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有“方”,让语文写作更有“人情味”

2023-06-05 23:23周燕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在早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不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措施,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这样的习作课堂自然是冷冰冰的,难以触动学生的心弦。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需要优化小学习作课堂,让习作教学更有人情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8-0025-03

引  言

一个真正优质的习作课堂,一定是具有“人情味”的。这种“人情味”看似无边无际、无影无形,却深深地影响着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小学生群体本身比较活跃,如果课堂教学总是冷冰冰的,学生就会下意识排斥,学习效果自然难以保障。只有情感洋溢的习作课堂,才能让学生乐于写作、乐于分享。

一、趣味横生,彰显人情

(一)在快乐游戏中开展写作

弗洛伊德曾说:“当儿童处于游戏中,就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作家,他在创造一种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是在以一种快乐的方式定义世界。”小学生都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满足学生对快乐的需求。换言之,游戏意味着“快乐”。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想要构建充满人情味的习作课堂,教师需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堂,而游戏能让学生心生喜悦。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又能让学生乐于写作[1]。

例如,在“习作:猜猜他是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小游戏。首先,教师选择了一些有趣的动画形象,如喜羊羊、孙悟空、光头强、哪吒、猪八戒等,然后根据这些动画形象的特征设计相关的线索。例如,针对猪八戒,教师设计的线索是“黑脸短毛”“长嘴大耳”“贪吃好睡”“九齿钉耙”等。之后,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游戏。游戏规则非常简单,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线索,学生根据展示的线索猜一猜它描述的是什么动画人物,猜对的就可以得一分,猜错的扣一分。在抢答过程中,课堂氛围越来越热烈,处处欢声笑语。有了游戏的基础,教师在展开本单元的习作教学时,就会更加容易。因为本单元的习作任务是让学生从班级中任选一位同学,试着用几句话描述对方,但是不能泄露对方的名字。在写完以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根据这段话猜出描写对象。从这一习作要求可以看出,它和学生之前参加的课堂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有了游戏的参与经验,学生在完成这一习作任务时就会更加容易,因为学生懂得抓住描写对象的重要特征。例如,对于个子高的同学,可以將其描写成“高大威武”;对于说话嗓门大的同学,可以描述为“声如洪钟”……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一边猜,一边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作品。当同学们听到那些稀奇古怪的描写语言,课堂笑声再次爆发,课堂氛围也变得热烈、和谐。

游戏是学生的第一生命,也是学生快乐的源泉。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习作课堂,首先是带给学生快乐的课堂。既然游戏能带给学生快乐,教师就应重视游戏。教师可结合习作目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这样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寓教于乐。

(二)在互动交流中激发创新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

精神,教师倡导学生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完成学习,

促使学生凝聚集体的力量,释放出最大的潜能,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轻松、简单。但是,在过去的写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认为习作是一个人的事情,只需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主题,再让学生自主创作即可。显然,这样的想法会让习作活动丧失乐趣,学生的写作热情也会大大降低。对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建互动交流的平台,请学生在小组内围绕写作主题进行探讨,以便碰撞思维,迸发出更多的火花,进一步生成习作的欲望[2]。

例如,在“习作:看图画,写作文”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建小组,促使学生集中小组集体的智慧,共同写出精彩的文章。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展示教材上的插图,并向学生设计“图画中主要呈现了哪些内容呢?”“他们可能在做些什么呢?”“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呢?”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对插图进行解读。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以互补为原则将学生分组。在分好组后,教师鼓励学生在组内尽情阐述自己的想法,以便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维,对插图进行创意性解读。在组内交流完毕后,教师再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阐述本组的想法,引起组间的沟通、互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借鉴他人的想法,进一步完善故事情节。这样,在进行习作练习时,学生便能够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地步,以便更加顺畅地完成习作任务。

显而易见,教师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创建互动交流的平台,能让学生通过互动的过程,接触更多的创意思想,对插图进行更加完善、更具创意的解读,以便学生在充满人情味的课堂上,萌生更多的写作思维。

二、增强感知,孕育真情

(一)情境触情,升华体验

人的情感往往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鲁迅先生曾说,“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而小学生本身单纯天真,有着极其丰富的情感,他们喜欢想象,但也容易被他人的观点影响。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上,想要构建具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教师可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习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制作成有趣、生动、形象的画面,还可以搭配一些撩动学生心弦的音乐,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例如,在“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提前搜集的短视频。这些短视频多数在一分钟以内,拍摄了各个有趣的地方。在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令人赏心悦目的水乡小镇,也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还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海滨广场,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书店……在观看这些视频以后,教师组织课上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哪个视频印象最深刻,同时想一想视频中的风景是哪一点吸引了自己。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认识到一个重要事实:想要将自己喜欢的地方推荐给他人,一定要突出这个地方的优点。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城市书店,因为城市书店的环境干净、整洁,而且具有强烈的北欧风格,特别令人放松;有的学生喜欢水乡小镇,因为它有着典型的江南特色,就像水墨画一般让人流连忘返。接下来,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例文,并告知学生具体的写作注意事项。等学生开始写作时,教师又为学生播放班得瑞的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完成奇妙的写作之旅。

一个有“人情味”的习作课堂,必定可以触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习作练习。

(二)实践导情,智慧感受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由此可见,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写作文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观察生活,增加实践机会。为了增添习作课堂的“人情味”,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学生发现新风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带着情感去体验身边的世界。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还能让学生言之有物。

例如,在“习作:生活万花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写作思路。但是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非常局限,一般都是围绕学校生活展开。既然这篇习作的主题是“生活万花筒”,强调的自然是生活的包容性、多元性和丰富性。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于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不愿意做出改变,不愿意深入生活去观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有趣的小事,根本写不出有趣的生活经历。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一”任务,即每天外出散步一小时、每周进行一次大自然徒步、每个月学习一项新技能。通过外出散步和大自然徒步,学生将在不经意间收集到很多真实的素材。学习新技能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当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在写作时就不会陷入困境。而且有了真实的经历,学生的作文也会更加有血有肉。

一个有“人情味”的习作课堂,必须是以情感为核心导向的。想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需要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因为情感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当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就能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写作时自然妙笔生花。

三、聚焦个性,鼓励写作

(一)激扬个性,提倡真实

大多数小学生并不喜欢写作文,也不喜欢上作文课,那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机械化,在写作方法以及技巧上投入过多时间,将本该充满创意色彩的作文课变成单纯的“技能课”,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任何的快乐,也体会不到写作的趣味性,逐步丧失写作的兴趣。想要构建更具“人情味”的习作课堂,教师一定要激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写出“真”作文。

例如,在“习作:奇妙的想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用谈话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此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小真的头发可以钓鱼,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也可以当晾衣绳。现在,就请你们和我一起登上‘奇思妙想号,在想象的世界里任意馳骋。你们,准备好了吗?”接下来,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经典的指印画。当学生看到这些有趣的图案时,眼睛瞬间变得亮晶晶的,很明显这些图案吸引了他们。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很多学生,他们根本没看出来这些图案是由指印随机构成的。在这个环节过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让学生就像刚才的指印画一样,试着将这些词语重新组合,设计一个有趣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意设计,不论多么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尽管学生的想法还很稚嫩,但这样的写作课堂遵从学生的本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一个真正有“人情味”的课堂,一定是激扬个性的课堂,提倡求真的课堂。尤其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与其让学生学习各种各样的技巧,不如让学生保持真我,写出真个性,写出真想法,这样的作文课才是有意义的。

(二)挖掘亮点,肯定赞扬

每个学生所写的文章都彰显了个人的魅力,在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后,许多教师会直接将学生的作文收上来,站在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殊不知,过于冰冷的点评方式,难以让学生从教师的评语中收获成长的养料,保持用习作表达所思所想的动力。同时,教师的精力有限,难以时刻保持高涨的热情,细细钻研每一篇作文,分析其中的亮点。对此,教师应当一改以往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作文。随后,教师再创建师评、互评等活动,使每篇作文中的亮点都能够被发现,以便学生在充满人情味的评改氛围中保持写作的动力,继续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例如,在“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植物进行描写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建“展我风采”的平台,请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作文。随后,教师引入互评的活动,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写上评语,如“这篇文章中对植物的观察非常仔细”“这篇文章中使用的语言非常精简、优美”等,促使每名学生都能从同伴的视角,发现自己文章的闪光点。之后,教师再从专业角度对每篇文章进行赏读和点评,找出每篇文章的亮点,进一步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写作练习中继续发扬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如此,在极具人情味的习作评价活动中,学生也能意识到自身的进步,从而坚定写作的信心。

教师主动改进以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环节,并鼓励学生挖掘文章中的亮点,能让每名学生从评改环节获取习作的动力,从而在富含人情味的学习氛围中,调动写作的积极性。

结  语

综上所述,早期的习作课堂之所以不吸引学生,就是因为欠缺了一点“人情味”。“人情味”看似无影无形,却影响着每一名听课的学生。教师只有回归初心,愿意遵从学生的本心,给学生提供自由的书写空间,解放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黄春蕾.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21(19):135-136.

黄淑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1(23):76-77.

作者简介:周燕(1979.3-),女,江苏苏州人,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一级教师,硕士学位,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