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5-30 04:24陈敏
兰台内外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公共图书馆

摘 要: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需要与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发挥社会价值,推动书香社会建设。当前,国际和国内对两者的融合都有一定的实践和经验,从我国的经验做法上讲,存在着组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缺少系统远景规划,馆藏互补功能发挥不完善,资源互联处于探索阶段,优质活动缺乏等问题,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推进业态融合;突出创新创意,推进空间融合;突出线上服务,打造“云端数字图书馆”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要为青少年儿童设置专门的阅读区域及提供阅读指导。在全面阅读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新阶段,基于公众的图书馆事业,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强化与中小学教育的融合,让阅读的光芒照亮更多的学生,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1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需要的关键载体。在教育大众、传承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彻底颠覆了人民原有的知识获取模式,图书馆的教育功能被弱化,依靠网络阅读的便捷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人们获得的信息更为精准、快速。但是,网络阅读也有弊端,人们习惯于快速、碎片化地接触阅读,如今一篇文章阅读量和点赞率可能很高,但是实际仔细阅读的人寥寥无几。随着近年来图书馆回归热潮的来临,图书馆凭借独特的知识资源以及多样的活动形式,在青少年习惯养成、知识传播和价值传承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凸显,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彰显着图书馆育人价值功能。

1.2 有助于学校图书资源和校本课程建设

公共图书馆以其馆藏资源丰富、结构优化、涵盖面广的特点,比其他文化管理机构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虽然中小学校园里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是书籍结构、馆藏数量、信息化程度都无法和公共图书馆相比。公共图书馆和学校融合发展后,学校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专业的读书指导和交流、公共交流特色活动和信息服务资源,为提升学生知识面和阅读率提供了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公共图书馆对学校的图书资源建设提供更为精准的技术支持,打造学校育人品牌。课程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载体,在学科建设背景下,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面临着温度有余、深度不足的困境,公共图书馆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发展实际。

1.3 有助于公共图书馆转变服务职能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公民素质提升,建设书香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为了让阅读服务覆盖到城市,借助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图书借阅服务也走进千家万户,在部分城市,只要关注当地公共图书馆公众号,或者扫描相关二维码,就能足不出户完成图书借阅[1],成为公众口袋中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学校教育融合后,公共图书馆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营造阅读氛围,比如开展讲座、展览、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等活动,对学校教育进行深层次、综合性的重点研发,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转型升级。

2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融合发展的实践和经验

2.1 国外相关的实践探索

美国和日本是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學融合发展的先行者。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机构;七八十年代,公共图书馆在弥补学校图书馆资源和功能不足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成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支持者;九十年代,建立了以资源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实验研究来探讨学生通过图书馆合作提升能力的模式。美国的经验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资源支持,满足学生在知识学习、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信息需求。时至今日,公共图书馆和学校的融合仍是每年美国图书馆报告的关注点。日本公共图书馆以资源支持和运营指导服务的模式与中小学开展合作,主要是通过馆藏资源对学校教学开展支持、资源推荐、业务辅导等形式开展。

2.2 国内的实践探索

国内图书馆积极探索与中小学教育融合路径,总体来看,处于先行先试的阶段。比如,福田区图书馆立足中小学生课外文化需求,积极推行“图书馆+学校”阅读阶梯计划,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建立活动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公共图书馆进校园实施方案。福田区图书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学校搭建阅读推广平台,邀请知名阅读推广专家、儿童文学作家,知名教育心理学等人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面对面交流、分享机会[2]。并在学校开展图画书阅读、儿童文学创作、阅读与儿童心理等主题分享活动,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爱上阅读。黄埔区建立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的阅读联盟,各学校将无缝对接全市图书馆,打通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两大系统,统一使用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系统作为业务系统,实现校际、馆际“通借通还”。南京图书馆每年举办一届以“和名著对话,与大师同行”为基调的阅读节,同期举办一场主题论坛,最大特点是每年选择一部传世经典名著,确立一个主题,邀请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同聚一堂,就相关主题发表演讲,为读者深入解读每部名著精义。在此期间,还围绕名著和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相关知识[3]。

2.3 国内外融合实践的经验

从国际经验上来看,外国开展融合发展的实践较为丰富,主要的好做法有:一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建设共享资源数据库。中小学生借助信息化手段,就能享受图书资源,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二是优势互补,优化馆藏资源。两类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加强沟通协调,瞄准学生阅读需求,把最急需的资源收藏进馆,保证本区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既避免了资源浪费,也优化了资源配置。同时,馆校进行资源共享,加大图书资源的涵盖面。三是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信息服务和指导合作,搭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平台,提升学生能力。四是创新方式,以阅读推广合作。通过举办圆桌会议、读书沙龙、主题活动等,在关键节点、重大庆典上,举办特色阅读活动,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引进学校,共同推动阅读。

从国内经验来看:第一,打造了亮点合作模式。比如“绘本剧嘉年华”“科幻文学周”等知名品牌,帮助学生们丰富课余生活,立体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滋养,也有的举行阅读推广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成长乐园。第二,打通了中梗阻。比如,“公共馆+学校+社区”合作模式,实现了借阅和归还的一卡通办、一地归还,更好地吸引读者、惠泽社会。第三,举行主题纪念活动。比如举行全民主题日系列活动,走进图书馆等活动。但是总的来看,国内的馆校合作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组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缺少系统远景规划,馆藏互补功能发挥不完善,资源互联处于探索阶段,优质活动缺乏,特别是启迪思维、发挥创造性的活动不够,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举办线上活动不够,形式不够新颖。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还处于被动接触知识的阶段,图书馆的引领力不够。

3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路径建议

3.1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目前,从实践经验来看,国家和地方层面还未形成馆校合作的统一规划,各地的实践路径大多是依据本地情况的先行先试,而且图书馆属于文化系统,学校属于教育系统,两者在业务管理上也不属于同一部门,从长远来看,必须加强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到二者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充分發挥各自优势,促成化学反应、形成发展动能,实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理顺发展机制,成立政府牵头的专门领导小组,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强化优惠政策引领,在财政、人才保障、技术支持等方面出真招实招,把馆校合作发展资金列入年度政府预算。结合“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地应该谋划设计一批重点融合项目、重点活动、重大措施。要建立政府一级的融合平台和载体,优化融合环境,让一切有利于推动融合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充分涌流。

3.2 整合优势资源,推进业态融合

公共图书馆应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学生特点、根据馆藏资源和社会需要,走特色融合发展之路,特别是要充分运用好本地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阅读品牌和活动。要结合实际,公共图书建立专项馆藏数据库,提供特色精准的服务,学校要加强调研,特别是师生对图书的急难愁盼的问题,与公共图书馆深入对接,实现靶向治疗。实施“文化+”“图书+”战略,根据双方资源优势,统一规划书目清单,合理调配图书采购,促进资源节约。要找准合作结合点,打造“一卡通办”“资源赋能”“图书礼包”等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瞄准学生素质提升新要求,推进红色阅读、阅读体验周、主题文化日等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支持开发集科技教学、图书赏析、实践提升等主题于一体的综合体。依托图书资源、突出文化元素,大力发展研学体验、展演体验、家庭互动等新型图书业态,积极扩充图书资源,尤其是红色图书资源的收集与建设,涵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3 突出创新创意,推进空间融合

图书馆空间服务是创新现代化、智慧化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手段之一,是图书馆服务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图书馆界积极尝试,在馆内或馆外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有效提升了图书馆服务内涵,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为“十四五”时期图书馆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蓝本。比如,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设置了灵活便捷的体验活动,有活字印刷、北京古建筑3D立体拼插、二十四节气织布贴画和非遗项目的体验等。在馆校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把握青少年思想发展状况,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读书朗诵大赛、少儿诗词诵读大赛、中外绘本讲读大赛、青少年读书故事会等形式,建立涵盖面广的阅读体系。公共图书馆是红色文献资源的重要收藏机构,可举办红色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和红色故事大家奖,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现阅读魅力,在传承红色记忆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书馆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阵地,通过举办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统筹推动古籍文献整理开发、展览展示、传统文化体验等,让学生走出文字的枯燥,用生动的活动、仪式,展现文化的厚重。要围绕图书资源优势,将图书资源纳入教学过程中,形成本校的特色课程,比如,将本地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3.4 突出线上服务,打造“云端数字图书馆”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图书馆更加凸显了资源优势和多元服务能力。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需要借助5G网络、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智慧云端图书馆和读者口袋中的图书馆,提供更加多元、更为便捷的阅读服务。古时读书“一卷在手”,现时读书“一屏万卷”。目前,线上阅读已经深深嵌入到人民的生产生活,成为获取信息、提升能力的主途径。馆校融合模式下,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的便利,大力发展网联网图书馆,让孩子们在家中也能体验到读书的乐趣。科技赋能,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知识获取的方式,也改变着读书场景、体验和交流。要打造利用线上课堂,不同学校间学生可通过视频方式,一起共读好书、分享心得,线上阅读活动以书为纽带,增进了双方了解。要运用5G网络、全景视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打造“特色展厅”“阅读小屋”等沉浸式阅读模式,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制作分享个性化电子明信片,加强线上线下阅读主阵地建设,让数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但是,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仍然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基础,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图书的精品化建设。同时要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阅读评好和习惯,坚持以读者为导向,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公共图书馆和学校的深度融合,既有利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图书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也有助于推动全民阅读,推动书香社会建设。虽然我国的融合机制起步较晚,很多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是已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新时代,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摸索和典型引路,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韩寒.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营造书香社会 助力文化强国[J].光明日报,2022(05):11.

[2]申屠芬.“双减”政策下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机遇研究[J].图书馆界,2022(08):15.

[3]吴爱武,田丰,马晴.第十三届南图阅读节暨嘉惠论坛主题阅读活动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22(07):20.

作者简介:陈敏(1982-),贵州省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融合发展公共图书馆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