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笔墨与人生的契合

2023-05-31 05:16朱环
收藏与投资 2023年4期
关键词:龚贤墨法笔墨

摘要:龚贤是一位生活在明末清初的艺术家,他的绘画风格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被划分为“白龚”“灰龚”和“黑龚”。这种艺术风格的转变往往源于思想的变化。本文从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两个方面分析了龚贤艺术转变之路,揭示了其画风转变的缘由和特点。龚贤不仅在绘画技巧上大胆创新,开创了“积墨法”,也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作出了重要贡献,深深影响了黄宾虹、李可染等近现代画家。总之,通过对龚贤艺术之路的探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艺术的风格和价值。

关键词:白龚;灰龚;黑龚;积墨法

一、背景

龚贤(1618—1689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遗民诗人、思想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渡桥镇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与同时期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并称为“金陵八大家”。龚贤的出身非常显赫,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朝官员,因此他的家庭背景充满权贵气息。在龚贤年幼时期,明朝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对宽松,社会风气自由开放,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在这种时代氛围下,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不少经典的戏剧、小说、书画等艺术作品应运而生。这些文化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正是那个时代所追求的精神。

龚贤的绘画表现一般被分为“白龚”与“黑龚”。“灰龚”作为“白”与“黑”过渡时期的艺术形式,更能体现龚贤山水画的气韵和墨色,“灰龚”完美地运用了“白”与“黑”的强烈反差,更能体现浑然一体的独特风格。早期的龚贤绘画风格属于“白龚”,这与时代背景有关。在那个时期,一方面,社会大环境稳定,经济繁荣,市民生活安逸舒适,艺术追求更加纯粹和朴实;另一方面,对于龚贤来说,龚姓乃昆山大族,其出身书香门第,十三岁便师从董其昌,自谓“余十三岁便能画”。还没有经历后期的磨难之前,龚贤的作品体现了清净悠闲、无拘无束的气息。“灰龚”作为中间的过渡艺术风格,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黑龚”时期正处于明朝衰败、政治时局动荡时期。龚贤遭受了许多挫折,心中充满烦闷。龚贤的一生可以说是少年得志,晚年潦倒失意,历经时代沧桑,见识了种种腐朽。社会动荡将龚贤淡雅的“白”推向柔和谦虚的“灰”,最后变成了浑厚的“黑”。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最后过上了隐居的生活。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不仅看到了风格的变幻,也看到了龚贤内心世界的反映。

二、在时代的洪流中形成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一)淡雅质朴的“白”时期

早期的龚贤绘画风格被称为“白龚”,一般是指30~40岁。明朝中后期,经济繁荣、商业鼎盛、人民安居乐业,对精神文明的要求更高,更加注重艺术。此时出现了吴门画派、浙派、松江派等。金陵派也诞生于此时期。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龚贤,绘画表现形式与明朝的时代潮流相吻合,受所处时期与众多画派的影响,这一时期他的绘画风格取法董源、巨然。龚贤拜董其昌为师,刻苦学习古代大师的绘画技巧,但同时也注重借鉴自然天地的灵感。在绘画中,他将自己的笔法和画意充分地表达出来,所用笔法风格流畅,富有变化。墨色淡雅,少重墨,用笔主张“欲秀而老”,准确、简练地展现了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和个性风格。他的作品自由地抒发了情感,形成了被人们称为“白龚”的风格。

(二)逐渐成熟的“灰”时期

在“白龚”与“灰龚”风格形成的过渡期,“灰龚”体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风格。“灰龚”一般指40~50岁。明朝灭亡,清朝开始逐步发展扩大,在历史的转变和社会的动荡下,龚贤的画风开始发生变化,由“白”变成“灰”。“灰龚”在龚贤创作生涯中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明白“白龚”是如何成为“黑龚”的。“灰龚”时期,龚贤的绘画风格更加倾向于董源等古人的画风,整体更加严谨,但又区别于“白龚”时期的简笔画风。“白龚”时期的场景刻画简约,更多是以宏大的场景形式呈现在大众视野;“灰龚”时期则开始注重对小景物的描写和对树干、枝叶、建筑的细致刻画。“白龚”时期几乎没有采用染色皴法;“灰龚”时期的作品开始出现了干笔反复皴擦,用笔层层叠加,染色也更加洒脱大胆,画面更加具体丰富。如果说“白龚”时期为“灰龚”做好了铺垫,让画面向更加成熟稳重的方向发展,“灰龚”这一时期则为“黑龚”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浓密苍茫的“黑”时期

晚年的龚贤,绘画风格已完全转变,最终形成了龚贤的绘画巅峰时期—“黑龚”。“黑龚”一般指50岁以后龚贤的绘画风格。此时的龚贤已年近花甲,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亲眼见证了明朝的兴盛到衰败,经历了战争和流离,身处历史洪流中的龚贤,发觉兴复明朝也终究是黄粱一梦罢了。龚贤这些年不断地搬迁,在外漂泊,举步维艰,生活贫苦,不免受人们轻视,最后几经辗转,终于在晚年回到了金陵(今南京市)。史料记载:“以百金购瓦屋四、五间,就闲地筑半亩园,莳花种竹,以卖文卖画、课徒为生,过着隐士生活。”虽然龚贤的后半生充满苦难,但从未放弃过对山水画的创作。这一时期,龚贤笔下描绘了许多金陵风景,记录了大自然的诸多美好。“黑龚”时期的画作向人们直观地展示了沉重中的轻盈、浓墨中的空灵气息。

龚贤职业生涯后期的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界的气韵和情趣,追求画面的意境深远,营造了一种静谧、空灵、清幽、神秘的境界。龚贤擅长用墨,他后期的山水画笔墨技巧达到了巅峰。在墨法上他主张“润墨鲜,湿墨死”,要“愈老愈秀,愈秀愈润,愈润愈奇,此画之上品”。他的墨色丰富多彩,变化万千,浓淡相宜,虚实相生,墨韵悠长,表现了独特的个性和风格,给人以苍润之感。

三、龚贤笔墨的风格特点

《结屋在山半》(图一)是龚贤早期的杰作,展示了他在中国画艺术上的才华和贡献。这幅画作巧妙地描绘了江南风光的绝美秀丽和恬静宁和,笔墨简洁,画面空灵透彻,更能表现江南温婉的气息。其构图采用竖构图,整体精巧简明,注重线条的运用,巧妙地运用线条来表现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木,线条虽简约却富有变化,且几乎没有采用染色皴法。作者反复用笔勾勒,用中锋勾勒出山石、树干,树叶则用浓淡不同的墨点表现,以营造层次感,最大限度地留白,使画面整体充满丰盈和秀美的韵味。画面中的屋子建在半山腰上,在高耸入云的山、蒼翠挺拔的树木之间,屋子好似隐藏不露,又好似显现出来,与画面相得益彰,使得画面具有节奏感和空间感。这一时期的作品,让人近看几乎无从入眼,唯有远观,才能领略作者所描绘的山水世界之美。总的来说,龚贤的《结屋在山半》具有淡雅气息和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审美特点,展现了作者直抒胸臆、自然洒脱的个性特征。

《千岩万壑图》(图二)是龚贤晚年的山水画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千岩万壑图》最能体现“黑龚”时期的绘画特点,画面主要描绘了峰回路转的山路和奔腾不息的河流,表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相依”“物我合一”“笔墨意境”的艺术特点。此图采用横向构图,注重近景刻画,利用平远法刻画连绵不绝的高山和在重峦叠嶂中自由生长的树木草植;将山石、水流、树木等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整幅画作呈现一种自然的氛围。在画面中,他用黑墨描绘了一片山林,山林之间有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江河之中有几座小亭,这些元素共同营造了一个婉约清幽的山水意境,有“一步一景一画卷,移步换景画中游”之意。在这幅图中,我们看见与“白龚”“灰龚”时期不同的用墨技法。龚贤将墨法运用得极为生动,他采用了“积墨法”,墨色浓郁、深沉,勾出轮廓,积染、皴擦,由简到繁,笔墨浑然一体,用笔还要讲究“平、圆、留、重、变”五种笔法,丰富灵动,具有生命力。在墨法观念上他主张浓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这些墨法具有很强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他将笔墨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有黑白对比、明暗分明、对比强烈的效果,让画面更加生动丰富,远看让人不禁感叹景色的壮阔,近看又让人能欣赏细节。

四、龚贤绘画风格对世人的影响和艺术价值

龚贤的绘画虽未被当时的艺术主流所认可,但却在后来广受世人的欣赏和赞誉,这并非出人意料。龚贤跟随名家学画,尽管生活颠沛流离,但从未轻视对绘画的研究。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墨法造就了他的独特风格。后来许多画家,如黄宾虹、李可染等都深受龚贤墨法的影响。黄宾虹充分学习了龚贤的积墨法,并不断地融合自己的观念和风格。例如黄宾虹在自己的山水画中借鉴了龚贤的“黑、厚、重”等元素。龚贤善于运用中锋画树木和建筑,黄宾虹也提倡使用中鋒笔法来描绘物体。

龚贤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由简到繁,让人清晰地感受了大自然。除此以外,学习与鉴赏龚贤的画,才能明白艺术创作应该摒弃浮华。了解了龚贤一生,也就能明白其画中不卑不亢的精神。龚贤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简介

朱环,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研究方向为中国画艺术。

参考文献

[1]朱梦武.白龚向黑龚转变的深思[J].美术大观,2009(9):65-66.

[2]徐喆,王艳.亦白亦黑人间途 亦虚亦实画中情[J].美术教育研究,2011(11):58.

[3]邹振盛.从“白龚”到“黑龚”笔墨转变之路[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17,19.

[4]刘长康.幻境与实境:读龚贤《千岩万壑图》[J].中国书画,2019(3):22-23.

猜你喜欢
龚贤墨法笔墨
龚贤山水摭议
写意青蛙
笔墨童年
浅析龚贤《溪山无尽图》中的光影表现及其艺术价值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龚贤的艺术及市场走向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