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23-06-06 13:24黄晓宇
求知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立德树人

摘 要:中小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与社会阅历的变化,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学校应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挥教育作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在习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高中阶段,学生课业压力大,易产生紧张等情绪,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势在必行。本文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研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期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黄晓宇(1990—),女,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明确指示。为贯彻其精神,中小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原则,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进一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就目前来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有不规范之处。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所研究内容的新兴科学,其观点与结论,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以高中为例,研究积极心理学在其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意在突破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带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即在高中階段展开,以高中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中阶段,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学业压力较大,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影响其身心发展状态,使学生出现敏感、社交回避等问题。对此,学校绝不可忽视,要通过个别辅导、集体教育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接纳、调节自我,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其实现知识水平与心理的协同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人才[1]。

(二)积极心理学

受人本主义思潮影响,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这也是在传统心理学研究片面化的客观事实背景下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必然。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认为以上三要素是增进人类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繁荣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高中将其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二、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国内外已有研究与实践表明,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缓解学生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立足于更加积极的人性发展层面研究心理问题,引导人们关注生活中阳光、积极、充实的一面。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和生活中的收获,讨论自身的进步,同时依据学生需要,丰富其课余生活,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而在某种意义上,学生从“有压力”到“低压力”“无压力”的过渡过程,亦是其身心健康发展过程。

(二)改善学生心态,促进和谐人际交往

积极心理学立场上,作为拥有独立意识的人,高中阶段的每名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应用积极心理学,教师可以将学生都视为有待打磨的宝石,并向学生传递该观念,一边改变部分学生妄自菲薄的习惯,一边提示其他学生关注他人优点,纠正其“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这样,学生心态改变,学会在正视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能够有效促进其人际交往,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而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学校、社会、家庭生活中充分感受到幸福,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和体验;②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③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环境中。

综上所述与已有研究,应用积极心理学要素加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立足于学生现状,发挥学校主要力量;二是要联系社会和家庭,构建“三位一体”机制;三是要从学生情绪、体验、人格特征、成长环境多个角度切入,采取“多管齐下”策略。下面,笔者将联系实例说明具体路径。

(一)营造校园氛围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有一句名言:“环境改变的程度越高,则人格改变的程度也越高了。”一语道破了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作用。越是积极、健康的环境,越有助于塑造乐观、向上的人格;反之,越沉闷的环境,越不利于人格的培养。因此,为使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校要努力营造校园氛围,让学校不但有“书卷气”,更充斥积极的心理健康气息[2]。

例如,设置“榜样长廊”,利用走廊空间,张贴拥有积极人格、健康心态的模范人物故事,如“一诺千金的季布”“守信好学的宋濂”“超然潇洒的陶渊明”等,让学生在必经之路上,了解他们的人格和心态,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促进心理健康。再如,构筑“墨香读书室”,投放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并组织学生参与环境布置,如悬挂写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表现积极人生态度名言的海报、对联、条幅。学生先在环境布置中形成积极情绪,后在自主阅读中学习积极思想,有利于其心理健康。

(二)完善课程体系

虽然教育部门始终强调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但仍有少数学校没有对此形成足够的重视,没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以至于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缺少抓手,难有突出成效。由此,足见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完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之关键作用。学校可以在使用统一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基础上,借鉴外校经验,聘请社会知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联合多方力量编写校本教材,构建“双教材”教学机制。之后,依据学期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时,确保学生每周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学习。

必要时,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健康测验活动,根据课程进度,组织学生作答心理健康案例分析题目,从中判断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分析学生潜在心理健康问题。而后,根据测验结果,对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做出科学调整,让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需求,帮助学生摆脱当下迷茫与困惑。

(三)培养专科教师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一观点,在落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同样适用。唯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做好高水平的教育,在更高站位上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3]。因此,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将“心理健康”视为一个独立的科目,培养专科教师,落实“专师专教”政策,避免出现其他学科教师代课情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例如,广开招聘渠道,聘请具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专业教师,定期邀请社会知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到校指导工作,加大在校教师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研,研究积极心理学,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使教师与时俱进,持续提高其教研、教学能力。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定期举办教学能力考核活动,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客观评价教师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指导教师修正教学问题。对于部分教师,学校还可以设计“一带一”“一带多”帮扶成长计划,选派骨干力量指导其他教师,带领其他教师实现共同成长。这样,教师队伍整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及时、最科学、最系统的心理健康帮助,能使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建设咨询教室

预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动向,但是受某些因素影响,部分学生不能在課堂或班级里勇敢打开心扉,与教师倾诉心理健康问题。对此,教师可以牵头建设心理健康咨询教室,利用学校空教室,为学生开辟一个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空间。同时,制订清晰的咨询室使用规则,保证在同一时间内,只为一名学生提供咨询,并对咨询内容严格保密。这样的咨询环境,可以有效减轻学生倾诉问题的心理压力,学生勇敢地走进咨询室,与教师倾诉自己近期产生的困惑,描述心态、情感等变化,得到恰到好处的帮助,无疑会促进其心理健康,有利于其塑造积极人格[4]。

此外,为使咨询室始终能够服务于学生,不仅可以让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处理咨询工作,还可以在社区、社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招募志愿者,开发“电话咨询”“短信咨询”“微信咨询”等服务。学生无论何时走进咨询室,无论选择何种咨询方式,都能有如沐春风之感,有醍醐灌顶之收获。

(五)丰富特色活动

依据积极心理学内涵,为使学生生活在积极环境中,主动关注生活中充实的一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或心理健康课程活动契机,组织丰富的特色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游戏等,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参与活动,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甚至在活动条件允许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索积极心理学,与学生一起走进积极心理学深处,研究人性中的积极品质。

例如,在“旧物竞拍”游戏中,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介绍游戏主题,让学生整理个人旧物,为其定价,准备拍卖。拍卖时,师生可以模拟拍卖会情境:教师扮演拍卖主持人,代表委托人报价,竞买人持号应价,拍卖主持人连续三次询问再无应价时,击锤确认,拍卖成交。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接近真实的竞拍游戏过程,引导学生展开以下思考:参与竞拍时,我最看重的物品价值是什么?竞价时,我是真正需要这个物品,还是想要超越某一位竞价人?此番思考,直指学生价值观与人际交往观。因此,学生既能得到游戏之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形成积极情绪与体验的同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际交往态度。

(六)组织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充实的一面,还可以直接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对此,学校可以沟通社会相关单位,由教师带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5]。例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带领学生到访养老院或社区特殊家庭,看望孤寡老人。为使活动顺利展开,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制作爱心礼物,准备暖心表演,制订“陪伴孤寡老人的一天”计划。学生与孤寡老人用心交流,自然而然地尊老,理解陪伴亲人的重要意义,深化了学生的亲情、感恩意识。对老人们保持最大的善意,是心理健康表现之一。再如,举办“社区运动会”,学生与社区居民各分成一队,参与体育比赛。学生从常规运动会“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更有效地培养其团队观念和集体责任感。强化合作意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有助于学生积极发展。

(七)指导家庭活动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还需要家长去发现,去解决。除学校外,家庭也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表现,从中分析其心理状态,是制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使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取得更理想的实践效果,教师还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观念,指导学生家庭活动。

例如,通过微信与学生家长沟通,向其解释积极心理学理论,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帮助家长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之后,请家长观察学生家庭生活表现,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将问题及时向教师反映。教师可以一面为家长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一面记录学生问题,调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八)运用积极评价

积极心理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每一个人,认为每名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以此为指导的积极评价,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举足轻重。每位教师都应在评价学生时,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态度。同样,家长也要形成积极的评价习惯。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学习积极心理学24项积极心理品质的品质目标及可操作特征:有创造力、有好奇心、思想开放、热爱学习、有洞察力、真诚、勇敢等,以便准确把握评价方向。

例如,针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选取其真诚、勇敢、有创造力等品质进行评价;针对易形成思维定式的学生,以其热爱学习、有坚持力、谦虚、自律等品质为切入点,实施积极评价。

结语

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心理学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应勠力同心,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完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构建积极环境,使其关注阳光、积极、充实的生活,形成积极情绪、体验与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朱建芳.积极心理学导向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3):98-99.

沈宝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J].读写算,2021(11):35-36.

郑银鹤.基于积极心理学探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试题与研究,2020(31):158-159.

张莹.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分析[J].高考,2020(24):59.

罗杰.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路[J].新课程,2020(11):234-235.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