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刍论

2023-06-01 06:43梁菊花
成才之路 2023年13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情景剧

梁菊花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肩负着输出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职责与使命,教师应着重利用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教学研究法,分析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从汉字文化、经典诵读、历史人物轶事、文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情景剧编演及民俗文化六个方面,论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途径,以使教师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传承效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汉字文化;经典诵读;历史人物轶事;情景剧;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3-0053-04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孕育出光辉璀璨的传统文化,而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因此语文教学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责无旁贷的。教师应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树立坚定不移的文化传承意识,深度钻研课程和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途径,整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材料,引领学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魅力,提高学生语文探究质效和文化传承意识,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地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文明演化、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涵盖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以及逐渐衍生的书法、曲艺、节日、民俗等。语文课程凝练着丰沛的中华传统文化要素,教师将这些要素加以发掘和利用,能够使学生的文化素養和综合品格协调并进。经过语文学情分析和教学理论实践调研,笔者将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总结整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补足语文教育体系的缺失结构

从宏观角度来讲,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最实际的意义,就是可以补足语文教育体系的缺失结构。过往一些教师普遍只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础能力,忽视语文课程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机体,这对学生文化修养提升来讲无疑是巨大损失。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的分配和设计更为均衡合理,夯实语文教学的文化根基。

2.有助于培植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着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培植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必要举措,教师多向学生展示语文课程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如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典籍文化、人文历史文化等,都能使学生更加认同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即便面临外来文化,也能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3.有助于彰显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传递出优秀的价值思想。德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同向同行的,传统民族文化思想精髓在语文课程中得到集中体现。教师带领学生研析课程文本中的传统思想内涵,感悟人物身上流露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能够涵养学生性情,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都能彰显语文教学的德育和文化教育功能。

二、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

1.重视优化汉字文化平台,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识字教学在语文课程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汉字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汉字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凝聚着先人卓越的智慧思想。汉字的形象汇集了画、形、音、意,其构成蕴含着朴素而深奥的艺术哲学。正是在汉字文化的支撑下,先民才能谱写出壮丽恢宏的中华传统文化卷章。为此,教师在语文教改中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途径时,应当重视优化汉字文化平台,以语文识字教学为载体,衔接信息化云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并体会汉字画、形、音、意之美,同时策划设计汉字文化拓展课程,如书法鉴赏等,多措并举带领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奥妙和奇趣,调动学生识字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汉字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达到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目的。例如,在《松鼠和松果》一课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活”字时,可以采用象形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细细的溪流,并放一张人张大嘴巴露出舌头的图片,同时把“活”字写在旁边,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能找到图片和生字之间的联系吗?学生讨论后反馈:图片上的溪流像活字的三点水,右边的人嘴形象与活字的“舌”相似。教师认同后继续问: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知道“活”字有什么含义吗?学生交流后给不出标准释义,为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预先准备好的标准释义,并鼓励学生根据生字的不同释义尝试组词或造短句。随后,教师再设置一则趣味识字谜语:同学们,“以舌取水”打一个字,你能猜出来吗?学生结合之前的汉字象形图片脱口而出:是“活”字!这样,学生不仅能自如驾驭语文新课中的生字,也能体会到汉字的有形可征、有意可循,从而对汉字文化产生探究兴趣,并逐渐产生热爱之情。

2.加强实施经典诵读教学,熏陶学生对古典文化的鉴赏情怀

文言文和古诗词在语文课程中占比较大,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二者都属于国学经典的范畴,不仅有着古朴隽永的语言,其中隐含的情志意趣的教育价值也非常高,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为此,教师应加强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立足教材中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篇章,搜集应用具有古风韵味的诵读情境素材,如传统水墨写意画、古典器乐曲子、古典曲艺视频等,使学生沉浸在古香古韵的氛围中,声情并茂地诵读国学篇章,步入篇章的意境,体悟其文化底蕴和情韵主旨,从而熏陶学生对古典文化的鉴赏情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价值体验,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国学经典荐读活动,甄选国学经典篇目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诵读、鉴赏和研习,拓宽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通道。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一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庐山瀑布的实景摄录视频,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雄浑气势,耳听如碎石摧冰的水声,然后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展示关于瀑布的泼墨山水画,并向学生发布诵读任务:同学们,观看完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致,大家对诗文内容有了基本了解,下面就请大家随着音乐饱含情感地吟诵诗文,看看诗仙李白是如何描绘庐山瀑布奇观的。学生在诵读情境的启发下,顺利投入到诗文吟诵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边想象诗文意境,一边融情吟诵。学生诵读完,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古诗语言有哪些特色?李白在诗中抓住哪些事物凸显庐山瀑布的壮景?学生思考品析后作答:诗的语言富有想象力,把瀑布飞泻比作银河陷落,李白抓住太阳、香炉峰、紫烟、瀑布描绘庐山瀑布的景色。这样,学生在吟诵古诗文的过程中,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3.科学引入历史人物轶事,以语文教学开阔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视野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必须落实对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视野的拓展,使学生积累充裕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才能在此前提下实施中华传统文化进阶教育。基于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比较贫乏的现状,教师应采用有趣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材料,唤醒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期待。历史人物轶事作为语文故事材料应用,既能充实语文课堂资源,又能凝聚学生的思维关注点,促进中华传统文化隐性渗透。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应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科学引入历史人物轶事,通过讲故事、播放影视资源等方式,开阔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视野,再采用问题启发等手段,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主题探讨历史人物形象和思想闪光点。例如,在教学《扁鹊治病》时,由于学生对扁鹊的了解甚少,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扁鹊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如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和百姓看病除疾,治好洛阳老年病、秦国儿童病的故事,再展示几幅扁鹊治病救人的连环画,如在晋国医好大夫赵简子,在虢国利用针石医好太子的尸厥症等。然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现在大家能说说扁鹊是一个怎样的人吗?这样,学生既能涉猎传统中医和人文历史文化知识,也能加深对扁鹊的印象与了解。随后,教师可继续引导: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请大家分组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初读和翻译课文期间,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望闻问切”四大中医诊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派代表复述课文的大致情节后,教师可设置问题:扁鹊四次见蔡桓公,反映了扁鹊怎样的精神品质?蔡桓公最终无药可医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探讨后汇报:即便蔡桓公多次拒绝扁鹊,扁鹊依然见他并提出医治建议,说明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蔡桓公无药可医的原因是他没有采纳扁鹊的建议。教师可在白板上写下“讳疾忌医”和“防微杜渐”,使学生领悟古文的寓意,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4.钻研文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修身立德

基于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教师应把准教育着力点,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修身立德。首先,教师要做好语文教材语篇的分析工作,明确文本弘扬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核心是什么,如表达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或是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勤,或是颂扬孝心、感恩、谦逊、仁爱等传统美德思想,并把分析结果整理记录下来。其次,教师要根据整理好的教案内容,落实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规划工作,如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拟设阅读探究话题、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引导学生自主探明阅读文本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等。教师再让学生将思想感悟代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讨论如何践行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从而借助中华传统文化实现高质量的德育。例如,《将相和》是一个经典的传统人文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播放一段《负荆请罪》的动画片,勾起学生的深度阅读期待,然后向学生发布文本分析任务:同学们,负荆请罪是本节课三个故事中的最后一个,大家想要了解负荆请罪的前因,需要到课文中一探究竟,请大家一边细读课文,一边思考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学生读完后反馈:蔺相如机智过人、国家为重、心胸坦荡,廉颇勇于改过……教师先肯定学生反馈结果,再追问: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学生列举课文语句证实自己的观点。随后,教师把课文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大家想要向蔺相如和廉颇学习应该付诸哪些行动?学生思考交流后反馈:应该事事以国家和集体荣誉为重,面对强权机智应对、据理力争,学习中团结同学、知错就改等。这样,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就能得到充分发展。

5.甄选文本策划情景剧编演,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深度

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教学内容和形式浮于表面,如只是口头向学生宣讲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使得学生理解不透彻,也没有真正突破灌输式教学的掣肘,容易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想要在语文课程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必须切实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情景中,通过眼、耳、口、手、脑的协同运作,自主参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才能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入脑入心。为此,教师可以开展文本策划情景剧编演活动,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化装道具和参考资料,鼓励学生在文本内容之上释放想象力、创意思维,亲身演绎文本中的传统人文故事,丰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借助参考书,分组了解课文情节和内容。基础阅读后,教师设问: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要侮辱晏子?晏子是如何反驳的?楚王侮辱晏子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后正确作答。随后,教师可策划情景剧编演项目: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帽子、长袍等化装道具,请大家分组扮演晏子、楚王、侍臣、仆役等角色,在课文三个晏子使楚经历中任选其一,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演绎出来。学生编演情景剧期间,教师可适度启发,如让扮演楚王的学生表现出傲慢的神态,引导扮演晏子的学生说话语气自信、不卑不亢,鼓励扮演侍臣和仆役的学生呈现阿谀奉承之态,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探索和传承中,有效培育智慧情操以及个性品质。

6.着力渗透传统民俗文化,培育学生实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行语文教材中,关于民俗文化的选文很多,表现形式主要是描写传统节日和习俗。民俗文化是我国古代先民生活比较富足之后衍生出的文化活动,融于千百年来的民间生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途径时,应加大民俗文化的开发力度,增加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比重,通过多媒体情境创设、民俗话题探讨等方式,引领学生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文化财富,同时设计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实践性作业和活动,如制作民俗节日装饰品、和父母一起准备传统节日美食、观看民俗表演等,使学生感知到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绮丽和灿烂,认识到多民族融合国家对文化的包容性。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主要表达作者在重阳佳節的思亲之情,是渗透民俗文化的有利契机。教师在导学时可以设置民俗探讨话题:同学们,每逢重阳节你的家庭有哪些庆祝活动?学生踊跃分享:家人会给我佩戴茱萸,还会做重阳糕吃,给家里的老人裁新衣、斟菊花酒,有时还会到郊外登高望远……教师小结:同学们家里的重阳节庆活动真丰富!王维孤身在外求学时适逢重阳节,是多么冷清呀!下面,我们就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吧!学生通过合作诵读和品析古诗,感知到作者对远方亲人和家乡的无尽眷念。紧接着,教师可策划传统民俗文化实践活动:同学们,老师预先准备一些干菊花和茱萸,我们一起把它们填充到空荷包里,等到重阳节时送给长辈好不好?学生的参与兴趣十分浓烈,争先恐后地领取材料制作重阳荷包。制作完毕后,教师可让学生先展示荷包成品,然后将重阳节送荷包祈福的吉祥话写在小纸条上并粘在荷包上,从而加深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实践能力。

三、結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可以补足语文教育体系的缺失结构,也能培植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还能彰显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汉字文化平台、实施经典诵读教学、引入历史人物轶事、钻研文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策划情景剧编演、渗透传统民俗文化等途径,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习兴趣,在活动化语文探究中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汲取,引领学生自发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修塑自身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身体力行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领域的绵延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析[J].天津教育,2021(28).

[2]杨淑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2(01).

[3]陈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观察, 2021(11).

[4]范国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0(35).

Discuss on the Ways to Inheri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Liang Juhua

(Liangzhou District Heping Town Nine Year School,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As a humanities, Chinese bear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exporting and inheri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using Chinese teaching to help students inheri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earch method to analyze the necessity of inherit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rom six aspects of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classic reading, historical figures anecdotes, tex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thoughts, scenario play writing and folk cultur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ways of inherit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at teacher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effec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Chineselanguageteaching; Chinese traditionalculture;Chinesecharacter culture; Classics recitation; anecdotes ofhistoricalfigures; texttraditionalChineseculturalideology;scenario screenwriting; folk culture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情景剧
难忘的科学情景剧表演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情景剧)一江之水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大型生活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