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林一家四代与麻姑黄酒的不解之缘

2023-05-30 08:08向坤
优质农产品 2023年3期
关键词:南城县酒缸黄酒

文︱向坤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出产的麻姑酒实际上是一种黄酒。人们多以为黄酒主要产地是浙江绍兴,那里出产的古越龙山、会稽山等品牌黄酒誉满天下。殊不知,南城县的黄酒也历史悠久绵长,它是江西省的传统名酒,为江西省八大名酒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江西麻姑酒,以泉得名,而曲有群药。”它属于甜酒类,采用麻姑山银珠糯米作原料,汲取麻姑山上的清泉,按照传统工艺精心釀制,并采集麻姑山鞭蓉峰特产的中药材何首乌、灵芝等20 余味,精心釀制封缸3年以上方得以酿成。2013 年8 月,“麻姑酒酿造工艺”被列入第四批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南城县建昌镇杨楼湾村的公路旁,一排当地村民们自建的小楼中,一座很不起眼的6层楼门前立柱上竖挂着一块金属制作的招牌“江西郑记麻姑酒业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郑贵林热情地将客人们迎进公司,并亲自为客人们介绍企业和产品。公司占地面积不大,和普通家庭的宅基地面积差不多,没有厂区,酿酒和罐装车间、不计其数的盛满琼浆的酒缸、产品库和办公室都分布在六层楼空间,从2 楼到5 楼几乎摆满了酒缸,有的用木塞塞着,有的用木板盖着,还有的用蒲团盖着。置身酒缸之间,会有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郑贵林掀开几个不同年份的酒缸盖解释说,放入酒缸时间短的酒液颜色是浅色的,这时糯米还未完全发酵,随着封缸时间变长,酒液逐渐变成琥珀色和棕红色,看上去晶莹光亮,这是在封缸3 年时间中的自然转色。

在6 楼简朴的陈列室里,郑贵林指着桌上摆放的一瓶印有麻姑献寿图案的瓶装酒说:传说当年麻姑仙子给王母娘娘献寿,献的就是麻姑酒,以致当今南城留下许多麻姑与黄酒之间的动人故事。随即郑贵林请客人们品尝公司的产品,酒过舌尖,感觉它正像人们评价的那样:香气浓郁、口味甘醇、酒性柔和、醇度适中。郑贵林解释说,麻姑黄酒和绍兴黄酒不一样,属于甜黄酒,入口第一感觉是甜味,是麻姑山糯米在发酵过程中自身溢出的,没有加任何糖。而绍兴黄酒是干黄酒,里面含有单糖,在入口时感觉不到麻姑酒这种天然的甜味。

交谈中得知,釀制麻姑酒是郑贵林家的祖传手艺,他的爷爷、父亲、他本人,连续3 代人都在釀制麻姑酒,到他这一辈才取得今天的成就。他的爷爷在清末民初开了一家郑记作坊,专门釀制黄酒,1915 年将麻姑酒带到国外参加南洋赛酒会,还获得了大会的奖项。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他爷爷都是推着独轮车,车上放着酒缸,走街串巷沿街贩卖,用量酒的舀子一舀子一舀子把酒卖给喝酒的人。新中国成立后,1958 年公私合营时,郑贵林爷爷开的郑记作坊被合并了,新建了国营的南城县麻姑酒厂;1959年,他的父亲因为有釀酒的技术就一直在厂里当车间主任,分管过技术,也做过厂长。改革开放后就想把国营企业做大,买了100 亩地扩大产能,先后做过江西特曲、麻姑酒,还生产过啤酒。20 世纪90 年代最高峰时工厂职工近1500 人,是南城县地道的税利大户。

酒缸酿酒

到2000 年前后,企业陷入破产潮,作为国有企业职工的郑贵林夫妇双双下岗自谋职业,因为他手里有从父亲手里传续下来的酿酒技术,于是决定子承父业,再次创业。建酒厂需要买地,他家是城里的没有地,于是就来到建昌镇杨楼湾村,在靠近公路的这个地方盖起了这座6 层楼,占地面积4000 多平方米,现在一年能生产1000 多吨酒。由于每层楼都摆满了酒缸酒坛,楼层的承重是郑贵林最关注的问题,他专门请设计院的院长为他设计厂房,楼内每根立柱直径都是50 厘米,螺纹钢用的都是25 毫米直径的三级钢,而且向地下打了18米深,设计者称防范8 级地震都没有问题。现在郑记麻姑酒厂已被江西省商务厅评为江西老字号企业,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2021 年9 月,他被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城麻姑酒釀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让郑贵林高兴的是,他明年就要退休了,而他的儿子,愿意回到家乡接掌他的事业。1990 年出生的儿子在广州读大学学的是运动专业,但毕业之后,他对釀酒却很感兴趣,看着年纪日增还在辛勤操劳的父亲,他下决心准备回来接管家族企业,这是郑家第四代人与麻姑酒结下的不解之缘。

猜你喜欢
南城县酒缸黄酒
黄酒为引更助药力
南城县关工委牵手工商联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缸里有乾坤
画春天
IC厌氧反应器+A/O工艺在黄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GIS平台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的合理性修正
阿九正传之砸缸
不同早稻新品种在南城县的展示表现差异
请酒不醉
大酒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