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邦达《三希堂记意图》考

2023-05-30 10:48郝炎峰
收藏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乾隆帝王羲之母本

郝炎峰

关键词:董邦达 《三希堂记意图》 乾隆帝 王羲之 母本

一、画作定名与创作时间

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春,清高宗弘历谕令董邦达(1699 ~ 1769)以其《三希堂记》之文意创作一幅画作,用于装饰养心殿西暖阁温室,亦即乾隆帝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命名的“三希堂”。当年二月初八日,此画镶好锦边小线后,贴于三希堂内壁,成为三希堂狭小空间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图纸本设色,纵201.5 厘米,横154 厘米。因尺幅巨大,本幅以六纸拼接而成。图中,远景绘层峦叠嶂,中景绘高山峻岭、飞瀑挂壁,近景绘屋宇两间,画面中心的一间位于左侧,一少年正在专心致志地练习书法,一中年文士正欲从背后偷偷抽其笔,一书童端着茶盏从外进入。屋宇下一潭清水,三只白鹅徜徉其中。一童子正蹲于岸边,清洗砚台。屋宇四围,修竹掩映。屋宇前侧的岸边,两株古松交错屹立于岩石之上。画面左上,乾隆帝以章草书题“三希堂记”全文,画面左右空白处,除作者董邦达外,另有梁诗正、励宗万、汪由敦、张若霭、裘曰修五人题记(图1)。

董邦达在题识中将此画称为“三希堂图”。1 档案中,这件画作最初被称为“御题董邦达画三希堂记山水画”,2故宫博物院总登记账记录为“董邦达画三希堂记意轴”。此图画意源自乾隆帝《三希堂记》,位于画面中心的两人当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表现的是“羲之掣笔”的典故3。此图被著录于《石渠宝笈· 续编》,写为“董邦达画御制三希堂记意”。综合画意、档案记载和现在的定名规范,将其命名为“董邦达三希堂记意图”是比较准确的。

关于此图的创作和完成时间,需要从文物和档案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答案。《三希堂记意图》上乾隆帝题《三希堂记》的落款是“乾隆丙寅春二月朔”,可见此图的完成时间不晚于乾隆十一年二月初一日。《三希堂记》中明言“近又得王珣《伯远帖》”,说明《伯远帖》进入内府要早于二月初一日。乾隆帝在《伯远帖》前隔水题曰:

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

他还在后隔水亲绘《枯枝文石图》,并自识曰:

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

由此可见,《伯远帖》(图2)进入内府的时间是乾隆十一年正月。

根据汪由敦在《三希堂记意图》上的题识,乾隆帝命名“三希堂”后,“御制为记,复命臣董邦达合写为图”,可知董邦达作画在乾隆帝写成《三希堂记》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乾隆时期宫廷画家绘制这种“山水大画”的用时,来推断董邦达创作此画的开始时间。

乾隆二年,唐岱绘制“着色山水大画”二幅的时间为一个月; 4 乾隆十一年,沈源、董邦达合绘香山大画稿,耗时三个月;5 最具参考意义的是乾隆三十年,金廷标奉命为三希堂绘制的贴落画,耗时一个月。6在《伯远帖》进入内府之前,《快雪时晴帖》贮藏于养心殿,7《中秋帖》(图3)贮藏于御书房,8 而且均已被《石渠宝笈》按照贮藏地点进行了著录。《快雪时晴帖》本幅钤盖有“养心殿鉴藏宝”的殿座章,《中秋帖》前隔水钤盖有“御书房鉴藏宝”殿座章。《伯远帖》进入内府之后,乾隆帝不惜将两帖移贮到“三希堂”,并不惜大费周章地对已编好的《石渠宝笈》内容进行了调整,9 充分说明了对“三希”的重视,也可见其兴奋和迫切的心情。有鉴于此,董邦达大概率会在此期间全力以赴地创作,其耗时可能较前述金廷标绘贴落画的时间短一些。

综合考虑,董邦达绘制《三希堂记意图》的耗时应在大半个月左右,因其完成不晚于乾隆十一年二月初一日,那么绘制此图的开始时间应在当年正月上旬。

二、为何是董邦达

董邦达于雍正十一年进士及第,乾隆三年充陕西乡试考官。乾隆九年,奉命与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保等共同纂修《石渠宝笈》,将内府所藏顺治、雍正、康熙及乾隆本人御笔和历代书画“详加别白,遴其佳者,荟萃成编”,这是中国书画鉴藏史上的一件盛事。在此过程中,编纂者得以饱览历代丹青翰墨,这个难得的机会让46 岁的董邦达的绘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此之后的幾年里,董邦达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质、量并行的高峰。据《董邦达生平及绘画年表》所载,乾隆九年,董邦达创作了《仿古山水册》《苕溪诗意图》《山水册》《烟岚幽壑册》《芦汀泛月图轴》《寒林策杖图轴》和《九阳消寒图轴》等八件作品,次年创作了《溪山霁雪图轴》《观梅诗思图轴》《秋山深趣图轴》和《弘历松荫消夏图》等四件作品;而在乾隆十一年,则作了《秋山萧寺图》《三希堂记意图》等十六件。10

乾隆帝对于董邦达的绘画水平是高度认可的。在董邦达创作《三希堂记意图》的前两年,造办处已多次奉旨为董邦达的画作进行装裱、配别等工作。如乾隆九年八月“董邦达山水册页一册……入百什件内”,11“董邦达画山水十二张、董邦达水墨山水十二张、董邦达山水小横披一张……将山水小斗方各表册页一册,山水小横披表手卷一卷”;12 九月“董邦达山水册页二册……董邦达春山叠翠一卷……着入百什件内”,13“董邦达山水画托纸一层”,14“ 将董邦达山水花卉画换在张雨森挂屏上”,15“董邦达淡墨雪景画一张……着托纸一层”。16 乾隆十年三月“董邦达仿唐寅灯宵景物画一轴……着配画斗云别楣杆”,17 四月“翰林院稿……树木着董邦达画”,18 七月“董邦达山水册页一册……着入百什件内”,19 十月“御题董邦达水墨山水画一张,系宣纸六张通景画成一张……着托纸镶边”。20

不仅如此,乾隆帝还专门为董邦达的画作写诗,并不时亲题于作品上。在董邦达创作《三希堂记意图》之前,乾隆帝于九年作《题董邦达芦汀泛月图》《题董邦达秋山平远图》《题董邦达灞桥觅句图》;十年作《题董邦达溪山霁雪图》《董邦达山水八帧》《题董邦达山静日长图》《题董邦达松阴消夏图》《题董邦达山水》多首诗;十一年正月初十日前,作《董邦达孤山纵鹤图》《董邦达秋山萧寺歌》两首诗。在此之后,乾隆帝为董邦达的作品创作了更多诗作,仅十一年就有《命董邦达仿李唐寒谷先春图叠旧题唐岱孙祜画韵》《题董邦达摹宋马远潇湘八景图》《董邦达北窗高卧图》《董邦达画杜甫诗意歌》《梦中得诗二句醒而犹记因命董邦达画之以成一章》《携众春园并雪浪石稿本以归因命董邦达图之再叠前韵》等八首。综乾隆帝一生,共为董邦达作诗九十余首。

董邦达还是作品被《石渠宝笈》著录最多的供职宫廷的画家。据学者统计,《石渠宝笈》共著录董邦达画作二百余件,数量远较冷枚、唐岱、丁观鹏、励宗万、张若霭、张为邦、金廷标等人为多。

尤其是乾隆十一年正月初九日前后,乾隆帝创作了《董邦达秋山萧寺歌》(图4),并于“立春前”,即正月十一日题于作品上。21 在这首诗中,他写到“前称北苑后香光,艺林都被卿家占”,22 把董邦达和董源、董其昌并称,给予董邦达的绘画以极高的评价。

这些都指向了一个结果,即董邦达是创作《三希堂记意图》最合适的人选。

三、画作母本与范式借鉴

《三希堂记意图》是董邦达原创还是有所借鉴?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乾隆时期,宫廷画家进行过大量的仿古和临摹创作,如丁观鹏、姚文瀚等分别仿照宋代佚名《人物画》轴,绘制了五幅乾隆帝文人装扮的《是一是二图》。董邦达也多次参加过临仿的活动,见于记载的有:“董邦达仿唐寅灯宵景物画一轴”、23“董邦达仿画文徵明渔乐图”、24“董邦达仿曹知白十八公图一轴”、25“董邦达仿李唐寒咨(谷)先春图挂轴一轴”。26 上述作品均被造办处进行了相应的收拾,如《灯宵景物画轴》被“配画斗云别楣杆”;《渔乐图》先是在乾隆三十一年被如意馆裱为了手卷,后于乾隆五十一年被进一步装裱,“引首前后添裱绫隔水”;27《十八公图》和《寒谷先春图轴》被配了特制的囊匣。可见,这些仿古作品是在皇帝直接授意下进行的创作,从结果上看,画作也得到了乾隆帝的认可。

创作《三希堂记意图》也是乾隆帝对董邦达布置的命题作文。在此之前,以王羲之本人形象为创作来源的画作主要是《晋书· 王羲之传》中“书成换鹅”的故事。钱选的《观鹅图》卷即为此故事演变而来。

《观鹅图》卷,纸本设色,纵23.2 厘米,横92.7 厘米。28 图中近景树木蓊郁,竹林茂密,亭台掩映,布巾宽袍装扮的王羲之携一童子站于凉亭内,凭栏观望水中二只戏水的白鹅,神态专注、安详。钱选于卷末题七绝一首:“修竹林间爽致多,闲亭坦腹意如何。为书道德遗方士,留得风流一爱鹅。”乾隆十一年正月,乾隆帝组织梁诗正、汪由敦、励宗万、张若霭、裘曰修、陈邦彦、董邦达等近臣同赏此图,作《题钱选观鹅图即用其韵》诗题于画上,并命诸臣在尾纸题跋唱和。据梁诗正跋语:“乾隆丙寅人日,敕示内廷诸臣同观并题句”可知,这一事件发生于正月七日。董邦达也是这次雅集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他以隶书录跋语于其后,而《三希堂记意图》中,董氏题识也是隶书。仅仅一个月后,乾隆帝依据钱选《观鹅图》亲自临摹了一幅(图5),不过由设色改为了墨笔,同时组织蒋溥、汪由敦、裘曰修、嵇璜、于敏中、董邦达、钱维城、金德瑛、王际华、钱汝诚等唱和,充分体现出他对钱选《观鹅图》的喜爱。

《三希堂记意图》的主要画面构图与《观鹅图》较为相似,一些核心要素应是自《观鹅图》移植而来,如王羲之、白鹅、水面、亭台、翠竹等,尤其是《三希堂记意图》中近景的两株古松几乎与《观鹅图》中完全一致。在丙寅人日的这次雅集中,乾隆帝向群臣表达了对钱选《观鹅图》的喜爱,而董邦达在随后领到的创作《三希堂记意图》的任务中,充分借鉴了《观鹅图》的构图和画面表达,《观鹅图》就是《三希堂记意图》的画作母本。虽然董邦达在其余的山水创作中发挥了他的特长,但从核心要素的表达来看,《三希堂记意图》无疑还是对《观鹅图》进行了范式借鉴。

四、结局与影响

档案记载,乾隆十一年二月初五日,造办处收到了为《三希堂记意图》镶锦边的装裱任务。初六日,《三希堂记意图》被交至造办处,两天后,装裱完毕的画作被贴在了三希堂的内壁。29

《三希堂记意图》的成功给董邦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加深了皇帝对他的倚重。在此之后,乾隆帝又让董邦达在《伯远帖》尾纸作画,董氏在识语中写道:

上既以王氏三帖贮三希堂,诏臣达绘为图,又以此伯远一札卷尾余纸命补其空……窃念希世奇珍,屡得附名其后,簪笔之荣,实深蹈抃。臣董邦达稽首敬记。

如前所述,《三希堂记意图》之后,仅当年乾隆帝就专门为董邦达的画作创作了八首御制诗。他也成为被《石渠宝笈》著录最多的供职宫廷的画家,这代表着官方对其作品和绘画水准的认可。

乾隆三十年,三希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三月,“对玻璃镜东板前墙上着画各式磁半圆瓶样十四件”;30九月十三日,三希堂南窗户外添坎墙;31 十一月初八日,“三希堂对宝座西墙,着金廷标画人物”。32

在《石渠宝笈》续编中,董氏此图已被著录为《董邦达画御制三希堂记意一轴》。33 估计于乾隆三十年,《三希堂记意图》被从墙上起下,并装裱成轴,进行了更为妥善的保管。

《三希堂记意图》之后留下的空白,被金廷标创作的《掣笔图》34(图6)所替代。但《掣笔图》显然受到《三希堂记意图》的强烈影响,在创作上显然參照了董画。在《掣笔图》中,位于画面中心的仍旧是“羲之掣笔”,三只白鹅也被移植而来。另外,《三希堂记意图》中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式也被金廷标所借鉴。当然,《掣笔图》不是《三希堂记意图》的简单复制,金廷标也有一些细节的创新。比如,董画中除了二王父子外,没有表现王珣的形象,但《掣笔图》中,二王父子所在屋宇的左侧小屋内,一与王献之年龄相仿的少年正伏于案上凝神静思,显然这表现的是王珣。这样,就弥补了董画中只有“二希”作者的缺憾。金廷标还把二王父子从董画中面左改为了面右,这样的处理,既保留了《三希堂记意图》的核心要素,又避免了与《三希堂记意图》完全雷同,不至于令观者审美疲劳。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初九日,镶了五分蓝绫边的《掣笔图》被贴在三希堂内壁,35 继续传承着《三希堂记意图》的精神和意涵。而被装裱为轴的《三希堂记意图》也从《观鹅图》借鉴者的身份,转变为《掣笔图》的母本,完成了一个艺术史上经典的“母本-临仿者-母本”的传承模式。

五、余论

乾隆十一年正月,《伯远帖》进入内府,乾隆帝以三帖命名“三希堂”并写作《三希堂记》,命董邦达以此创作大幅贴落画。月底,画成,乾隆帝亲题《三希堂记》,同时让梁诗正、励宗万、汪由敦、张若霭、裘曰修五人题记其上。

二月初一日,乾隆帝用藏经纸书写“三希堂”匾文一张、“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五言对联一副,36 初三日,装裱好的匾和对联在“三希堂”挂好(图7)。

初八日,装裱好的《三希堂记意图》在“三希堂”贴好。

二月上旬,乾隆帝就着三希堂隔扇上方的空间,书写了《三希堂记》(图8),装裱后贴于其上。

除此之外,喜得“三希”的乾隆帝还命造办处专门制作了一件“紫檀木商丝河图洛书匣子”。37 乾隆帝亲自参与了此匣的设计,设计几经修改,制作精雕细琢,充分体现了对“三希”的珍视。此匣白檀里、紫檀面,“上面刻河图洛书花纹,周围刻有虞书十二章花纹,盒里刻三希堂”,盖顶刻有梁诗正写的《三希堂记》,“字着填蓝色红宝,其花纹勾金,题拔(跋)填绿字红宝”。

有关“三希堂”的印章也随之被制作出来。二月初六日,乾隆帝命造办处为六方“ 石图章”配“白檀香里紫檀木面匣”。38

二月初七日,乾隆帝还把三希堂桌子上的摆件进行了升级,将玉珮配架子,汉玉水盛配木座,汉玉斧配紫檀木流云座。39

对二王书法心摹手追的乾隆帝还不断临摹三帖,以此精进书艺。《伯远帖》进入内府之前,乾隆帝已经将《快雪时晴帖》临摹过数十百遍,40 聚齐“三希”后,他喜欢将三帖临于一卷之上,美其名曰“三希文翰”(图9),有些得意之作还让近臣进行唱和。如临摹于乾隆十二年十二月的一幅,他让梁诗正、汪由敦、蒋溥、庄有恭、嵇璜、张若澄欣赏,梁诗正奉命题跋于其后。梁氏评价,经过不断的“对本临摹”,乾隆帝的书法“日益进……直方驾古人” 。41

此后,三希堂还成为新收入法书名迹的聚集地。乾隆十二年,乾隆帝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法书名迹刻石,共三十二卷,稱《三希堂法帖》。该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清内府所刻丛帖中的翘楚。此帖被摹刻多份,分赐王公大臣。乾隆十七年十月,董邦达收到了一份乾隆帝赏赐的《三希堂法帖》(图10)。

乾隆三十四年七月,董邦达病逝。在此之前,《三希堂记意图》已被乾隆帝从三希堂墙上起下,进行了更妥善的保管。这也代表着这件画作在乾隆帝心中的分量,以及对董邦达画艺的充分肯定。

猜你喜欢
乾隆帝王羲之母本
王羲之送字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清乾隆后期饬禁剧曲策略的调整及撤局问题——兼谈乾隆帝对戏曲的真实态度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乾隆帝御用藏密瑜伽修行寶典《究竟定》編譯背景考*——附論乾隆帝的藏傳佛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