及顺畅性,同时,还能将当下培训机构的规范性有效提升。

(五)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构建多元化的保障机制

若想提升人力资源就业能力,需要积极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工作,加大力度开展职业培训。不管是各领域行业的单位及主管部门,还是政府职能部门,都需要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工作,严格落实职业培训的各项工作要点,在落实期间需要基于主管人员组织引领,逐步实施,根据层级划分、严格落实的方式有效开展。相关单位及部门的管理者也需要深层次研究职业培训的内容,创新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方式及内容,以此来解决人才就业难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构建联席联动机制,每月统计获取的数据信息,即时性发布。基于半年为一周期,积极召开协调会议。相关单位及部门还要全面了解当下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在此基础上创建并制定多样化类型的职业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还要将劳动者各项职业培训工作严格落实到位。在提升人力资源就业能力的工作保障过程中,还需要创新多元化的培训模式,统筹安排和规划各项培训工作,以此来助力区域劳动者能够积极参与,同时,还可确保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素质有效提升,从而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各行业人才的需求。所以,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强职业培训工作,以此完成人才就业能力提升目标。

(六)加大人力资源市场供给

基于第三方机构为核心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工作,其中包含招聘、组织和转移等。根据相关的要求及标准,各部门需要积极参与第三方机构所举办的相关培训。与此同时,还要对基层就业人员能力提升高度重视。根据帮带输出与内外引联等方式,提升人员就业的综合能力。

四、提升人力资源就业能力的组织保障措施

创建职业培训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将成员单位职责清晰界定。创建由政府统一领导的组织保障机制。让人社局、教委、总工会、财政局等政府职能和行业主管部门组建成联席会的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负责人是人社局局长。联席会议的职责是推进各类职业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以此保障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工作的有效落实。联席会议办公室主要是负责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各成员单位保质保量地将各项工作报送给联席会议办公室,将阶段性推进任务落实,最大限度保障各项工作可以有序推进。

五、提升人力资源就业能力的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大职业培训宣传力度

相关部门可借助报纸、广播以及新媒体等多样化的方式公开展示创业就业以及工作实践的案例及成果,以此来加强引导和宣传。宣传内容包含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层面的实施成效以及城乡建设期间的创业就业事迹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彰显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借助一系列的宣传工作,可促使大量的劳动者及优秀人才积极参与机构培训,更加注重自身素养及就业能力提升。

(二)构建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保障机制的构建能够充分保障职业培训工作顺利推进,相关部门需要在以往专项培训费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将当下资金获取渠道持续拓宽,补充资源投入量。在此期间,还需要根据“企业自筹、财政支持以及社会积极参与”的原则,清晰界定经费保障机制构建的思路。第一,将职业培训资金落实工作切实到位。第二,企业需要根据特定的标准,在当下资金的基础上合理提取职工培训经费。对于不满足培训条件的企业,需要统筹安排和管理职工培训经费。第三,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而言,则需创建技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机制,充分保障此机制能够满足人才培训的各项需求。第四,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职业培训机构,进而可以为人力资源能力提升以及人才培训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严格落实职业培训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相关单位及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对各项工作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形成由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层层把关管理的工作格局,单位及部门的管理者还需要定期对职业培训工作进行研究,以此来将阶段性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创建联动机制,定期发布相关的统计数据信息,每半年召开一次协调会,每年需要开展年度工作会总结,督导检查工作的整体情况,要求各部门将职业培训工作及目标严格落实和完成。各单位及部门还要结合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制定落实各类职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工作严格落实。

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人力资源就业能力的路径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人力资源就业能力提升可以最大限度保障人员就业的稳定性,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力度支持和保障人力资源,将人才技能培训的渠道持续拓宽,做好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进而将人力资源就业能力有效提升,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化供给,进而有效推動社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劳动者
劳动者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