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开新篇: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的创新发展

2023-05-31 16:52邓绍根李欢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闻宣传创新

邓绍根 李欢

【内容摘要】本文从新闻宣传视角研究发现:党的二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从理论上推进了新闻宣传工作与中国具体实践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践层面以新旧媒介融合、主流话语建构、智能技术应用和国际传播改进,创新了媒体党代会报道方式;新闻发布制度的深化完善和综合服务机构——新闻中心的新发展,则显示了制度层面的创新。同时,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贯彻了“短实新”的清新文风要求。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新闻发布制度;创新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二十大”)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评价,“这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①党的二十大也是党成立百年后的第一次党代会,在新征途上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开辟了创新发展道路,从新闻宣传的视角考察党的二十大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成果研究,而且推动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论述、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理论创新的大会。“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②面对国内外发展新形势,党的二十大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守正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其表现是:第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上进行了深刻阐释;第三,在“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踔厉前行的问题上,强调了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和“三个务必”;第四,在“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从党的新闻宣传角度观察,党的二十大同样起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新发展的作用。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作大会报告,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将讲话内容传向海内外,同时网站每隔一分钟可刷新一次实时文字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肯定了十年以来新闻媒体的工作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業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④同时指出在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新目标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⑤这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二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⑥这些新论述既沿袭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视,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推进“文化自强”,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上创造“新辉煌”;其发展路径也更加系统化,从手段创新、内容建设、综合治理、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深化到全媒体体系建设、网络生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在国际传播中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反映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思想与时俱进,在科学把握宣传思想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对做好实践工作进行不断的理论思考。

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鼓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他强调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得出的“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要求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这六条。“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⑦这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指明了方向,要求党的理论路线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情感认同,更转化为融合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复兴各方面的行为习惯。

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党代会修订通过的新党章同样非常关注新闻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章程》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重大成果,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秘书处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答记者问,他表示在理论创新方面,新党章中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全党的行为规范和根本遵循,有利于把学习党章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同时,党章增写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总纲中调整党的奋斗目标为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关表述中增写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⑧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⑨新党章在新闻宣传工作方面的要求体现为:在总纲部分提纲挈领地突出了“信息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此过程中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⑩这是对新时代加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要求。“党员”和“党组”部分明确党员有义务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有权利在党的会议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的任务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主要内容之一。

新闻宣传工作理论创新还体现在中共中央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决定中,这项工作不仅是此次党代会召开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更被提升到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和历史地位上。202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的通知,对党的二十大的思想理论创新进行了深刻总结,要求党委(党组)切实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宣传工作依据党中央精神全面准确开展,做到“把准方向、把牢导向,牢牢把握宣传引导的主导权、话语权”。新闻媒体要着重把握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以及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在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工作,“既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将着力点放在本次党代会的理论创新和重大决策部署上。在宣传贯彻实践中更突出对传播效果的要求,要求宣讲活动着力增强“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性,紧密联系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新闻宣传要精心组织,从三方面进行部署: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宣传报道更接地气、更动人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二是积极开展网络宣传,把网络传播平台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的重要阵地,坚持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开设网上专题专栏,制作推出新媒体产品,开展网上访谈互动,在网络宣传上展现新面貌、新作为,推动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三是精心组织对外宣传,多渠道宣介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介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充分反映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生动展示我们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此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工作也要走出“学术圈”,除了重大研究选题、有分量的理论文章和系列理论研讨会,也要通过媒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文章传播出去:中央主要媒体要通过推出权威访谈、开设专栏等形式,从不同角度撰写推出相关文章,分析背景、提取要点,进一步延伸阐释深度和广度;各省区市主要报刊理论专版、专刊同步开设相关专栏。针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媒体要主动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深入解读,加强正面引导,回应关切;针对思想理论领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要组织专家学者撰写重点理论文章和短文短评,及时进行辨析澄清。

二、实践创新:党的二十大前、中、后媒体新闻宣传的新举措、新尝试

实践创新是新闻媒体改革发展永久的话题,尤其是在互联网和新技术、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也要变革自身,在新发展局面中寻找创新发展之路。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九大创新”,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对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的全面总结概括,学界认为“2·19”讲话在新闻舆论工作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的趋势中,“周密擘画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改革发展蓝图”。党的二十大前、中、后期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实践显示,这一创新蓝图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坚守纸媒、广播和电视系统等传统媒介的基础上,促进“两微一端一短一网”多平台融合联动传播是党的二十大宣传中各级媒体在媒介形式上的“标配”。中央级媒体传播范围覆盖全国,承担着服务国家层面的社会治理功能,以“迎接”“宣传”“贯彻”为报道主线各司其职:人民日报社坚守纸媒传统,从2022年10月起在《人民日报》上陆续推出“非凡十年”“喜迎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专版,将党的二十大进程中的消息、通知、讲话、决议向國内外发布,并在开幕式、党章修订、闭幕式等关键节点发表了《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自信务实展现大党风范》《团结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等社论和现场快评传播主流声音,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人民网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联合打造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融媒体网络策划则是党的二十大宣传的一个标杆,网站包含13个大栏目,综合发布要闻、图片、特刊、评论、微视频、代表采访、主题展览、可视化聚焦报道等内容产品,在大视野下通过全景式报道拓展了多元视角,使党的二十大报道更为立体。新华社的主要职责是面向中外媒体播发稿件,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便围绕“迎接二十大”策划了一系列重要选题,编发了包含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的各类稿件1万多篇,稿件单篇最高获得439家媒体采用,更有三百余组融媒体产品被全网置顶,起到了良好议程设置效果。省市级媒体是媒介融合创新的主阵地,在本区域内扮演承上启下角色,其在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的优秀代表诸多:新华报业是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为龙头组建的党报集团,它以讲好新时代“江苏故事”为抓手,全面讲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落地生根的创业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江苏的暖心故事、江苏人民“强富美高”的幸福故事、江苏儿女担当“三大光荣使命”的奋进故事和江苏青年追逐“中国梦”的青春故事。以川观新闻为驱动的四川日报全媒体以发挥智能传播优势为核心,以“学习小课堂”动画短视频、“学习早报”视觉产品、“中国十年”3D影像展厅、“青年学习小组”短视频对话、“大数据+”智库等新媒体产品,强化了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创意、创新。县级媒体是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强化引导、服务和连接三大属性,成为本地的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在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年会上入选“十大典型案例”的“长兴融媒”是联系群众、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代表。依靠“一次采写、多元化编辑、多平台分发”的全媒体集约式采编,“长兴融媒”在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掌心长兴”移动客户端4.0版、快手和抖音短视频账号上一起发力,打造了“二十大精神在基层”“新赶考之路”“来自蹲点一线的报道”等“信息+民生”宣传栏目;又发掘本地资源,联合宣讲团、青年学习小组、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依托农村的文化礼堂、文明实践站点等,以脱口秀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下乡。会议精神学习和贯彻相结合,线上线下一体化传播,党的二十大宣传正在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走村入户,走进老百姓心中。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媒体建设的要求。会议报道是媒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社会了解新趋势动向的集中载体,在此期间强化主流报道的内容建设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关键。在党的二十大会前报道中,媒体以“迎接二十大”为抓手营造了全党全国自信幸福、持续奮斗的火热氛围。《光明日报》的党的二十大会前报道独具特色,以“故事化强化硬题目,小角度讲述大道理”为策略,自2022年5月起推出了“奋斗者·正青春”一线故事系列报道,让典型人物讲述奋斗故事;搭建了“向总书记说说我这一年”平台,让普通群众讲述追梦故事,由此人民群众和党的代表大会之间建立了清晰的连接。会中内容报道主题是“走进现场”,红网新媒体集团打造的“华章·20”——党的二十大报道云展厅,利用3D建模、全景渲染实现了党的二十大实时动态线上展示,普通群众可以通过手机进入党的二十大会场,自由切换空间转移,既可以即时获得党的二十大信息,也可以在展厅中实现“虚拟的在场”,身临其境地和代表们一起倾听会议发言和学习重要决议。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智能技术创新在本次党代会的宣传报道过程中支撑性作用集中凸显。有学者指出,随着智能技术与人类传播活动的深度融合,“智能媒体借助新技术极大提升信息采集和分发的效率,为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开设的融媒体线下体验区,是展示和体验我国智能媒体发展的窗口,3D动画《数字里的十年》以数字可视化手段量化了中国十年发展概况,“学习故事绘”特别策划《复兴有我》,以动态漫画长卷呈现了中国故事。国内外媒体工作者可以进入该区域体验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系统、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系统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新华社的数字人实时互动、XR演播室、融合报道神器智能分析系统“AI时间切片”、超高速跟拍系统“猎豹”等新科技。这些技术也被用于其他媒体党的二十大报道中,中国军网推出了《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团结奋斗——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VR全景报道,全篇有79个触点可以随机交互原创图文音画产品;济南报业在“爱济南”新闻客户端推出了《AI播报》,以数字主播“泉小荷”和虚拟演播场景再造,提供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权威解读;新华社的AI主播“新小浩”“新小萌”、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我的北京时间——AI数字人对话二十大代表》系列短视频、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小漾来学二十大》等也是“新闻报道+AI”的新尝试。其他的技术创新案例还有《人民日报》公众平台,以拉伸镜头设计的声音海报《看!这就是2035年的中国》,中国新闻网以传世名画为创作蓝本,融入党的二十大同期声创作的互动画卷《千里江山图》以及河南日报客户端打造的弹幕海报《二十大报告高频词》等。

“加强和改进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是习近平宣传舆论思想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国际传播要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为新使命。在本次党代会报道中,新闻媒体通过以党的二十大为窗口面向全世界讲述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故事。新华社的外宣工作方式是“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积极开展舆论斗争”,一方面,通过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说”“读懂中国”等专项外交方案和展示在华外国人寻梦、普通中国群众奋力实现中国梦等小切口故事引发共鸣;另一方面,针对舆论场中的敏感问题和不实言论开展斗争,讲述真实的中国发展故事。此外,中国记协还选出了一批党的二十大国际报道优秀作品:2022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以应用国际话语的文案、真实全面的画面和中英双语字幕,向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日报网推出系列科普动画,给海外读者介绍党的二十大党代表的选举、构成、分布和比例,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性和会议议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产生过程等重要事实,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省级媒体大河网推出的“出彩河南这十年”系列故事,以短视频、图文报道、英语播音形式,讲述了河南在对外开放领域取得的成就,在国外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另外,外国政要、记者对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的反响拓展了报道维度,媒体通过“借嘴说话”更符合西方新闻专业观的客观性要求,新华社对外部采制的短视频《“洋记者”感知中国:“我对中国踏上的新征程充满信心”》,以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美籍记者李柯过去十年到中国各地拍摄的难忘照片为切入点,以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日报网以美国共产党员伊谷然(Ian Goodrum)的视角创作了《美国共产党员:我来到了二十大现场》Vlog报道,在国内社交平台播放量超130万。

三、制度创新: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制度和综合服务机构的新发展

《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将新闻发布机关定义为,各国政府及地方政府、政党组织设立的发布新闻的机关,一种不定期发布意见的舆论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就重大问题发表见解,表达首脑人物的立场。由此可见,新闻发布机构的本质是一项信息沟通制度,连接了政党、媒体和普通群众。有学者考察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制度的源头,20世纪40年代为了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合作中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和南京设立的两个有新闻发言人的办事处是中共新闻发布制度的雏形。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新闻发布制度体系,新闻发言人及其组织的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成为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一般由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外开放允许国内外媒体采访报道以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均设置了新闻开放和信息公开的保障性措施。2020年10月30日举办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作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的首次实践,更标志着新形势下党中央实现党务信息发布工作的制度性变革,即聚焦于国家层面的方针、战略及党的最高会议层面的新事项、新变化等信息进行权威发布,此举“是把实现党务信息公开作为党中央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党的二十大期间党的新闻发布制度迎来了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政府机构、学术研究团体发言人答记者问,以及党的二十大新闻发言人、党代会各省代表团发言人、党代会个人代表面向中外记者发言和接受采访,构成了全方位、多元化、开放性的新闻发布格局。其中新闻发布会是党的二十大前期最重要的新闻发布渠道,为了向全社会介绍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政策方针和我国的发展成就,中宣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自2022年4月起共同组织了长达半年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层面的发布会由中宣部组织,从政法改革、财税改革、自然资源、新发展理念、教育文化、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等全党全国普遍关心的议题出发,组织了36场新闻发布会;地方层面的新闻发布会共举办了31场,由各省级党委组织,各省份党委、新闻发言人和宣传系统领导人通过网络直播向群众介绍本省十年来的新进展新成就。黨的二十大召开期间的两场新闻发布会遵循以往党代会的惯例,主题分别是此次党代会的准备工作、议程和党的二十大报告解读;新闻中心组织的5场记者招待会、5场集体采访、2场党代表通道采访和多次外出参观采访成为本次党代会新闻发布工作的亮点,这些活动公开面向2500名中外记者(其中外国记者约750名),活动信息提前发布,媒体记者可通过现场采访、网络视频采访、书面采访等多种方式自由参与。从主题看,这些采访活动涉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深入理解与阐释。记者招待会的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拓前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言人均是熟悉该领域的相关部委领导。代表团和代表采访主要根据记者的提问介绍,笔者查阅了本次党代会所有提问记录发现,中外记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施政方针理念的实效和未来发展规划,这也显示了随着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国内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意识正在增强,国际社会也在打破刻板、逐步接触真实立体的中国。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新华网进行了现场直播,全国各级广播电视主频率、主频道,各新闻网站、新媒体平台以及全国部分户外大屏、移动电视均进行了同步转播。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习近平介绍了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成员,并公开承诺“一定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他还邀请所有的记者朋友到中国各地参观访问,期待他们“客观真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

此外,二十大党代会新闻发布的保障制度——新闻中心也有多项改进创新。与往届大会新闻中心相比,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仍以服务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为主要职责。在服务区域方面新增了视频采访室、专用媒体工作间和展览展示区,服务项目也新增了医疗卫生、交通、酒店等保障性内容。新闻中心的信息发布渠道在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拓展了新浪微博号、今日头条号,各渠道信息互联互通,中外记者可通过任意渠道咨询。新闻中心网站还开设了“记者专区”,刊载历届党代会资料、党的二十大新闻报道和相关融媒体产品、视频资料,注册记者可凭本人账号登录下载使用;记者也可以在线下的展示区查阅9160余册图书资料,其主题包括介绍中国就业和气候治理的方案,中国在抗疫、脱贫中的具体做法等。为满足记者采访报道需求,新闻中心负责人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新闻中心还在代表团住地搭建了10个视频采访室,在新世纪日航饭店搭建了2个视频采访室,媒体记者可预约对参会代表进行个别采访。

四、结语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党的二十大围绕“人民至上”理念贯穿着“创新”的时代主题。三万余字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先后出现了54次“创新”一词,228个“新”字,先后使用了177次“人民”一词。党的二十大开幕大会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短实新”清新文风的要求。会议时间比以前短了,讲话篇幅比以往短了,但实实在在的内容一点没少。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不仅采用了许多接地气的新表述,如“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而且运用了诸多古语,如天下为公、任人唯贤、民为邦本、天人合一、革故鼎新、为政以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人善邻等。让参会的大会代表和收看收听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让大家耳目一新。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二十大圆满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新局面下的工作部署,这一点在新闻宣传层面也是成功的。尤其体现在新闻宣传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上。首先,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目标确立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在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宣传教育、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领导地位和方向指导更加清晰;其次,新闻媒体的实践创新体现了媒介融合发展以来新闻媒体的改革成果,新旧媒体融合报道、以新型主流媒体引导主流价值、促进智能技术应用和对外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些党代会报道中的亮点,展现了媒体的新面貌、新发展;最后,新闻发布会、记者见面会,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发言人答记者问,以及中央政治局、党代会各省代表团发言人、党代会代表面向中外记者发言和接受采访的发布格局形成,和新闻中心以更多元的手段保障中外记者的采访活动,都预示着中国共产党的信息公开制度更为完善,正在客观真实、多元开放地向世界展示百年大党的风貌,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建设的奋斗故事。

参考文献:

①李学仁:《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2日。

②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9页。

③董振华:《深入学习理解二十大报告的理论创新》,党建网,http://www.dangjian.cn/shouye/dangjianyaolun/202210/t20221021_6496696.shtml,2022年11月10日。

④⑤⑥新华社:《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

⑦谢环驰:《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8日。

⑧《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秘书处负责人就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答记者问》,《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7日。

⑨张磊:《加强和改进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解放军报》2018年7月25日。

⑩《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7日。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人民日报》2022年10月31日。

杜尚泽、鞠鹏、李涛、马占成:《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刘云山出席》,《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

郑保卫:《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写在习近平2016年新闻舆论工作讲话发表5周年之际》,《青年记者》2021年第5期。

“两微一端一短一网”,指的是媒体部署的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官方账号、移动新闻客户端、短视频、官方网站等多平台融合发展格局。

社论:《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6日。

周人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9日。

社论:《团结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官方网站,http://cpc.people.com.cn/20th,2022年11月10日。

孙铁翔、吴箫剑:《营造团结奋进氛围 凝聚奋楫扬帆力量——新华社掀起迎接党的二十大报道热潮》,《中国记者》2022年第8期。

双传学:《守正创新 系统谋划 锻造精品——努力讲好新时代“江苏故事”》,《中国记者》2022年第7期。

王晓伟:《长兴模式: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探索》,《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12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

方莉、刘梦、胡其峰:《厚植思想沃土创新文化表达奏响新时代奋斗最强音——光明日报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部署》,《中国记者》2022年第7期。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华章·20——红网时刻新闻党的二十大报道云展厅》,红网, https://moment.rednet.cn/vr20/,2022年11月12日。

赵小雨、吴学琴:《智能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治理研究》,《理论导刊》2022年第7期。

《融媒体体验区,邀你一起见证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官方网站,http://20th.cpcnews.cn/n101/2022/1012/c101-557.html,2022年11月17日。

《踔厲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军网,https://www.720yun.com/vr/ded2b9zfa16,2022年11月17日。

济南报业全媒体:《济南报业: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浓墨重彩、亮点纷呈》,《中国报业》2022年10月29日。

《AI数字人亮相党代会报道|二十大·观媒》,中国记协网,http://www.zgjx.cn/2022-10/20/c_1310670520.htm,2022年11月17日。

《学报告,来看这些创意产品|二十大·观媒》,中国记协网,http://www.zgjx.cn/2022-10/21/c_1310670649.htm,2022年11月17日。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

《中国声音“国际范儿”|二十大·观媒》,中国记协网,http://www.zgjx.cn/2022-10/24/c_1310670852.htm,2022年11月17日。

中国日报网:《美国共产党员:我来到了二十大现场》,哔哩哔哩弹幕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G4y1n7zT/?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2022年11月17日。

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358页。

王洪树、董学:《中国共产党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学理探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第29期。

传媒茶话会:《揭秘!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建立,有何深意?》,传媒茶话会官方微博号,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

2309404565867881955335,2022年11月17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方网站,http://www.scio.gov.cn/ztk/dtzt/47678/48355/index.htm,2022年11月22日。

潘洁:《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正式开始对外接待服务》,《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3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9页。

(作者邓绍根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欢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林】

猜你喜欢
新闻宣传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全媒体时期人大新闻宣传可出新出彩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新闻宣传工作的“四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