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鉴赏能力优化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3-06-07 03:54马冬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价值意义有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冬艳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人们重塑自我的过程中,给予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学鉴赏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价值意义重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素养。本文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发展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教育方法和措施,着重探讨了文学鉴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价值,并深入思考今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路径与意义。

关键词:文学鉴赏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价值意义 有效路径

文学是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文学素养的体现。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审美能力,在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之间,起着纽带作用。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体会其中的语言,感受文学思想的魅力。从中国传统文化思考过程中,有效引领人们文学鉴赏能力提升,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提高文学鉴赏价值,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中华传统文化有凝聚之美,将中华传统文化于个人、他人、人与自然有机的结合,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社会稳定的支柱。中华传统文化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由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多元思想相互包容、融汇而成的一个整体。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理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发展的凝聚性、民族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人们重塑自身价值观的过程中,给予人们强大的精神动力。将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提升实现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素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文明、风俗、精神的综合文化,其在民族历史上所呈现的观念形态、思想文化内涵相当明确。通过文学鉴赏来深入了解、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提,最大限度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言研究水平,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价值意义内涵。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的心理,以创新的精神,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大审美教育力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创造力的总和,是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具有时代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通过不同文化形态来展现的各种精神、文明、风俗内涵。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反映民族风貌与特质的文化内容丰富,不但代表了民族历史中的各种观念形态、思想文化,同时代表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明结晶。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属于核心文化,孟子、老子等等的传统中华文化经历了长期历史发展积累了大量文化底蕴。本文通过上述内容展开讨论,深入思考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价值[1]。

二.文学鉴赏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对于我国文学历史发展意义非凡。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根”。传统文化是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研究,需要研究者的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从简单阅读某些记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进行研究,从多个维度提出目标,即理解与鉴赏,在阅读某些记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書籍来分析深入传统文化书籍内容,思考其中的词义、句义以及整篇文章的主旨内容,读懂整篇文章或整部书籍,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如果文学鉴赏功底深厚,写作手法、文章结构以及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方面也会相当深入,在恰当记载某些评价内容过程中,也能做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研究,读懂记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著作、资料内容,做到细嚼慢咽,而并非囫囵吞枣[2]。在文学鉴赏中,仔细阅读材料,找准关键词和关键句,理解著作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记载的文字美感、字里行间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同时思考阅读著作语感内容,概括相关信息。在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记载著作内容过程中,分析文言文中的汉字与词句内容,思考其本质区别,同一语词在不同语境有不同涵义。结合文言文分析中,思考其语感较强内容,顺利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基础。文学鉴赏能力也体现在对文章的反复朗读中,在结合鉴赏的文学作品数量过程中,需要保证结合阅读某些作品过程中,思考脑海中所浮现的相应场景。逐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结合文学作品内容分析其知识能力体现,有效提高鉴赏者的语言感受能力,基于同样内容反复阅读。通过有声朗读过程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对作品的价值理解,提高鉴赏能力,积累经验内容。结合文学鉴赏能力分析朗读文章、理解文章能力过程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无价瑰宝。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考验以后,历史文化底蕴愈加浓厚,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有必要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思考文学鉴赏能力过程中,结合文化的基础上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夯实基础[3]。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思想启示,是中国屹立于世界舞台的能源储备,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底蕴。

三.文学鉴赏能力提高的有效路径

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是相当有必要的,它是重要前提条件,它希望人们都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确保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有效路径展开分析: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提升自身文学鉴赏能力,就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深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结合日常学习生活,保证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来提高自身文学知识储备。在阅读过程中,要大幅度提高学习者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感知能力,加强阅读语感。鼓励学习者积极阅读某些课外优秀著作过程中,需要借助一些教学辅助设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影音教学辅助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能力。通过大量文学作品,客观反映某些社会现象、生活景象以及人物思想行为特征,并在文学鉴赏过程中准确把握某些关键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思想分析内容,体会作者在人物关系方面的描述技巧手段。结合阶段性组织学生展开主题讨论、读后感交流会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演讲过程,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演讲任务,查阅相关文学作品内容,增加学习者在课下的优秀文学作品阅读量[4]。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需要更多渗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思考其价值意义内容,利用教育教学手段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分析,激励学习者深入到文学作品知识内容学习过程中,全方位拓宽学习者视野,增加他们学习、阅读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保证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作品学习能力及综合文学素养,特别是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合理运用文学作品,优化传统文化渗透内容过程中,也希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基于综合性学科教学过程分析人文性质鲜明内容,承载丰富文化内容。在结合文学作品渲染中华优秀传统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确保学生能够在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基础上也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5]。

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过程中面向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主动性,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思考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保证科学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二)引导学生豐富想象力

引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主要通过文学作品创作来激发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意境以及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情感来展开研讨,建立审美情趣的特殊载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想象能力。具体的语境中感同身受分析情感共鸣过程中,基于不同类型的文学著作来指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确保学生能够领略优秀文学作品的万种风情[6]。

在中国古代,人的思维是长期受到直观性动作、思维影响的,所延伸的情感、经验内容都具有一定局限性。中国古代社会人群思维抽象,其所发展的古代文学文化颇为璀璨,但也往往拘泥于经验[7]。这种“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境界也深刻影响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思维方式,使古代人津津乐道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独特价值观中。用现代理念解读就是将直观性完全建立于思维经验基础上,并不依赖对客体的分解与剖析,而是强调通过演绎、归纳等等逻辑思维来推出结论,即一种主观直觉判断能力的体现。

从文学鉴赏角度来看,基于直观性的古代文学作品,其鉴赏思维模式表现特殊,对于文学的创作与解读多源自于古代人最初的直觉思维。这些都让文学创作中的某些比喻方式有所虚化,甚至失去了其实际价值意义。而学生如果具备一定的学习鉴赏能力,对生活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这体现了一定的直观且内在的审美感觉。而这种直观性的思维模式虽然看似实际,但非常之玄妙,这就体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学鉴赏内涵,那就是鉴赏东方世界的神秘之处[9]。

(三)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阅读、鉴赏过程来分析文学作品文化内核,同时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内容。通过阅读量积累来实现质的飞跃,结合对比性阅读过程来分析文学作品内容,加深学生对所涉猎知识点的理解过程,阅读、分析、对比、判断相关内容,形成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与较丰富的文学鉴赏手段[10]。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量变引发质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储备。对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场景展开想象,体现阅读过程,建立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联动机制,提高文学鉴赏综合分析能力,确保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抒发真情实感,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整体质量[11]。

总而言之,文学鉴赏是人们深入了解、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其研究者需要深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研究工作中,以期待获得较为理想的、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了解到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可能被限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进度可能严重受阻。因此,深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基于文学鉴赏过程发现突破口,在文学鉴赏中逐渐探索、培养人的文学鉴赏能力,体现中国游戏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猎多个方面,中华历史文明在经过了长时间演化过程中就体现了各种思想文化内涵,其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特殊,具有相当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深入挖掘了各种地域文化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人们的精神支撑,因此通过文学鉴赏来科学合理研究传统文化内涵,利用多维思维思考传统文化,在当前、在未来传承的文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过程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研究层面上,体现其深邃的研究价值内涵[13]。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基础。文学鉴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与科技交融,创造良好的地文化氛围,提高审美情趣,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评论。达到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拥有知识迁移的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明、风俗、精神的综合文化,其在民族历史上所呈现的观念形态、思想文化内涵相当明确。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文学鉴赏来深入了解、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提,最大限度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言研究水平,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价值意义内涵。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的心理,以创新的精神,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大文学鉴赏和美学教育力度。

参考文献

[1]王璨.文学鉴赏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J].大观,2022(4):4-6.

[2]徐卉莹.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的结合[J].动漫先锋,2022(1):65-66.

[3]王绍燕.戏剧文学的鉴赏技巧分析[J].戏剧之家,2022(19):24-26.

[4]赵海霞.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传承研究——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J].语文建设,2022(9):后插6.

[5]马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性"解读——评《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上册)[J].语文建设,2022(16):后插8.

[6]李东园.学科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探微[J].江苏教育(教学版),2022(1):32-36.

[7]袁华勤.民俗文化解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中),2022(7):49-51.

[9]戴晔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文学教育(上),2021(1):116-117.

[10]徐媛.不可错过的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赏鉴——评《中国现当代散文戏剧名作欣赏》[J].语文建设,2021(18):后插5.

[11]王泽明.细化有效目标多元个性解读——《红楼梦》阅读指导方案[J].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2021(11):7-10.

[12]李秋芹.文化互鉴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创作对比鉴赏[J].大观,2022(8):37-39.

[13]韦晖.魏晋诗歌叙写及其特色鉴赏——评徐公持的《魏晋文学史》[J].新闻爱好者,2022(5):后插7-后插8.

猜你喜欢
价值意义有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