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路径研究

2023-06-06 11:45葛晶
辽宁经济 2023年1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组织化提升路径

葛晶

〔内容提要〕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生产分工与协作的载体。改造和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是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沈阳市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存在组织化水平较低、农业供应链物流不健全、农业空间链布局与效应有待完善、产业加工链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沈阳市要在高位谋划“数字链”、融合发展“价值链”,龙头培育“優势链”、强化管控“标准链”等方面加以努力,通过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化;提升路径

注:本文受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沈阳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Y202227Y)资助,为农业经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任务要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竞争逐渐由原来的企业和产品之争转变为产业链的竞争。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的内涵、功能逐渐在发生变化。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指出要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中央一号文件从2018年至今,已连续5年对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提出具体要求、作出安排部署。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已成为现阶段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的有力抓手。

一、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纵向将产前、产中、产后贯通,横向与二、三产业融合,使各个环节、各个主体、各种要素链接成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农业全产业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66900亿元,占GDP比重达16.47%。在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构成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是48606亿元和40263亿元,合计占比为53.2%,这充分表明现代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推动农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是实现农业从抓生产向抓链条、抓产品向抓产业、抓环节向抓体系转变的必经之路,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二、沈阳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优势

1.资源禀赋独特

沈阳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2021年沈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4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在东北三省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大连。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6.3亿元,同比增长4.2%。沈阳农业资源丰富,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418.6万吨、水果产量117.2万吨、蔬菜总产量390.8万吨,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充裕的原料资源。沈阳现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家,占全省14%,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39家、市级150家。按行业分类,种业3家、种植业14家、畜牧业19家、水产业5家、加工业160家。在龙头企业中,科技型企业40家,占19.9%,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已经形成。目前,沈阳市各类龙头企业共计带动农户高达50万户,农户从农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增收转变,仅加工链条内获得的收入就已达到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2.营商环境优异

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激发市场活力。按照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要求,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补短板、锻长板、树样板,全面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提质提效。在2020年和2021年的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沈阳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入选的标杆城市。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对沈阳市市场监管“商事制度改革”和“推进质量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给予督查激励。为进一步提升营商治理能力水平,沈阳计划于2023年建成数智营商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以监测端、政府端、企业端、产业端四位一体的方式打造沈阳营商环境新品牌,系统性、全面性、数字化地优化提升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3.消费市场广阔

2022年初,沈阳市常住人口91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4.7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4.97%;乡村人口137.04万人,占15.03%。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沈阳市场潜力巨大。在消费市场方面,随着人口数量和结构、收入水平以及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对农业、农产品的消费逐渐从初级、低端转向多样化和品质化,这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和无限商机。同时,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它既是我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通向东北亚,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后疫情时代,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将持续深化,这也为沈阳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潜在市场。

4.政策措施支持

按照优化结构、培育主体、分类提升、融合发展的原则,沈阳市制定了《发展提升五大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2021—2025)》,对沈阳优势产业进行细分,重点发展稻米、畜牧、渔业、蔬菜、花卉五大产业链,为促进沈阳市农业产业链提升和农业产业聚集发展,2022年,沈阳市财政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专项资金0.85亿元用于五大优势农业产业链提升计划,从政策上对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予以支持,不断推动“原字号”产业升级,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此外,沈阳市农业农村局还积极推动产业链建设和产业内循环,搭建全市农业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全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产业项目对接平台、产品检测及技术研发平台。制定《沈阳市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协调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由主管市领导任链长、县区主管领导任执行链长、重点龙头企业为链主的市县协同、企业带动的产业链发展推进机制,探索协调发展、统筹推进的工作模式。

三、沈阳农业全产业链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组织化水平较低

一般而言,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需要依靠产业化主体的力量,例如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协会等,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不断提升市场吸纳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沈阳真正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还不够多,影响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组织化水平较低。在20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足40家,占比约20%,而总部位于沈阳的企业仅有10家,其余均为外埠企业在沈阳的子公司。经营主体规模小、层次低,资源整合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2.农业供应链物流不健全

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物流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速度和品质。但是受基础设施落后、信息系统不健全等原因的影响,再加上现有农户缺乏产业化、专业化的运作意识,这就使得沈阳现有农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成本较高,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和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力减弱。

3.农业空间链布局有待完善

由于现有农业产业协作配套水平较低,沈阳尚未形成有效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发展态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普遍较短,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推进机制尚需发力,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引领产业提质增效升级转型的环节发展滞后,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整体较低。农业产业链的粗放式发展和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品质化发展不足。

4.产业加工链附加值较低

要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必须不断拓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沈阳农业产业加工链目前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数量少,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呈现出“头重脚轻”的态势,即产业业态主体仍停留在农产品初级加工的水平上,据统计,全市主要农产品一次性加工占比在70%到80%,加工形式多为初加工或半成品,二次以上的深度加工占比仅为20%,多数处在产业链前端或中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沈阳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路径

1.高位谋划“数字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现代化农业的本质是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依托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技术改造,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沉淀,打通产销壁垒,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整体效率。在产前环节,进行生物育种、信息化培育,利用多源数据信息,指导农户如何进行科学种植;产中环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科学进行种植监管、长势与旱情监测等,对生产进行全过程监控;产后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市场供求,制定销售策略,进行仓储保鲜、冷链运输配送等。将产业链数据化,将产业相关要素聚集化,将产前、产中和产后紧密结合,实现农业产业链供需两端的高效匹配,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构建农产品产销生态圈。

2.融合发展“价值链”,拓展产业增值空间

要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就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沈阳地区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以开拓农业产业增值空间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要深入实施农业深加工提升计划,拓展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开发特色化、多样化和品质化的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尤其是要培育和建设一批“土字号”“乡字号”,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品牌溢价。推动建立农产品仓储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交易平台,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积极开发农业的文化功能,实施特色旅游项目,推动农业生态价值转化。通过建立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农户生产,农产品加工、仓储、营销和销售协同运作,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鏈。

3.龙头培育“优势链”,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因此,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就要促进各类主体之间的合作,健全农民与新型利益关系的联结机制。以市场化的方式使农户参与到农业全产业链分工中来,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有机衔接。按照“打造龙头、创立品牌、农户参与”的工作思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改变农业产业小、弱、分散的现状,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让更多农户享受到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带来的增值收益,实现收入稳定增长,切实提升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

4.强化管控“标准链”,提高农业竞争优势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部署要求,要切实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立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通过完善修订产地环境、品种种质、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包装标识、分等分级等关键环节标准,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尤其是确保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信息全流程可追溯,以农业生产的高标准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协同推进机制,促进国内标准与国外标准全面接轨,提升农业整体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组织化提升路径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添加剂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复合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复合蛋白原料组成对挤压组织化产品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