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支持下琼剧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实现

2023-05-30 15:01吴丽华李镇冯建平
文化产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琼剧文创海南

吴丽华?李镇?冯建平

琼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海南世代传承的最大的本土剧种,反映了海南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如今在智能时代,琼剧需要以用新技术呈现文化为导向进行创新。因此,现借助Arduino、开智EV5等智能硬件技术支持,结合图形化编程实现对琼剧文创产品的智能化创新,创作出可以应用于社区、校园、博物馆等场景的琼剧文创产品,以推动琼剧这一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8月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把先进科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同时提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非遗传承实践能力。加强非遗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创新开展主题传播活动,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

2008年6月,由海南省琼剧院与海口市申报,经国务院批准,琼剧正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琼剧又称海南戏、琼州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也是海南省世代传承发展下来的最大的本土剧种。作为海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琼剧是海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反映了海南文化的发展历程,记录了海南人民世世代代的变迁过程。将琼剧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推动文化与科技相互碰撞,让琼剧文化以更具互动性与技术性的智能化方式进入年轻一代的生活中,让他们在交互与乐趣中感受琼剧的文化魅力,这也是琼剧未来发展的一条创新之路。

琼剧的起源、艺术特色与传承现状

起源与艺术特色

琼剧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关于琼剧的起源众说纷纭,现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模仿说”认为,海南的琼剧源于明初海南本地人模仿元代流行的木偶戏;“外来说”认为琼剧的前身是来自福建的闽南杂剧,或潮州的正音戏;“土著说”認为琼剧生根于海南本土,是海南土生土长的戏曲艺术;“宗教说”则认为琼剧来源于道教,用于重要宗教节日和仪式的举行。以上四种观点虽然各持己见,但总体可以看出,琼剧的发展立足于本土,在吸收了各种不同的外来剧种之后,发展成为海南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

琼剧历经数百年发展至今,形成了丰富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琼剧的唱腔大体可以分为中板、曲牌、专用腔、苦叹等类别,曲调特色各不相同,各有各的韵味。琼剧的剧目包括以唱功为主的文戏、以武打为主的武戏以及文明戏等。琼剧的行当可以分为生、旦、净、丑、末、杂等,各行当有各自不同的唱腔,不同行当的同一个唱腔有不同的唱法。琼剧灵活多变,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琼剧保护传承现状

伴随现代媒体的兴起与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琼剧对海南人民而言已经不再是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娱乐消遣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日新月异的娱乐节目,外来文化逐渐走进海南人民的生活中。不只是年轻人,琼剧对中年人的吸引力也随着越来越开放繁荣的文化艺术而逐渐降低,只有老年人对这一文化艺术依然保持着热爱。总之,琼剧的观众严重流失,且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同时,与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琼剧也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困境。优秀的琼剧大师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离开了琼剧舞台,而年轻的琼剧演员很少得到系统的训练,科班出身的琼剧演员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得琼剧传承人青黄不接,演出水平也良莠不齐。缺乏年轻血液的琼剧本身也难以实现革新与发展,所用的剧本大部分还是经典作品,很难创作出新的优秀的琼剧作品。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交互的艺术体验、智能化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智能技术的嵌入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活力,拓宽了发展道路。

智能琼剧舞台产品的设计及实现

选取琼剧舞台的经典造型,结合海南本土琼剧文化,借助Arduino、开智EV5等开源硬件技术支持,结合图形化编程的控制交互,设计兼具文化内涵与交互性、技术性的智能化琼剧主题文创产品——智能琼剧舞台(图1)。根据智能硬件设计的一般流程,将智能琼剧文创产品的设计分为分析、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

分析阶段

1.需求分析。根据相关调研数据,琼剧演出绝大多数在农村进行。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与昂贵的演出成本难以支撑琼剧的演出,即使使用最好的演出设备与最先进的演出方式,也难以吸引城市的年轻人。海南各中小学曾开展过琼剧进校园的演出活动,但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琼剧本身很难迎合年轻人的审美习惯。因此,如何设计出不需要高额的成本,且能吸引年轻人的琼剧文化产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用户分析。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必须提高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年轻一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非遗能否得到有效传承、如何焕发新的生机等相关问题解决的关键都在于年轻一代。从对海南琼剧观众的调研中可以看到,年轻一代中将近一半没有看过琼剧或对琼剧没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可见,琼剧的年轻观众数量与占比在逐年减少。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当前年轻一代生活节奏快,相较于停下脚步、坐下来观看一场完整的琼剧表演,他们更愿意去短视频平台接收碎片化的信息;另一方面,琼剧的表演内容与形式难以迎合年轻一代的艺术审美,随着VR技术、元宇宙的兴起,年轻一代越来越注重交互式文化体验。

设计阶段

1.功能设计

智能琼剧舞台开场控制。有人从舞台前经过或在舞台前停留时,舞台便开始播放声音,舞台幕布自动拉开,舞台灯光亮起。主持机器人致辞及报曲目。主持人从舞台下方升至舞台,与观众打招呼,并介绍智能琼剧人偶表演舞台的功能,同时欢迎两位人偶演员,幕布拉开。主持人简要介绍每部剧目,观众则从两张剧目卡片中挑选一张,等舞台识别后,人偶机器人便开始表演对应的剧目。琼剧人偶机器人表演。人偶机器人随着琼剧音乐响起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包括转身、抬手、移动位置等动作。当识别到“神奇”的曲目卡片(图2)时,人偶机器人会分别表演《刁蛮公主》《孟丽君》曲目。智能琼剧舞台闭幕控制。待表演结束,舞台幕布关闭,舞台灯光熄灭,至此,整个表演全部结束。功能框架如图3。

2.交互设计

智能琼剧舞台与观众的互动,表现在其“智能”的特性上。首先,当有人从舞台前经过或者被舞台造型吸引而停下脚步观看时,舞台通过超声波感应到后,就会与观众打招呼,这样,即使路过的人没有注意到舞台,也会被舞台的声音吸引,从而走到舞台前驻足观看。打完招呼后,如果超声波感应到仍然有观众,就会确定接下来的“表演”是有观众的,这时主持人会从舞台下方缓缓升至舞台,向观看者简单介绍智能琼剧舞台的功能,引导观看者选择想要看的剧目。观看者选择的剧目不同,表演的“演员”与风格也就不同,这可以让观看者获得良好的互动体验。

实现阶段

智能硬件伴随计算机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它可以与人类进行充分的交流,并智能地完成人类布置的工作与任务。舞台的智能化由开源硬件+图形化编程设计实现。Arduino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单芯片微电脑,开发者只需在IDE中编写程序代码,再将程序代码上传到Arduino电路板中,程序便能执行操作,从而实现设定的功能。开智EV5可以通过一个多功能智能主控器、5种不同的传感器、舵机和陀螺仪以及多种积木配件组合实现多种功能。Micro:bit微型电脑板配有多种传感设备,如声音、光线、振动等,可以通过网页编程平台设计脚本。通过Scratch与Mind+图形化编程对各项参数进行设定,实现灯光控制、人物动作控制等。

实现流程如下:当超声波传感器识别到物体时,超声波感应升降台上升,将主持机器人升至舞台上方进行致辞。借助EV5舵机的转动实现舞台幕布的拉开与关闭。当舞台幕布拉开后,幕布后方的环境光传感器会检测到光亮,以控制舞台上的灯光亮起。主持机器人介绍完曲目简介后跟随升降台退下舞台。观众选择好曲目后,将相应的颜色卡片放在颜色傳感器上,待舞台识别后,表演机器人会进行相应曲目的表演。待表演结束后,舞台幕布关闭,舞台灯光熄灭,整个运行结束。

产品价值与应用场景

智能化的文创产品价值

该智能产品价值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在对智能琼剧舞台的创新设计中,寻找、剖析年轻群体与琼剧非遗本身具有的共鸣点。开源硬件技术的融入让琼剧作为智能文创产品更具现代性和传播性。青少年在与智能化琼剧主题文创产品进行交互的体验中,与设计产品建立共情,拉近与产品的距离,以获得参与感和认同感,对其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第二,智能化的文创产品更能刺激青少年的感官体验,能够激发其审美需求,提高其审美能力。第三,青少年群体在与智能琼剧文创产品进行交互体验的同时,也担负起了传承与弘扬琼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多个应用场景

1.社区:社区教育形式多样,面向社区全体成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社区教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社会空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辟了新路径。近年来,各地文化部门都在积极开展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传活动,以推动社区非遗的文化建设与传承。智能琼剧舞台文创产品走进各个社区,助力打造琼剧文化社区,推动社区文化建设,让更多人参与琼剧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社会实践中传承与弘扬琼剧文化。

2.学校: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创产品,将智能琼剧舞台置于校园文化角等场合,其新颖的造型以及交互式的功能能够吸引学生前往观赏与体验琼剧表演,加强对学生的非遗知识教育,实现琼剧在校园的普及。另一方面,学生会在学校课程中学习智能琼剧舞台设计中所用到的智能硬件与图形化编程技能。将琼剧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融合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理念,开发本土非遗琼剧校本课程,不仅能使学生通过项目式的学习实践获得对琼剧的深刻理解,培养对琼剧的兴趣,树立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还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交互式体验中感受琼剧丰富的文化内涵。

3.博物馆:博物馆是非遗社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具有社会教育、陈列展示、传播文化等功能。随着交互式体验传统文化方式的广泛应用,多地博物馆陆续推出了各类交互性的文创产品。智能琼剧文创产品可以让公众通过亲身交互体验,在互动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琼剧文化。作为博物馆非遗文创设计与智能硬件技术的结合,智能琼剧文创产品能够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琼剧文化,并借助网络媒体的推动,让更多的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中。

综上所述,年轻一代是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琼剧作为海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经历过发展、繁荣、衰落之后,如今需要以青少年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以激发青少年传承琼剧的积极性。在本文的研究中,将智能硬件技术手段融入琼剧表演,分析了琼剧智能化的需求,并设计了具有交互体验的功能与场景。借助Arduino、开智EV5等智能硬件创作出了以智能琼剧舞台为主题的智能非遗文创产品,具体可以应用于社区、校园、博物馆等场景,希望能够激发人们对琼剧的兴趣并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从而推动琼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敬一.简析海南琼剧的发展现状和策略[J].戏剧之家,2019(24):20.

[2]文杰.开源硬件在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决策探索(下),2021(04):89-91.

[3]付久强.基于Arduino平台的智能硬件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10):76-79,100.

[4]王波.人工智能时代交互体验设计趋势研究[J].艺术教育,2021(08):233-236.

[5]王佳春,曹磊.基于非遗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22,43(12):324-331.

[6]井康琦.浅谈情感设计在数字文创交互产品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21,43(14):67-68.

[7]方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发展探析——基于社区教育视角[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2(02):21-25,57,107.

猜你喜欢
琼剧文创海南
陶溪川文创街区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琼剧”走进音乐课堂
浅谈琼剧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琼剧”走进音乐课堂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琼剧的传承与旅游开发探析
海南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