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成果应用助力“双碳”目标

2023-06-02 10:18赵芃
华北电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冀北双碳碳达峰

赵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京津冀区域先行先试、梯次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规划评审中心主任聂文海说。近年来,经研院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助力政府部门精准制定和调整产业发展政策,创建了冀北特色电力看经济服务品牌。

把脉现状:

历史数据分析京津冀能源发展瓶颈

据悉,2021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到60%以上,从“雾霾锁城”到蓝天白云成常态,协同发展有了“呼吸之变”。

“为了进一步挖掘发展现状,我们打破行业信息壁垒,收集煤、电、油、气等能源数据,融合京津冀三地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能源电力历史数据反映京津冀区域能源发展瓶颈和碳排放现状。”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电力看京津冀协同”大数据产品研发负责人岳昊介绍说。

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比重高,2020年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9.6%,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为61.4%。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京津冀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3.6亿吨上升至2019年的11.6亿吨,占全国比重超过10%,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

勾勒图景:

构建模型预测京津冀“双碳”时间表

为了进一步预测未来京津冀能源消费及碳排放趋势,经研院研发团队构建了京津冀区域协同背景下的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模型,对地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进行预测。

“为了提升模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融合过去10年行业产业经济、能源消费等历史数据,采用滚动预测、拟合校验、迭代修正等方法,构建了预测模型。”岳昊介绍道,“该模型能够准确刻画出能源电力消费变化趋势。

在构建模型基础上,团队设定了基准和加速两种情景对京津冀区域分行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结构和碳排放量的预测分析,有效描绘出京津冀能源系统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

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能源消费总量近中期将继续增长至2040年前后达峰,碳排放总量预计在2030年前达峰,峰值约12.5亿吨,2060年下降至2.6亿吨。从京津冀内部来看,三地将梯次有序实现目标,京、津碳排放率先达峰,河北省将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助力轉型:

成果应用描绘京津冀协同降碳路线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九周年。经研院研发团队根据能源大数据和模型分析结果,从制度协同控碳、结构协同减碳、技术协同降碳和生态协同增汇四个方面提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实现“双碳”目标的举措建议,形成专报报送国家能源局。

“推进京津冀碳达峰、碳中和,应充分考虑河北的产业、能源基础与差异,处理好区域整体碳达峰与各城市有序碳达峰之间的关系。”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副主任岳云力在谈及如何推进区域结构协同减碳时说道,重点要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充分发挥冀北清洁能源基地的资源优势,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

经研院“智研”共产党员服务队结合专业特长、地域特点与服务特色,基于电力大数据,支撑冀北“双碳”监测场景建设及五地市特色场景应用落地,积极服务“绿色碳汇”和“蓝色碳汇”。服务队联合地市公司,打造专项服务点,积极支撑服务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塞罕坝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现“绿色碳汇”。

此外,该服务队还利用专业和技术优势,积极支撑海洋岸电项目建设,将河北唐山港、秦皇岛港等打造为绿色生态港口,推动岸电参与绿电交易,实现“张北的风开采渤海的油”,有效增加区域蓝色碳汇量。

“冀北五市环绕京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区。我们开展电力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方面辅助政府部门对城市群协同发展进程进行监测和预判,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另一方面也是丰富公司数据应用产品,展示冀北公司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彰显央企责任担当的靓丽窗口。”经研院院长石振江说。■

猜你喜欢
冀北双碳碳达峰
“双碳”背景下财政与税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及研究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冀北小镇彰显新时代新气象
冀北崇礼区狮子沟1:5万“强化探异常”无矿体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