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历史演进及其经验启示

2023-06-04 18:16杨叶平李金金张晓涵
关键词: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

杨叶平 李金金 张晓涵

摘要:话语权历来是国家和政党争夺的焦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话语权的争夺、建构、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作为中国共产党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来影响国内外民众、各种组织和行为主体的一种话语影响力、说服力和引领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确立、巩固与发展的历程,得出如下经验启示:话语体系是其生成的话语之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是其发展的动力之源,意识形态建设是其巩固的思想之基,国家实力是其提升的力量之基。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186/2023.02.003

文章编号:2096-9864(2023)02-0016-09

话语权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日益成为大国间竞争与博弈的焦点。任何一个想要建立良好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国家,都需建构起自己独立且强大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百年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具备了赢得与自己成就相匹配的话语权的实力,但事实上我国的发展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话语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增强国家话语权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用有效的话语建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为我国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良好的国内外环境。然而,话语权的建构绝非易事,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演进历程的回顾,进而挖掘其宝贵经验和规律,可以汲取历史智慧,获得有益启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内涵与作用

话语权,即说话权和发言权,具体而言,就是话语的解释力、说服力、引导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所表现的语言权力的总和。话语权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可以使一国话语对国际社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引领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国的行动或认知;可以使执政党对自己的执政理念、价值追求、理论观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进行有效宣传,提升自身的社会认同度、群众拥护度、舆论引领力,获得执政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而赢得群众的支持。因此,话语权历来都是国家或政党争夺的焦点。我们党高度重视话语权的作用,成立伊始便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漫长的话语权争夺与建构的历程。毛泽东很早就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搞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2]。邓小平指出,“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3]。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4]。这些论述的真实要义就是要建构起强大的话语权,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赢得群众支持,引导人民群众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来影响国内外民众、各种组织和行为主体的一种话语影响力、说服力和引领力,其包含国内话语权和国际话语权两大方面: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在国内主要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执政追求等理论与实践对国内民众的掌握程度,即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社会舆论的掌控权、社会制度和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解释权、人民的信任度与拥护度;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在国际上主要表现为中国向世界传递发展理念与价值追求、澄清误解与回应质疑、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国家形象的话语能力,以及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展现的对国际事务、国际议题设置、国际规则制定、社会建设、政党治理、全球发展与治理的话语影响力与引领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作用

建构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是由国内外双重因素共同决定的,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历史性任务。

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支撑。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被国际金融及其产业等垄断资本所控制,并影响和规制着全球的意识形态,各个国家之间的较量实质上也变为对话语权的争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应对复杂形势和不平等世界结构的重要软实力,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当前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世界舞臺上与西方平等对话,发出中国声音,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与认同。然而,国际敌对势力却把我国的发展当成威胁,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抵制、打压、诬蔑、抹黑,其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话语霸权进行文化渗透、价值观渗透、意识形态渗透,扰乱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使国内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失去信心,阻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我国只有建构起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方可有效回应、抵御各种噪音、杂音,打破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与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助力中国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诞生于中国,植根于中国大地,但却具有超越国度的世界价值。作为世界大国,中国理应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时空的魅力,为气候变暖、生存环境恶化、恐怖主义、地区冲突、难民危机、战乱恐慌、饥荒疫情、核战争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上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性的国家提供参考和全新选择;为寻求治国良方、发展妙计、走出发展困境的世界各国提供参照,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为此,中国需要建构起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将其蕴含的正确理念和主张,以及治国理政的经验传递给世界,向世界诠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之路,彰显大国的责任担当,进而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理解、尊重和支持,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树立大国形象的必然选择。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发展。话语权是话语体系建构的终极目的,表现话语体系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意识形态功能,促进话语体系成为社会思想领域的主导力量。代表特定阶级或利益集团利益的话语体系,要想在全社会进行推广或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就需要借助话语权来实现。同时,话语权作为一种软实力,是非常宝贵的思想资源,其能够为话语体系的发展拓宽道路,使其合理、合法地发展,推行统治阶级或利益集团的价值观,使话语体系的内容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这是一个需要建构自己话语体系并用其凝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指导实践的时代。因此,我国迫切需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回答和解释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合理阐释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进而赢得全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支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历史演进

任何一个想要巩固自身统治的阶级,首先要获得并建构巩固执政地位的话语权。我们党成立百余年来,为完成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话语权的争夺、建构、维护、巩固和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生成的前史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创造的古代文明曾领先世界,在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写下重要篇章。然而,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中国却逐渐走向衰落,中华民族面临多重危机,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带领中国走出危难的理论,引领救亡运动,凝聚革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和科学性,并以其为指导思想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自己的指导思想、政治主张、价值理念得到大众的认可,夺得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话语权。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展开了同各种错误思潮、意识形态、理论观点的长期斗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國内层面,中国共产党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大地主大买办阶级思想等展开激烈的话语权争夺,在斗争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并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在党内,展开了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想和路线的斗争,逐渐确立了革命路线,推进革命事业接连取得新胜利,群众逐渐接受并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道路的信心。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逐渐提出符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观点、思想、方针,如“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5]、“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话语。

在国际层面,受十月革命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认识到“在帝国主义制度存在的时代,没有国际援助,任何国家的革命都不可能取得胜利”[6],中国革命需要世界援助。因此,中国共产党早早加入共产国际,接受其指导和安排,获得了援助,但此时中国共产党几乎没有话语权,完全受共产国际的指挥。而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套用苏联革命经验,对革命发出错误指示,致使中国革命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在我们党内展开了如何对待马列主义、共产国际指示、苏联经验等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现实问题的争论、实践与探索,开启了同共产国际争夺革命领导权之路。直到遵义会议,我们党才真正开启了独立自主探索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逐渐生成。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证明了我们党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性。我们党掌握了政权,在国内完全拥有了话语主导权,面临着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实践领域,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方针、政策,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成功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开启了探索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新征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确立和建构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思想领域,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相继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方针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理论学习活动,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学习文件、创办了一系列报刊和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全国掀起了学习浪潮,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的理论水平;积极与旧社会思想残余,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非社会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坚决斗争,开展纠正“左”倾错误、反对右派的斗争,加强党风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构筑起一道捍卫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防线,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与广泛传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确立和建构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但由于我们党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和理论认识的不足,以及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这一期间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偏离正确方向的问题,一度使党和国家的话语权被削弱,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未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未变,中国共产党的话语权并未动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确立与建构,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前提。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巩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建设遭受重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重新探索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具有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我们党对“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及时进行批判和清理,在思想领域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话语体系,重新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的指导地位,找到了恢复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突破口。我们党结合社会主义规律和中国实际,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不断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此为理论武器,针对国内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的领导等错误思想进行批判;针对“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误导我国民众的错误言论进行回击;针对国外敌对势力借助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等意识形态传播与渗透展开斗争;在党内开展了“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等教育活动,有效抵制了错误思想的冲击,维护了我们党的话语权。与此同时,我们党结合世界发展大势与我国国情,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经济、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话语体系;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行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与建设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积极探索文化领域发展规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实践、理论探索与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不断得到巩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发展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到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的历史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话语权建设,积极应对风险与挑战,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等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内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许多想办、难办的事得到解决,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然而,国际社会质疑、否定和诋毁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新殖民主义”“中国责任论”等错误言论和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錯误思潮此起彼伏,我国积极应对与回击,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时,我们党在党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等,筑牢党的信仰根基和理论根基,树立了我党的政党形象,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提升与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成功赢得世界关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话语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越来越有影响力和说服力。例如,面对诸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突发公共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面对世界大国间日益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国提出构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面对世界的关注,我国真实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将中国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希望给世界上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带来启示。我国为世界提供了全球治理新理念,为构建国际公平公正秩序提供了新的蓝图,为世界发展指出了一条和谐和平发展之路,更为世界文明注入了新元素。中国话语的世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中国声音传递得越来越远,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在新时代得到稳步提升与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演进的经验启示

话语权并非自然而然地生成,而是要靠自身的实力和努力去争取。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确立、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得到如下经验启示。

1.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生成的话语之基

任何一个想要拥有话语权的阶级,必须首先建构起自己的话语体系,“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7],借助话语体系的理论影响力和现实解释力获得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和引领力,担负起承载特定阶级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的任务。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最根本的经验。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必须利用好长久以来积累起来的、建立在话语说服力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有效的话语体系。

(1)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内容支撑。话语权之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的话语体系间的竞争。各种话语体系相互交流、碰撞,只有具备严密逻辑结构、强大理论阐释力和话语说服力的科学话语体系方可胜出,成为社会主导话语体系,帮助统治阶级获得话语权。我们党历史上曾犯过的“左”倾、右倾错误导致一段时间内话语权遭受重创,就和背离科学性的话语直接相关。因此,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立足于中国实践,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用科学的话语深刻剖析我国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而建构起充分表达无产阶级思想理论体系的、科学的话语体系,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对科学理论的需要,方可真正掌握大众,捍卫、巩固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

(2)话语体系的有效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现实依据。话语体系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话语权的获得,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当话语体系满足社会实践需要、关注社会现实并作出科学回应时,其实效性就会增强,话语权就会得到巩固和加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针对改革中各领域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回答,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话语,不仅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活力与创造力,还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因此,必须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针对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与新矛盾,进行精准分类与解析,形成针对具体理论与实践的、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社会期盼的有效话语体系,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与挑战,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

2.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发展的动力之源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8]作为一种语言实践,话语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现实的观照、问题的解答、方案的提出、实践的指导逐渐形成话语权威,生成话语权,同时推动理论的影响力、解释力和说服力不断提升,使话语权越来越强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探索和两者同步发展的基础上。

(1)理论的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发展的坚实根基。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9]。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话语表达方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我们党话语权演进的历程证明,每当我们党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时,话语权争夺战和保卫战就会胜利,反之则会失败。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提升必须建立在符合实际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必须结合实践的发展,积极推动理论的探索,对一系列新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做出科学而有效的回答,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发展与提升注入强劲力量。

(2)实践的持续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发展的现实依据。“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10]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造了不同于西方的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促进了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提升与巩固。在这条由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确保我国独立自主和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上,中国以世界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彰显了我们党的治理能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这一切打破了西方的质疑和恶意诋毁,有力地回击了各种反对社会主义、唱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声音,抵制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攻击和意识形态渗透,坚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仰,向世界证明了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因此,必须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世界展示中国风貌、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國智慧、中国效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提升与发展提供现实支撑。

3.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巩固的思想之基

意识形态问题的实质是实现阶级统治所必需的思想支配权问题,也是国家权力的道义基础问题,因而事关政权的兴衰存亡[11]。纵观历史上任何一个想要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阶级或政党,他们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建设,通过意识形态的能动反作用,建构社会价值体系,影响社会舆论走向,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必须将意识形态建设贯穿其中,以获得道义上的广泛认同和社会的普遍共识,推动社会进步。

(1)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凝聚思想感召力。话语体系总是代表一定阶级或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与之相对应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作为一种珍贵的思想资源和无形的实力,已成为阶级或利益集团的重要工具和争夺的目标。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越来越复杂、激烈,能否有效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意识形态效能的关键。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党一直都面临着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针对各个时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发表观点、进行话语阐释,建构起无产阶级的话语体系,并将其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以解释自己的决策、举措、政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获得人们的认可和支持,建立起自己的话语权威,有效防止了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丧失。因此,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强化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建构起强大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建构与发展凝聚思想感召力。

(2)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积聚思想领导力。统治阶级的思想历来都占据社会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支配着社会的精神生产,维护着统治阶级的道德和话语制高点的地位,实现着统治阶级对全社会的思想支配。因此,意识形态冲突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思想观念之争,而是由谁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的制度选择,是领导权之争[1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积极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非社会主义、反社会主义等思想进行激烈斗争,通过对错误思想的理性分析与批判,在多元多变的思想碰撞中占据思想制高点,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因此,我们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奋斗目标和社会理想,唤起全体社会成员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奋斗热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

4.国家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提升的力量之基

话语权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大小与国家综合实力的消长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国家综合实力越强大,国际地位就越高,就越容易获得话语权;反之,国家综合实力的衰败会导致话语权被弱化甚至丧失。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必须以国家的发展大局为中心,紧紧围绕大局进行思考和话语阐释,方可建构起与国家综合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

(1)硬实力的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根源于其对物质资料生产具有的支配权,谁掌握了更多的生产力,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拥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谁就可以凭借对物质力量的掌控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同样,一个国家可以凭借其硬实力的增强建立起的雄厚物质基础,获得强势话语权。例如,二战后的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获得了世界话语的主导地位,并长期拥有世界话语权。反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经济落后、科技停滞、主权丧失、民心涣散、国力衰竭……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根本没有国际地位,话语权完全丧失。再看今日之中国,经过70多年奋斗,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内话语权显著增强。同时,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不可或缺,已成为国际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稳定器。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道路正不断获得世界各国的关注与认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话语支撑,使中国声音逐渐成为世界强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逐渐增强。可见,硬实力占主导的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可以大大促进话语权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以国家发展大局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起强大的硬实力,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建构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2)软实力的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虽然能够促进话语权的提升,但话语权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与其硬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马克思认为:“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13]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必然会在受硬实力提供的物质基础的影响下对一个国家的话语权产生影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非常注重思想领域的建设,不断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发展实际的理论,发展了与硬实力相匹配的国家软实力,推动了中国话语权的建构和发展。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软实力建设,努力建构凝聚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主张、中国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不断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使我国的软实力得到实质性提升,话语权越来越强大。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建构起强大的软实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与提升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

新时代新阶段,我们党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挖掘更多宝贵经验,继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行稳致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2]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55.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5.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2.

[5]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90.

[6]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61.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2.

[8] 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43.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

[10]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1.

[11]侯惠勤.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方法论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2):5.

[12]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责任编辑:毛丽娜 武威]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