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信息化赋能高校校园安全的个案研究

2023-05-31 10:17吴佳妲
国际公关 2023年6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信息化

吴佳妲

摘要:在后疫情时代,高校因情景多元化、人员复杂性、场所监控全天候等特征,其安全管理面临着新命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逐步往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也进一步推进了高校安全管理信息化进程。本文旨在优化原有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以台州学院为个案,探索后疫情时代校园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可靠方案,在实现疫情“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同时,提升校园防疫安全管理“放管服”成效,为校园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路徑。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信息化

校园安全管理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防控攻坚期,高校以其人员密集、流动频繁、区域分布广等特点,校园安全管理严防严控,克服了诸多严峻挑战。在后疫情时代,高校应正确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新变化、新挑战,积极探索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模式,落实好安全防控要求,推进师生安全管理、出行管理、健康管理等有序而高效运行。由此,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在实现疫情“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的同时,还要提升校园防疫安全管理“放管服” 成效,助力推进教育部关于建设“三全两高一大” 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的落地。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新命题

“所谓‘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中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暴发,从外国、外地回流及季节性发作,且迁延时间较长,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1]。基于此情形,高校的校园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新命题。结合高校校园防疫安全管理的情景多元化、人员复杂性、场所监控全天候等常态化特征,亟须提升应急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能力和常态化防控水平。

(一)组成复杂的人员要素

高校校园管理的对象众多、组成多元,涉及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若干校外临时进出人员等,其中不乏专兼职教师、走读学生、国际留学生等。人员组成复杂、流动频繁、涉及校园区域广泛。高校师生、员工在主要公共场所流动是全天候、全覆盖的,导致在疫情防控方面高校的校园安全管理更为困难,若是面临突发性校园卫生安全事件,防控工作就会愈发棘手。由此,在疫情防控的攻坚阶段,各地高校要依据防疫政策要求严防严控,保障校园安全,做好对在校人员、临时进校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

(二)流动多变的时空场域

“高校校园场景是泛在的、广泛联系的,而不是静止的、孤立的。”[2]相对于中小学校校园安全管理而言,高校校园防疫安全管理更为复杂、艰巨。高校师生、员工活动较为自由、类型多样、涉及区域广泛、活动轨迹分散。根据防疫要求,高校校园防控存在“校园封闭式管理”“校园相对封闭管理” 及“校园常态化严格管理” 三个主要场景,还有跨校区管理、进出校园管理、重点场所规范管理等。高校面对流动多变的时空场域特征,前期的安全管理工作低效、任务繁重、人工压力大。因此,亟需采用智能化的校园安全管理方式来提升校园空间安全防疫水平,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防控要求。

(三)任务艰巨的安防体系

依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落实“四早” 防控措施,科学防控、精准施策。[3]一方面,完善预案机制,做好防疫储备。高校师生、员工流动频繁、地域广泛。因此,高校需通过智慧化的“中介”,与社区、家庭、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等建立“点对点” 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做到动态监测全覆盖。同时,应建立稳定的防疫物资“物联网” 以做好物资储备工作,提升校园空间安全防疫水平;另一方面,守好出入大门,分级分类管理。

二、信息化赋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应用实践

(一)台州学院信息化赋能校园安全管理实践

后疫情时代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先是守好出入关卡,实现动态监测全覆盖。面对高校人员组成复杂的情况,台州学院建立相对固定的师生、员工基础信息库,精准掌握校内人员白名单,便于通过人脸识别、刷校园卡认证等技术手段,对进校人员身份进行审核和分类管理。对于临时进校人员,采用提前申请制,经由学校、学院层级审批通过后生成通行短信凭证,临时访客凭借凭证核验后进校,并追踪校园轨迹。后疫情时代,校园安全管理更青睐无接触式办公和办事,以阻断特殊时期病毒传播渠道。近年来,台州学院逐步搭建了无接触式办公系统,通过“最多跑一次” 平台,推动校园数字化进程。在“最多跑一次” 平台上,有“合同申签、用印申请、教职工外出审批、校外人员通行码申请” 等服务,申请流程精简、审批进度可视化,极大提升了办公和办事成效,降低了病毒接触风险。

(二)信息化赋能校园安全管理实践的成效反馈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本校师生、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1份,回收率为92.6 %。被调查对象中,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占13.57 %,理工科专业学生占48.01 %,其他学科学生占28.32 %,教师、员工占10.1 %。师生、员工对于当前校园防疫安全管理的意见,反馈结果如图1所示:

当前,台州学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的管理难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 %的师生、员工基本满意本校防疫安全管理工作。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师生、员工认同当前的校园防疫安全管理工作,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信息排摸收集高效。在防疫初期,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是自下而上,经由四级上报审核,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复杂又低效。台州学院通过“易班” 载体,师生、员工每日在“晨午检每日一报” 系统上报健康状况,后台实时导出数据,生成数据饼状图、柱状图等,实现防疫数据收集的扁平化、可视化,降低了防疫追踪难度,避免了通知不准确、过程信息损耗等问题。

第二,精准智能处理反馈。传统的表格数据收集,数量繁多、规整困难,信息处理过程中利用率较低。由于没有建立稳定的信息处理体系,收集好的信息仅有一次性功用,无法完成合理存档和整体建档,造成信息利用率低、信息资源浪费等困境。台州学院适应了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趋势,用“易班” 载体、“最多跑一次” 平台、“校园通行码” 微信小程序等信息技术手段赋能校园安全管理,实现了“收集信息、管理信息和处理数据” 三步走一体化,过程更加精准智能,处理反馈更为及时高效。

第三,分级分类审核明晰。按照学校防疫方案规定,学生可提起“临时外出校园审批、离开市区审批、离开省审批”,对应“校园封闭式管理”“校园相对封闭管理” 及“校园常态化严格管理” 三个主要场景。在上述三个场景中,学生提出各类申请,需分级分类经由学院、学校学工部管理人员审核通过,追踪学生离校、返校时间、路线信息、实时健康状况等,适应不同防疫状态下三个校园场景的审批要求,实现了分级分类管理、降低了出入校門环节的防疫风险。

(三)信息化赋能校园安全管理实践的困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仍有14 %的师生、员工认为当前本校的防疫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不足之处。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当前本校的防疫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提升空间(详见图2):

第一,平台技术不够稳定。申请者在“易班” 等信息化平台上操作,容易遇到系统更新慢、上传失败、易崩溃等问题,尤其是遇到假期申请离返校的高峰期,大量的师生、员工使用数据平台办事办公,使服务器难以承载,导致校园防疫安全管理系统暂时陷入混乱局面。

第二,先进技术使用不成熟。如人脸识别等技术在校园防疫管理工作中普及程度不高。人脸识别技术即便已经发展成熟,但在采集图像阶段,用户的配合程度、年龄变化、遮挡物和装扮等,都会使采集用户信息的结果质量不佳。在使用情景时,用户匹配容易受人像捕捉识别、环境、光线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影响用户人像的识别结果。

第三,数据收集不够整体。在“易班”“校园通行码” 微信小程序、“最多跑一次” 等平台的运作下,后疫情时代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由于缺乏一个整体系统,对跨平台的数据很难建立一个完整、可追溯的数据库,容易出现数据收集漏洞。

第四,审批程序不够快捷。在分级分类审批程序的指引下,师生、员工在防疫常态化时申请离返校较为便捷。但由于还存在三级审核,导致跨学院、学校的审批程序仍然较为缓慢,师生、员工在提起申请时仍需一定的等待时间。

三、后疫情时代信息化赋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展望

随着“十四五” 期间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的实施,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方案的逐步落地,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将成为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尤其是进入后疫情时代,信息技术与校园安全管理的紧密结合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根据中研普华《2022—2027年中国数字校园建设行业投资策略分析及深度研究报告》,结合当前高校校园防疫常态化情形,信息技术在后疫情时代赋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有以下三个主要路径:

(一)“数字孪生”赋能智慧校园

“数字孪生” 主要指的是:“智能系统感知物理世界,将其发生的一切,塞回到数字空间中建模、分析、推理,实现现实物理系统向赛博空间数字化模型的反馈。”[4]落地到数字孪生的智慧校园,主要指的是:改变以往视频监控系统调取视频列表的烦琐形式,“数字孪生” 系统对校园现实场景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视频监控、校园周界、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紧急报警和综合管理平台六个部分的协同运作,在虚拟空间中管理真实校园,真正做到了可视、可管、可控。“数字孪生” 系统管理下的智慧校园,真正可实现高校校园人员的可查询、可管控、可追溯,为后疫情时代校园安全高效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综合治理搭建整体平台

基于高校师生、员工组成的复杂性,活动时空场域的流动多变性,若是能搭建数字化综合治理平台,将极大便利防疫安全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追踪。师生、员工留下无线网络登录日志、校园卡刷卡记录、摄像头刷脸记录、二维码扫描记录等,这些包含校内人员身份信息、流动轨迹的历史数据,经由综合的信息化平台处理后,将有效应用于追溯相关人员,确保在发现可疑人员后能够精准定位、管控密接,阻断疫情传播渠道。

(三)安全防范完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在校园防疫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创新,但也伴随着信息安全泄露的隐患。后疫情时代,师生、员工的信息收集、上报、处理已成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常态,因此应加强对数据安全的管理。高校信息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应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及时更新攻防技术,加强信息系统的防范壁垒。在定期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中,及时评估新项目的安全风险,更新安全管理工作应急预案等。高校人员众多,组成复杂,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才能保障校内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顺利实现校园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学校安全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是新时期对学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后疫情时代,常态化的防控管理进一步推进了高校安全管理信息化进程,加深了信息技术在校园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中的应用。高校要积极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方案要求,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体系,不断推进学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后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 41(4):13-20.

[2]    徐畅.信息技术赋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高校校园管理[J].中国信息化,2021,(3):114-1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2-02-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21

[4]    曹晓明.“智能+”校园: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学校发展新样态[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4):57-68.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