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30 10:48杨春梅徐皓蒲晶
中学理科园地 2023年1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初中生物渗透

杨春梅 徐皓 蒲晶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文章对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中社会责任元素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渗透;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生物学核心素养重要元素,是基于对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1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时期,现阶段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长辈疼爱有加,青春期的孩子更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上进心、集体意识谈薄、纪律观念不强、不懂得关心孝敬长辈、情感淡漠,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名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个人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2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中挣脱出来,明确教学不仅是知识层面的,更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本文分析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渗透实践。

1  坚守育人情怀,渗透生命教育

1.1  基于生命教育,导向认识生命

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健康的生命更加珍贵,生物教学应当教育学生关注生命、认识生命,从而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在学习“遗传病和优生优育”中,通过了解遗传病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知识,知道有的人一出生就无法欣赏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不能辨别颜色;有的出生就不健全,不能正常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体魄来之不易,应当格外珍惜。一方面珍爱自己的生命,遇到危险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珍爱他人的生命,不威胁他人生命安全,同时善意对待遗传病患者、后天残疾等人群,主动帮助他人。

1.2  基于生命教育,导向感恩父母

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许多中学生不关心父母,不愿与父母沟通,倔强叛逆,原因在于他们无法体会父母的艰辛,因而缺少了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通过从生物教学中挖掘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不易与父母的艰辛,从而改善对父母的态度,学会关心、体谅父母,学会感恩。在七年级下册学习“人的生殖”教学中,讲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在母亲的子宫内逐渐发育为胎儿,它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产生的代谢废物都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的血液交换的,這给准妈妈的代谢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教学中可布置课外作业“我眼中的准妈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孕妇,从起初的妊娠反应孕吐,到中后期的腰酸背痛,以及分娩时的阵痛,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引导学生在乘车、排队等过程中礼让孕妇;在学习上,努力进取,少让父母操心;在生活中,常与父母沟通,出现分歧时,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不冷战,不威胁,不叛逆,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感恩父母。在学习“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中,通过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倡导同学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食谱,在周末为父母做一餐可口的饭菜,体会父母为家一日三餐的艰辛,将感恩之情化作行动,增进家人情感。

1.3  基于生命教育,导向延伸生命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意义。我们不仅要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更要感恩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草一木都是生命的结晶。在学习“绿色植物的一生”时,绿色植物一生中的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使命。在这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喜欢花吗?”再美的花也有凋谢的时候,不必伤感。继续问“花的使命是什么呢?”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生命不是一时的绚烂,它更是一种生命的传承和延续。最后化作我们的行为,我们生活中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随意践踏草坪,攀折花草。

1.4  基于生命教育,导向乐于奉献

人类是社会型群居动物,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要倡导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学习“动物的行为”这节课时,播放蚂蚁和蜜蜂的社会行为,观看蜜蜂的精细分工。在白蚁群体中有雄蚁、蚁后、工蚁和兵蚁之分,它们有着不同的职能,在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着群体生活,因此蚂蚁能搬运比自己体重大50倍的物体,让学生从中体会分工与合作的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个人参与感。进而联系生活,从我国近3年来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和传播,看到“中国之治”的力量,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凝聚力。同时,也涌现出钟南山、吴尊友、张定宇、陈薇等先进个人事迹以及奋战一线的无名战士和白衣天使们,这些事实无不告诉我们集体奉献的力量。引导学生要热爱集体,勇于奉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热爱班集体,热爱校园,热爱社区等等。

2  优化教学情境,倡导低碳环保

2.1  基于环境现状,导向认清环境恶化

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学中,优化教学情境,播放环境现状的图片和视频。随着人口数量增加,需要消耗的自然资源日益增加,这些都给生物圈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然而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生物多样性也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维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发挥的生态作用,还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例如,人类活动破坏性加剧,使野生生物栖息地遭到改变或严重破坏;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森林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野生经济动植物的滥杀滥采、草原的过度放牧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此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外来物种入侵,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通过优化教学情境,延伸课堂,使学生了解环境现状,知道环境在恶化的事实。

2.2  基于环境现状,导向生成环保意识

地球不仅是人类繁荣的家园,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因此,要引导学生积极响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导学生既要热爱自己的美好家园,更要保护好这个家园。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中模拟召开“保护生物圈国际研讨会”,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查阅收集经济发展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影响的相关资料,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环保意识,深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课外探究中,设计调查家庭或者班级垃圾的后续处理情况,调查是否存在因未分类或其他不当处理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建议,如垃圾分类、废旧物的再利用等,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体会环保的真实意义,从而加强环保意识。

2.3  基于环境现状,导向落实环保行为

环境教育的落脚点是行动,通过课堂形成环保意识,还需将环保意识化为行动,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教学内容中,设计调查,自我环境保护意识的评价,通过调查评价自己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燃料,少用塑料包装袋,坚持植树,骑自行车出行等等。通过设计探究实验,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分小组设计对照试验,每天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认识酸雨的危害[ 3 ]。结合这些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在行动上,做到不食野味、不使用野生动物制品、节约纸张、爱护花草、不砍伐树木,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制品等。将我们的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上,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伟大事业,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落实“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3  关注自身现状,养成健康生活

3.1  基于健康教育 ,导向正确生活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身真实存在着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和困惑,引导学生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健康不仅具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在“远离烟酒”的教学中,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调查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癌症死亡率比较,通过实验调查揭示吸烟酗酒的危害,让青少年不仅自觉形成不吸烟、不喝酒的良好习惯,还要关心他人身体健康,积极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做精神文明的促进者。在拒绝毒品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识别常见毒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联合学校开展拒绝毒品的宣传小报活动,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自觉地与吸毒贩毒等不法行为作斗争,健康生活。

3.2  基于健康教育 ,导向疾病预防

在“疾病与免疫”章节中,通过介绍传染病以及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及相应的预防措施。针对保护易感人群,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加强锻炼,积极接种各类疫苗;针对切断传播途径,倡导在疫情期间主动戴口罩,外出回家洗手消毒、开窗通风;针对控制传染源,教导学生不接触确诊或密接人群,自身一旦感染,应当主动配合隔离治疗。将我们的预防措施化作我们具体的行动,落实学有所用。疫情当下,面对肆意蔓延的传染病,我们要利用所学知识科学防疫,不迷信、不造谣、不传谣。作为学生的我们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奔赴一线,但我们可以向身边人宣传防疫知识,做好防护,健康生活。

4  立足生活实际,参与社会劳动

4.1  基于劳动教育,加深课堂教学

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渗透养成劳动习惯教育和劳动技能水平是必要的。在学习“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时,设置探究实验,酿制酒酿。在实验前设置问题:(1)在拌入酒曲前为什么要用冷开水冲洗蒸熟的糯米?(2)为什么酒酿的中间有一个小洞?(3)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是多少?实验过程中生成问题:(1)为什么要将糯米蒸熟,蒸熟前后營养物质有没有发生变化?(2)为什么要将酒曲碾碎?实验结束讨论问题设置:(1)为什么有的组制作的的酒酿略带酸味?(2)为什么每个组酒酿成熟时间不一样?伴随着问题的设置、生成、寻求答案 ,我们关于发酵的相关知识就弄清楚了。

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凸显出理论知识是有路可寻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观察探究,寻求答案。通过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是自豪感与喜悦感并存的。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一方面激发出学生劳动的积极性。

4.2  基于劳动教育,养成热爱劳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结合本地实际,自愿开展生活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1 ]。生物教学的很多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生活实际,将理论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植物的生殖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清楚了解营养生殖中的扦插、嫁接,明确了无性生殖的理论知识,便可以借助当地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带领学生去当地果园嫁接果树;扦插葡萄;在社团课上,组织学生分组在花盆里种植马铃薯。在参与劳动过程中发现嫁接、扦插的成活率并不高,引导他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次改进,长出新芽后要浇水、施肥、松土等。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转化、运用理论知识,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运用知识进行实践。通过劳动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形成以劳动为荣的品质。当教育回归实际的劳动实践,学生的成长也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创造力,唤醒生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朝着“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美好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善于开发课程资源,深挖教材,将社会责任教育落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对一线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通过社会责任的渗透和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热爱劳动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明确自身的担当与使命,合理规划时间,树立远大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做新中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5.

[2] 刘建军,樊卫宾.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制约因素及其应对举措[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9):51-54.

[3] 杨旭.初中生物学案设计——以《生物圈中的人》模块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初中生物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