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体系发展方略及显著特征

2023-06-04 04:50刘泽照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党的建设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重要论断,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理论和共产党执政理论的经典文献与行动纲领。与党的十九大报告党建部分文本相比,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理论阐述有新的跃升,在历史发展方位、总体布局、执政能力、全面从严治党、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反腐败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创新性论断。通过对两个党代会报告文本比较分析,准确掌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作出的新贡献,有助于深刻领会新征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科学认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构建的战略指向与基本特征,充分把握其中深刻蕴含的党的自我革命意识、政治建设统领意识、党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主动意识,增强巩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发展方略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3)02-0110-08

[收稿日期]2023-02-18

[作者简介]刘泽照(1981—),男,江苏徐州人,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策创新、政府治理现代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徐州市社科联“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专项课题“党的自我革命与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XSESD-2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充分彰显了大党必严治、大党须图强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提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P1,围绕新征程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新征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党的建设新思想新论述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坚定意志和“永远在路上”的坚定信念,也凸显了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本文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文本部分的比较研究,阐析党的建设理论的新突破新变化,总结提炼党的建设理论新特征,以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取得更大成果。

一、党的二十大与十九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论述总体状况

(一)过去工作及总结部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工作回顾及总结部分共516字,内容高度凝练但信息丰富,不仅立足阐析过去五年党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将时间跨度投射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进行深度思想提炼和经验总结,而“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P14这一重大论断,是对党的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的高度总结。相较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该部分更加聚焦,分别从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政治建设统领、正风肃纪和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坚定推进自我革命、消除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等方面,论述五年来党的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提出了许多理论实践意义重大、管党治党思想深刻的核心思想论断和战略命题。总结论述对于推动全党形成崭新的精神风貌、坚定的历史自信、高度的政治自觉具有重大价值。同时,报告也深刻指出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理性辩证地认识过去五年中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薄弱环节,展现了持之以恒行动的坚定决心。

(二)标题与引言

历届党代会报告对于党建标题均会不同程度发生一些变化,也是探寻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观测入口。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2]P7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1]P13,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P20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1]P2,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2]P61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1]P64。可以看出,尽管文字表述有所变化,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是贯穿于两次党代会报告中党建理论的一条主线,而落脚点是“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1]P63,强调通过解决党内自身问题或自我革命推动社会系统的伟大变革。依靠矢志不移刀刃向内的坚决与恒心,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和长期执政能力,将党的自身治理优势转化为党帶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强大效能。

按照惯例,党的建设主题会在党代会报告中设立专门篇章进行论述,其中篇章的“引言部分”一般涉及党的历史使命、党建存在问题、党建目标定位和建设方略。相比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引言论述(即第十五部分)中未划定具体类别,整体论述过程更为精炼和概括升华,开篇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P63,明确揭示党的执政使命及其核心地位。在党建存在问题及挑战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具体陈述“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2]P61带来的严峻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坦诚上述考验和危险将长期存在,强调要“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P63,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更加凸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深刻启思与定力。在建设主线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及建设维度的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提出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目标提炼为“四个自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1]P64,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整体内容和架构

除了设立专门部分集中论述外,党的建设内容及观点在党代会报告中其他部分也有出现。总体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有四处论述到党的建设主题。第一处在报告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不仅限于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回顾,更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党的建设卓越成效进行系统总结和客观评价,立足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经验,彰显党的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第二处在报告第二部分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围绕马克思主义这一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表明党的建设在实践中不断理论探索和创新,明晰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规律性认识。第三处在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在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21这一中心任务基础上,明确党肩负未来重大历史使命的决定性地位,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第四处在报告第十五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分七个方面对党的建设进行阐述,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目标及内容做出总体部署要求,涵盖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反腐败斗争、正风肃纪等内容,观点进一步整合与提升。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该部分最为突出的理论创新是提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1]P65,强化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监督执纪、政治巡视、政治责任、问责利器等整体性制度体系的构建和运用,对党实现执政使命与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四)报告文风及语言风格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党的建设论述部分除了延续以往党代会报告的内容优化和理论创新外,在报告文风及语言表述风格上也有不少亮点,既彰显出高瞻远瞩、气势恢宏,又体现出生动活泼、通俗接地气的论述风格,具有极强的政治感召力、思想穿透力和语言震撼力。党的二十大报告较之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部分总字数上有一定降低,但内容层次并没有减少,论述更为凝练概括、整体洋溢着自信坚定。例如,在总结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成效时,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1]P13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持续实施“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1]P14,这些语言简练生动饱含深情,充分彰显了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和果决态度。再比如,判断治党管党形势与建设策略时,报告指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使用了“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等表述,这些表述用语生动形象,极富感召力,既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历史成就,也展现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清醒认知与坚定立场,有利于激励全党牢固树立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思想自觉。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实现党的建设理论发展跃升

综观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次党代会报告都会在以往基础上不断调整、丰富和发展,取得若干创新性成果,这也包括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守正创新。同样,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吸收了新时代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有益经验,在继承中进一步开拓创新思路,对党的建设作出新部署。

(一)关于党的建设面临的历史方位和新形势

实践表明,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总是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具体发展形势密切关联,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明风格。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21,这也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的历史方位与形势。面对新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1]P26,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对历史形势的精准判断,给予党的建设新的课题和要求,“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P63。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和形势,需要持之以恒保持战略定力,以问题为导向守正创新,推动治党管党向纵深发展,这也给新征程中如何进一步拓展党的建设路径提出新命题。

(二)关于两个“永远在路上”新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2]P61,党的二十大报告则在第十五部分专门论述中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1]P64的思想,是对党的建设要求的高度提炼,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也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持之以恒管党治党的彻底性和坚定性,凸显执政党建设的革命精神,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特别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1]P69,是党的自我革命四个环节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反映了党对自我革命规律的深刻认识。

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十九大报告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P65。坚定的政治信仰是践行两个“永远在路上”思想不可或缺的精神载体,是全党迎接未來一系列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团结统一的基础保障。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思想信念坚定,才能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更好担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延续了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出“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1]P64,是对以往两次党代会报告有关党的建设布局的内容继承。在该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突出创新之处在于以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为基础推进“大党建”思路,即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为一体,融汇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战略举措之中,突出党的领导的统领地位,带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十四个坚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的“十条历史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炼的“新时代十年十六项战略性举措”,均体现出“大党建”的基本理念和行动方案。进一步来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具体展现到七大工作布局中,包括:“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1]P69。不难看出,这些工作布局分别对应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作风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使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具体的建设方向、目标、载体、根基、重点等核心内容,体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协同支撑的特征,有利于各个环节要素转化为党的建设整体效能。

(四)关于党的执政能力新要求

改革开放后历次党代会报告均从不同角度表达阐释党对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重视。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2]P61,并首次提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将其归纳为“八大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行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2]P68。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继承上述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斗争本领养成”[1]P66的新概念,这是党代会报告中有关党的执政能力要求中一个显著创新点,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在斗争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事实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主题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体现出新时代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重大意义,如“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3],“要善斗争、会斗争,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要在重大工作、重大斗争第一线培养干部、锤炼干部”[4]等。本质上,斗争本领养成也是党自我革命的应有之义,它强化了从内部革新和自我洗礼的角度增强党长期执政的能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P64。这对党肩负执政使命的自身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实践中创新解答如何在长期执政实践中不断提升斗争精神和斗争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现实挑战,找到增强全党“四个自我”能力的有效路径,也凸显复杂执政环境下党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

面对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及新时代新征程道路中面临的各种艰难险阻,执政党不仅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更要善于从斗争中提升执政能力,勇于以“刮骨疗毒、刀刃向内”的勇气,及时处理前进道路上危害党的执政根基的内部障碍和冲突矛盾,铸造并提高全方位应对时代发展挑战的革新能力,牢牢把握各项工作主动权,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先进性的表现,也是提升长期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五)關于全面从严治党新观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继承前两次党代会报告基础上,针对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提出新论断、新要求。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严峻挑战,要治理好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难在如何实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维护团结、纯洁组织、永葆先进。正是基于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P63,持之以恒推进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并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突出表现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1]P64,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这其中既包括了党的领导范围和力度,也包括党的领导方式与目的,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要坚守“政治三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1]P64,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的政治前提与政治保证。在党的自我革命层面,报告提出“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1]P65,具体内容涵盖了党章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内法规制度、党和国家监督、党的政治监督和政治巡视、党内问责等制度体系,体现党依靠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战略思想。在组织建设方面,报告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1]P67,尤其是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这一提法间接反映了现实中基层组织建设的短板与难点,为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在作风建设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2]P66,党的二十大报告则强调“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1]P68,表述语气明显加强,这主要是针对党的十九大以来一些地区暴露出来的“四风”、特权现象、特权行为、阴奉阳违等突出问题,落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头”,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要求,也是确保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征程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该部分论述中特别强调了“钉钉子”精神,明确表示既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也要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监督执纪问责,完整立体地表明了加强作风建设的精神内核。反腐败建设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1]P69,在党的自我革命四个环节中,反腐败属于自我净化的根本举措,把握这个起点就把住了党的自我革命成功关键。

(六)关于干部队伍和人才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队伍建设部分提出了“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2]P64的理念,从政治、能力、作风、状态四个方面概括了建设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继承上述精神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新的历史坐标定位,从党长期执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确立干部队伍建设方向和选拔标准,坚定“党管干部”原则和政治标准,树立“三个坚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好干部基本要求,增强干部“三大本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1]P66,提高抗打压能力和担当精神。这表明我们党在探索如何增强领导干部的核心素质和斗争能力层面,思路更加清晰,指引更加明确。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强调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1]P66,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如果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2]P62的党建原则,注重适应新形势的政治观和大局意识,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斗争精神与斗争本领养成论断更加强调党员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与党性铸造,着力强化自我革命意识。这一提法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和攻坚克难的强烈责任担当,也是党正确认识自身执政地位、把握长期执政特征、提高新时代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才视作“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P64,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升华人才主题板块的论述,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1]P33,强调将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联动推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种整体式联动定位,是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与国内国际形势为内在依据,更加契合世情、国情、党情,战略地位导向非常鲜明。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十九大报告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P64的论点基础上,特别强调完善人才战略布局以及“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P36,表示要把党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之中,鲜明反映出党对人才汇聚、整合发挥更深层智力资源的强烈期待,而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广纳贤才便是一种必然性选择,这一表述站位更高、谋划更远,富有感召力,更加体现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性理念,有助于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七)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增加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表述,突出强调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及党的建设发生诸多新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措施上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充实:从原先“提升组织力”的观点到“政治功能+组织功能”[1]P67新提法,显示出基层党的建设的重点方向。基层党建是我国党的建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新世纪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描述,提出要“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坚强战斗堡垒”,这一论断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也曾涉及。政治功能把方向,组织功能聚力量,两大功能结合更有利于强化未来基层政治建设这个重点和组织建设这个难点。可以看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显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未来全国党建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强调基层组织整体结构和运行功能层面,这对政治引领、组织设置、基层民主实施等层面都具有重要指引价值。这些新提法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存在政治功能弱化虚化、组织涣散、微腐败等问题,为今后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基层组织党的建设要求的阐释表明,党对新征程道路上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有着清醒认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离不开高质量的基层党组织,由高标准组织建设成效带动基层执行力、纪风社风好转,不断增强基层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八)关于反腐败和监督体系

关于反腐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1]P14,凸显党的十九大以来党推进反腐败工作的巨大成绩和矢志不移的坚定决心。从具体措辞上来看,报告直言“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1]P69,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2]P67转变表述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1]P69,并强调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意在强调反腐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坚定性,深刻显示出党对于反腐败斗争坚如磐石的决绝态度和自我革命的彻底决心。十九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在论述反腐主题时也指出,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对外确立这个明确方向,有利于党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宽目标视野推动反腐倡廉。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延续十九大报告的“三个坚持”政策要求(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威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的同时,明确提出“两个更加”(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1]P69,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堅战持久战。这些措辞坚定严厉,用意精准深刻,既是对现实实践经验的总结,也符合国内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与党的十九大后全党强力推动反腐肃贪目标的政治理念相呼应,充分反映党对于反腐败工作的鲜明态度和庄严承诺。综合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反腐败论述,无论是宏观思路还是微观举措,除了表达出高压态势和决心外,其中承载的法治化、制度化治理思维也是鲜明特点,为探索适合本土国情的反腐道路提供指引。

关于党的监督体制,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表述亦有变化。党的十九大将健全国家监督体系放到“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部分(即报告第十三部分的主题),并首次以醒目标题单独列出。相较之,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全监督体制放到“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章(即报告的第十五部分)的“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之中,强调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用好问责利器。由于之前管党治党不同程度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强化综合有效监督成为党建工作的焦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权力运行“六项监督”(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2]P68,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将监督体制上升为全面从严治党和自我革命的战略高度,更加突出政治导向,增强全方位监督合力,实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无疑是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一种明确回应,也对外释放出强烈信号:党对于反腐和强化严格监督的目标是坚定不移的,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相辅相成,未来党的监督体制改革将会更加精准有力。

三、党的建设体系发展的显著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关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新观点,构成一个视野宽广、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的党建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共产党执政理论的经典文献和行动纲领。作为全球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经过百年的艰苦卓绝奋斗已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并与时俱进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继承以往成果基础上又不断向前迈进,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学说和政党建设规律增添了来自中国的鲜活经验。综合审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的建设部分论述,可以总结如下特征:

(一)自我革命意识更坚决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重要论断:“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2]P26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自我革命”一词共出现五次,分布在全面从严治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反腐败等论述中,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革新意识十分明显。自我革命的关键要义之一是具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源自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源自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执着,核心点是通过持之以恒的自我革命获得社会系统的巨大变革。报告中关于党建思想总要求、党的建设总布局、反腐正风总思路、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监督体制改革等创新思维,体现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价值理念和变革导向,为党未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指引明确方向。正如党的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总结的,“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5]。自我革命的思想融于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之中,也必将对未来党的建设带来巨大而深远影响,有助于推进党建价值引领与改革创新相融合,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伟大事业目标。

(二)政治建设统领意识更突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核心要素是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强调党的全面领导的极其重要性,并鲜明提出“两个确保”,即“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1]P64。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政治建设、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高度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发挥党的领导压舱石作用。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居于统领地位,体现党的自我革命与自身建设优良传统的沿承和主体自觉,党的二十大报告凸显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也反映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坚定决心,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指引。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的建设部分论述可以看出,既注重充分吸收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世界政党建设经验,又根据本国国情以及政治体制、发展形势特征确立中国特色的党建思路和制度规范,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确立政治纪律和规矩意识,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持续焕发蓬勃生机。与此同时,政治建设统领思想为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增进党内团结、提高战斗力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忧患意识更强烈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鲜明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居安思危,这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亦有明确论述,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图伟业,新征程道路上要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1]P26。

“备预不虞,为国常道”,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得以安身立命、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的内在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忧患意识尤为重要,它体现党未雨绸缪的远见和时不我待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6]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最开始部分便告诫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P1这一鲜明论述定下思想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道路上,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更需要全党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攻坚克难,积极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无论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强势反腐行动,还是提升基层民主质量、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都是基于憂患意识和针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回应,体现了党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作为的先进性。细致分析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建设论述部分贯穿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文字措辞表达上使用了“永远”“清醒”“风险”“亟待”“始终”“坚决”“生死存亡”等表征形势严峻的措辞,这赋予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建设强烈的忧患意识色彩。

(四)系统意识更显著

党的二十大报告最后一个部分主题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显然,新的伟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包含一定的要素结构及互动关系,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1]P21,以科学的理念和系统的思维,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报告有关党的建设论述中,更加强调顶层设计和支持保障的结合,体现出明显的系统观;在整体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方面,围绕政治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展开论述,确立了各方面建设重点和实践路径,党建思想与措施的逻辑关系紧密呼应,浑然一体,也体现出鲜明的系统思维,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提升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人民日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

[4]姜洁.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N].人民日报,2020-01-14.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6]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Abstract: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important conclusions on the issue of party building with profound thought,rich conten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and it is a classic document and action program of the party building theory and the governance theory of the Party on the new journey in the new era.Compared with the Report to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has made a new leap in the theoretical exposition on party building,and put forward many innovative conclusions in the aspect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overall layout,governing ability,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cadre team construction,basic-leve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anti-corruption and supervision.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exts of the two reports,we can have a look into the new contributions made in the field of party building by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This is helpful for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new thoughts,new viewpoints and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journey to promote the new great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ing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party building of Marxism adapted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fully grasping the Partys consciousness of self-revolution,consciousness of political building,consciousness of danger and consciousness of historical initiative,and strengthening and consolidating the Partys long-term governance capability.

Key words: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Report to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party building;theoretical innov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

(責任编辑:钟亚玲)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党的建设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