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融合”:江苏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创新之路

2023-05-30 10:48张兴龙刘俐君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大思政三位一体

张兴龙 刘俐君

【摘 要】江苏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一大特点就是“三个融合”,即在全国首创“学校—专业—课程”三级指标体系,并将该体系与骨干教师示范课融合,将“大思政课”与“三位一体”评价体系融合,将“教室小课堂”与“现实大课堂”融合,这一创新之路为思政课堂灌注生机活力,为国内其他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三个融合;三级指标体系;大思政;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3-0007-03

【作者简介】1.张兴龙,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222005)文法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高等教育;2.刘俐君,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222005)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讲话的要求。如何让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上,扎根于每一位教师头脑中,滋润到每一名学生心里?江苏职业院校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一条以“三个融合”为特色的职业院校思政课创新之路。

一、“学校—专业—课程”三级指标体系与示范体系的融合

有效推进思政课在职业院校的建设,做好顶层设计是逻辑起点。江苏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思政课,坚定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信念,把顶层设计的理论落实到指标体系、示范课程的建设上,引领、鼓励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良性发展,从而探索出一条“学校—专业—课程”三级指标体系与示范体系融合的创新之路。

首创覆盖“学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三级指标体系。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不难,难在如何避免设计流于空洞抽象的“宏观叙事”。为此,顶层设计不仅要兼顾政策的“宏大叙事”,更要注重学校层面的“中观叙事”以及专业、课程的“微观叙事”。2020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课程思政高校、专业和课程三级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的建立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抓手”,以及衡量参照的量化标准,有效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学校—专业—课程”三级示范课体系建设全国领先。2021年,江苏省公布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83门,其中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有55门。同年,江苏省发布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高校10所、示范专业52个,通过示范引领,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研究,多层次、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从而探索出全方位覆盖、各类型齐全、层次深入递进的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创新体系。三级示范体系坚持立德树人、育人、化人的根本任务,以专业课程建设为“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特别强化示范引领、资源共享的“模范带头”作用,把思政工作的专业体系贯穿职业院校社会应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全体学生参与、全过程学习、全方位培育人才的大格局。

建设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名师示范课堂”,为“学校—专业—课程”三级示范课体系提供最主要的师资支撑点。三级示范课体系的核心是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力军”地位,让教师在思政课堂上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而不是空洞说教的“填鸭式”宣传。2017年,教育部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建设万个“名师示范课堂”活动,江苏高校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重点,选拔出一大批名师示范课。

“学校—专业—课程”三级指标示范体系与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融合,为全省职业院校思政课提供了量化标准、学习范本,让全省职业院校思政课有目标可循,实现了每个专业、每门课程的思政课全覆盖,避免思政课堂因“摸着石头过河”而“绕弯路”,大大提高了思政课的效率。

二、“大思政”与“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融合

树立“大思政课”观,放眼整个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研究和创新,让更多职校学生在思政课中能获得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发挥思政课教师作为职校学生“人生引路人”的作用。

“大思政课”是对传统思政课的优化,思政课和教书育人工作突破了传统校园小课堂的局限性,拓宽了思政课堂的外延,有效地凝结了思想政治立德树人的张力与合力,发挥了最广泛的思政育人效应。江苏职业院校让课程充分汲取、借鉴思政课程的优秀成果,将“大思政课”与课堂、活动、实践育人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融合,从而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思政“营养”,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将“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实处。

“三位一体”思政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职業院校专业设置与行业紧密协同的优势,推动思政课与通识课、专业课同频共振。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思政宣讲团等平台,广泛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打造职业院校思政宣传的品牌,树立思政评价体系的样板,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推进“三位一体”立德树人格局。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疫情防控的特殊境况,把公共危机成功地转化为思政教育的良机,创造性地构建了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有机知识体系,破解了思政教育中常见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大大提高了育人效果,使得“大思政课”的创新改革在“三位一体”评价体系中得到有效检验。

“大思政课”与“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融合,关键是将思政理论融入“社会大课堂”,实现思政理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统一。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于立德树人,而“社会大课堂”正是铸魂育人的大熔炉、大学校,思政理论知识在“社会大课堂”的行为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最终实现知和行有机统一,有利于职校学生融入现实社会,真切体验现实生活,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信念和人生目标,体悟个体在民族复兴中的历史责任和担当。

三、“教室小课堂”与“现实大课堂”的融合

江苏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将传统的教室思政小课堂融入更为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走出了一条“教室小课堂”与“现实大课堂”融合之路,即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教学中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在乡村田野、车间工厂里“消化”理论知识,用社会实践检验理论教学。二者的融合让思政元素巧妙地渗透到专业课程中,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意识,找到了学生思政课的“兴趣密码”,有力推进了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教室小课堂”与“现实大课堂”融会贯通,让思政课更具“含金量”和“闪光点”,强化辐射引领,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堂”,让思政课更加鲜活、接地气。

挖掘现实感人故事,通过名师生动有趣的讲解,打造鲜活生动的思政“小课堂”。近年来的疫情对职业院校正常开展实践教育影响颇大,但是,也为课程思政“教室小课堂”与“现实大课堂”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教育素材。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近闻远说”系列微宣讲栏目,该栏目紧密联系抗疫过程中的现实场景、图片视频,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优越性,激发了职校学生更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还推出“血脉相连”“致敬英雄”“青春‘战放”等丰富的内容,挖掘疫情防控期间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感人素材,以生动鲜活的语言解说,让思政元素真正融入每个学生的脑中、心中,让思政课堂成为有灵魂、有温度、有情感的“金课”。

走进车间、田间、公园,用活社会现实“资源库”。较之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现实社会的密切关联性。江苏职业院校充分利用课程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让学生在车间、田间、公园等现实场景中,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如扬州市职业大学让学生改变身份,化身主讲人来到车间、田间、公园,创造性地打造出“行走的思政课”。这种创新模式巧妙地将专业课程转变为如开发矿藏一样的勘探、发掘、冶炼和加工的过程,让思政课堂变成既“抓眼球”又“触灵魂”的“金课堂”。

江苏职业院校思政课“三个融合”的创新,让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启示我们思政课要从学校、学科、课程的特点出发,把抽象的思政理论元素融入无形的创新形式中,让创新融合、价值引领贯穿具体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柳叶青.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2):38-44.

[2]周志国,金萍女,鲍婷婷,等.职业院校“双融双驱”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探索——基于新时代工匠培育视角[J].职教论坛,2022,38(6):114-121.

猜你喜欢
大思政三位一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