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2023-05-30 22:59冯畅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新时代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代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也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思想认知不足、培训力度不够、环境建设落后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强化教学意识、促进培训转化、完善教学环境等建议措施,以期达到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信息化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迭代,深刻影响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新时代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后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職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等文件,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其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是高职院校提质培优的重要举措之一。教育信息化的推行,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加快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其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大规模在线教学推进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缺乏、教学形式单一、知识迁移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如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新时代信息技术赋予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时代的高职教育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分析授课对象的学习行为,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任务并推进实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监测和评价。具体而言,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化教学工具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能够利用多媒体一体机等设备进行课件播放、讲解,能够下载安装教学所需的基本软件,还要具备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使用、管理和维护能力。例如,能够运用智能工具进行考勤、互动和随堂测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以及独立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常见技术问题等。面对繁多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平台,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及课堂效果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工具。选择的教学工具要求能够记录、监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能够收集包括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在内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智能化分析。授课教师还要能够根据信息化教学工具反馈的数据,精准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开发能力

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习者通过互联网、智能设备等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极大拓宽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路径和范围。新时代的高职教师应该具备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对所需教学资源进行过滤和甄选,并根据教学需要及学习者的学习规律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例如,选择合适的网络热点新闻作为课堂教学案例或者课堂讨论素材,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此外,教师还应该能够根据职业院校办学定位和特色、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所需重新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进行二次加工,以现有信息化教学素材结合课程知识点制作微课、动画,进而建成符合高职院校教学要求的在线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依据前期教学分析得出的数据,进一步设计学习情境和教学活动。这项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意图,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实施流程,并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监控。2021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556.72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但新生水平参差不齐、生源多样化等问题也对高职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Z时代的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丰富的创新思维,他们对高职课堂教学设计的信息交互性和趣味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二、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足

近年,大部分教师受网络大环境的熏陶,对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还是存在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概念认识不清、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等情况。

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新出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技术知之甚少,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以及如何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等还有着诸多疑惑。例如,大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自己需要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还停留在以课件替代传统板书、播放网络视频等浅层次信息技术应用的阶段。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对信息化教学不够重视,导致相关工作力度较弱、水平较低。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师发展上重培训、轻考核,缺乏对培训的后期成果转化的跟踪机制,缺乏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和制度保障,教学管理评价制度不能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教师对开展信息化教学也缺乏内生动力,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难以提升。

(二)培训效果不佳

一方面,信息化教学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一些针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班,由于培训周期相对较短,内容不够精细,知识点显得零散且缺乏系统性。同时,市场上大部分师资培训的内容往往“大而全”,不能与专业、学科课程紧密结合,未考虑到教师的差异化需求,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可操作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师能力提升的培训班更多借助于腾讯会议或钉钉直播等平台,采用传统讲座讲授的模式进行培训。理论培训偏多、实践培训较少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培训实际操作只是简单的软件流程操作,缺乏追踪与指导,教师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很多教师经过多次培训,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融合度的把握不够准确,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最终导致培训参与感、获得感不强,培训成果转化率不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缓慢。

(三)环境建设落后

功能完善的信息技术环境是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职院校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电脑、投影仪等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还需要录播室、智慧校园大数据平台等专业的信息设备,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一些高职院校没有配备足够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只是在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等基础设备,远远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赋能智慧教学的需要,更无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部分学校配备的信息化教学工具不能很好地满足一线教学需求。现阶段,一些负责开发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主体对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缺乏认知,开發出的产品既不智能也不好用,甚至导致一线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工作量不减反增(如,学生的作业不能自动批改、试题不能批量导入等)。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通过智慧教学平台的点名签到功能以及课件和视频的存储功能等实现形式上的信息化,与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教学相差甚远。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强化信息化教学意识

理论学习是帮助教师快速掌握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的重要抓手。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主体,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树立信息化教学思维,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强化理论学习,加深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深入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政策,搜集并研究网络平台上的优秀课程和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坚持教学与科研“两条腿走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理论;要立足课堂,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理论开展信息化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带着问题观察、分析课堂,总结学生学习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要以科研促教改,不断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意识。

(二)提升培训效果

高职院校需要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发展战略,制定配套的政策、制度,加大培训力度,保障信息化教学培训的实施和效果。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做好学校教师发展培训计划,统筹各类信息化教学培训。培训前,学校要做好教师需求调研和各类培训班的甄别工作;培训中,要加强参训教师的考勤和管理工作;培训后,要跟进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和效果转化。只有设计出一套考核要点明确、评价指标和培训成果考核指标可量化的考评制度,才能保证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学校要出台针对信息化教学的专门的奖励政策,激励教师将理论学习和培训成果付诸教学实践。学校应充分了解本校的学科专业发展特点及教师业务水平,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教改等为依托,制定相应的政策以鼓励教师在教学资源库建设、在线课程开发等项目建设中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例如,加大对创新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师的奖励力度,对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课堂给予绩效赋分,适当增加信息化教学课堂的课时或课酬系数(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的课时或课酬的系数是传统教学的1.5倍或者2倍);树立以赛促教导向,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通过系列赛事帮助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培训的转化效率;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较高、提升效果明显且有相关教学成果的,在职称评定、评优争先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三)完善教学环境

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软环境与硬环境),是高校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培训和理论学习,还要有能保障信息化教学正常开展的教学环境。学校及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本校的发展规划、定位等实际情况,稳步推进信息化教学建设,保障学校教师拥有能正常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首先,学校要有全覆盖、高质量的无线网络接入,要充分利用5G网络、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师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的便利性,为他们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及学习空间。其次,要建好智慧教室,提供智慧课堂和信息化教学的辅助设备,实现对职业院校课堂的精细化管理。智慧教室和智慧化的教学设备能够充分赋能传统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智慧、高效,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智能分析、预测,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达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效融合的目的。最后,要在充分保证网络安全和保护产权的前提下,打破数字校园中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避免不同部门间的信息重复收集和资源同质化建设,真正做到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智慧化,助力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利江,孙丕波.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2(1).

[2]远新蕾,何春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5).

[3]刘丽琴,程上海,李雷.智慧教学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J].计算机时代,2022(2).

[4]张德明.信息化环境下助推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6).

[5]展金梅,陈君涛,王觅.在线教学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运用水平提升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6).

责编:文 墨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时代TPACK框架下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跨境电商选品基础课程为例”(项目编号:GXGZJG2019B039)

作者简介:冯畅(1983— ),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跨境电子商务、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新时代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小学语文运用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讨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