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心理课元认知训练

2023-05-31 23:16张盈琤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理课元认知核心素养

张盈琤

摘 要:元认知能力指的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知。元认知训练的目标与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高度契合。大量研究表明元认知对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效果,提高元认知水平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课堂实践,探究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心理课中开展元认知训练的有效路径,通过元认知知识的教学、元认知监控的训练以及元认知体验的提升,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并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元认知;核心素养;心理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7-0157-03

1.元认知概念界说

元认知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弗拉维尔提出,旨在对人类认知与学习过程做出更深入的解释。而后的几十年中,元认知迅速成为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研究领域。著名心理学家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包含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两方面主要内容,元认知知识指的是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指的是随着认知活动的展开而产生的理性、感性的综合体验。学者布朗在弗拉维尔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对元认知概念的二分法理解。布朗提出元认知是指人所具备的思考与参与学习活动的知识及控制活动,包含认知的知识和认知的调节两部分。前者指的是对自身状况和认知对象的了解,是一种陈述性知识;后者指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调节机制,包括计划、检测评估等内容,是一种程序性知识。董奇等国内学者基于实践研究提出,元认知由三个成分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指的是关于认知活动(如注意、记忆、思维等)的一般性知识;元认知体验指的是从事认知活动时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积极的元认知体验会激发人的认知热情;元认知监控指的是人在进行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积极而自觉的监测和控制过程。本文基于目前广泛被认可的元认知三成分结构开展课堂实践。

2.元认知与“学会学习”

(1)认知与元认知

21世纪教育不仅重视学生“学会”,即对静态知识体系的掌握,更重视学生“会学”,即认知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是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转化过程,正是从认知教学向元认知教学的转化。认知指的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含学习中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活动。认知活动的对象是外在的、具体的事物,如一篇课文、一个公式等,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这些认知对象进行智力操作,如记忆课文、理解公式。认知活动的意义在于拓展知识、丰富经验,由不懂到懂、不知到知。元认知活动的内容是认知活动本身,目的在于促进认知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学生学习中,认知活动和元认知活动同步展开。例如,学习课文的同时学生会想“这是哪类课文?”“这篇课文对我来说背诵难度大吗?”等问题,这类判断是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进行的。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继续有意无意思考“我理解了多少?”“这篇课文我已经背熟了吗?”“是否需要花时间复习?”等,这更多地涉及元认知的监控。传统的教学双基目标片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忽略学生的主动生成,阻碍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其实,认知与元认知在教学中是并存的。在讲授、练习等认知过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认知过程本身,在提高学业水平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实现“会学”与“学会”的双赢。

(2)元认知对“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国内外对元认知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研究显示,元认知对提高教学效果、合理运用各类学习策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开发人的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元认知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使学生盲目的探索学习变为策略性、高效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途径。智力及认知水平发展相近的学生并不一定具备相近的元认知水平。心理学家斯旺森的研究表明,高元认知水平组的解题能力优于低元认知组,元认知可以弥补一般智能的不足。学者董奇、周勇对四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共百余名学生的实验研究显示,学生对学习的元认知监控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元认知监控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逐渐增大。与小学生相比,元认知水平对初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更为显著。

3.初中心理课元认知训练实践

江苏省编《心理健康》(南京大学出版社)七至九年级教材中,指向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共有十二课,占教材整体课程数的25%,具备元认知训练的充分可能性及必要性。利用心理课开展元认知训练有利于学生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水平以及元认知体验的提高,并能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元认知知识的教学

元认知知识是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知识,需要学生通过经验积累形成。心理课通过教学能提高学生对自己在认知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任务、认知策略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认知的能力,能够正确评价学习任务的难度,并选择适合自身能力范围的学习目标。不至于选择远超于自身能力的目标而产生挫败感,也不至于选择低于自身能力的目标而缺乏成就感。

第一,提高对自身认知规律的认识。关于认知个体的认识,指的是个体對作为认知加工者的自己,在认知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加工水平的认识与评价。在既往的学习中,学生的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感性体验以及教师、家长等外部评价,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在初中心理课教学中,通过系统学习个体在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认知特点,及不同年龄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等,促进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自己的认知类型、水平及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并进行元认知监控。针对不同认知过程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如表1所示。

第二,提高对学科学习材料及认知策略的认识。在提高中学生对自身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认识的同时,还需提高对其他学科学习材料及认知策略的认识,帮助学生分析各学科学习内容的性质特点及对认知过程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养成主动分析学习材料的习惯,实现由心理课到各学科的能力迁移。以《我有好记“心”》一课为例,可以推动学生思考,对课文、公式、词汇用法、地理及历史图例等不同学科材料的记忆分别对应的记忆类型及适合的记忆策略;可以指导学生探索不同学科材料的记忆和遗忘规律,及相应需采取的复习巩固策略。心理课关于元认知知识的教学内容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性策略,具体到各学科和不同学习任务中时又将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策略,需要通过教学中呈现多学科学习材料推动学生灵活运用。

(2)元认知监控的训练

元认知监控训练包含计划、监测、调整三类认知活动:计划——对即将开始的学习进行规划;监测——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进程、学习效果进行时事跟踪评估;调整——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进行校正。三者处于相互循环中,一个子过程的调整完成意味着新的计划的开始,三者都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类似“为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更好?”“你是怎样想到这个思路的?”等问题,促进学生把关注点从问题和活动本身转向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即激发学生的元認知加工。通过课堂活动,在掌握元认知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元认知监控训练的机会。

第一,感知觉训练。感知觉的元认知监控训练包括适应不同学习内容的知觉风格,时间的知觉、估量及时间管理策略。如《跟拖延说“bye-bye”》一课中通过时间的四象限法则活动,使学生能根据时间管理的紧急原则、重要原则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提高时间知觉和管理能力。而在《书山有捷径》一课中以英语单词学习为例,通过单一感觉通道与多感觉通道学习效果对比,帮助学生体验不同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及个人特质的感知觉通道。第二,注意力训练。“数点训练”“两可图”“舒尔特方格”等经典注意力训练活动可有效提升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性。在《“专心”全攻略》一课中开展多任务训练、双耳分听练习,则能针对注意的合理分配、有意注意专项强化。第三,记忆力训练。初中心理课开展的记忆力训练主要包括理解记忆、形象记忆的识记策略,以及复习策略。在《你“会”学吗?》一课中以古诗文学习为例,促使学生体验有意义材料和无意义材料记忆效果的对比,以中国各省版图为例感受形象记忆的特点,加强学习中对理解记忆、形象记忆策略的有意识运用。而在复习策略指导课《笑傲考场》中,通过“我的各科遗忘曲线”绘制活动,提高学生根据记忆规律主动回顾学习内容、提高效率的主动性。第四,思维能力训练。思维训练是元认知监控训练中的重要一环。如《给学习加点调味料》一课中的小组活动“未来的椅子”创意设计、“不可能绳结”头脑风暴活动、思维导图绘制等,初中阶段侧重想象力的训练、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训练,以及基本的问题探索与解决方法养成。

(3)元认知体验的提升

元认知体验是伴随着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元认知过程中始终伴随的一项关键因素。比如,在学习开始前,学生根据学习难度和自身能力评估可能会成功,即是“知”的体验,而评估可能无法完成解题就是“不知”的体验。通过类似“为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更好?”“这项学习中难度最大的是哪一部分?”等课堂引导,无论是“知”的体验,或是“不知”的体验都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在“知”中体验成就感,从而敢于挑战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在“不知”中感受求知欲,推动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元认知训练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心理课对元认知知识的教学以及元认知监控的训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将集中体现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上。在元认知过程中,学生对自身的认知状况和学习材料有了新的正确认识,伴随产生对学习效果的可控感;对认知策略的认识和运用,会带来“豁然开朗”和取得成就的积极情绪。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和积极主动的元认知行为,激发寻求有效认知策略的主动性,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初中心理课通过元认知知识的教学、元认知监控的训练以及元认知体验的提升达到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目标,并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也对授课教师掌握元认知理论、运用元认知理论设计教学、优化元认知训练项目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1]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01).

[2]苟萍,赵雪.心理学公共课教学中进行元认知训练的理论与实践[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

[3]刘明成.开发学生主体性的一条有效途径——初中生学习过程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4).

[4]邓铸,李学亮.元记忆教育训练的认知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04).

猜你喜欢
心理课元认知核心素养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同课异构
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
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于光影中休整心灵在故事中解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