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

2023-05-30 22:25陶延红
高考·上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高中化学

陶延红

摘 要: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禀赋,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最好的引导方式,区别于其他科目,高中化学对学生的逻辑分析,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为推动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问题的精心处理,建筑提问的桥梁,掌握问题的角度、时度、深度、广度、梯度、温度,在有效问题的促进下,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问题的探究中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思考

提升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质量,是目前教师所广泛关注的首要问题。教师应及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为教学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角出发设置开放式、有逻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养成探究精神。本文将对如何进一步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索,以期寻求突破,推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高中化学教学开展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能够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实现深入思考。利用问题的导向作用,促进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启发。然而,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忽略了提问的重要意义,部分化学教师对课堂提问原则的理解较为片面,所提出的问题多流于表面,且不具备思考价值,缺乏实效性。这样千篇一律的问题不仅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会使学生养成固态化的思考习惯,严重阻碍其全面发展进程。不仅如此,由于课堂时间较为有限,部分教师为追赶教学进度,吝啬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在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较短,久而久之将会严重损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丧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1]。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所需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目前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提问能力相对较弱,且问题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提升。如何设计含金量更高的课堂问题?教师应需密切遵循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借此实现提问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难度适中

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部分高中生而言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只是着眼于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致使难度较高的问题流出,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题目,将会使其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学生面对无法解答的题目时也会产生自我怀疑倾向,久而久之,将会严重损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方面不仅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同时也要着眼于实际学情,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层次化题目。帮助学生在解题中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成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始终保持高度热情[2]。

(二)富有趣味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阶段,其内心较为敏感脆弱,且高负荷的学习任务也会使其产生心理压力及负担。在课堂中倘若教师一味输出,提出错综复杂的理论问题,将会使学生倍感压力。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形式上应进行巧妙转化,结合生活事例丰富问题形式,注重所提问题的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有效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进而实现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三)注重引导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在问题提出后为学生所预留的思考时间较为短暂。部分学生甚至还未思考,教师就已宣布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模式下,根本无法实现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不仅如此,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时难免会出现紧张的情况。为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尝试慢慢说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当学生思维出现转折时,教师也要为其点明方向,助其拨开迷雾,感受化学知识的无限魅力。

三、提升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成效策略

(一)掌握问题“角”度,增进求知欲望

课堂提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教师在问题设计上首先要贴合教学内容,充分结合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具有针对性、指向性的问题。掌握问题角度,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在课程开始初期利用问题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发大家的求知欲望,为后续教學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3]。

以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铁的多样性》课题为例,本课重点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的实质性质,预测含铁物质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在课程开始前,为帮助学生了解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教师可从生产活动角度提出这样两点问题:1.当人体内缺乏铁元素时将会产生贫血症状,假如患有缺铁性贫血,能否补充补铁单质对其进行救治?2.铁元素在人体中有着哪些重要的作用?通过具有针对性问题的引入促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大家通过交流讨论对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预测。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在班级内利用补铁口服液、过氧化氢溶液、试管等工具在班级内开展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检验,引导学生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进行记录。通过直观的实验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含有相同、不同价态铁元素物质间的转化方程式。至此,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导入,实现课堂提问的时效性,在问题的导入下,学生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积极性,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掌握问题“时”度,活跃思维能力

在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在问题预设中缺乏深度、梯度,且提问时间较为统一固定,并未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这样的提问模式难以有效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是动态化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善于捕捉提问时机,使得提问策略更具灵活性。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学生形成探索科学、研究科学的精神。

以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内容为例,本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乙醇、乙酸、酯类物质的结构特点以及重要作用。在课程开始前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在良好的情境中,引出本章学习重点“有机化合物——糖类”。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有机化合物知识,根据糖类水解种类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作为单糖的葡萄糖在人们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重要用途?结合这一问题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在讨论完成后,学生给出:葡萄糖在医学应用上用途较为广泛这一论点。教师因势利导把握时机,提出疑问:通过对葡萄糖结构式的分析,是否能够推测其具有其他性质?这一较为深入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深度思考,大家议论纷纷,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活跃。在交流讨论后,有学生提出,根据葡萄糖与乙酸酯化的反应方程式能够推测其与乙醇具有相似的性质。针对这一发现,教师对学生予以鼓励表扬,总结归纳中心论点: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通过灵活的提问形式能够更加科学地引导学生从思维上有所提升,促使其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

(三)掌握问题“梯”度,促进深度思考

想要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应注重所提出问题的梯度性,保证各问题之间循序渐进具有紧密的关联。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思维跳跃度较大,这种孤立式的提问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入,才能够逐渐使学生层层深入探究,进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以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一《水与水溶液》课题为例,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纯水能够导电吗?面对这一问题学生众说纷纭,课堂氛围得到有效调动,接下来教师利用实验视频进行论证,向学生直观地呈现纯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一现象,引入水的电离方程式。随后,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测试实验视频,综合实验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留给学生三个问题,鼓励大家进行思考。

问题1:盐酸与氢水这两种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问题2:氯化氢、醋酸等电解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题3:氯化氢与醋酸最终以什么形态存在于水中?

在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开展交流与讨论,整合实验视频中内容,分别总结氯化氢和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以及醋酸和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通过这样具有梯度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解答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知识框架[4]。

(四)掌握问题“深”度,实行因材施教

在课堂提问时,教师也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准备不同问题,进而帮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针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學生,提问形式应以基础巩固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为后续深入学习打好地基。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为其提供拓展性思考问题,进而帮助其实现个人化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以高三化学选择性必修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内容为例,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谈一谈甲烷与乙烯的化学性质。通过问题的引入做好热身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单键、双键定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问题。

1.底层问题

通过对图片内容的观察,结合碳原子成键方式思考,有哪些元素能够与碳原子成键?

2.中层问题

碳原子周围的共价键有哪些类型?

3.高层问题

碳原子周围有几对共用电子?碳原子成键有着什么样的规律?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思考状态,满足学生层次性的问题设计,也更加符合其思维水平。

(五)掌握问题“广”度,拓展文化视野

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贴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拓展问题的“广”度,帮助学生感知化学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通过直观的生活现象,进一步深化对化学知识的印象。

以高一化学必修一《氮的循环》内容为例,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颇深,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资源等水体都含有氮元素。结合所学知识,教师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哪种行为能实现人工固氮?针对这一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并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其理清思路。在交流结束后,教师鼓励各组成员说出答案,部分学生对根瘤菌、合成氨车间这两个答案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引导,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了解到根瘤菌的转化过程属于自然固氮中的生物固氮,而并非人工授意。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化合物。除此之外,闪电等产生含氮化合物属于自然固氮中的高能固氮。在持续导入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了更多的氮循环知识,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实现自身化学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5]。

(六)掌握问题“温”度,双向提问互补

为使高中化学课堂更加精彩,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当问题的设计者,同时也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当学生面对思维转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成果,鼓励其发表自己的言论,与学生一起交流探讨问题的本质。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无形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引导鼓励学生使用更加规范的化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使高中化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课堂,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高一化学必修一《元素与物质分类》内容为例,本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元素物质的组成规律,能够自主辨别元素在物质中的两种形态。在课程中,教师以“对物质的分类有哪几种”为导向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与交流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交互氛围,然而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将物质分类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的混合物都有哪些呢?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教师可利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其他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提问互补的效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这样具有“温度”的提问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提问的效能,课堂提问是一种启发性的教学艺术,教师应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具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起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多维度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化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推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军.“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20(24):68-69.

[2]李琼.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46):41-42.

[3]吴梅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2):169-171.

[4]张亮.论高中化学有效提问之必要性与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4):136-137+154.

[5]申院宏.高中化学课堂提问“低效”的原因及其应对[J].新课程研究,2020(04):100-101.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