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

2023-06-07 08:19周海燕卢先群
老区建设 2023年2期
关键词:融入教学

周海燕 卢先群

[提 要]基于长时段与大历史观视角,“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经验总结,是纲要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关注点,与纲要课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融入的必要性极强。“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材,“三个务必”融入纲要课的价值高,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深化纲要课程体系建设。“三个务必”融入纲要课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动操作上,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多元教学手段,适时融入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师在课堂外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及时融入以入脑入心入行。

[关键词]“三个务必”;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

[作者简介]周海燕,豫章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

卢先群,豫章师范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井冈山与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人民观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价值研究”(22DJ13)

在2022年10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產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重要论断,“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三个务必”科学论断,是对1949年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发展,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道亮点。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关于“三个务必”重要论断,学界展开广泛讨论。一是关注其继承性与发展性:部分研究认为“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升华,有更丰富的广度和深度[2],部分研究认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伟大事业的深邃思考。[3]二是侧重分析其内涵:有学者认为“三个务必”是理论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结晶[4],有学者认为其是对理想信念、优良作风和精神力量的发展。[5]三是主张从实践方面加以践行:有学者提出将其融入在党员的学习教育中与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6],有学者提出要提升相关能力素养和完善制度体系等。[7]上述观点从不同维度分析了“三个务必”的理论来源、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较为全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已有研究在如何将“三个务必”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方面,略显薄弱,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以纲要课为例,论述“三个务必”融入的必要性、价值性与可行性,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一、“三个务必”融入纲要课的必要性

基于长时段与大历史观视阈,“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经验总结,与纲要课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是纲要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点,融入的必要性极强。

(一)“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经验总结

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与文明蒙尘,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萌生了新力量与新希望。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改变命运的百年征程,始终遵循“三个务必”,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回答了此两大发人深省的问题,亦坚持了“三个务必”科学理论。其一,初心无私与坚定,是中国共产党的内核所在。中国共产党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与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在苦难中开创辉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是工人阶级与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坚持天下为公、一心为民,坚持人民至上,从而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国运。其二,保持戒骄戒躁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优良作风。失败时,汲取教训,积蓄力量,继续奋斗;成功时,谦虚谨慎,总结反思,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自我革命,坚持党的建设,纯洁党的队伍,提高了战斗力,增强了凝聚力。其三,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中国共产党敢于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敢于同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敢于同一切反动派斗争到底。如,井冈山与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坚持游击战争,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三个务必”的典范。

(二)“三个务必”是纲要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关注点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组成部分的纲要课,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目标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推进纲要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一项关键举措。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是纲要课深入推动“三进”的重要理论。其一,“三个务必”是二十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博大恢弘,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是领航中华民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纲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主要包含有“三个务必”“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科学论断,是高校思政课重要的融入素材。其二,“三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实践证明,对“三个为什么”问题链的解答,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自井冈山与中央苏区时期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党内、国内与国际问题,艰苦奋斗,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范本,在革命与建设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三,“三个务必”是纲要课深入推动“三进”的重要理论。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和激励青年大学生明确使命担当,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将“三个务必”科学论断有机融入纲要课教学,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

基于长时段与大历史观视域,“三个务必”与纲要课程有着高度的耦合性,融入的必要性极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大势,凝心铸魂。

二、“三个务必”融入纲要课的价值性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材,故而,将“三个务必”融入纲要课的价值性较高。

(一)融入“三个务必”科学论断,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阵地之一,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

纲要课融入“三个务必”科学论断,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其一,“三个务必”夯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务必”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成长的经验、智慧与家国情怀,生动诠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融入的价值性很强。其二,“三个务必”拓展了立德树人目标的内涵建设。初心与使命,是守正固本;谦虚谨慎与艰苦奋斗,是培根立基;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是革命心法。融入“三个务必”既深化延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又提供了崭新的对标体。其三,“三个务必”有助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将“三个务必”融入纲要课中,教师要教会青年大学生坚守政治底线,培养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善于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斗争,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融入“三个务必”科学论断,有助于深化纲要课程体系建设

“三个务必”与纲要课程体系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教师应深度融入与适时挖掘,为青年大学生点亮理想心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及时融入“三个务必”科学论断,有利于完善纲要课程体系。其一,融入“三个务必”,可以为纲要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教师融入“三个务必”,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坚守纲要课程体系的政治底线,抵制不当言论或反动言论,及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引导,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站位。其二,融入“三个务必”,可以构建纲要课程崭新的教学体系。纲要课程的主题与主线,是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而此两大历史任务的实现,是遵循“三个务必”与“两个结合”等理论的结果。同时,纲要课程的研究对象、章节安排、重点难点等方面,皆可融入“三个务必”加以适当分析。其三,融入“三个务必”,为提高育人实效提供了新的理论载体。“三个务必”内涵丰富,既是对党的奋斗历程的总结,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完善与不断成长的概括,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理论载体,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意识,培养家国情怀,提高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帮助青年大学生立志成才。

纲要课融入“三个务必”科学论断,能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明确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点燃青春梦想,激励大学生与时代同向同行,将“小我”与“大我”融合,将个人理想汇合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帮助大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心,以提高立德树人实效。

三、“三个务必”融入纲要课的可行性路径

“三个务必”融入纲要课的可行性极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动操作上。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多元教学手段,适时融入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发挥纲要课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中的主阵地作用,是教师的新时代使命与担当。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纲要课教学,要在持续创新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采用多元教学方式,融入“三个务必”,落实“三进”要求。其一,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适时融入以提高育人实效。在教学中,应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学情需求,围绕学生的成长情况,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服务学生的成才目标,采用“师生同台”“双师课堂”与“一课多师”等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将“三个务必”科学论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赓续红色血脉,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与道德素养。其二,教师应采用专题式与问题链教学方法,及时更新与完善教学体系。何为初心,有无坚守初心,使命是什么,有无完成使命,有无保持谦虚谨慎,有无艰苦奋斗,是否敢于斗争,能否善于斗争,如何在新时代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等等问题,环环相扣,是对“三个务必”科学论断的深入发掘,适用于纲要课教学的各章节,有助于完善课程的专题式与问题链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导向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教师应善于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增强融入的实效。教师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以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线上课程,拓展纲要课的教学平台,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合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开发系列红色故事微课,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以丰富纲要课教学的内涵,以增强纲要课的时代感,以提高育人实效。

(二)教师在课堂外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及时融入以入脑入心入行

重视调查研究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纲要课要传承党的优良传统,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培根铸魂。

纲要课是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师适时融入“三个务必”科学论断,应创新多层级的实践教学形式,以铸魂育人。其一,教师开展课内课外的红色读本自主学习、红色家书诵读、红色文化演讲等活动,运用红色资源植入教学内容。纲要课教学团队应制订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与方案,明确育人目标、过程与细节等内容,以确保实践教学切实可行。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采用读原著,读红色家书与红色读本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演讲比赛,让学生触摸英雄先烈的内心世界,感受革命先辈付出的巨大牺牲,感触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引发共情,以激发大学生的敬仰与学习之情。其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制作“四史”微课视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青年大学生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主力军,亦是宣传好中国革命史的生力军。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关注点,开展线上线下微课视频制作竞赛,借助网络的红色资源整合功能,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辐射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安全观。其三,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调研与走读活动,促进学生将红色文化认知外化为执行力。纲要课教师应尽力挖掘本地或本校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调查研究与红色文化走读活动,在调研中找到融入“三个务必”的切入点,及时宣讲,让学生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与使命,加深学生对“三个务必”的理解,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功能,以实现红色资源的精神育人功能,以实现入脑入心入行,帮助学生做到知信行统一。

总之,教师融入“三个务必”的可行性路径,应坚持课堂与课外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的原则,应借助现代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大学生将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内化为认知力,以提升政治认同,以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

四、结语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是推进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政治读本,亦是推进纲要课教学体系研究的重要政治理论。

如何更好地將“三个务必”融入纲要课,是纲要课教学团队应深入探讨的课题,任重而道远。教师应明确使命与担当,应在融入的必要性、价值性与可行性上深度挖掘,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反思总结,以推动纲要课程体系的建设,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刘宗灵,张雨桐.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历史继承、理论深化与意蕴延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3]陈子飞,骆丹.新时代“三个务必”的由来、内涵及进路[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1).

[4]朱继东,李泽中.“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主要着力点[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3,(1).

[5]丁俊萍,李泽鑫.新时代“三个务必”的内涵、结构与进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

[6]张鹏虎,赵平.“三个务必”的内涵诠释、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向[J].兵团党校学报,2022,(6).

[7]王润涵,陶林.“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融入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