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3-05-30 10:48蒙显先
新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蒙显先

【摘要】数据分析观念培养是新课标核心关键词,同时是数学学科教学应用频率最高的内容,教师对学生数据分析应用基础有客观分析,针对性设计数据分析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活动,引导学生自然建立数据分析应用自觉性,能够强化学生数学感知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据分析;教学策略

学生数据分析意识、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陷,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判断,围绕数据分析主题展开教学设计,组织更多数据分析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数据应用中建立数感基础,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健康成长。搜集数据、归类数据、统计数据、应用数据,形成完整数据分析应用链条,教师要在数据分析方法传授、数据分析活动组织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学生顺利进入到数据分析核心创造良好条件。

一、搜集数据,启动数据分析意识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数据可谓是无处不在,教师面对诸多信息资源信息,需要做出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参与数据搜集整合工作,以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和意识。学生对数据信息也比较熟悉,教师布设数据分析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可以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数据蕴含在数学现象、数学题目、数学符号、数学模型、数学应用之中,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数学搜集活动,不妨做出具体的示范,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学会数据搜集。

如教学“因数与倍数”,教师对因数和倍数概念进行专业解读,然后列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寻找其因数和倍数。如12中有哪些因数?12的倍数有哪些数?学生对这样简单的问题反馈非常积极。12中有因数1、2、3、4、6、12六个,除去1和其本身,还有四个因数。12的倍数有24、36、48……很显然,12的倍数有无数个。教师进一步理清因数和倍数概念,要求学生同桌之间合作学习,一个同学列出一个自然数,要求同桌找出其因数,看谁寻找更为快捷迅速。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教师深潜课堂之中,对学生研学情况做具体观察,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比赛活动,传授一些寻找因数的方法。

教师解读因数和倍数概念,借助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训练组织,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训练和比赛,从中获得系统性认知。学生处理数据方法积累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对学生学力基础做理性分析,推出互动性、竞赛性训练任务,为学生顺利进入数据分析环节创造条件。学生运用自身学法积累展开数据处理,对数据分析有了全新体验,其训练效果逐渐呈现出来。

二、归类数据,传授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信息极为丰富,面对诸多数据信息,需要做出科学的分析,教师指导学生归类数据、讨论数据、分析数据,为进一步思考和操作奠定基础。数据带有抽象性,而学生对直观现象比较敏感,教师要及时传授一些数据分析的方法,设计一些数据分析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掌握数据分析的要领。数据类型有不同表达,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将数学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表述数据、定量数据、运算数据等,并为学生解读不同数据分类的标准,让学生建立清晰认知体系。

学生对生活化学习内容比较有兴趣,教师在数据分析处理环节做好对接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拿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要求学生做细致观察,归结出其主要特征。学生对这些积木比较熟悉,并能够结合教材相关概念阅读经历,归结这些立方体的特点。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面、顶点等。在这些观察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数据,但学生对立方体的长、宽、高等有一定认识积累,自然涉及到测量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先估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然后进行测量,找出其对应关系,归结出主要特点。如正方体的棱都是相等的,长方体的棱长有长短,但对应关系鲜明。这些都是数据测量分析的结果。教师要求学生展开生活观察,找到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妨借助直尺測量,以确认其是标准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课堂研学气氛逐渐浓重起来。

教师设计观察任务,渗透到一些数据应用问题,学生积极回馈,在观察分析测量中建立数据应用意识。特别是寻找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需要借助直尺直接测量,这无疑是典型的数据应用。学生对数据产生依赖,自然会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在主动应用中加深数感体验。学生进入数据分析应用环节,对数据的认识更为深刻而理性。

三、统计数据,提升数据分析品质

数据中蕴含丰富信息,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数据分析时,要对数据背景、数据现象、数据应用、数据语言等做科学归类,对数据关联性、制约性、延伸性特点做合理分析,结合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原理展开数据整合,以形成系统性思维认知,逐渐进入到问题研究中心,在数据应用中完成数感构建。数据统计带有数学分析和应用多种属性,教师引导学生区分数据表达语言,运用一些学法处理数据,将数据直观化呈现,让数据成为数学学习的基本手段,培养学生数据应用主观意识。

数学学科数据信息丰富多样,教师有意识渗透数据分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数据处理行动,学生数感成长顺利。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师先让学生搜集一些分数,并介绍真分数、假分数特点,要求学生对搜集到的分数进行分类,体会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分辨方法。学生对分数数据比较熟悉,教师有意识引入生活案例:一张饼可以看成是整体“1”,将这张饼分成等份,其中一份则是这张饼的“几分之一”,你能列出生活中分数的应用案例吗?学生对这个训练任务很感兴趣,纷纷发言,找出不少分数应用案例,而这些分数案例都关涉到数据分析应用内容。在分数与小数进行互换时,教师先期做示范操作,然后布设具体转换任务,要求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明白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学生进入数学应用环节,其数感体验更为丰富。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多种数据分析案例进行具体引导和设计,组织学生对接生活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数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统计数据带有应用属性,教师围绕数据分析主题展开教程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数据处理行动,学生从数据分析应用中建立起来的学科能力更为牢固。

四、应用数据,培养数据分析习惯

学生对数据应用比较熟悉,教师不妨推出一些强化训练任务,指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数据分析应用活动,让学生对接生活认知,对数据生活应用形成有形感知。计算、操作、讨论、观察等,都离不开数据,即便是一些数学现象的观察,也需要数据的支持,教师结合数据案例和数学训练题目展开数据应用讲解,为学生提供更多生活化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数据应用中掌握数学原理和数学思维,培养数感基础。

数学学科内容丰富多样,有些内容直接属于数据处理,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对应设计,投放一些数据分析应用任务,无疑是最有价值的训练设计。如教学“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本身帶有数据分析特点,教师先引导学生观看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数据搜集、分析、统计、应用的情况,然后设计数据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统计任务:我们班级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何,深入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制作成数据表格,然后利用折线统计图表达这些数据,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更为准确明了。学生对这项学习任务比较感兴趣,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进入数据搜集环节,设计成数据表格,开始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师针对学生数据分析应用表现做具体指导,确保数据分析训练活动顺利展开。

教师先期做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让学生建立数据意识,学习数据分析应用方法。当训练任务投放后,教师做出具体要求,规划清晰操作路线,学生都能够积极回馈,开始数据整合、分析、应用,训练获得圆满成功。学生面对数据常常缺少处理方法,教师针对性做出指导,给学生最及时的帮助,学生学习体验认知顺利建立。

数据分析贯穿数学学习始终,学生对数据分析也比较敏感,教师围绕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主题展开教程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数据分析应用活动,传授更多数据分析应用的方法,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培养有一定促进作用。数据信息众多,教师指导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归结信息、统计信息、应用信息,都能够创造一些学习契机,让学生自然建立数据分析应用意识,以提升学生数感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园.从数据统计走向数据分析——浅谈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2(20).

[2]应佳成.积累基于数据的活动经验,发展初中生数据观念[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2(09).

[3]郑清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2(26).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