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民协同创新模式对我国航天领域的启示与思考

2023-06-01 07:33赵星宇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23年3期
关键词:军民航天协同

王 未 赵 谦 周 桐 赵星宇 王 昕

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军民协同创新环境和模式以及成功案例,结合我国航天领域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现状,总结我国航天领域在军民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外成功经验,提出对我国航天企业的建议,以期建立有效的航天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体制,反应迅速、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打造质量一流的航天自有品牌。

一 国外军民协同创新模式

1.美国

埃隆·马斯克于2002年建立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SpaceX在2年内完成了16次发射任务,其中成功发射14次,完成回收任务6次。火箭实现回收后复用,单次发射成本由6120万美元降低到4280万美元,降幅达30%。2008年4月2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SpaceX获得由“猎鹰”执行发射任务的不定期交付/不确定数量(IDIQ)合同,自此,SpaceX成为全球唯一承担国家航天发射任务的私人股份制公司。SpaceX的成功得益于美国军民协同创新高度发展的大环境,美国从法律法规、政策体系、金融市场等多维度支持军民协同创新发展。从1986年至今,美国先后发布了《联邦采办改革法》《国防授权法》《国防航空和宇宙航行法》《拜杜法案》等法律法规,为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20世纪40年代之后,建立了支持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科技转换的政策体系,以鼓励和支持军民协同创新;国会每年都会通过向NASA增加预算的提案,政府采购为高科技企业在市场需求,市场投资多元化、合法化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2.法国

法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军民两用技术的研发,90年代主推“放开”政策,鼓励由国立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国家大型科技研究政策。该举措包括采用通用标准消除军民间的制度壁垒,将军民协同创新技术纳入国家优先实施的国家大型计划;设置国家研究与技术基金,对于建立军民协同创新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防科研机构给予有限拨款;军民协同创新项目可部分减免企业赋税和个人所得税。法国国防部指出,只要能够符合标准,应更多使用符合技术要求的商用标准民品。法国一些国防承包商公司建立了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的设计小组,利用同一套设计系统和软件进行军品或民品的设计,如“太阳神”军用侦察卫星就是在“斯波特”民用光学成像系列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两个卫星采用相同的技术平台,只是在卫星相机的分辨率上人为地做了一些区别。阿海珐(AREVA)集团则是由法马通公司和核燃料公司等重组而成,成为了集核电设计、设备制造、核燃料工业于一体的特大核工业集团。

3.俄罗斯

俄罗斯出台《俄罗斯联邦国防工业军转民法》,使军工企业在“军转民”过程中免遭破产,得以保留军工生产能力;建立双向共赢的军民联合集团,将研究所、工厂、企业、金融贸易集团联合起来形成“金融-工业”集团,并配备专业银行为其筹集资金,如莫斯科航天军工综合体。此类集团仍然以军工生产为主,在满足军工生产能力的同时扩大如食品加工机械、医疗设备等民用领域的设计与生产。

二 国内航天领域军民协同创新现状

新技术往往由于军事需要而向前推动,目前我国军用技术领先于民用技术。但随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民用企业的崛起,这一趋势正发生着改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作为区别于传统作战力量的新型力量,展现出作用领域新、制胜机理新、支撑技术新、装备模态新和编组样态新等特质,具有发展方向快速突变、作用效果极具颠覆的特殊潜力。当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高度重视体系化推进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并将其作为夺取智能化高端战争主导权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2023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党中央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关键是要在一体化上下功夫,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系统提升中国应对战略风险、维护战略利益、实现战略目的的整体实力。落实部署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民协同创新在新形势下具有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因而,我国更应发挥国内航天领域核心优势,推动两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融合发展优势,发挥航天关键技术、产品、能力对经济建设的溢出效应,积极承担国民经济建设任务,积极促进相关技术的转化应用,依托航天核心竞争力,打造“航天+信息化+”产业新业态,推动两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实现产业反哺,更好地履行强军首责。

三 航天企业军民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1.航天军民协同创新体制需完善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是以技术融合为基础的多方位融合,管理体制融合在顶层设计层面是技术融合的制度保障。目前,航天领域在较大程度上还沿袭着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而民品市场瞬息万变,需要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如何有效将2种管理体制有机兼容需在实践中探索与研究。

2.资源配置需整合

航天领域资源的配置尚未完全整合。开发人员、设备、物资、资金等资源在军用领域保障能力强,而在军转民方面的配备相对缺口较大,军用和民用2个方向资源界限明显,没有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和最优整合。军转民产品研制开发集中度低、规模小,军工集团的科技成果掌握在各研究所中,而研究所的组织架构不能完全具备军民协同创新转换服务能力,导致了成果的转换效率不高,大部分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

3.行业融资困难

航天领域技术风险高,转换时间相对较长,市场金融资金准入门槛高,基金或风投更愿意投资短时间见成效的成果,而在企业内部又缺乏拥有强劲实力的专业人员对风投资金进行专业支撑,造成行业融资困难的局面。

四 对航天企业的对策建议

1.完善制度保障,构建金融支持体系

运用适应性、前瞻性、融合性原则制定并逐步完善军民协同创新运行过程中层次分明的制度保障,集基本制度、专项制度为一体。基本制度为执行军民协同创新工作的基本依据,由顶层部门统一负责,是下属层级部门制定具体方法的依据;专项制度可根据具体领域或不同的基础技术,针对某一特定方向进行完善。应对融资困难问题,建议构建航天军民协同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有效拓展军民协同创新领域融资渠道,降低军民协同创新投资风险。

2.建立资源统一化平台,转变现有格局

技术、资源、产品等多方位的融合需要构建统筹规划的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具有实效性与反馈机制的资源统一化平台,平台的参与度与有效性息息相关,建议在一个行业内、领域内参与度高的管理平台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多方资源,打破各自为政的壁垒,转变目前航天军民协同创新产品规模小、集成度低、核心竞争力小的格局。

3.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品牌意识

军民协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航天企业可以抓住市场中的薄弱环节联合技术优势,推出具有航天品牌的产品。中国人民由曾经的仰视世界转向平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人更加向往体验来自国产的高精尖技术,寻求更高品质的民族自主品牌产品。中国航天在军用领域无疑在国人心中乃至世界范围都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应该聚焦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统一制定民用领域标准并开发中国航天自主品牌,借鉴军品质量管理模式的质量管控措施,一定能够开发出国人信赖并能影响全球的民用产品。

航天领域的军民协同创新由于技术难度、保密要求等自身特点,必将在制度设计、体系构建、资源利用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借鉴国外有效经验的同时,需要结合自身国情,群策群力,形成自上而下的认同感,推动航天军民协同创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产业的持续成长。

猜你喜欢
军民航天协同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逐梦航天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