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北旱塬鲜食甘薯高效栽培技术

2023-06-04 14:40王钊石晓昀刘晓婷刘明慧高文川杨武娟
西北园艺·蔬菜 2023年3期
关键词:甘薯栽培技术

王钊 石晓昀 刘晓婷 刘明慧 高文川 杨武娟

摘   要   采用“一高七早”栽培技术措施,实现了陕西渭北塬区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鲜食用甘薯在陕西渭北塬区的种植效益,进一步提升了陕西渭北塬区甘薯的生产竞争力。

关键词   甘薯;旱塬;栽培技术

陕西渭北旱塬区地处陕北丘陵沟壑区的南部,关中平原的北部,雨热同季,干旱威胁大,降水65%~70%通过径流和蒸发损失掉。该区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作物产量低而且不稳定,生产效益不高。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渭北旱塬水资源利用率,是渭北旱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甘薯根系发达,吸肥耐旱性强,在旱作区较其他作物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高,特别是地膜甘薯的推广,产量高效益好,在陕西渭北塬区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甘薯生产受传统栽培技术制约,近年来产量效益徘徊不前,产业急需技术升级,采用新的技术措施打破现有技术瓶颈,实现甘薯的轻简化和更高效益种植。本技术根据陕西渭北塬区农业生态条件,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为中心,集成组装的“一高七早”栽培技术,更进一步提高了鲜食甘薯在陕西渭北塬区的种植效益,加快了鮮食甘薯在陕西渭北塬区的规模化生产进程。

本技术选用秦薯5号、烟薯25、徐薯32、秦薯8号等早期膨大型的短蔓高产品种,适宜密植和机械作业,所选品种结薯早、薯块早期增重快,可提早在市场断档期收获上市销售,售价好,好销售。提早深耕,耕深35 cm以上,打破土壤耕地层,冬季可充分蓄纳自然降水,减少甘薯根系向深层土壤下扎阻力。早春等雨造墒起垄覆膜,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壤水分散失,传统起垄带水栽植会造成土壤水分大量散失。小垄栽植,生长过程中自然降水能快速渗透到垄内,利于甘薯根系吸收利用;4 000~5 000株/亩高密度栽植为甘薯提早收获奠定了丰产基础,与传统3 000~3 500株/亩栽植密度相比,在同期8月上旬收获鲜薯,单产可提高30%左右。幼草化杀,及时切断田间杂草对水肥的争夺。

本技术突出一个“早”字,即选择早熟品种、冬季早深耕、早起垄覆膜、适期早栽早发、早管理、早结薯、抢时早收获上市,将自然降水全部蓄纳于土壤中供甘薯生长,做到了自然降水的高效利用;同时收获时间提前至8月上旬,不但避免了8月中旬以后的高温干旱对甘薯生长的威胁,而且为下茬作物提供了充足的生长时间。本技术甘薯生长时间短,丰产基础好,鲜薯单产可达1 500 kg/亩以上,产值6 000元/亩,种植效益可达到4 500元/亩。

1   选择早熟品种

鲜食用品种选用早期膨大型的短蔓品种,陕西渭北旱塬区以秦薯5号、秦薯8号、徐薯32、烟薯25等品种为主。

2   冬季早耕蓄墒

秋季玉米、大豆等秋季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耕深35 cm左右,深耕标准以打破土壤犁地层为准。

3   精选健康壮苗

选用育苗圃中第一茬健康壮苗,薯苗选择标准为:百株苗重大于0.75 kg,苗高18~22 cm,节间3~4个,苗秆直径为0.3~0.4 cm,无气生根,无病虫害。

4   提前整地起垄

早春第一场透雨后抢时施药合墒旋地,施肥起垄覆膜。起垄高度为20~25 cm,垄距80~85 cm。亩施有机肥150 kg,用10%二嗪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亩用量1 kg。起垄时施入肥料,硫酸钾肥35 kg/亩,磷酸二铵复合肥30 kg/亩。

5   适时高密栽植

陕西关中4月中旬左右,膜内土壤温度  12 ℃左右时,及时栽植薯苗。栽植薯苗前先将薯苗基部10 cm处置于20%三唑磷微胶囊悬浮剂的5倍稀释液浸泡10分钟,然后进行栽植。栽植方法:沿着垄体方向用叉式栽插器将薯苗送入垄顶10 cm土壤中,薯苗与垄面的倾斜角度为30°~35°,薯苗入土节位为2~3个,用细土压封苗头周边膜口,压封细土以苗头为中心呈饼状,土饼直径8~10 cm,避免苗头部位接触地膜造成灼伤。株距17~19 cm,栽植密度4 000~5 000株/亩。

6   幼草及时化除

垄沟内杂草5~10 cm时,用草铵膦杀除。草铵膦施用剂量为200 g/L,亩用量160 mL,对水30 L。薯苗栽植25天左右第1次化除,间隔14天第2次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时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垄沟内定向喷施。选用单喷头,喷头上加装喇叭式塑料喷雾罩,喇叭口直径5 cm。喷雾要选择晴天无风情况下进行,垄沟喷雾,喷头朝下距离沟内地面高度不超过12 cm,严禁甘薯植株茎叶接触雾滴。喷雾后6小时内出现降水要重喷。

7   抢时早收上市

8月上旬开始收获上市销售,鲜薯要随收获随销售,最佳收获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

参考文献

[1] 安凯春,石俊玲.渭北旱塬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现代种业,2005(6):12-13.

[2] 王云峰.渭北旱原农业资源深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6):204-207.

猜你喜欢
甘薯栽培技术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甘薯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利用
甜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