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不同专业学生“高等数学”学习习惯调查研究

2023-05-30 20:00吴小腊林伟初
科技风 2023年10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高等数学学习习惯

吴小腊 林伟初

关键词:学习习惯;高等数学;问卷调查;卡方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数学”是独立学院工科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学好“高等数学”对学生未来就业或继续深造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独立学院的“高等数学”课堂面临着重大挑战:教师们感觉“高等数学”越来越难教,学生们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亟须深入改革和创新。

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方法和方式。改革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比如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习惯。一般地,学习习惯指学生形成的关于学习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一贯的、相对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教学中,中小学特别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大学对学习习惯的关注相对少一些。现有研究中,较多地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其影响因素,较少去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课堂教学策略。特别是在大学期间,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多已相对定型,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比中小学阶段更困难。而学习成绩差,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大学中,“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困难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和学习习惯不好有很大的关系。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而放弃对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追求。虽然学生的学习习惯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但是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艺术也会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教师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的提问逐步化解知识和思维的障碍时,就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认为学生们的学习习惯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困扰。相反,教師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方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基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是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为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笔者于2022年春季学期,利用云班课平台对本校4个年级的4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高等数学”学习习惯问卷调查,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揭示不同专业大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习惯和特点,为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支撑。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云班课教学平台发布问卷,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采用无记名方式自愿填写,调查对象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金融工程和会计学等4个专业,涵盖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共计收到有效问卷636份,其中大一220份,大二275份,大三和大四合计141份。有效问卷中,男生425人,女生21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6.82%和33.18%。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复杂系统,不同的人关注的内容不全相同。在借鉴已有文献对学习习惯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学习习惯分为基础性学习习惯、个性化学习习惯和问题解决习惯三大部分,其中基础性学习习惯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设计,具体问题设计如下:

(1)样本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和专业3个问题。

(2)基础性学习习惯包括8个问题,课前阶段4个问题,包括学习的计划性、预习习惯、座位偏好和课堂准备4个单选题;课中阶段包括课堂笔记和课堂练习2个单选题;课后阶段包括课后作业和课后总结2个单选题。

(3)个性化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兴趣和课堂专注度2个问题。

(4)问题解决习惯包括3个问题,即课堂提问、课后追问和解疑方式共3个单选题。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运用Exce12016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各选项的频数和频率;二是差异显著性检验,运用多样本构成比比较的Person卡方检验方法分别对不同专业之间和不同年级之间学习习惯的差异性逐个进行检验。

二、学习习惯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习习惯差异性检验

本次调查共包括13个学习习惯观测点,涉及4个专业和4个年级。由于大三和大四的有效问卷数量相对较少,在不同年级学习习惯差异性检验中,将大三和大四的数据合并,称高年级。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不同专业之间,在α=0. 05时,13个学习习惯的差异性都不显著。这就说明,本次调查所包含的4个专业中,虽然有2个是工科类专业,另外2个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但是他们的“高等数学”学习习惯统计意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就为教研室集体备课提供了基础支撑。

不同年级之间,在d=0.05时,计划性、课堂笔记、课后作业、课堂专注度、课后追问和解疑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α=0.01时,计划性、课后追问和课堂专注度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性水平。

(二)学习习惯特点

在基础性学习习惯中,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的计划性、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3个习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预习习惯、座位偏好、课堂准备、课堂练习和课后总结5个习惯上差异不显著。

总体上,有30%~40%的学生对待“高等数学”有预习习惯,但不能坚持;有35.3%的学生会提前到教室挑选座位,但愿意选择前排座位的比例小于25%;能在“高等数学”课堂上常备草稿纸的人数比例低于80%;课堂上,认真迅速完成课堂练习的比例不足76%;课后经常反思和总结的比例约21%。这些学习习惯,在良好学习习惯集合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独立学院的学生表现得差强人意。

关于学习的计划性习惯。高年级中,50.4%的学生选择“有详细计划且认真执行”,而大一和大二则分别有48.6%和50.2%的学生选择“有计划但没有完全执行”。显然,学生学习计划性的习惯一届不如一届。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必然会产生矛盾冲突,这就需要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规划,以此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学习效率。

课堂笔记习惯中,大一、大二和高年级选择“重点做笔记”的比例分别为68. 6%、68.7%和61.7%,选择“笔记尽可能详细全面”的比例分别占16.8%、17.1%和28.4%;选择“极少做笔记”和“从不做笔记”的比例分别为14.6%、14.2%和9.9%。课堂笔记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习惯,更是学习心态的体现。调查表明,学生们课堂笔记的习惯有衰退迹象,这正是现有“高等数学”课堂难教的重要原因之一。

课后作业中,高年级有58.2%的学生选择“坚持独立完成”,有36.9%的学生选择“能按时完成但偶有偷懒行为”,两者合计占95.1%;大一和大二中,选择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88.6%和91.6%;大一、大二和高年级学生选择“有时不能按时完成”和“经常未完成”的比例分别为11.4%、8.4%和4.9%。该项调查也表明,在课后作业完成方面,高年级、大二和大一之间,也存在减弱趋势。

由此可见,在基础性学习习惯方面,高年级、大二和大一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趋势。这与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

在个性化习惯中,不同专业之间和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对“高等数学”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存在显著差异。调查表明,关于“高等数学”课堂听课注意力集中程度,大一学生选择“很集中”“较集中,偶尔走神”“经常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比例分别为17.7%、70.0%和12.3%;大二学生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0.4%、72.0%和7.6%;高年级学生选择的比例分别为30.5%、64.5%和5.0%。由此可见,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不仅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即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弱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专注度。

关于问题解决习惯,在回答教师课堂提问方面,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大部分学生选择“思考问题但不算太积极”,每个年级都有超过10%的学生选择了“被动思考”和“不思考”。这就表明,要么是因为教师的授课难度偏大,要么是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偏弱,要么是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习惯没有养成等,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教师进行思维沟通的表现不佳。学生不与教师進行互动,课堂气氛沉闷,沉闷的课堂很难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缺乏学习的持续性。

问题解决中,不同年级之间课后追问习惯和问题解决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关于课后向教师请教相关数学问题,大一的学生中,选择“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偶尔向老师请教问题”“极少向老师请教问题”和“从未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比例分别为13.2%、45.5%、26.4%和15.0%。其中,“极少或从未”向教师请教问题的比例超过40%,大二和高年级中,“极少或从未”向教师请教问题的比例分别为45.1%和30.5%。实际上,对学生课后问问题的习惯,部分教师感觉比该数据展示的情况还要糟糕。根据我们的经验,学生们没有问题问老师,并不是学生们对“高等数学”全部弄懂了,相反,正是因为不懂才没有问题可问。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问题时,关于问题解决方式,调查的结果见表2。

表2表明,当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同学们采用问老师方式解决问题的比例并不高,这与前面“课后追问”习惯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独立学院里,公共基础的教师教学任务重,每学期教授的学生人数多,除了课前、课后有短暂的时间能与部分学生进行交流外,其他时间,学生与教师很少当面请教。不过,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学生联系教师的途径,而在于学生是否真正有问题向教师请教。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已有很多种途径,可以微信、QQ留言,也可以电子邮件请教,还可以在云班课等课程教学平台上向教师问问题等。此外,学生选择独立解决问题和问同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值得鼓励的,学会独立思考,这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三、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对某独立学院4个专业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查,比较了不同专业学生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和差异性。结果表明:

(1)所调查的4个专业中,在α=0.05时,不同专业之间13个学习习惯的差异都不显著。这为“高等数学”课程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2)在a=0.05时,不同年级之间,学习的计划性、课堂笔记、课后作业、课堂专注度、课后追问和解疑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13个学习习惯观测点中占6/13。总体上,这些差异显著的学习习惯,从高年级到大一,都表现为明显的衰减趋势。

以上结果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教师们对待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下滑的担忧是正确的,同时也给教师们改进“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良好的课堂总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虽不完备,但可以继续完善。

作者简介:吴小腊(1982— ),女,湖南桃江人,硕士,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林伟初(1965— ),男,广东惠来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教授,副校长,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高等数学学习习惯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