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的价值挖掘与应用

2023-06-04 20:47宋秀丽耿晶晶张任朋马心茹
化学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教育资源

宋秀丽 耿晶晶 张任朋 马心茹

摘要: 教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系统分析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各栏目的过程中,发现该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经过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可归纳为认知、实践和价值三个层面;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提出化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资源的应用思路,并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装置”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劳动教育与化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理解和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关键词: 化学教材; 劳动教育; 教育资源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3)050020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指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指出,在各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规范意识,并强调要加强劳动知识技能的讲解,以项目实践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经历真实、综合的劳动过程。化学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千百年来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再生产进步的有力武器,与劳动密不可分,所以化学教育更应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教材不仅是国家意志、文化传统和学科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还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3],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全面呈现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在化学课程的实施中,应有意识地关注和挖掘化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并进行有效应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

1 化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

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内涵丰富,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分类研究,发现在各栏目中均蕴含着很多与劳动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为劳动教育与化学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了素材。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统计发现人教版必修教材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资源共计139例。正文中劳动教育资源共占比26.62%,主要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化学工业技术及原理、传统化学工艺等化学劳动的知识或方法介绍为主。在教材下设的14类栏目中,涉及劳动教育资源的有9类,分布面广,其中实验XX、探究和实验活动这三个实验栏目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资源共占比38.85%,充分体现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典型特征。其余栏目属于拓展性内容,依章节主题而设定,占比34.54%。从栏目形式来看,教材巧妙地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基础化学知识、实验探究与社会实践和多种拓展类资料中,为化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保障。从内容呈现来看,劳动教育资源立足学科特点,涉及领域广泛,既重视古代化学成就的再现,又强化现代化学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化学科学在劳动生产中的价值。

2 化学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的特点

综合分析人教版必修化学教材各栏目,发现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在劳动的认知、实践、价值等层面具有如下特征。

2.1 认知层面:强化劳动的知识和方法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教材将化学知识原理融于具体的劳动情境,在正文、插图和各栏目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体会化学理论在劳动技术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掌握必备的学科本体知识和方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無机非金属材料”一节详细介绍了从传统陶瓷、玻璃、水泥到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半导体、碳纳米等新型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历程,突出了硅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等化学劳动知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从金属矿物、海水资源和化石燃料三方面展开,揭示综合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化学工业流程和化学劳动方法。

2.2 实践层面:注重劳动的实践和体验

实验XX、探究、实验活动以及研究与实践是具体的化学劳动实践栏目,教材从多方面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化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经历化学劳动的过程。其中,实验XX栏目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是化学事实和原理的重要补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钠与水的反应”“简易电池的设计与制作”等每章设置的探究栏目重在探究过程与思路,启迪学生劳动思维,发展劳动创新能力;完成课标要求的必做实验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基本的化学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实验室劳动习惯;而以“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测定雨水的pH”“豆腐的制作”为例的社会综合实践与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探索社会热点问题,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2.3 价值层面:渗透劳动的精神和品质

教材在正文、科学史话、科学·技术·社会和化学与职业等各栏目中均对劳动的精神和品质进行了渗透。“合成氨”“高炉炼铁尾气之谜”“化学与药物设计、合成”“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和“天然气水合物”等对化学史料、化学新技术和化学应用的延伸,突出渲染在人类科技的进步中化学劳动的重要价值,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劳动观念。教材对“水质检验员”“电池研发人员”和“营养师”等化学职业进行具体介绍时,不仅包含职业的劳动特点、内容和意义,更对这些职业在人类社会中的责任与作用做出了充分肯定,有效渗透了学科自豪感、职业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此外,侯德榜、屠呦呦等杰出科学家的劳动精神和创新思想是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关键资源。

3 化学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的应用思路

ADDIE模型最早于1975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中心被提出,一开始是为美国陆军学校设计的课程开发模型,后来演变为指导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是目前为止国内外通用的教学设计模型之一[5]。该模型一共包括五个要素: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各要素环环相扣,彼此动态完善,但并非按照严格的线性方式进行[6]。国内外成熟的教学设计模式不尽相同,但基本包含ADDIE的五个要素[7]。

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从教材中选择适当的劳动教育资源,展开化学教学活动,具体的应用思路设计如图1所示。

其中,分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强调对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初步确定学习任务和需求。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劳动教育资源时,还应包含对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及其所承载的劳动素养的具体分析。

设计主要是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目标要基于对学生情况、教学内容和劳动资源的分析进行设计,明确学科知识目标和劳动素养目标的达成度。应用劳动教育资源的化学教学活动和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自主选择以达成教学目标。

开发需要聚焦到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在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上,围绕教学主题创设化学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所需的教学PPT、动画、微课、学习场所和配套设施。

实施要针对教学设计具体践行,是整个应用过程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劳动教育资源,渗透劳动教育理念,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述化学劳动的知识和理论,更要注重在化学实验室、社会、家庭等不同的化学劳动实践场景中输出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具象化地感受和体验化学劳动的技能和价值,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

评价是总结经验反思提高的过程,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系统。一是结合形成性評价和总结性评价,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总结;二是积极推进增值性(发展性)评价,例如可以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学习、劳动素养情况进行持续性、累积性的记录[8]。在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对应用劳动教育资源的中学化学教学本身作出综合评价,促进教学改革。

4 应用劳动教育资源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4.1 分析

4.1.1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电能”模块可以分为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发展中的化学电池两部分,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原电池的认知模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9]要求学生认识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氧化还原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体会研究和开发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1.2 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初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运用双线桥法分析反应过程中电子的得失,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节课是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应用,结合学生已有电学知识,可以熟练掌握原电池原理。

4.1.3 劳动教育资源分析

教材中本教学模块可供选择的劳动教育资源有正文部分的火力发电、锌锰干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实验63铜锌原电池实验;探究栏目中简易电池的制作和设计;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发展中的燃料电池;化学与职业栏目中电池研发人员;研究与实践栏目中的了解车用能源等。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既强调了原电池装置的原理和实验技能,又渗透了原电池的应用和职业劳动价值观,对体现劳动教育的原电池教学有重要参考意义。

4.2 设计

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装置”为例,教学重点是建构原电池模型。以“火力发电”为劳动教育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以“原电池模型建构、应用”为任务载体,将学科知识目标和劳动素养目标有机融合;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电源,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并展开分析,对原电池模型进一步应用;逐步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4.3 开发和实施

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装置”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活动和方式有知识讲授、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实践调研等,需要开发相应的教学PPT、视频、文本、实验仪器和试剂等资源,在课堂、实验室和课外组织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以便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知识,丰富化学劳动体验。

4.4 评价

形成性评价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师即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观察、交流和反馈,诊断教学质量,及时调整教学步调;教学活动之后以习题、作业等形式对其学习效果作出考察性评价;将学生制作的简易原电池、搜集的化学电池资料、撰写的燃料电池调研报告等体现化学劳动的教学成果以文本的形式留档作为发展性评价的依据。

5 结束语

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是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载体。深度挖掘化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灵活渗透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发展劳动素养,满足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檀传宝. 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 40(2): 82~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 (20200715)[202204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3]任平, 贺阳. 德国普通中学劳动教育教材设计的特点及其启示——以八套主流劳动教材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22, 42(2): 153~159.

[4]马宏佳. 化学教学论[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方明建, 胡为芹, 沈季等. 非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教学设计与开发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1, 21(2): 48~51.

[6]盛群力. 现代教学设计论[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7]W. Clayton Allen. Overview and Evolution of the ADDIE Training System [J].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2006, 8(4): 430~441.

[8]王晖, 刘霞, 刘金梦等. 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国际经验和启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22, 67(4): 142~14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教育资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黔江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网络教育资源为什么存在“数字废墟”——中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之难点剖析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