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姑娘型 ” 童话故事的跨文化比较

2023-05-30 08:34赵鑫圆
今古文创 2023年11期
关键词:灰姑娘比较研究跨文化

赵鑫圆

【摘要】 “灰姑娘”是一个经典民间童话故事,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在不同地区具有本土化的润色和特点,本文选取了中、德、意三个国家的“灰姑娘型”故事,对人物情节和叙事艺术进行了跨文化比较。人物情节方面的比较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父权观念与德国的宗教思想,意大利童话《蛇》则凸显出最初民间童话的原貌;叙事艺术方面,三个版本故事在文体取向、人物概括化程度和“三段式”运用方面存在差异,造就了它们独具特色的叙事艺术魅力。

【关键词】 “灰姑娘”;民间童话;跨文化;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1-005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1.019

“灰姑娘型”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在许多地区都存在“灰姑娘型”童话故事的痕迹。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提到“ 《灰姑娘》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流传最广、也许是最受喜爱的童话故事”[1]。在欧洲,最广为流传的版本出自格林兄弟对德国民间口述故事加以整理后出版的《格林童话》,该经典世界童话名著在民间文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受其影响,世界各国纷纷搜集整理本民族民间故事,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意大利口述民间故事进行筛选改写,最终编纂成《意大利童话》,升华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不朽名著。有学者认为“该著作相较于《格林童话》更接近民间文学本来面貌,具有更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和科学资料价值”[2]。其中一篇故事《蛇》与“灰姑娘”的故事非常相似,可将其作为“灰姑娘型”童话加以探究。实际上,“灰姑娘”的故事在我国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唐代作家段成式笔记故事集 《酉阳杂俎》中的《叶限》是世界上最早的“灰姑娘型”童话。东西方“灰姑娘型”故事在母题和人物情节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灰姑娘型”故事在各地区的叙述和发展都有本土化的润色和特点。本文選取中、德、意三个国家的“灰姑娘型”童话故事,通过比较其在不同民族文化中表现出的差异,探寻民间童话各具特色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一、人物与情节:“灰姑娘型”童话的文本比较

(一)人物形象

1.父亲形象比较

在意大利故事《蛇》中,父亲是一位农夫,父亲形象一带而过,仅表明有该人物形象,没有更多地参与到有意义的情节发展中。德国版本故事中父亲是一名富人,父亲形象出现次数较多,但是没有对灰姑娘处境的改善提供实质性帮助。在《叶限》中,叶限的父亲是一位洞主,非常宠爱叶限,但是父亲不幸去世之后,叶限开始受到后母的虐待。由此可见,父权主义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家庭中的父亲被赋予主要权力,父亲是一家之主,而欧洲版本的故事中父亲在灰姑娘的成长过程中角色缺失。

三个版本故事中父亲身份也存在较大差异,中、德两个版本的故事中,父亲地位更接近上层社会,意大利版本故事中的“农夫”属于劳动阶层,其与“国王”“王子”之间更能在不同等级的社会阶层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灰姑娘”生活的巨大转变和不同阶层中的跨越,反映了劳动阶层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更加符合最初在民间口传的童话故事的原貌。

2.神力载体比较

中国版本故事中叶限在神鱼和鱼骨的帮助下处境得以改善,最后嫁给国王。以神鱼和鱼骨作为神力符号,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鱼崇拜”。《叶限》的故事发生在南方,也是我国典型的鱼米之乡,百姓以鱼和稻米作为主要的生计来源。同时,“鱼”和“余”谐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鱼象征着富余,我国民俗岁末祭祖经常供鱼,取年年有余(鱼)之意,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在德国故事中,神力相助的载体是榛树和白鸽,榛树在西方文化中是神性智慧的象征,以榛树作为神力象征反映了欧洲古老的森林崇拜;故事中的榛树长在灰姑娘母亲的坟边,也象征着母亲对灰姑娘的呵护和庇佑。同时,灰姑娘在榛树下的请求类似于一种祈祷,因此榛树和白鸽说明德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蕴含着西方宗教色彩。

从总体上来说,《叶限》中的神鱼、鱼骨以及德国故事中的榛树、白鸽是一种美好圣洁的形象,但是意大利童话中的神力载体是蛇,蛇并非一种司空见惯的神力形象,甚至在很多民间故事中,蛇以“妖魔鬼怪”的形象出现,有着凶恶的外形和可怕的魔力,是令人恐惧的存在。在这个故事中蛇被刻画成知恩图报的神力载体,与蛇蝎心肠的姐姐形成鲜明对比,充满讽刺意味。同时,“蛇”这一神力载体影响了童话故事的文学美感,相较于民间最初口传版本改编幅度较小,凸显民间文学的本来面貌。

(二)情节发展

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认为“童话故事一般从开端逐渐发展达到高潮,随后故事超过高潮向轻松安定的方面结束。”[3]“灰姑娘型”童话故事基本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在情节发展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但是在某些细节方面仍表现出些许差异。“共同情节的相似性让它们之间的差异显得尤为突出,而这些差异大多隐含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假设。”[4]中、德、意三版故事在灰姑娘遭受不公平对待和故事结局等方面略有差异,它们之间可以互为图式,以此来探讨不同国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1.灰姑娘遭受不公平对待

中、德故事中的邪恶人物形象主要是继母和继姐妹,她们处处刁难灰姑娘,让灰姑娘做各种累活儿粗活儿,但是没有出现比较血腥的暴力元素。意大利故事中的负面人物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姐姐,她们出于嫉妒残忍地伤害了自己的亲妹妹,甚至“砍下她的双手,挖出她的双眼,把她当作死人扔在了灌木丛中”,暴力描述直接指向故事女主角,这种血肉至亲之间的残忍伤害尤其让人怵目惊心,衬托出邪恶人物的狠毒残忍。由此可见《蛇》中发生的故事更加残酷,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意大利童话》力求在不改变原有故事特征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丰富故事内容,更接近民间文学的本来面貌。

2.故事结局

民间童话大多拥有一个“大团圆”的美好结局,在中、德、意三版的“灰姑娘型”故事结局中,邪恶人物均受到应有惩罚,灰姑娘则与王子缔结姻缘而使生活处境得到较大改善,这是童话故事惯常的结尾形式。但是在统一的“大团圆结局”形式之下,故事结尾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叶限》中继母和妹妹被飞石打死后,当地人为她们修建“懊女冢”,这是全体村民对这对狠心母女的惩罚,体现出我国传统社会浓厚的集体主义精神。另外《叶限》还展现了叶限与国王结婚后的部分生活内容,陀汗国王和叶限在一起后得知鱼骨拥有神奇力量,便开始无休止地向鱼骨祈求金银珠宝,最终国王的贪婪导致鱼骨失去神力。《叶限》的结局不仅传达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教化观念,同时隐含对贪婪无厌、不劳而获生活方式的警戒与批判,这与我国“知足者常乐”的传统价值观念相一致。德、意版本故事结局也提到邪恶人物受到应有惩罚,灰姑娘和王子或国王举行了结婚典礼,仅突出体现了善恶有报的道德观念。

另外意大利故事《蛇》结局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带有悲伤意味的“大团圆结局”。一方面贯彻了童话故事“善恶有报”的美好愿想,坏人得到应有惩罚,但是这并非真正的圆满,而是以血亲反目和失去亲人为代价的。同时故事内容讲述完毕后,作者以第一口吻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他们过着奢侈、冷酷的生活,我却躲在门后挨饿,我要回客栈去吃饭了,我的故事就此说完”,这一句又给故事结尾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在故事的结尾道出局外人的荒凉感和虚无感。

二、艺术差异:“灰姑娘型”童话的叙事学比较

“灰姑娘型”童话故事虽然拥有各种丰富的版本,但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故事流传程度却截然不同,德国版本《灰姑娘》相较于《叶限》和《蛇》而言,可谓家喻户晓,流传甚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各自使用的叙事艺术有关。本文比较中、德、意三版故事在文体、语言风格、叙事手法等方面的差异,探寻它们独具特色的叙事艺术魅力。

(一)文体取向:笔记与童话

三版“灰姑娘型”故事在文体上有所区别,《叶限》从性质上看是一篇笔记小说,而《灰姑娘》和《蛇》均收錄在童话故事中,文体的不同导致其叙事艺术有所差异。

《叶限》是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的一则故事,以“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作为故事的开场白,虽然在故事开头提到“相传”,但是确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也有详细的姓名,似乎在暗示读者《叶限》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是实际存在的。据撰者附记,该故事为“成式旧家人李士元所说,士元多记得南中怪事”,进一步使读者相信该故事的真实性。《叶限》受到文体形式的限制,段成式更多按照他人所见所闻作如实地陈述和记载,而没有加入过多主观的情节想像与艺术性的叙事创造;同时《叶限》写于唐朝,受记载时间的限制,故事语言采用文言文,叙事风格尚未发展成熟,使得故事缺乏丰富的情节发展线索和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刻画,叙事较为简练,在诡谲怪诞的故事中流露出几分真实存在的可能性。

德国童话《灰姑娘》是格林兄弟对本民族口传的民间故事进行整理后出版的,为了便于儿童接受和理解,格林兄弟对此进行了多次改编创作,使《灰姑娘》具备了童话故事应有的趣味和意义。意大利童话《蛇》同样经历了一系列的删减改写才促成如今的故事样貌,只是相较于《灰姑娘》,更多保留了故事中的暴力元素,文学美感相对缺乏,凸显出民间文学的本来样貌。但是它们都属于童话,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因此,德、意版本更加突出故事情节的奇妙幻想,虽然没有以童话故事惯常的“从前”或“很久很久以前”等表述作为开头,但是仍能让儿童感受到这是一种“超时空”的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现实存在较大距离,使儿童能够从现实世界脱离出来,顺利进入童话故事构建的幻想世界中,这个幻想的世界存在其独特的规则与秩序,从而使故事中的魔力、幻想、夸张等得以成立。除了富有想象力之外,德、意版本的“灰姑娘型”童话艺术创作更为多样,在叙述风格上不断铺陈与重复,给读者一种美妙绝伦的故事体验。“民间童话赋予了灰姑娘故事得以流传的最佳形式,从而广为撒播,成为人类童年生命的共同精神财富。”[5]

(二)人物形象的概括化程度

民间童话最初源于普通大众,并不是专为儿童创作。随着童年概念的发现和儿童观的发展,儿童文学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门类,将童话划归到儿童文学的范畴。民间童话为迎合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会对故事情节结构作简单化处理,其中一点表现为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概括化的。中、德、意三版灰姑娘故事中都体现了人物的概括化,意大利童话《蛇》相对而言人物形象概括化程度更高,德国版本故事则花费更多篇幅描述了灰姑娘的形象。

对于“灰姑娘型”故事中出现的许多人物只是交代了他们的突出身份,如洞主、富人、农夫等,而不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外貌特点等做过多具体的描述,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一带而过,人物往往是一种概括化和一般化的笼统表述。这一点在意大利版本故事中得到突出体现,《蛇》这个故事中即使对女主人公也没有做性格和外貌特征的描述,这也导致该故事的题目没有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而是以神力载体“蛇”作为故事的题目。中国版本故事中提及叶限“少慧,善淘金”,简要阐述了叶限聪慧能干的人物特征。德国版本故事相对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发展较为丰富,这直接影响到灰姑娘人物形象的展现。除说明灰姑娘心地善良的性格特征外,还描述了其衣着打扮和外貌特征,交代了得名为“灰姑娘”的原因。

童话故事中概括化的人物形象,使得儿童能够通过最基本的形式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防止复杂的和无关紧要的细节让儿童对故事发展感到混乱,迅速进入故事世界。但是德国版本故事《灰姑娘》利用更多篇幅对灰姑娘进行描述,并且出于某个典型特征而具备了“灰姑娘”这样一个代称,给儿童塑造了一个饱满立体、鲜活灵动的灰姑娘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灰姑娘》故事的传播与发展。

(三)叙事手法:“三段式”反复手法的运用

中、德、意三个版本的“灰姑娘型”故事所使用的叙事手法也存在些许差异,《叶限》使用的语言文字简练,很少铺排和反复,而德、意两个版本的故事中都运用了“三段式”反复手法来叙述故事情节,特别是德国童话故事《灰姑娘》中出现了大量反复。

“三段式”是指,将性质相同而具体内容有所差异的情节重复出现三次及以上。德、意版本的“灰姑娘型”童话,都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形态和反复的手法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在王子验证灰姑娘身份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验证,均重复出现三次,直到第三次王子才找到他的灰姑娘。意大利故事《蛇》中三个女儿给父亲送饭的情节,体现出“三段式”的重复,以此凸显三女儿的智慧和勇敢。除此之外,在德国童话《灰姑娘》中出现了大量的“三段式”叙事,灰姑娘三次请求继母允许自己去参加舞会,继母则三次刁难灰姑娘;灰姑娘三次到榛树下请求神力相助;灰姑娘三次在王子身边逃走等,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叶限》中则很少运用反复的手法,这也与段成式的叙事身份有关,他更多地将他人所说的故事转述出来,没有加入过多幻想与虚构。

“三段式”反复手法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得到突出体现。这种在重复中略有差异的叙事对儿童而言也更易于接受,在便于儿童记忆的同時不会使儿童觉得故事情节单调无趣。民间文学研究者麦克斯·吕蒂指出:“变化与重复融为一体,既加强了童话已经定型的、坚固的威力,又赋予童话一种自由自在和充满生机的感觉。”[6]由此来看,德国《灰姑娘》中情节的反复出现给故事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故事性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美)布鲁诺·贝特尔海姆.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M].舒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涂石.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兼与《格林童话》比较[J].外国文学评论,1987,(01):137-139.

[3]万建中.论民间童话的叙事形态[J].江西社会科学, 2007,(06):21-28.

[4](加)佩里·诺德曼,梅维丝·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M].陈中美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5]钱淑英.中西“灰姑娘故事型”的叙事比较——以段成式与贝洛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89-93.

[6](瑞)麦克斯·吕蒂.童话的魅力[M].张田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灰姑娘比较研究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帮灰姑娘数红豆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倒霉的灰姑娘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