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部地区中职生责任感培养策略研究

2023-05-30 10:48符家豪
新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职生责任感培养策略

符家豪

【摘要】中职生作为未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支柱,其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反映了中职生素质的优劣,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及日后工作的态度。海南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居多,学生价值观受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其责任感的培养策略有所不同。

【关键词】海南中部地区;中职生;责任感;培养策略

责任感是个人能够自觉做好道德范畴和个人职责范畴内一切应该做的、有益的事情的一种精神状态,与个人追求、荣誉等内在精神相关的心理品质,是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的心理品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正是自我意识逐步完善的阶段,这一阶段责任感的树立对其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其人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海南中部地区,包括五指山市、保亭、琼中、屯昌等地,学生构成以黎族、苗族居多,因为民族文化的特色,学生从小便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以聚居地为核心的团聚力极强。但学生在科学文化等综合素质等方面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却有欠缺。部分同学目标模糊,对未来认知不足,崇尚安逸的生活,进取心不足,进而导致责任感不强,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如何在学生中强化其责任感,树立荣辱观,明确发展目标,将个人理想同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形成适合该地区学生责任感培养的策略,是本文重点研究的方向。

一、海南中部地区中职生责任感现状及培养情况调查分析

课题组成员采用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海南中部地区中职生责任感现状及各学校相应的培养方式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如下。

1.学生责任感现状

(1)自我责任感缺失。本次调查涉及学生人数1860人,其中37.91%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认识模糊,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职业目标,认为自己的成长是父母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父母安排到哪里上学就去哪里,自己只需要照做即可。好一点的同学会按照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及学校的要求去学习,但是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要求,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缺乏责任感,呈现出迷茫的学习状态。

(2)部分同学家庭责任感欠缺。调查了解到25.66%的学生不会经常与父母沟通,听取采纳父母的建议。24.73%的学生不重视父母提出的意见,对于家庭状况了解不足,不参与家庭日常事务,在家时只有少部分同学会帮忙做家务、干农活,但大部分同学多数选择玩手机,不参与家庭劳动。

(3)集体责任观念淡化。主要表现在极少关注同学之间的感受和利益,漠视班集体中的事情,认为和自己没有关系。在问卷调查中有一道题目是“自习课时,班上乱哄哄的,你会不会加以制止?”只有46.75%的同学会加以制止。加以制止同学的原因包括影响自己学习、影响自己心情、自己是班干部等等,选择“不加以制止”的原因包括自己本身就在吵闹、不愿得罪人、与自己没关系等原因。访谈时候,部分班主任会反映,学生对教室卫生、板报撰写、宿舍卫生清扫、班集体参加比赛等工作积极性不高,需要班主任紧跟催促,才能完成。

(4)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结合问卷及在校期间的观察发现,当前海南省中部地区中职生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从中部地区相关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心了解到,每年学校都会产生一笔校内公共设施的维修费用,包括但不限于破坏宿舍门窗、破坏消防设施、破坏应急设施、破坏课桌椅等这些情况。在问卷调查中有20.66%的学生不会帮助有困难的人,有16.81%的学生会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

2.学校“责任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1)责任感教育大而不实。当前责任感教育基本以思政课程、主题班会等为主,以说教为主,在教育过程中内容陈旧、命题宽泛,教师会以“权威”的姿态去告诫学生,追求形式、停留在大的道理,但缺少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解决,与中部地区学生理解力、接受能力不能有效对接。

(2)“独木舟”式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学校把责任感等思想政治类教育工作分配给班主任、思政课老师、学生处,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非一叶扁舟,而是一个整体,其他教师的授课、学校整体的氛围、家庭的影响等都是这一叶扁舟能够航行的水流,对这些方面重视不足,从而导致学生专业学习、生活与思想进步不能对等。

二、当前现状形成的原因

1.学生目标不明确

多数学生对于未来很迷茫,思考甚少或者没有思考,过一天算一天,导致自己对周边事物、学习等提不起兴趣,没有追求。

2.劳动教育不足

部分学生劳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当前物质生活的富足以及便利让学生获取生活所需便捷性高,不愿动手,个人自理能力较差。

3.手机等电子设备即时性、虚拟性满足导致的空虚

当前,由于手机、互联网等电子行业的发展,游戏、短视频平台通过即时性满足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让学生在虚拟与即时的满足中逐渐丧失对于人生的思考,缺乏延迟性满足,让学生失去方向感、自律性不足。

三、中职生责任感培养策略

根据调研结果,课题组形成了“两课三育四转化”的责任感培养策略,即以“思政课、班会课”为主渠道,以“劳动教育、目标教育、荣辱观教育”为手段,实现学生从认识责任感,到逐步认同对自己、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进而用来评判、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步将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自己的行為,实现责任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学习与转化。

1.充分发挥“思政课、班会课”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

(1)明确授课目标,培养学生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能力。思政课授课目标要明确,要将教学目标与班级、专业相对应,避免老师讲空话,摆道理,要以适合中部地区中职生理解能力、贴合其个性发展、与专业适配的目标指引教学。规范课堂要求,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各环节,充分认识自身、认识专业、认识个人未来要面对的职业,引导其勤于思考、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培养其对于专业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树立正确的近期目标、长期目标,让学生有追求。

(2)加强班级管理,提升其集体荣誉感。教师带领学生组织班级集体活动,要持之以恒,一次两次带不动还可以三次四次,慢慢地学生会受感染,不断地加入到班集体活动中,教师在其中的带头作用要凸显出来。

同时班会课要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利用班会课从小事做起,培养劳动意识感,及时反馈劳动带来的成果,并通过班级劳动竞赛,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或奖励,激励其提升集体荣誉感,进而内化为对于班集体的责任感。

(3)改进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式,拓宽课堂渠道,调动学生积极性。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视频、语音等电子信息随处可见,但是学生获取的却是片面、零碎的点构成的知识。教师在授课、班会等教育活动中,不能一味参照课本,需要紧跟学生的脚步,在课本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与学生兴趣点相融合,利用可汲取的资源,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学习,在满足其能够利用电子设备的同时,还能够从电子设备中学到知识,学会电子设备的正确使用方式,减少及时性满足带来的虚无感。在此基础上,学校应该为教师、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环境、制度保障,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课堂主体的作用,正视自我,提升其自我责任感。

(4)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在中职生中具有很大的引领力,但是“榜样”的选取是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的,结合课题组调研,我们把“榜样”选取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结合学生民族特色,探寻本民族身边的榜样。中部地区学校以农业、技工学校为主,课题组根据学生成长环境,在其周边村镇探寻第一书记、养殖大户、汽修工人,邀请他们进课堂与学生谈生活、聊成长;二是身边的班干部和同学,班干部形象不能树立得过于高大,以免让学生对班干部产生反感;周边同学的形象我们采取其生活中的小事,将其放大,比如某某同学生病,宿舍同学帮忙打饭等类似的小事,让学生看到这是对友谊的责任感等;三是充分利用农林科技学校“二劳模三工匠”优势、优秀校友访谈等活动定期做好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让学生从自己前辈身上探寻职业责任感;四是树立教师榜样,让学生对教师做出榜样评价,每月更新一次,进行网络投票,提升学生学校生活参与度,也对教师榜样示范作用起到监督。

(5)丰富教育活动,加强评价改革,激发学生进取心。教育活动是中职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载体,要想保证教育活动取得积极的效果,就需要不断的完善并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将教育活动融入到授课过程中、日常培育学生过程中。比如,举办班级脱口秀大赛,进行民族特色技艺展示,开展课桌舞活动等,要紧跟时代主题,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在活动中根据授课内容指定主题,让学生能够发觉自己的兴趣,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探寻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根据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无论从其对错,都细心找寻其考虑问题的视角,及时给与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考,并引导其将思考落到实处。比如利用烹饪班学生利用自己烹饪技能为值班的学生、教师送上温暖;旅游酒店的同学利用自己铺床技巧指导烹饪的同学内务整理;美发班的学生每周固定时间为学校内同学免费剪发等,这些都是学习雷锋精神,那么老师及时在班会课上给学生相应的评价,计入思政课、学生操行分,让学生把行为与课程结合起来,激发进取心。

2.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目标教育、荣辱观教育”作用,让学生摸得着责任感

(1)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多维度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在体力劳动中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生活—学习—时间反复的劳动训练,逐渐训练、强化学生劳动过程中的责任感。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和机会开展体验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区、走进岗位、融入社会,激发责任意识的形成。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生通过参加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精神层面思想觉悟持续提升,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等。组织在校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送温暖、献爱心的行为让学生体现自身价值,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增强主人翁意识和主体性,通过助人为乐的行为帮助学生增强自我的社会认同感,最终帮助学生提升责任担当意识。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更具有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性,就是对中职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最为直接、效果最好的办法。

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优势及学校专业优势,开设第二课堂,比如种茶农庄、农场养殖管理、黎锦织绣等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值周管理,实现创收合理分配,激励学生课余活动的实践参与。

顶岗实习促进责任感有效提升。顶岗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适应期,通过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带领下,在岗位上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同时强化其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在工作中获得一定报酬给予其激励;在企业文化的陶冶下提升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提点以及企业纪律的约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对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及安全守则等方面的认识及内化,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实现其自省能力的提升,不断增强其责任感。

(2)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职业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近期目标、长期目标,并指导其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帮助其目标的实现。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做出目标实现的日程表,让学生有追求、有方向。

(3)从纪律抓起,做好荣辱观教育。纪律是进入社会前遵守法律的底线,在校遵守纪律,是对个人、班集体、学校的负责。班级作为纪律的首要维护者,就要先严明班纪,班主任通过建班伊始,就与学生约法三章,定好班规班纪,并组建班集体管理队伍,严格执行班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在班规班纪能够常态化之后,引导学生成立执行班长值周制度,每周选两个学生作为执行班长,轮流值周,让学生在监督他人的过程中熟悉班规班纪,监督别人,也管好自己,加强自我管理。同时,在班规班纪基础上,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并与学生共同约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由学生选取两位同学负责执行。让学生在班集体同学的共同监督下提升集体荣誉感。

综上所述,责任感是长期形成的积极的行为态度,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陣地,要把培养学生责任感作为一项长远工作来开展,让学生在个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责任感形成过程中,树立起“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横向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罗德兴.劳动教育视野下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评价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11).

[2]江南,罗先奎.顶岗实习阶段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强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6).

[3]叶灵珍,郑珠仙.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21(4).

本文系2021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海南中部地区中职生责任感培养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V20210638。

猜你喜欢
中职生责任感培养策略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