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探究过程 感悟计时原理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2023-05-30 12:34孔忠伟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钟面计时原理

文|孔忠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5、76 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核心任务

师:小红去看电影,这是她的电影票,你们看到了哪些信息?(如图1)

图1

师:电影院离她家不远,(出示钟面)如果这个时候出发,你们说是去早了,还是去晚了?

师:有人认为去早了,也有人认为去晚了,还有人认为两种都有可能。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因为它是指早上8 时,而电影13 时是下午1 时,所以去早了。

生:也可能是晚上8 时,那么电影下午1 时开始,也就去晚了。

生:晚上8 时也就是20 时,20比13 大多了,所以去晚了。

师:说得都有道理,的确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我们来看钟面,钟面上明明只有12 个数字,刚才你们说的13 时、20 时是怎么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看电影情境,借助真实问题“去早了,还是去晚了”来驱动学习,其价值主要有如下两点:一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情境引导学生回顾12 时与24 时计时法已有的部分生活经验;二是初步感悟联系,学生对两种计时方法都有一定的经验,也会进行初步转换,呈现这些材料,并引出本课后续研究任务。】

二、多元探究问题,理解计时原理

1.丰富探究形式,体验计时过程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学具,你们可以在钟面上拨一拨或写一写,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来的。(学习材料:一个钟面、一张圆片)

●展示一:拨一拨

师:哪位同学愿意用拨一拨的方法说一说13 时?

生:一天有24 小时,钟面上有2 圈,13 时是时针转过1 圈后,再过1 时。

师:12 后面不是1 时吗?怎么就变成了13 时?

生:这里的1 时是第二圈的,它已经转过了1 圈,所以要用12 加1。

师:原来是时针已经走过1圈,即经过了12 小时,再过1 小时就是13 时,即下午1 时。

师:那20 时呢?

生:时针走过1 圈,再过8 时就是20 时。

师:哦!原来在钟面上我们看到的是晚上8 时,其实是?

生:用经过的12 时再过8时,就是20 时。(板书如图2)

图2

●展示二:写一写

师:老师发现有同学是这样写的(如图3),请她来解释一下。

图3

生:一天有24 个小时,钟面只有12 个小时,所以13 和20 应该在第二圈。当时针转到第二圈时,加1 是13 时,加2 是14 时,不断相加就又可以找到另外的12个小时。

师:你们太棒了,通过拨一拨和写一写,不仅解释了13 时和20时的意思,还找到了钟表背后隐藏的其他时刻。

【设计意图:“13 时和20 时是怎么来的”是本课的核心问题,它将驱动学生借助操作来探究计时方法的原理。这里的操作与展示对于学生体验计时原理、掌握计时的方法有较大价值:一是链接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在上个任务中得出了13 时和20 时,现在继续让他们去深入研究,是让学生经历从生活经验到数学经验的过程;二是放大了计时形成过程,学生在第一个任务中,能够初步感受到时间变化,而通过拨一拨和写一写,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了下午与晚上的时间是钟面经过了一圈,其实就是经过了12 时后再经过多少时间,促使学生理解24 时计时法原理。】

2.整理活动经验,提炼计时策略

(1)迁移正例,运用经验

师:既然还有很多不同时刻,你能照这个样子再来举例吗?

生:下午5 时是指经过12 小时再过5 小时,就是17 时。

生:晚上12 时是指经过12小时再过12 小时,就是24 时。

师:他举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时间,晚上12 时,还有补充吗?

生:晚上12 时可以用24 时表示,还可以用0 时表示。

师: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一天有24 个小时,它既是一天的结束,也是第二天的开始。

(2)辩证反例,补全经验

师:老师也来举一个例子,上午9 时呢?

生1:9 时。

生2:21 时。

生1:这里不用加12 的。

师:刚才都加上12 时,现在怎么就不用加呢?请你们同桌交流一下,也可以拨一拨钟面。

生1:因为上午9 时是在第一圈,不用加的。只有转到第二圈的数,才要加12 时。

师:下午或晚上等时间,因为钟面已转过1 圈,所以要用钟面上的数字加12 时来表示。而上午9时等时间因为没有转过1 圈,可以直接用钟面上的数字表示。但不管哪种,都有一种新的时间记录方法,你们知道叫什么吗?(24 时计时法)那以前呢?(12 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借助举例上午9时,再次让学生探究24 时计时法原理。学生在操作、思考等过程中,会自然与前面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进行对比,再次感受当转过1圈时,需要加上“经过的12 时”;而没有转过1 圈,可以直接用钟面上的数字表示。这样的任务,既对核心任务进行了补充,又帮助学生更全面理解了24 时计时法。】

3.观摩计时微课,完善计时策略

(1)观看微课,梳理经验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对24 时计时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借助微课再来了解一下。(播放微课)

(2)追问原理,完善经验

师:你们看懂了吗?刚才微课中说12 时计时法要加时间名词,24 时计时法又不用,这是为什么?(如图4)同桌可以相互说说。

图4

生:因为12 时计时法中有2圈,有了时间名词后,就可以区分第一圈和第二圈。但24 时计时法中,第二圈都加上12,可以用13~24 来表示,所以不用加时间名词。

师:听懂了吗?谁能举个例子?

生:比如上午5 时和下午5时,如果不加时间名词就分不清是上午还是下午。但24 时计时法中,上午5 时就是5 时,下午5 时是17 时。

师:你们说得太清楚了。为了区分不同的时间,12 时计时法中要加时间名词,但24 时计时法中,每个数字都对应唯一的时刻,所以不用加。

【设计意图:以观看微课的形式,再次引导学生回顾两种计时法。同时又引出另一个任务,“为什么12 时计时法要加时间名词,24 时计时法不用呢?”这个任务看似与前面的活动不同,但也是对核心任务的延伸,同时通过同桌讨论、举例说明、展示交流,再次理解24 时计时法的原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计时策略

1.联系生活,判断时间

师:其实24 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这是小明一天中的几个事件,你能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判断吗?

●练习一:(出示起床图片,选择一:早上7 时;选择二:19 时)

师:你们选择哪个?

生:第一个。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起床一般都是早上,19 时是晚上7 时,肯定不可能起床了。

●练习二:(出示白天踢球图片,选择一:2 时;选择二:14 时)

师:你们选择哪个呢?

生:第二个。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14 时就是下午2时,2 时表示凌晨2 时,现在是白天,肯定不会在晚上的。

2.对比方法,优化策略

师:刚才这两题并不难,而且你们在判断时,一般都会转化成12 时计时法来解释。那么把24 时计时法转换成12 时计时法有什么诀窍吗?同桌交流一下。

生:当超过12 时,就要减去12 时,当没有到12 时,就可以不用减,直接加上时间名词就可以了。

师:那为什么一个要加12,一个又不用加?能不能用前面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生:因为像14 时这样的时间,在钟面已经转过1 圈,所以要减去经过的12 小时。而像2 时这样的时间,因为还没有转过1 圈,说明还在第一圈,直接加上时间名词就好了。

师:太厉害了,不仅知道如何转换,还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转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情境的运用,学生基本能够选择合适的时间,但本课的关键问题还是让学生去寻找“24 时计时法转化成12 时计时法的诀窍”,同时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再次让学生感受24 时计时法的原理。因为学生往往会从算的角度来表达,但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与前面学习的联系,即当钟面上是第二圈时,需要减去经过的第一圈,然后再加上时间名词,而当第一圈时,就不用减去12时,直接加上时间名词即可。】

3.纠正错例,灵活运用

●练习三:(放学时间到了,小明想起了妈妈的话:今天放学后,你有钢琴课,上课时间是下午5 时~下午6 时)

师:你们能看懂吗?

生:钢琴课的时间是下午5时开始,下午6 时结束。

生:钢琴课需要1 小时的时间。

生:放学时间在下午6 时之后。

●练习四:(如图5)

图5

师:这样的表示方法,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请你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一下,下面生活中的时间表述是否合理?

生:不合理,因为它有早和晚,说明是12 时计时法,但21 时是24 时计时法。

生:不能两种计时法混合用。

师:的确不能两种计时法同时用。那你们觉得可以怎么改?

生:可以把两个时间名词都去掉,变成8:00~21:00。

生:还可以把晚上21 时改成晚上9 时,用12 时计时法来表示。

小结:其实像这样的时间表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

【设计意图:呈现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用今天的知识去判断与调整,可以使学生再次回顾理解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回顾知识,感悟时间价值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猜你喜欢
钟面计时原理
畅游计时天地
正确的钟面时间
腕表计时2.0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24时计时法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这个极简的壁钟,连钟面都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