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题的教学”

2023-06-08 01:42张少霖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计算题笔算审题

张少霖

计算题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一大块内容,大约占整个知识考察的60%。搞好计算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才能搞好计算题的教学是老师们日思夜想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有关计算题的学习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很多学生在做计算题的过程中,总是因粗心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在计算“586+324”时,会把某些数位按减法算或计算某一位时出现计算错误;解决“196÷32”时,他可能会在笔算时变成“196÷23”或者“169÷32”等;笔算多位数的乘法时,经常会把一些进位搞错;竖式计算中,个位、十位、百位……排列不正确,时常将百位数加十位数,或千位数。时间久了,学生自己也觉得很苦恼,有时,自己明明在前一步解决问题时是正确的,却在最后功亏一篑。家长也总是纳闷,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毛病,真的那么难以改掉吗?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分析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谨在此与大家共分享。

我认为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1)把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0.96”写成“0.69”,将“783”误写成“873”等。

(2)答案抄错。如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

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如:976+199=976+200+1=1176+1=1177,计算时已经多加了1,应该减去,1学生反而又加上1了。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

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一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5、知觉—动作统合能力不足

一些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觉—动作统合能力是影响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所谓知觉—动作统合能力一般是指儿童的感觉,在接受信息之后,传达至大脑,组合成为正确信息的能力。学生数学学习时出现的许多问题,与学生的知觉—动作统合能力有关。例如,学生在纸笔任务上表现出来的错误:

时常忘记计算过程中的进位,这是因为视觉记忆受到下一步计算的干扰;

将数字抄错、遗漏和前后次序颠倒,这是由于视觉记忆、视觉分辨能力与视觉次序性记忆能力尚未充分发挥的缘故;

竖式计算中,个位、十位、百位……排列不正确,时常将百位数加十位数,或千位数。这主要是由于方向、位置、距离的处理出了问题,而这些主要涉及视觉功能、视觉协调功能与感觉动作功能三项功能的配合。

6、记忆能力不足

这里所说的“记忆”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记住一些东西”,更多的是关于“工作记忆”的能力。我们所说的短时记忆更多的是单个任务,比如记忆一个陌生电话号码和一句话。但是数学解题往往是多个简单问题组合在一起,前后联系,而学生往往在这方面存在不足,缺少暂时储存信息已备完成下一个任务的能力。

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纠正学生做计算题时出现的错误:

(1)训练“延迟满足”来达到提高注意力水平的目标。在训练初期,我和学生约好,如果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保持不走神15分钟(中间我会在课堂讨论期间问他们我刚说过什么话,来验证他们是否集中注意力),我就会带给他们一些感兴趣的科幻类杂志。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能经常持续好几天都做到初期的要求。然后,我把时间延长至25分钟;接着再过一段时间,延长至30分钟。在训练后期,我有时会“有意”带给他们奖励,学生也能自觉集中注意力。

(2)知觉—动作统合能力的培养。我利用学校的“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作为活动场所,时常在中午陪学生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感觉统合训练。例如前滚翻练习,接球与丢球的练习。跳绳是一项培养感觉动作效果比较好、也比较容易操作的项目。各种跳绳的方法,一来可以吸引他们的兴趣,二来可以培养他们的知觉统合能力和注意力水平。

(3)加强学生语音、朗读、记忆综合训练。例如:我经常要求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路;计算时说出每一步解答过程。这样有助于对声音的保存与记忆,也为他们的记忆过程增加了一个线索。而且,解读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真正认识数学、反思数学。初期的进步总是比较缓慢的,我辅以一定的运动奖励(打球),来激发他们参与训练的动力。

(4)强化审题训练,准确感知算式。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方法是:一读、二看、三想、四算。“读”是认真读题,“看”是看清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是想计算方法和顺序,“算”是想的思路进行计算。培养计算能力,首先要从感知算式入手,抓好审题的基本训练。设计计算题時,要有意创设各类题型,让学生充分感知,善于发现算式的特点,可挑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进行集中对比练习。

(5)坚持口算训练,培养记忆能力。熟练的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间或短时记忆。口算是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最好形式,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如教师口述题目,让学生听算。学生既要记忆题目,又要记忆中间过程,或者学生看卡片上的题进行视算。

搞好计算内容的教学,大力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数学教师长期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但只要我们辛勤耕耘,不断探索,勇攀高峰,我深信,我们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学生一定会在计算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

猜你喜欢
计算题笔算审题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两步计算题
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三招”学会审题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