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基于PERMA模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析

2023-05-31 20:39龙艳朱四化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冠肺炎疫情

龙艳 朱四化

[摘 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大学生面临抑郁、焦虑、痛苦等心理困扰。探索适应突发性重特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积极心理学PERMA模型为指导,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建议课堂中通过灌注希望,激发和培育大学生积极情绪;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开发心流体验,打造沉浸式课堂;通过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拓展人际关系;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积极品格优势,增强成就体验。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PERMA模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4-0106-04

中共教育部党组于2021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面,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新时期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大学生面临的新的心理问题都迫切需要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改革。采用新目标、新内容、新形式,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本研究探索以积极心理学PERMA模型为理论基础,给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困扰

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正式列为全球性流行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普遍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加重着人们的焦虑以及紧张情绪。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心理转型、身体健康转型,思想也在转型。同时我们的社会也正处于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在社会竞争变化当中有很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给人以及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显著。灾难对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深远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具有长期性的特点,经历过重大灾难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2]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负担,元分析发现,相比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当代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感觉焦虑、抑郁、疲劳和痛苦。[3]新冠疫情发生之后,以我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症状、学业和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困扰、急性应激问题,甚至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自杀的行为。COVID-19疫情发生后,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更高,主要表现在学业压力方面。[4]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焦虑、抑郁水平都高于全国常模水平,[5]医学生存在高压力与高焦虑症状叠加的情况,[6]与非毕业生相比,毕业生还存在显著的就业焦虑问题。[7]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国外很多大学报告了学生心理问题增加的现象,例如,以美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研结果显示,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焦虑感、孤独感和抑郁感均有增加,[8] 以意大利罗马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研显示,54.4%的学生报告新冠疫情期间注意力时间持续下降,学习困难,更担心考试结果。[9]新冠疫情期间,学校和教育机构持续进行严格的校门管理,减少聚集性活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社交和户外活动,加上在校大学生对亲人健康、家庭经济状况、自身学业和未来就业的担忧,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加,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之,大学生受新冠疫情影响普遍存在负性情绪困扰的问题,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二、PERMA模型对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探索促进人类幸福的方法,关注的是人的力量和构成美好生活的要素,如经历成长或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心理干预致力于激发人们的积极资源,开发积极情绪、性格优势、意义、积极的关系和内在动机的成就。塞利格曼( Martin E.P.Seligman) 提出积极心理学中的PERMA 模型,主张人们要获得幸福( Well-being) 和蓬勃发展需要5个关键因素,即积极情绪( Positive Emotion) 、投入( Engagement) 、人际关系( Relationships) 、意义( Meaning) 和成就( Accomplishment),称为“PERMA模型”。[10]这个模型对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一)灌注希望,培育积极情绪

新冠疫情加重了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为培育学生的积极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可进行积极自我介绍、感恩日记、放松冥想等积极心理练习,为学生灌注希望。感恩日记中,引导学生写下一天中发生的三件好事,记录热情、兴趣、决心、激动、自豪、专注、愉快、幸福、放松、快乐等积极事件和情绪,提升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记录好事不仅有助于应对负面情绪,同时也通过关注家人、朋友、同学的行为,巩固人际关系。在帮助学生识别和梳理自身负性情绪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下郁闷、焦虑、恐惧、抑郁、痛苦及面对新冠体验的消极情绪,然后讨论这些情绪的影响,帮助学生通过积极评估,[11]应对消极经历和培育积极情绪。积极评估包括四种策略:1.心理空间(psychological space):以第三人的视角书写痛苦的记忆及情绪体验;2.重新巩固(reconsolidation):在放松的状态下回忆痛苦记忆的细微部分;3.正念专注(mindful focus):观察负性经历,不做任何反应;4.转移注意力(diversion):有意地从事一项与负性经历不相关或有趣的任务。同时,使用宽恕信、感恩信评价逆境经历。积极情绪不仅可以消除消极情绪的影响,还可以扩大认知研究资源。因此,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承认和标注积极情绪,而且在学生体验到积极情绪时,讨论应对逆境事件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要避免过快地指出负性情绪或逆境带来的积极结果。可通过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以更积极的心态评价和面对负性经历,并以适应和有益的方式幫助学生重新构建这些经历。

(二)营造氛围,打造沉浸课堂

润物无声的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虚拟化教育模式,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教学视频、心理情景剧、团体辅导的教学手段,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的教学方式,打造沉浸课堂,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心流。心流是一种沉浸的体验,是指积极投入并完全沉浸和专注在某项活动中,时间仿佛停止了,自我意识暂时消失的状态。心理健康课堂要致力于促进师生产生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知行合一、驾轻就熟、陶醉其中、时间飞逝等心流特征体验。参考Live Happy应用程序,让学生在自己的时间里自由地完成活动或情绪和幸福测量,引导学生参与应用程序提供的8种练习:1.享受此刻;2.回忆快乐的日子;3.善举日记;4.加强社会关系;5.目标评估和跟踪;6.感恩日记;7.亲自表达感激;8.乐观思考。[12]研究发现,每一种方法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状态。在“享受此刻”练习中,让学生拍下一些美丽或有意义的东西的照片,然后写一段简短的话,描述他们欣赏和重视的东西;在“回忆快乐的日子”练习中,让学生重新回顾他们之前快乐的日子里的情绪和感受,并把它们写下来。记录善举的日志是让学生回忆自己助人的故事。 “加强社会关系”的练习,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短信联系亲密的人来恢复和加强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目标评估和跟踪”系统意在借助目标评估的方式,激发“努力”品质。 “感恩日记”练习,需要学生在每一篇日记中写下他们感激的一件事。在“亲自表达感激”的练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短信选择想要感谢的人。最后一个活动是“乐观思考”练习,促使学生想象他们最好的可能的未来场景,并将其写下来。

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将立德树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服务各环节。有温度的教育不仅是课堂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心理健康课堂教育要立足积极引导,让学生更加健康阳光,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风险。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同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转移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唤醒面对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阳光心态的形成,提高心理免疫力。

(三)提高能力,拓展人际关系

人生来就有与他人建立联系的需要,社会圈子的缩小会给许多人带来痛苦。纵向研究发现,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由社会关系带来的幸福感下降了。[13]在疫情暴发阶段,社会交往和归属的需要与保持社交距离的科学、理性规范出现矛盾,如果人们继续与他人进行密切的社会互动,就会加剧病毒传播,人们不得不接受正常生活和结构被打乱的现实,由此产生焦虑感。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了 “停课不停学”的目标,线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减少,相应地,学生之前的面对面互动减少。研究表明,与他人交流个人的积极事件可增加积极情绪和幸福感,甚至会超出积极事件本身和其他日常事件带来的正向影响。[14]此外,当其他人对此做出积极和建设性的反应(而不是消极或破坏性的)时,积极情绪和幸福感会进一步提高。加强社会联系与培养积极的情绪密切相关。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善待他人、向他人表达感谢、增强社会关系、体验“活在当下”等活动,引导学生宽恕别人,避免过度思考,尽量避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借助练习冥想等方式,能增进人际之间的和谐互动。

(四)探寻意义,提升生命价值

意义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体验,其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健康心理学研究发现,生命的意义与身心健康正相关。[15]生命的意义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也是促进人在面临挑战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積极心理资源。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存在性焦虑,损害了个人的意义感。在应对新冠疫情期间,人类的脆弱性再次受到关注,这带来了一场意义的集体危机,学生对人生意义感面临重大挑战。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能够发现意义的人报告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更好。[16]根据理论,我们认为,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伤害,培养意义是解决大学生担忧、焦虑情绪的主要方法,这样做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也是促进积极心理形成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通过“人生之旅”“我的生命线”“生命有意义”“生命旅途冥想”等积极心理学活动,结合新冠疫情发生时奔赴抗疫一线的英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在疫情防控中把人的生命当作最重要的人权的精神,不顾一切代价保住人的生命,这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激励学生尊重生命、珍重生命、热爱生命、敢于担当。

(五)发挥优势,增强成就体验

课堂中以乐观、幸福感、好奇心、韧性、利他、智慧和勇气等积极品质为主题,挖掘学生自身的积极优势。通过《VIA美德与品格优势》问卷调查、“我的成就故事”等课堂内外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与智慧、勇气、人性、正义、节制和超越等美德相关的力量,了解自身性格优势。参加 “举例说明你如何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定几个目标,写下你如何运用你的优势在下个月取得进展,找出利用你最大优势的新方法并加以应用” “列出你力所能及的善举,在一个星期里的三个不同的日子里做不同的善事”实践,发挥学生的优势,例如,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以身作则帮助别人等。积极引导,更加立体多维地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高度吻合,健康的心理是担当大任的重要前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不仅仅关涉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更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全局。在 PERMA 模式下,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通过有温度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在未来人生中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7-12.

[2] Blanc, J. , Bui, E. , Mouchenik, Y. , D Derivois, & Birmes, P. Prevalenc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i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one year after the january 2010 earthquake in haiti[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5( 172): 121-126.

[3] Elharake, J. A. , Akbar, F. , Malik, A. A. , Gilliam, W. , & Omer, S. B.  Mental health impact of covid-19 among children and college students: a systematic review[J].Child Psychiatry & Human Development ,2022(1).

[4]柯程仁,羅芳,胡丽平.疫情缓解后学生返校后的心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1,31(6):485-488.

[5] 刘笑言,刘家秀,钟晓妮.新冠疫情初期高校学生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5):11-13,107.

[6] 徐景彩,陈亮,樊荣.后疫情时期医学生心理弹性在压力与焦虑症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21,38(8):853-859.

[7] 李娟,陈心怡.后疫情时代复学大学生心理适应现状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师范专业学生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7):156-157,164.

[8] Lee, J. , Solomon, M. , Stead, T. , Kwon, B. , & Ganti, L.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us college students[J]. BMC Psychology,2021, 9(1).

[9] Quintiliani, L. , Sisto, A. , Vicinanza, F. , Curcio, G. , & Tambone, V. Resilience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italian university student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distance learning and health[J]. Psychology Health and Medicine,2021(5), 1-12.

[10] Seligman M E P.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M].Simon and Schuster,2011.

[11] Rashid, T., & Seligman, M. E.. Positive Psychotherapy: A manual[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 press.

[12] Parks, A. C. , Porta, D. , Pierce, R. S. , Zilca, R. , & Lyubomirsky, S. Pursuing happiness in everyday lif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s of online happiness seekers[J]. Emotion, 2012,12(6):1222-34.

[13] Vanderweele, T. J. , Fulks, J. , Plake, J. F. , & Lee, M. T. National well-being measures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online samples[J].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021,36(1): 248-250.

[14]  Events, P. What do you do when things go right? the intra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benefits of sharing positive ev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J]. 2004,87(2): 228-45.

[15] Hill PL, Edmonds GW, Hampson SE. A purposeful lifestyle is a healthful lifestyle: linking sense of purpose to self-rated health through multiple health behaviors[J].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9(24):1392–400.

[16] Hooker, Masters, Vagnini, & Rush.Engaging in personally meaningful activities is associated with meaning salienc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20(15):821–831.

(責任编辑:刘洁)

An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PERMA Model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Long Yan1  Zhu Sihua2

(1.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of 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

2.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ed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pain during the normalization of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urgency to explore new teaching models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that adapt to sudden and 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Guided by the PERMA mode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ositive emo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stimulated and cultivated by giving hop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can be used to create a posi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develop flow experiences, and create an immersive classroom. By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expanding their social network, encouraging them to utilize their positive character advantages, they can enhance their sense of achievement.

Key words: The COVID-19 pandemic; PERMA mode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冠肺炎疫情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如何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团体辅导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慕课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