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套养不同密度黑斑蛙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初探

2023-06-04 06:59李兴华陈展鹏蔡正军邹彩琼张中南张文超丁凤菊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套养黑斑速效

李兴华,陈展鹏,蔡正军,邹彩琼,张中南,张文超,丁凤菊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随着人口的增加,中国农业正面临着资源约束加剧和农民增收困难等难题。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Oryza sativaL.)种植与水产或水禽动物养殖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1],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稻田产出效益[2]。稻蛙共作是指稻田经过改造后养殖青蛙并种植水稻,青蛙和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是一种新型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中国稻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3]。稻蛙共作模式中,青蛙的活动可疏松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打破封固在土壤表面的胶泥层,促进水稻根系呼吸、生长和对土壤养分的吸收[4]。周雪芳等[4]的研究发现,稻田养殖青蛙可显著增加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稻田土壤中难溶性磷的转化和利用,提高稻田土壤肥力。鲁艳红等[5]的研究表明,青蛙活动可刺激水稻茎秆和茎基部,使水稻生长更健壮。稻田养殖青蛙可显著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外观品质[6],增加糙米N、P、Mg 和Ca 的含量[7]。郭天荣等[7]的研究发现,稻田养殖青蛙会降低水稻有效分蘖数、结实率、穗粒数,造成产量降低23.45%。而谢洪科等[8]的研究则表明,稻田中套养一定密度的青蛙可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穗粒数和结实率。

稻蛙共作模式技术基本成熟,发展潜力巨大,是稻田综合种养产业中的一项新产业,值得深入探索。目前,关于稻蛙共作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探讨上[3,9,10],而关于该模式对水稻生长、稻田土壤肥力影响的定性定量研究却较少。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探究稻田套养不同密度青蛙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稻蛙共作模式推广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1 年3—11 月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30°27′N,114°5′E)进行,前茬空闲,土壤为沙壤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0~20 cm 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1.92 g/kg、总氮0.61 g/kg、全磷0.65 g/kg、全钾8.08 g/kg、碱解氮52.60 mg/kg、速效磷10.04 mg/kg、速效钾67.41 mg/kg、pH 6.92。

试验前对稻田进行改造。首先将稻田整理成200 m2(10 m×20 m)的12 个小单元;随后,对每个小单元筑埂、开沟等,技术参数见图1;之后,田埂内用聚乙烯网片设防逃设施,埋入地下0.2 m,地上部分露出1.0~1.2 m;最后,试验地四周用高1.0~1.2 m 彩钢瓦建立防蛇、鼠等设施,彩钢瓦外围插接高2.5~3.0 m 的支撑杆,支撑杆上部用铁丝连接,铁丝上方架设防鸟网。

图1 稻蛙共作模式田间改造技术参数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为优质中稻品种鄂中5 号,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供;供试青蛙为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幼体(蝌蚪),购买自当地养殖场。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不同黑斑蛙投放密度为试验因子,蝌蚪投放量分别为150 万尾/hm2(D1)、225 万尾/hm2(D2)、300 万尾/hm2(D3)和375万尾/hm2(D4),共4 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 次,共12 个小区,小区面积200 m2(10 m×20 m),随机排列。

1.4 试验管理

试验于2021 年3 月26 日按设计密度投放蝌蚪。蝌蚪养殖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500 g/d 蝌蚪专用配合饲料的标准定时投喂。5 月20 日左右80%蝌蚪变态上岸,停止投喂饲料7 d,之后使用含有36%动物蛋白的青蛙专用配合饲料进行饲喂,日投喂量为体重的8%~10%,每天早晚各投喂1 次。9 月底停止投喂饲料,成蛙开始冬眠。

试验于2021 年5 月17 日水稻播种育秧,6 月15日移栽,株行距30 cm×40 cm,每穴5 粒谷苗。试验期间不施肥、不打药,其余管理措施按当地常规栽培方式进行。各处理于8 月31 日左右始穗,10 月5 日左右收获。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收获前1 天,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15 穴,测量株高,调查单穴有效穗数,之后取5 穴分穗进行考种,包括穗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等,并计算结实率。收获时,各小区单收单打,晒干后(13.5%含水量)称取稻谷产量,折算得到单位面积产量。

于10 月12 日(种养后)在种稻区取耕层土壤(0~20 cm,按图1⊕所示位置),带回实验室,风干、过筛,测定pH 及有机质、总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应用SPSS 20.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 多重比较检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数据均以平均值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 可知,随着稻田套养黑斑蛙密度的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P<0.05),D4 处理比D1 处理增加41.7%。D2、D3 和D4 处理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D1 处理(P<0.05),其中D4 处理产量最高,比D1 处理增产41.6%。稻田套养不同密度黑斑蛙对水稻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但随着稻田套养黑斑蛙密度的增加,水稻总粒数呈增加趋势,与D1 处理相比,D4 处理增加13.0%。

表1 稻田套养不同密度黑斑蛙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随着稻田套养黑斑蛙密度的增加,稻田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各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表2)。除稻田土壤总氮含量外,稻田套养黑斑蛙密度对稻田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其他养分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D3 处理土壤pH 显著高于D1 和D2 处理(P<0.05),D4 处理土壤有机质、总磷、总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D1、D2 和D3 处理(P<0.05)。

表2 稻田套养不同密度黑斑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除D1 处理外,与试验前相比(数据见试验地概况),种养一季结束后,稻田土壤pH、有机质、总氮、总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幅为2.3%~89.0%,而总钾和速效钾含量降低,降幅为6.9%~24.4%。

3 小结与讨论

稻田中套养一定密度的青蛙可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穗粒数和结实率[8]。本研究发现,随着稻田套养黑斑蛙密度的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P<0.05),穗总粒数也呈增加趋势,这与谢洪科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条件下,随着稻田套养黑斑蛙密度的增加,水稻产量呈上升趋势(3 463.9~4 904.5 kg/hm2),但该产量远低于鄂中5 号的平均产量6 283.65 kg/hm2(国家水稻数据中心,https://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04578.htm),主要原因一是稻蛙共作模式需要对稻田进行改造,水沟等占用了水稻种植面积;二是稻蛙共作模式中,为了增加青蛙的通风透气性,水稻插植较稀,致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降低。

稻田养殖青蛙可显著增加稻田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稻田土壤中难溶性磷的转化和利用,提高稻田土壤肥力[4]。本研究表明,随着稻田套养黑斑蛙密度的增加,稻田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氮、磷养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与试验前相比,种养一季结束后,稻田土壤pH、有机质、总氮、总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幅为2.3%~89.0%,而总钾和速效钾含量降低,降幅为6.9%~24.4%。以上结果表明,稻蛙共作模式中水稻生产可不施氮肥和磷肥,只需施用适量的钾肥。

猜你喜欢
套养黑斑速效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全国黑斑蛙养殖者求助!反映销售及种蛙投放困境,希望尽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风尖浪口上的黑斑蛙:吃了一辈子饲料,为何还是“野生动物”?
花䱻亲鱼池塘套养培育及规模人工繁殖技术
不同杀螨剂对柑桔红蜘蛛速效与持效性防治田间试验
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
甲鱼仿野生高效套养技术
稻田套养龙虾助乡亲致富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山地果园红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