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审题能力的培养

2023-05-31 23:16陈杏国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培养措施小学生

陈杏国

摘 要:审题能力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必须具备的能力,对学生学习知识、考试以及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化以及新课标要求的全面落实,审题能力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受到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寻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解决学生审题问题的有效教学路径,促使学生解决在学科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从学科学习的困境中走出来。鉴于审题能力对学生学习和思考起到关键作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本文将基于小学生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措施,以期为各位小学亟待突破审题困境的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审题问题;审题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7-0163-03

结合笔者担任小学数学教师多年的从教经历可知,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遭遇以下这种情况:知识新授课堂往往氛围较好,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学习学科知识,但是课后作业却出现较多错误;不少学生也存在“为什么知识我都听懂了,也都会做,但是都错了”等疑问。部分家长将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归咎为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学生被误解。长此以往,将消磨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作为一线数学教师,通过教学逐渐发现,审题能力是学生所欠缺且导致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以下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寻求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教学措施,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辅助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1.审题能力概述

审题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之一,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学生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这一过程,需要经过检验知识学习成果这一项工作。教师通常采用测试、考试的方式,检验并巩固学生知识学习成果。学生在做试题的过程中,需要对试题进行审阅,掌握试题所提供的已知条件,明确解题方向,探索解决数学试题。在这一过程中,审题能力将直接决定学生的解题方向,若学生忽视某一已知条件,或对某一条件理解错误,都将导致学生的解题方向错误,学生最终获得错误的解题结果。学生审题能力的强弱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课下引导有着较强的关联性,数学教师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主体。从审题过程和审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可知,学生要逐步强化自己的审题能力,还要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重点识别能力,从而在题干中定位解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对其进行直接应用或转化利用,辅助完成数学解题。简而言之,审题能力是学生学习、考试过程中的必要能力,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学生数学审题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笔者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审题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可知,大部分小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在数学审题方面存在问题,虽然程度不同,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甚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过程产生怀疑,致使学生学科学习止步不前。对学生考试结果和试题结果进行归类分析可知,小学生数学审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概念模糊、思路混乱、态度敷衍、惯性思维几个方面,为数学教师提供解决学生审题问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教学切入点。

(1)概念模糊

概念模糊是学生审题存在问题的一大表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在审题和做题环节面临的主要问题。鉴于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都是较为基础的内容,数学概念在学科教学中的占比较大,也是数学试题的主要考察点,小学生受到个人能力的限制,其在概念理解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大的表现是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例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将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那么在图形转化的过程中,这一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发生了什么改变?二者的边长相等吗?”由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概念较为模糊,并不能正确认识到“长方形由平行四边形经过角度变化而成,其边长不变,周长也不发生改变”。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出发,长方形是有一个角为90°的平行四边形,二者只在角度方面发生了改变,边长并未发生改變,与边长相关周长也同样不发生改变;由于将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其高度数值增加,则面积变大。学生对两个图形的概念理解不清,直接导致其在实际问题中缺乏明确的解题思路。针对这一较为普遍的审题问题,数学教师在知识新授和课后引导环节,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概念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背诵数学概念;教师针对某一数学概念,要设置相应数学问题,反复检验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思路混乱

小学生各方面能力正处于萌芽阶段,学生虽能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但是在应用概念解题时,难免会因为受到自己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在题干中抓住重点,从而发生思路混乱的问题,严重影响数学解题过程。仍旧以平面图形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通常设置图形转化类题目检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能力。例如,教师提出问题:“现在广场上要做一个装饰立牌,已知原有方案中立牌的形状为底边3米的直角梯形。设计者为了将立牌与广场的形状协调起来,决定对立牌进行改进,在原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上底增加2米,将立牌设计为正方形。那么同学们能求出原有设计方案和改进后设计方案的立牌面积吗?”从题干给出的已知条件可知,梯形的下底以及正方形的边长已知,涉及面积求解的梯形高度未知,但是学生可以通过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已知边长获得与解题有关的未知条件。上述题目的重点是根据正方形边长相等的概念,求出梯形的高为3米。但是部分学生未抓住题干重点,导致学生的求解过程较为复杂,或没有明确的解题方向。

(3)态度敷衍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以玩乐为主要需求,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是任务,从而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理去完成作业,态度较为敷衍,在审题时缺乏耐心和认真的态度,不能仔细审读题目、分析题干、抓住重点条件,长此以往,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将养成不良习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整数与小数的乘除运算题目中,以“63÷0.01”为例,从提交结果可知,有一大半学生得出答案“0.63”。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未认真审题,潜意识认为两个数字间的运算符号为乘号。

(4)惯性思维

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形成一定的惯性思维,这种思维的不合理利用,将影响学生的审题过程,知识学生审题过程中出现部分错误。惯性思维是教师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需要克服的另一大难点。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已知码头有货物100吨,现在有两种船,一种船的载货量为25吨,另一种船的载货量为4吨。那么要将货物完全运输到目的地,最少需要租赁几条船?”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除法运算,难度较小,但是仍旧有部分学生一筹莫展。笔者与这部分学生进行交谈发现,这部分学生受到“已知条件均要用于解题”惯性思维的影响,认为题干给出的条件都要用于解题,从两种船的运载量出发,致使学生面临解题困境。

3.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措施

针对小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数学题目,在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效果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灵活思维,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应对惯性思维对学生解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1)重视概念教学,强化概念记忆

数学概念在小学阶段的题目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小学数学考试的考查重点。小学数学题目多围绕数学概念,是数学概念的变式,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学科基础,为学生进行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重点关注概念教学,通过课堂解析式教学和课后引导,强化学生概念记忆程度。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为“认知—理解—记忆—巩固—应用”,学生在应用概念的同时,也在不断巩固数学概念。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概念的规律,逐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可以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平行四边形概念为基础,利用数学模型,将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化成90°,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从平行四边向长方形转化的过程以及图形的具体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从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中,图形的边长未发生改变,图形的周长也未发生改变,而较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高即边长,由于角度发生改变,长方形的高明显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故而,长方形的面积大于同一边长条件下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圈出题干重点,提高学生重点识别能力

精准把控题目的重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效率,还能减少学生的解题时间。教师在教授数学概念、讲解例题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题干重點,锻炼学生注重点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识别重点的能力,以便学生能在复杂的题干中精准定位与解题相关的数字和条件,提高读题、审题效率。例如,在“平面图形的面积”相关课时中,教师可设置以下数学问题:“现在有一个底边为6米的三角形,若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拼接一个与该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则二者能共同组成一个正方形。请同学们尝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题目,并用铅笔圈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在结束读题后分享自己圈出的重点。有的学生将“6米”这一数据作为重点圈出来。其次,教师要请学生分享自己圈出的重点,鼓励存在不同重点的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若学生在互相补充中将所有重点都圈出,教师则可找到重点中的重点进行分析;若学生忽视部分重点,教师可在解题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圈出重点,并从该重点内容入手,与学生一起尝试解题。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总结题干重点,并设置同类问题,检验学生识别重点的能力。在上述题目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圈出“6米”这一重点,而对“正方形”这一重点较为忽视。教师要带领学生读题,圈出“正方形”这一重点,从正方形的概念出发,将“直角三角形的高”这一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由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那么作为正方形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高和底边长度相等,都是6米。

(3)进行画图演示,降低学生理解题干的难度

鉴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薄弱,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适当降低题干难度。教师可采用画图演示的方式,将抽象的题干条件和内容转化为直观可察的具象化条件,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例如,在“双向运动”类的数学题目中,教师可将已知条件中关联性较弱的条件通过转化,增强二者的关联性。以以下试题为例:“已知A、B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50千米,A火车的时速为110千米,B火车的时速为80千米。那么这两列火车在同时出发的条件下,经过几个小时才能在路途中相遇?”教师要画出线段图,在线段的全程标注950千米,A、B两列火车分别从两头出发。根据已知条件,两列火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950千米。根据教师画出的线段图,学生可以逐渐明确给出的数字条件的关系,结合本课时“方程”的相关知识,将时间设置为未知数[x],并列出方程式[110x+80x=950],得出结果5小时。

(4)加强解题引导,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

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导致学生审题能力较弱的另一主要原因。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审题时,要重点强调“认真、仔细”,以自身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解数学题时,教师可以将题干中所给出的条件圈出来,并将其列在黑板的空白部分,引导学生养成圈题干重点、回顾已知条件的审题习惯,通过二次回顾减少学生审题的错误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审题能力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新知、课下引导、习题讲解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审题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直观的讲解方式,培养学生圈出题目重点、认真读题的良好审题习惯,设置条件灵活的数学题目,锻炼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同时,数学教师还要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在习题中检验和巩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将其有效应用于数学解题过程中,提高审题和解题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鼓励、引导的教学态度,给予学生精神、认知和行为上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李玉媛.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3).

[2]周锦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以“解决问题”教学为例[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03).

[3]黄苏姝.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微[J].教育界,2023(05).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培养措施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