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

2023-06-07 23:15王志兵
文理导航 2023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王志兵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开始转型。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元化的策略优化备课、施教、拓展等环节,让道德与法治课堂轻松走进新课改的时代,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享受成长的乐趣,领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和精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新课标的提出为教师设计教学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在初中教育阶段,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将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到课堂中,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优化,推动优质课堂的形成。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利用黑板、粉笔开展教学活动,致使课堂教育的资源相对有限,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起来。所以,在现阶段,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为信息技术寻找更多的安身之地,为优质的教学策略寻求立命之所,转变传统教学形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趣味性和创意性。

一、完善教育准备,奠定良好基础

备课环节是学生进入一节课的大门,在备课中,教师会解读教材、解构学情,同时,也会安排其他教学的细节,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更好地提升整体教育品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过度参照个人的主观经验,进行重复性的备课,看似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则会增加教学的负担,使得教师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现状随时调整备课的内容,以至于备课环节的价值所剩无几。而网络中有许多同行上传的教案,无疑为教师的备课增添了新的资源,所以,教师应改变以往的备课方式,借鉴网络资源,进一步提升备课的质量。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中,教师便可以借鉴其他资源优化备课。首先,教师在网络中搜索“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教材分析,参照网络上的内容,教师再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法律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法治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价值”等。其次,教师检索网络上的一些大数据报告,查看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生期望的学习方式,以便对学情进行精准把控。紧接着,教师搜索网络中的教案,结合相关的教学设计,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指引。在准备教学设计时,还可以观看一些公开课视频,透过视频知晓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道德与法治教师以媒体为介,调整备课模式,可以提升备课质量,借鉴和整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创建出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内涵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强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

二、利用微课技术,丰富预习资源

预习环节是一项彰显学生主人翁地位的环节,与其他教育环节相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基本上完全依靠自己的理解建构基础知识,为授课打下基础。但是,在过去,预习素材单一,导致学生的预习质量不高,学生的知识视野无法得到拓展。而在信息化的教育体系中,微课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许多教师希望通过简短的微课,提高教育的实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丰富学生的预习资源,开拓学习思路。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发挥微课的作用,丰富学生的预习资源。首先,教师解读教材,指出重点施教内容。随后,教师基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等知识点,按照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情况以及课堂中的实际教学顺序等,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在微课制作好后,教师分发微课,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翻阅教材中,对规则存在的意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等知识有初步的掌握。这样,当学生进入新课时,能够基于积累的知识,紧跟教师的教育节奏,更加迅速、扎实地建构知识。

显而易见,教师以微课为媒介,填充学生的预习资源,能让学生的预习实效更上一个层次,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短小、精悍的视频中获取知识,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建直观情境,降低教学难度

抽象性是道德與法治课程的特性,当教师一味地进行灌输讲解时,学生会因为所学内容过于抽象,难以透彻地理解,更无法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而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使其可以成为抽象性教学内容的“消解器”“转换器”,为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知识。所以,教师要最大化展示多媒体技术的价值,做好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工作,以便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难度逐渐降低,学习的质量稳步提升。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将多媒体技术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化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难点。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中国诗词大会” 决战之夜的视频,并向学生提出:“你对中国古诗词感兴趣吗?”“你学习过哪些古诗词呢?”的问题,使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经历,主动将目光聚焦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感知。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呈现甲骨文的图文材料,促使学生透过图片中展现的灿烂文化,逐步感知中华文化的特点。而在为学生阐述文化自信的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我国的历史名胜古迹,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的视频,使学生透过直观的画面触动心灵,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争做美德少年。

不难看出,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形象,带给学生直观的视听感受,更好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补充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应用,将所学知识转化成技能。但是,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在讲解了教材中的知识后,很少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讲述生活中的内容,学生难以建立生活和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联。所以,教师可以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利用网络为学生补充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以道德与法治《建设美丽中国》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便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为学生补充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从小就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主动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等。在组织学生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后,教师为学生播放之前制作好的短片,补充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在补充的视频中,学生能够通过图文、纪录片等,认识我国目前的基本国策,以及我国在建设美丽中国中所做的措施等,从而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基于补充的网络资料,学生也可以把握我国的国情,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份子,要主动地参与社会事务。

上述案例,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补充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走在时代的前沿,了解我国的国情,延伸学习的境界,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五、引导自主检索,强化解决能力

掌握对问题进行解构和解答的能力,能让学习活动增添实用色彩,让学生发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价值,从而注入学习动力。然而在初中教育阶段,很多教师设计了问题后,学生难以回答。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直接告知,必定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求答案,并鼓励学生分辨真伪,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追求民主价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请学生将网络资源看作“智囊团”,为问题寻求答案。具体来说,在课堂中,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民主的价值及其实现,我国的民主进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等内容,为学生有效应用本节课的知识铺垫理论基础。随后,引导学生应用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向学生提出:“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思想源头是哪里呢?”“新型的民主是怎樣的民主呢?”等问题。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基于基础知识进行解答,对此,教师请学生在互联网的检索框输入问题,以便透过网络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结合自己的认知,给出答案。紧接着,教师再为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答案,实现思维的碰撞,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将现代教育资源当作寻求答案的途径,能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再无措和迷茫,有效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挖掘知识背后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引入合作活动,提升教学成效

合作活动的优势,使其常伴学生左右,这一活动期望学生在与同伴的相互协作中,共同深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建构道德与法治知识。但是,在过去,许多教师只关注了合作活动的“形”,即直接为学生搭建小组,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缺乏对活动细节的关注,导致许多小组的合作活动没有价值,学生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加大。对此,为了真正地展现合作活动的优势,在分组前,教师也要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分组,以便更好地集中集体的力量,助推学生合作意识的滋长。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保障宪法实施》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将合作活动当作桥梁,带领学生跨越学习的“大河”,使学生深入理解实施宪法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先设计“你知道宪法在我国的地位吗?”等问题,以便结合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判断。随后,教师便以此为依据,科学地搭建小组,促使各小组内既有对宪法地位等知识了解较为清楚的学生,也有稍微差强人意的学生。在分好组后,教师再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至上”等内容,为学生设定合作学习的任务,促使学生基于相互探讨的方式,共同攻克学习的难点,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巡视,当小组内的交流遇到瓶颈时,教师要站在专业角度,为学生提出建议、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合作活动变得更加顺畅。

合作学习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常客”,然而,过去的合作学习活动存在不足,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始终与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对此,教师主动地优化合作活动的细节,能最大化释放合作活动的价值,促使学生真正地基于相互协作的方式,深度建构道德与法治知识。

总之,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依据。在当下,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策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要为现代教育资源寻找落脚点,对陈旧的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以便创建新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全面、精准地把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雪莲.互动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0(34):11-12.

[2]蔡学之.实境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的浸润范式[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20(12):53-56.

[3]盖永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黑河教育,2020(12):32-33.

[4]毛彩芳.新学情下,道德与法治课“教”与“学”如何落地开花[J].中学课程资源,2020(12):23-2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