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唯物史观的培养调查研究

2023-05-30 02:00方学皎
高考·上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历史学科唯物史观

方学皎

摘 要:本文系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中生唯物史观的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的问卷调查报告,笔者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高中生对唯物史观的了解和掌握现状,探究课堂教学中培养与增强学生唯物史观的路径,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提供思想指导,推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关键词:唯物史观;问卷调查;历史学科;课题研究

摘 要:本文系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中生唯物史观的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的问卷调查报告,笔者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高中生对唯物史观的了解和掌握现状,探究课堂教学中培养与增强学生唯物史观的路径,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提供思想指导,推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关键词:唯物史观;问卷调查;历史学科;课题研究

唯物史观又被称作历史唯物主义,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现和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認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唯物史观是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是高中生必备的学科素养,是指学生从历史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与反思,获得科学的历史思维能力。关于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研究,从2007年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目前在中国关于“唯物史观的培养”相关研究论文有400多篇,但学术界有关高中生唯物史观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见,而且大多只是在论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简单提及了唯物史观,就唯物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的专题成果极其欠缺。另外,网络上有关唯物史观的问卷调查资料不多,针对高中生唯物史观的专题调查更是少见,这说明本次问卷调查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实际价值。

一、问卷调查的情况反馈分析

(一)调查背景

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的初衷是为了能够指导历史教学,“以研促教”“以教兴研”,教学与教研才能共同发展。本次问卷调查是为了深入了解高中生关于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掌握情况,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渗透唯物史观,启发学生理解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科其他核心素养的关系,并能自主运用唯物史观去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彰显高中历史课堂的育人价值,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教研共赢”。

(二)调查方式

结合当代高中生的年龄、心理和性格等特点,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表,通过QQ和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发布,并借助各个班级的计算机课的课余时间,随机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填写。本次调查涵盖了本校绝大多数学生,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统计,结果真实、可靠。

(三)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的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总共14道题,题型简单,题量适中,调查角度多维、客观,内容涵盖较全面。主要着眼于三个角度。首先,第1题是调查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程度;其次,第2-7题是调查学生对唯物史观和历史学科其他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最后,第8-14题主要是调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所在。问答题的设置层层递进,一方面有助于清晰把握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态度和对唯物史观的关注程度,增强课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掌握了相关数据,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学生问卷305份,有效问卷305份,有效答题率100%,调查结果真实、有效。具体答卷情况如下:

1.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程度和唯物史观的了解程度

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兴趣。只有4.92%的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55.08%的学生对历史学习很有兴趣,但仍然有18.69%的学生不喜欢历史课,说明历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唯物史观认知不足。38.03%的学生知道唯物史观,只有8.52%的学生不知道唯物史观,53.44%的学生听说过唯物史观,但具体不太清楚。这表明,有不少学生对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认识不清,亟待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2.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方法和困惑

一方面,仍然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历史学习方法。36.07%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21.31%的学生侧重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有10.82%的学生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为主。这说明,部分学生还需要教师科学引导,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来厘清历史发展脉络,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史实本质。62.95%的学生表示历史知识太多难记忆,50.16%的学生表示搞不懂历史知识间的联系,38.03%的学生表示历史材料难理解。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对复杂的历史线索缺乏正确梳理的意识,很大程度上跟学生的唯物史观缺乏有关。

3.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意义和对老师的建议

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意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6.56%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历史学习的意义,75.41%的学生表示学习历史可以弘扬优秀文化,75.08%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80.33%的学生觉得学习历史可以以史为鉴,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另一方面,历史老师的教学方法仍需不断精进。54.75%和49.51%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多补充课外资料和增加课外知识,40.66%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带领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分析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教师高质量地指导学习。

二、高中生唯物史观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课堂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2.95%的学生觉得历史学习仅仅为了考试,在这样的意识支配下,学生很难从内心真正热爱历史,学习的内驱力不足,将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指导,对中学生而言,显得有些深奥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唯物史观课堂渗透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时,笔者特意设计了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分别阐述各自的航海事迹,并在世界地图上标注出新航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重要史实的印象,还能体会到“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等唯物史观的观点,深刻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更能从中积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运用唯物史观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历史学习的内驱力,历史学习的良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二)加强师生对唯物史观的重视力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中历史要发挥学科优势,实现教学和育人功能的双凸显。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仍然有8.52%的学生对唯物史观完全不知道,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清晰说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唯物史观的概念理解模糊。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带领学生掌握正确、全面的唯物史观概念和基本观点,并适时通过专题讲述、团队互动和小组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渗透。教师的用心熏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师生共同重视起来,唯物史观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现完美的融合,学生的唯物史观意识得以有效培养,历史课堂才能更加轻松高效。

(三)運用唯物史观进行知识梳理

历史是多维的、立体的和复杂的,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2.95%的学生感到历史知识太多难记忆,50.16%的学生表示搞不懂历史知识间的联系。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进行线索梳理,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启蒙运动》一课时,关于启蒙运动的兴起原因,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唯物史观的观点,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来全方位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正是因为17世纪、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想要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的束缚,启蒙运动才这样应运而生了。这就将启蒙运动发生的经济根源、阶级基础和现实条件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比单调枯燥的分条讲述史实更易于让学生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养成找寻知识间联系的好习惯,并结合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探寻事物的本质,提高了学生自主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四)整合唯物史观与其他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学生掌握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提升了历史学习的有效性,还能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哪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调查数据显示,有78.03%的学生知道唯物史观,知道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生分别有81.64%和70.16%,但只有63.93%和60%的学生知道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整掌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唯物史观和其他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要求:“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2]”学生在掌握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加深对唯物史观的认知,深刻领悟到唯物史观是其他核心素养达成的理论前提。

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按照时空线索自主梳理日军侵华的罪行和中国抗战的重要史实,深刻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自主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史料实证掌握抗日战争的双重性质,感悟革命先烈坚强不屈的伟大斗争精神,升华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会”向“主动会学”进行转变,真正展示了素质教育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魅力。

(五)挖掘高考真题中的唯物史观

高考承担着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职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道:“在历史学科高考对创新性的考查上,须注意到要结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研究视角的创新必须要遵循唯物史观的原则[3]。”高中历史学习要紧密结合高考的要求,落实好唯物史观,有利于提升高考备考的针对性,增强高考复习的有效性。教师带领学生挖掘历年高考真题中的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唯物史观去分析高考真题,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真相,拓宽解题思路,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加快学生解题的速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便更好适应高考的新要求。下面以高考全国乙卷部分真题为例。

首先,以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第24题为例。材料展示分封制下,从西周中期开始到春秋时期,贵族和诸侯国的大夫所获得的采邑数量不断增多。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唯物史观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可以很轻松地理解题意,明白“采邑数量不断增多”体现了社会生产的持续发展。其次,以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第41题为例。通过比较二战后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不同特点和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当代中国经济腾飞的必然与辉煌,深刻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的观点。最后,以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第47题为例。材料展示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引导学生结合唯物史观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深入挖掘材料,联系当今实际,感悟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体现了新时代中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彰显了“教学”和“育人”职能有机结合的学科优势。

(六)举办有关唯物史观的知识竞赛

唯物史观内涵深刻,对高中生来说,需要先将相关理论熟悉,才能更好地运用。开展有关唯物史观的知识竞赛活动,要求学生提前熟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为此,笔者策划举办了一场关于唯物史观的高中生知识竞赛活动。设计题型多样,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等,考查内容主要围绕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及唯物史观与其他核心素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展开。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激发了对唯物史观的好奇心,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内容,增加了相关知识储备。学生在竞赛答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唯物史观的印象,尝试突破对唯物史观内涵的把握,树立了“唯物史观与历史学习相融合”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以竞赛带动学习的目的达成。

(七)开展实践活动升华唯物史观

历史学科学习的意义不仅是为了适应高考的需要,其深远意义更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并能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朱光潜先生曾说:“一切历史都必是现时史。着重历史的现时性,其实就是着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4]。”实践出真知,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要创造机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所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笔者所在城市为例,可鼓励与引导学生结合安庆历史文化名城的这一优势定位,搜寻和整理相关历史文化遗迹,通过参观博物馆、查阅历史文献和组建学生唯物史观课外研究小组等形式,创建良好的课外学习氛围。用实际行动促使学生明白,唯物史观不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更多是现实中的有效运用,历史学科的现实价值得以完美呈现。

结束语

课程标准明确高中历史教育的定位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唯物史观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洞察当代高中生对唯物史观和历史学习方面的困惑,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渗透的策略,引领高中历史教学向前发展,未来高中生唯物史观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2020年修订:2.

[3]何晋中,段菁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读与高考试题分析[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22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54.

[4]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434.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历史学科唯物史观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网络教研,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新途径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