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矛盾论》中探析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及其实践启迪

2023-06-04 23:29李君龙杜玉华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矛盾论理论基础

李君龙 杜玉华

[摘要]《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中国化的开篇著作,系统阐释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矛盾观点。从《矛盾论》中探析深化改革开放,一方面,《矛盾论》中蕴含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矛盾论》中所阐释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对于理解深化改革开放的现实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矛盾论》中所表达的矛盾观对深化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实践启迪:一是要秉持“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改革共识;二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三是要牵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牛鼻子”;四是要弹好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钢琴”。

[关键词]深化改革开放;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实践启迪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2—0090—07

[作者简介]李君龙,男,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杜玉华,女,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原则。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2今年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矛盾论》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著作,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中国化的开篇著作,更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系统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重要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念。深化改革开放与《矛盾论》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矛盾观点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将基于《矛盾论》的文本分析,从《矛盾论》中来理解深化改革开放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且探讨《矛盾论》中的观点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启迪。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当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事物矛盾的法则应用到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他们看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及思想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矛盾论》一文先是阐释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后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原理。这一原理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深化改革开放一直以来都是以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重要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缘起和依归;另一方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深化改革开放,这是调整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一)深化改革开放是基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革命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论证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用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来证明的,在《两种宇宙观》一章中通过批驳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从而得出辩证法的宇宙观,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观点。“社会的变化,主要的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2毛泽东也指出社会的发展也是由于矛盾产生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而生产力作为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与生产关系之间居于主导的地位的因素。不仅如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对矛盾相比则居于更基本的地位,因此,在社会基本矛盾规律发生作用的机制中,生产力在其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改革和革命都是基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改革的缘起,更是改革的归宿。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缘起与依归。改革开放初期就十分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3,“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邓小平更是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看待。邓小平做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上的决策就是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他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4可见,改革开放的提出其实就是为了改变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困境,通过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以突破计划经济的桎梏,从而不断实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通过将近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我国也真正取得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样态、要求已经和改革开放初期有着重要变化,对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也发生了由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的重大变化,而要提升生产力发展的质量就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对经济产业结构做出调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升级,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总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贯穿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而我国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矛盾问题,这些矛盾问题更需要深化改革开放去解决,从而更进一步地实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开放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的必然结果

探究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必须从改革开放的本质出发,改革开放本质上依旧属于改革范畴,是通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原理同样可以适用于社会领域,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会出现失衡的状态,这个时候必须实现两者相对平衡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这就必须调整原有的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亦然。为了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时候也需要利用革命手段实现政权更迭从而实现发展,这种情况一般发生于维护旧生产关系的阶级与代表先进生产力阶级之间的严重冲突时。而在社会发展的稳定和上升期,并不存在激烈的阶级矛盾冲突,一般并不通过革命手段来变革现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是通过相对温和的改革手段进行。对抗性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然不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可以通过改革即适合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也是由于原有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得不进行的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必须要通过做出对经济体制的调整,调动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通过改革的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在调整初期比较容易,而后期则难度大,这主要是在调整生产关系的后期想要更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则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等成本。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入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随着近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已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了调整,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依旧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以生产力的发展为重要标准,提高对生产力发展的质和量的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在坚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以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二、国内外具体矛盾是深化改革开放生成的现实依据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深化改革开放也是从各种矛盾中来,最终更是要到解决矛盾中去,国内外的各种具体矛盾就是深化改革开放生成的现实依据。从国内来看,深化改革开放主要是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的,除了社会主要矛盾之外,还有改革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从国际上看,当前深化改革开放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只有对内全面深化改革、对外高水平开放,才能从容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从容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社会发展。

(一)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原因。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我国所有改革都是由现实问题导致的,问题是矛盾的外化,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现实原因。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占据支配地位、起主导性作用的是社会主要矛盾,这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矛盾论》指出:“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1因此,社会主要矛盾是我国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依據,也是推进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立足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两次变化,分别是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判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这两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分别对应了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为了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活力逐渐提高,人均GDP大幅度增高,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成就。新时代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是我国继续推进改革的重要目标,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虽然本质上也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但和单纯地追求生产力发展有着量和质的区别,新时代对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更高,要满足这一要求,就必须深化改革开放,从根子上对阻碍改革的思想观念、利益藩篱等不利因素进行革除,对以往改革未曾触及的深层问题进行探索,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改革面临的复杂矛盾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深化”往往意味着还不够,党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就说明了虽然原有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改革的深度还不够,这也是由改革路上所面临的深层次的阻碍所决定的。“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1,因此除了社会主要矛盾之外,还有众多复杂的矛盾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进入新时代以来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2啃下这些“硬骨头”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这些“硬骨头”主要体现在:在党内还存在部分领导干部政治觉悟不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等情况,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等错误思想还残留于党内部分人员;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薄弱从而拉缓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并且降低了经济发展质量,传统经济发展机制亟待革新转变,从追求速度到追求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需求迫切;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在社会中对我国国民思想不断进行侵蚀;社会发展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偏远地区发展整体较为落后、贫富差距还有待缩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以及收入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转型等问题迫在眉睫,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生态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国家安全要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国家制度和治理水平亟须完善;在时代交替之际,改革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挑战和困难,想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该团结一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秉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3的观念将改革开放深化下去。

(二)国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倒逼深化改革开放

当前世界局势呈现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体,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加速演进,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对比变化较快,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与发达国家不愿自身地位下降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2008年金融危机的余波依旧对世界经济产生着负面影响,而近几年不断爆发的各地疫情更是使本就低迷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中国经济也不例外,而这个时候世界上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这一思潮与主张经济全球化的力量产生矛盾,不断有国际势力奉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十分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也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矛盾体之中。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必须胸怀“两个大局”,一方面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力量,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复苏。

深化改革开放是我国应对严峻国际形势的必然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4我国面对低迷的世界经济并没有随波逐流站到反全球化思潮的队伍中去,而是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且推进高水平开放,采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范式,这是对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劳动力红利消失的积极应对。不管当前世界呈现何种格局,我们必须要保持定力,将着力点放在国内,不断推进深化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稳固的基本盘来应对国际的各种风险挑战。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本质上属于改革范畴但是包含两个基本要素,即:改革和开放,因此党中央将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重要原则不仅是进一步实现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胜利,更是推进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实现改革与开放的良性互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推进高水平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依托我國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1通过高水平的开放来倒逼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矛盾论》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启迪

《矛盾论》中蕴含丰富的矛盾观点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有着重要启迪,矛盾具有普遍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牢记“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改革共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推动事物发展就必须解决矛盾问题,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主次矛盾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深化改革开放不仅要重视社会主要矛盾,更要重视各个领域的主要矛盾;在处理矛盾问题时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注重各个矛盾的统筹推进,视野不能仅限于单个矛盾,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一)秉持“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改革共识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因此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并不会真正消除,而是以新的矛盾的形式出现。我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改革不能就此鸣金收兵,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牢记“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改革共识。改革是由矛盾推动的,解决矛盾也是改革的重要任务,具有普遍性的矛盾是永恒存在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矛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但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也会不断地显现,只有继续推进改革才能在不断解决矛盾问题过程中推动中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始终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在2021年指出了“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这些论述虽然表述不同,但意思是一致的,都表明了党和国家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没有广泛共识,改革难以顺利推进,推进了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3,只有凝聚起广泛的、坚固的改革开放共识,才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牢记“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共识是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坚定信心,持续努力的重要思想支撑,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纵观改革开放历程,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改革共识,对于我国发展目标的设定以阶段性目标为主,不同目标具有很强的衔接性,从“三步走”到“两步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等等发展目标,都是对“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坚持。我国改革开放每到一个新的阶段,都会出现新的问题,面对复杂多样又变化多端的社会发展问题,只有持续深化改革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

(二)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因此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问题的解决就可以不断地推动事物的发展,改革开放的缘起就是由各种问题所倒逼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也是由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所推动的,深化改革开放的提出更是以时代新问题、新矛盾、新困难为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2当前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其实就是进入了改革问题相较以往最难解决的时期,容易的问题在过去的改革中都解决了,遗留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些沉疴旧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将这些植根深处的毒瘤连根拔起。

不能单纯地将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作为方法原则,而应该将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上升至哲学维度,成为指导深化改革开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利于更加深入认识矛盾问题,从而更优化地解决矛盾问题。首先,要先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普遍性的矛盾并非都显现于表象。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有着诸多看不见的矛盾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平时不易察觉的细节问题,要洞察这些问题必须要提高自己运用问题导向的能力。其次,要学会洞悉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矛盾着的事物内部每一个侧面都是特殊的。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它,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直接洞悉其本质,也要根据蛛丝马迹推导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并且要对问题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只有掌握了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最后,要发现深化改革开放问题之间的关系,矛盾内部各个部分之间也是有继承性的。从纵向来看,问题的解决都是从易到难,也就是难题都是从易题的母体中孵化而来,那么在解决难题时要注重吸取在解决易题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并且要牢记“一口吃不成胖子”,将难题拆解为逐个易题去解决,分阶段完成总任务来克服困难。从横向上看,不同问题之间也有着紧密关联,有些像大山一样的改革难题,其背后是不同的思想观念、利益藩篱、势力分化等力量在起作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需要根据不同问题的关系、性质进行优化解决。深化改革开放的路上布满了顽瘴痼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并且将其上升至哲学维度,推动深化改革开放的稳健发展。

(三)牵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牛鼻子”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深化改革开放本就是要通过深入的改革来推动社会发展,故而必须以社会主要矛盾为重要基点,牵住“牛鼻子”,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如若抓不住主要矛盾,深化改革开放的方向、举措、原则都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可见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认识、理解、抓住主要矛盾并在对其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化改革开放要围绕这一矛盾进行,“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对生产力发展的质量要求,面对不平衡这一问题,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中西部、城乡差距,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农村基础社会建设,建设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面对不充分问题,要坚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大释放我国经济发展潜力,推动国家发展创新能力,实现社会发展更充分、更有效。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将是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改革重要标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此之外,面对更具体领域的深化改革也应该牵住“牛鼻子”,在经济领域,要牵住“供给侧”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科技领域,要牵住“卡脖子问题”这个牛鼻子,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对科技关键细分领域的“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进度;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领域,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牛鼻子,只有党员干部率先作为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有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才能带动群众。故而,牵好“牛鼻子”其实就掌握了“牛”的前進方向,就把握住了“牛”前进的关键,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端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程的“牛鼻子”,万事开头难,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四)弹好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钢琴”

“重点论”要求我们要把握主要矛盾,“两点论”则告诉我们要注重主次矛盾的协调性,在把握主要矛盾的时候不能忽略次要矛盾。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点论”就是要弹好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钢琴”,把握不同问题矛盾之间的联系,统筹推进、协同发展,以系统优化的思维推动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是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所决定的,一是当前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要求,不同地区、领域、群体发展差距较大,由于过去长期忽视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存在失衡现象,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显著,必须协同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二是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所遇到的困难所涉及的利益群体较为复杂,面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矛盾问题,靠以往单兵突进和单打独斗已经难以有效推进改革,必须从大局着眼、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改革各领域相互配合实现协同效应。要弹好深化改革开放的“钢琴”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将改革过程中的各个复杂的要素实现优化调配。其次,要完善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制度建设。没有好的制度设计就难有好的治理实践,这是改革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对指引、规范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我国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之间的配合联系,加强不同规章制度之间的协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最后,要提高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水平。要整体地、系统地、协同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学好辩证法,看到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各自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改革系统内部各要素进行协同优化,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最佳效益。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端起步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原则。运用《矛盾论》中的矛盾观点对深化改革开放进行学理阐释,提高我们对深化改革开放生成依据的学理性认识。将原理性内容与深化改革开放具体实践问题相结合,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迟福林.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J].人民论坛,2022(20).

[2]杜玉华.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主要依据和实践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9).

[3]荆世群.《矛盾论》的时代意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

[4]陈锡喜.改革开放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再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5]赵士发,张昊.《矛盾论》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8(2).

责任编辑:杨建平

猜你喜欢
矛盾论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视域下的《实践论》《矛盾论》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内涵与哲学路径——纪念《实践论》和《矛盾论》创作80周年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分析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