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05-30 03:26陈娟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陈娟

摘  要:伟大抗疫精神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还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为了适应新时代,把握“抗疫精神”对大学生的引领和教育价值,文章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研荆州市某高校1200余名大学生和15名教师对抗疫精神的认知情况,详细了解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全媒体宣传等四个方面出发,提出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抗疫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3-0037-04

伟大抗疫精神是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抗疫情的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精神。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凝练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1]。在新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伟大抗疫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将伟大抗疫精神有机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价值。

一、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2],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追求,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们深刻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大爱精神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主动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自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做到了不放弃、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者,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系人民、使命为人民的责任担当。在突发疫情中,“80后”“90后”“00后”成为抗疫斗争的新生力量。无数医务工作者不畏生死、奋战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解放军人、公安民警奋勇当先,科研人员奋力攻关,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默默奉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要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抗击疫情中,各地医疗专家、护士火速驰援武汉,他们以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家國情怀。一批批大学生志愿者全身心投入战“疫”,喊响了“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的口号,这是舍“小我”顾“大我”的爱国主义的生动实践。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我是党员我先上”等大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资源。因此,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自觉为国家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振奋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关乎国家的前途乃至民族的命运,因此良好的精神风貌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优良品质。面对疫情,中国人民迎难而上、英勇奋战,正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靠的不仅仅是充足的物质资源、先进的医疗技术,更是党和人民“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提升大学生精神风貌最生动、最有意义的教育素材,必将激励当代大学生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二、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设计

1. 样本选取

为了解目前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本研究选取了荆州市某高校23个院系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覆盖了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共收集到1219份问卷,并对15名教师和23名不同学科背景与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线下访谈。

2. 研究方法

(1)访谈法。选取15名具有5年以上的大学生教育管理经验且一直从事一线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教师(管理者)和23名不同学科背景与年级的大学生,设计了7个访谈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访谈。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获取相关数据,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大学生对抗疫精神的认知情况、大学生对抗疫精神价值认同情况、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等4个方面,共26个项目。

(二)研究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高校学生对抗疫精神的认同程度以及有效弘扬抗疫精神的路径,调研组面向荆州市某高校开展调研,共收集问卷1219份,对问卷进行分析,结合访谈材料,得出结论如下:

1. 学生对抗疫精神的整体认同度高

调查发现,学生对抗疫精神的整体认同程度较高,98.44%的学生熟悉抗疫精神的内涵,访谈中,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能准确表达出抗疫精神的具体内涵。绝大多数学生(96.47%)认为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抗疫精神有必要,且认为抗疫精神对自身价值观和学习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56.03%)、有较大影响(35.27%)。同时,90.73%的学生表示会向身边人宣传介绍抗疫精神,说明大学生对抗疫精神的内涵及其价值认同度很高。

2. 目前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主要从课堂教学(82.03%)、影视媒介(89.09%)、网络新闻(94.5%)、亲朋好友(58.98%)、校园宣传(78.18%)、社会实践(60.05%)了解抗疫精神,网络新闻和影视媒介是大学生了解抗疫精神的主要渠道,说明融入渠道还有待拓宽。在进一步调查“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时,39.87%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课时量偏少,说明抗疫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不够,50.04%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对抗疫精神的有效挖掘,52.83%的学生认为弘扬力度不明显,宣传方式单一,49.88%的学生认为是大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说明抗疫精神融入程度亟待加深。少部分学生认为在学校宣传栏或标语中没有(2.21%)、没注意(6.81%)有宣传抗疫精神的内容,说明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还不够浓厚。

3. 学生普遍赞同通过影视媒介、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等方式弘扬抗疫精神

调查显示,在“更愿意接受哪种方式来弘扬并践行抗疫精神”方面,78.01%的学生选择影视媒介和校园文化活动,65.79%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活动,60.87%的学生选择课堂教学,58.65%的学生选择网络宣传阵地,51.52%的学生选择专题讲座。调查进一步发现,72.27%的学生认为通过思政课学习抗疫精神能够取得较大收获,12.39%的学生认为课时量太小,收获不大,13.86%的学生认为受个体差异影响大;67.1%的学生认为参加抗疫英雄事迹展能够起到直达心灵的教育作用,27.2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效果。访谈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学校在网络上宣传和弘扬抗疫精神较为充分,且部分学院组织过相关寒假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践行抗疫精神。

4. 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是否参加过防疫抗疫的相关工作”方面,超过半数(54.63%)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只有4.1%的学生直接参与过一线抗疫,说明大学生对伟大抗疫精神的践行还不够。在调查“对抗疫精神的宣扬与培育成效是否满意”时,只有不到一半(43.89%)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有很大收获,说明融入效果还有待提升。

三、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针对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研所发现的问题,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全媒体宣传等四个方面提出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融入第一课堂教学,实现伟大抗疫精神的课程融入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抗疫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识教育课程中,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格局[4]。

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强、社会责任感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在专题教学内容中增添一些抗疫实践案例,生动讲述我国的抗疫故事,使第一课堂成为弘扬抗疫精神的主阵地。例如,思政课教师可以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指出抗疫斗爭胜利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融入专业课教学。专业课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将抗疫精神链接、内嵌于专业课程中[5],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作用。例如,新闻系专业课教师以参与一线抗疫报道的广大新闻记者为例,在新闻学专业课程中探讨新闻记者的使命与担当;医学院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病毒感染与免疫”“病毒传播”“疫苗研究”等讨论,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生动讲述医护人员奋战一线的感人事迹,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凸显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融入通识教育课程。充分挖掘抗疫精神价值内涵,使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贯穿于通识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比如,开设伟大抗疫精神选修课,让对伟大抗疫精神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在校级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大型思政公选课邀请了“人民英雄”张定宇分享作为一名一线抗疫医生的感悟,增强了课程的感染力。

(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伟大抗疫精神的文化融入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伟大抗疫精神主题教育相结合,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育崇高情怀具有重要作用。

融入校园人文景观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展板、宣传橱窗、电子屏等宣传载体,展示抗疫英雄事迹、抗疫故事,普及防疫知识,营造浓厚的校园防疫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抗疫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融入党团、社团活动。定期举办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抗疫精神的理解;成立“抗疫精神我来讲”宣讲团,扩大抗疫精神的影响力,增强认同感;开展“行走的党课”特色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前往武汉参观抗疫专题展览,使广大学生在行走中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奋发成才。

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等契机开展抗疫精神教育,开展以“学习抗疫楷模,弘扬抗疫精神”为核心的讲座、诵读会、书画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如邀请抗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学生做报告,以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激发报国热情。

(三)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实现伟大抗疫精神的实践融入

构建“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激励大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融入社会实践。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伟大抗疫精神的思想伟力,汲取前进力量。如开展中国战“疫”故事宣讲行动,鼓励和影响更多的青年学生实现对国家的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发展道路的认同;开展战疫英雄寻访活动,通过文字、图片、书法、舞蹈、歌曲等形式记录疫情防控期间战疫英雄的感人事迹,前往武汉参观抗疫专题展览,回顾伟大抗疫斗争历程,深切感受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舍生忘死的英雄情怀。

融入专业实践。将抗疫精神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所长,自觉将个人成长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组建研究团队,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服务地方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融入志愿服务。在此次疫情中,无数志愿者活跃在抗疫一线,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了可敬可学的榜样。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到校园、社区等基層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主动奉献自己的力量;号召学生作为志愿者向身边人讲述抗疫故事,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悟抗疫精神的力量;组织学生对身边的抗疫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深入挖掘抗疫先进个人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励青年学生甘于奉献、报效祖国。

(四)融入全媒体宣传,实现伟大抗疫精神的网络融入

高校传统宣传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将传统宣传和网络媒体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弘扬抗疫精神的合力。

打造抗疫精神宣传专栏。将抗疫英雄事迹和志愿者事迹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上进行宣传,积极弘扬正能量,激发大学生对逆行英雄、基层勇士的由衷敬佩之情,引导学生向先进看齐;官方微信、微博及时转发疫情防控政策文件,促使大学生在理解国家防疫政策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运用标语横幅、防疫海报、宣传橱窗、广播台播报等形式进行防疫知识科普,增强大学生的防疫意识。

依托传统媒体,组织线下交流分享会、文艺演出等,让抗疫精神在学习交流中深入人心。如开展“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等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们通过不同形式为防疫抗疫贡献青春力量。

主动运用网络新媒体,打造抗疫精神新媒体宣传矩阵。如开设抗疫精神网络教学课程、运用新媒体技术呈现抗疫英雄事迹等,组织新时代大学生录制以抗疫精神为主题的微视频,在校园中全方位营造学习抗疫英雄、弘扬抗疫精神的氛围,引导学生坚定强国之志、实践报国行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9-09(02).

[2] 刘萍.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考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9):53-55.

[3]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8(01).

[4] 张梦影.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D]. 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1.

[5] 陈晨. 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 教育探索,2020(04):63-67.

(荐稿人:李征宇,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改革的实践
抗疫精神融入大思政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