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区小麦播种量对小麦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2023-05-30 00:38张伟霞刘志华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濮阳县强筋试验田

张伟霞 刘志华

濮阳县是豫北地区优质强筋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小麦8.4万hm2,为打造优质强筋小麦品牌,推进濮阳县优质强筋小麦高质量发展,濮阳县开展了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播种量试验工作,以此探索适合豫北地区小麦种植的最佳播种量,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为优质强筋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新麦45号。

(二)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郎中乡管白邱村流转田,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力中等,灌排方便,有利于试验示范的开展。

(三)試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处理1播种量10 kg,处理2播种量12.5 kg,处理3播种量15 kg,处理4播种量17.5 kg,处理5播种量20 kg。

试验小区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处理小区长30 m,宽30 m,中间走道宽1.5 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

(四)田间管理

2020年10月18日整地,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整地采用先犁后耙的方式。播种前每667 m2试验田施含量45%(15—15—15)复合肥40 kg,种子用9%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播种时间为2020年10月22日。2021年2月20日,每667 m2试验田追施尿素20 kg;2月28日,化学除草,药剂为双氟磺草胺与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复配剂;3月15日,浇拔节水;4月9日,每667 m2试验田施用43%戊唑醇悬浮剂20 g进行防治白粉病、锈病;4月28日,每667 m2试验田施用30%肟菌·戊唑醇40 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 g+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 g+99%磷酸二氢钾50 g,对水30 kg,均匀喷雾,防治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吸浆虫、蚜虫。6月10日收获。

(五)天气情况

2020小麦播种整体较往年有所推迟,主要原因是墒情不好,7—8月降雨量较常年减少1/3,且9月没有明显降雨,导致多数地块出现墒情不足的状况,整体播种进度较往年推迟5 d。2020年10月14日出现明显降雨,墒情转好,有利于整地播种,11月17日有1次明显降雨,累计降雨量35 mm,为历年少见,对踏实土壤、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有利。入冬后,没有明显降水过程,整体温度偏高,对小麦越冬较为有利,小麦分蘖增多,有利于小麦保持高群体的大分蘖。春季温度几经起伏,且有明显降雨,对改善小麦墒情较为有利,入春后,2021年2月下旬有1次接近30 ℃的高温天气,为历史最高,有利于小麦返青生长,到4月中下旬,温度起伏不定,处于较低状态,对孕穗利弊各半,进入5月上旬有2次降雨,对小麦白粉病、锈病的发生有利,5月下旬有1次干热风,但影响不大。

二、结果与分析

(一)生育期

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如表1所示。各处理小区生育期进度基本一致,生育进程时间大致情况如下:出苗期为2020年10月30日左右,越冬期为2021年12月22日左右,返青期为2021年2月20日左右,拔节期为2021年3月25日左右,开花期为2021年4月27日左右,成熟期为2021年6月 9日左右。从生产调查可以看出,随着播种量的递增,小麦成熟期稳定在229 d。

(二)田间抗性

参试品种的抗病性如表2所示。各处理小区田间表现基本良好,病虫发生较轻,其中,处理3小麦白粉病和锈病发生均较重,后期有两次明显高温影响,叶片有轻微干尖,其他无明显异常,总体长势较好。

(三)产量表现

参试品种的产量构成如表3所示。通过对各个小区进行产量调查,发现处理3群体达到最高,播种量继续增加后群体没有继续增加,说明该品种随播种量增加分蘖成穗率下降,小区的千粒质量随播种量增加有所下降,但总体下降趋势不明显。

三、小结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不同播种量之间比较与综合评价,在5个处理中,每667 m2播种小麦15 kg无论在产量及抗病性上都表现较为突出,是濮阳县小麦种植的最佳播种量,适宜大面积推广。

(责任编辑   于海)

猜你喜欢
濮阳县强筋试验田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
濮阳县
众说港大深圳医院“试验田”
濮阳县
思埠康尔 微商+直销的试验田
濮阳县开展计生家庭精准扶贫摸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