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宽口径人才培养的GIS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3-06-09 08:39冯恒栋
大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冯恒栋

[摘 要]当前,宽口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针对GIS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分析当前国内高校GIS课程设置现状,对传统专业口径较窄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整,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宽口径培养课、实习实训课与创新实践环节为框架的宽口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此增加GIS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宽口径;人才培养;GIS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2-0127-03

当前,“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自从哈佛大学罗索夫斯基提出《核心课程报告书》(Harvard Report on the Core Curriculum)以来,就掀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国内高校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纷纷围绕宽口径人才培养的目标,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对于一些常见的专业,如土木、金融、化学、英语、电子类等,多是从学科大类角度研究宽口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或实践效果[2-6]。作为新兴的应用型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GIS)本科的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趋于多元化,单一的知识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及社会其他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既掌握GIS专業知识和技能又具备其他专业和学科的知识背景、在社会各领域适应能力较强和成长速度较快的宽口径人才成为当前GIS就业市场炙手可热的对象。而目前学界针对宽口径GIS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地理学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及课程设置等方面[7-9],对宽口径GIS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不足。本文以宽口径GIS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以完善学生的知识背景,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以期促进GIS专业本科教育的深化改革,使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一、GIS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GIS教育发展突飞猛进[10]。目前国内已有180余所本科院校开设GIS专业,其中多数是2000年以后依托本校已经开设的其他专业而增设的,其专业背景主要可以归纳为四大类:一是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依托,此类院校多为师范类的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中的师范院系;二是以测绘类专业为依托,此类院校多是传统的测绘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三是以计算机专业为依托,此类院校多是把GIS作为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来开设;四是以地质、矿业、农业、林业、海洋、规划、资源和环境等地学领域相关专业为依托,此类院校的依托专业在国内都具有较强实力。不同高校GIS专业依托背景不同、师资力量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各有特色,课程体系也随之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地理科学专业(师范)背景的GIS专业课程中测绘和计算机类的环节比较薄弱,测绘类和计算机类专业背景的GIS专业课程设置中地理学基础的课程比例偏低,农林地矿类专业背景的GIS专业课程中各自领域相关课程占比过大等。相对于就业市场对GIS专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国内高校GIS专业课程体系部分环节仍然有待完善。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其个性化培养也越来越重要,若课程体系的专业特色课程比重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充分激发,不利于提升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母系特征”浓厚的背景下,学生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就业方向局限性较大,对GIS相关行业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适应性较差,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宽口径GIS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对GIS专业人才的需求,宽口径培养的GIS专业学生应该成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地理学底蕴,掌握地理信息科学各分支领域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掌握一定的资源、环境、地质、旅游、林业、市政、规划、灾害应急管理、海洋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信息技术和测绘基本技能;具备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进行地理数据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和制图的能力;具备利用遥感技术、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决地学问题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地理学和信息技术进行GIS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逻辑思辨能力、科技实践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够在各个地学相关领域的企业、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研发等工作,或在科研机构及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宽口径人才要求学生要有厚重的专业底蕴、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有更为宽广的毕业出口。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需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增强专业底蕴

GIS专业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地理学和信息技术解决地学各个领域的问题,深厚的地理学底蕴是其以后在各个行业工作的有力支撑。因此,在设置相关课程时,要先在一年级设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GIS原理、遥感技术原理等课程,同时在后续课程中开设资源与环境、国土空间规划、农业、林业、地质、气象、海洋、旅游等地学相关领域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根据特长和兴趣选择性地深入学习。另外,要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外阅读国内外地理信息专业经典著作、最新科技期刊论文,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二)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是专业人才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适合社会需求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对GIS专业这种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来说,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更高。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是涉及专业技能的课程要保证有不低于1/4的课时用于实践操作,二是要设置一些综合实践类的实习实训课程,三是要有企业见习、企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各行业对GIS专业技能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三)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创新思维和能力也是当代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GIS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入手。课内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模式来实现,例如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改为PBL、SPOC、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专业课程实验和实习需要设置一些设计类、开放性的实践内容,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课外要鼓励学生参与发明创新、科研创新,并根据其成果赋予相应的学分,以提高学生参与创新训练的积极性。

四、宽口径GIS专业课程体系内容设置

根据宽口径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原则,结合当前高校主流的课程体系结构,本研究将GIS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以下几个部分,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一)通识教育课程

此部分课程一般由学校制定总体的培养框架,以提升学生通用知识水平和开阔学生视野。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外语类、思想政治类、语文、体育、心理健康、创业与就业指导等课程,选修课包括各学院开设的科学与创新、文学与艺术、哲学与人生、经济与社会等课程。

(二)学科基础课程

开设GIS专业所需的各门先行基础课,强化宽口径人才的知识底蕴。主要包括数学基础、地理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地理信息技术基础、测量学基础等课程。

(三)专业核心课程

此部分课程讲授GIS专业人才所需掌握的核心知识,主要包括空间分析、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IS应用与实践、GIS软件设计与开发等课程。

(四)宽口径培养课程

此部分课程为选修模块。根据GIS人才需求,基于宽口径人才培养的内涵,将课程设置为几个选修模块。第一模块为地学类课程,根据当前各个地理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引导学生进行选课,学生亦可根据学习兴趣进行选择。第二模块为GIS与遥感技术应用类课程,每门课程都能针对GIS行业当前主要应用领域的技术需求,提升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第三模块为GIS开发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开发水平,增强其在IT行业(桌面软件、网络应用、移动App等)的竞争力。第四模块为科研创新类课程,激发学生科研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基本素养。

(五)实习实训课程

此部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课外创新环节

在这一环节,主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创新成果(如学术论文发表、发明创造、各类竞赛获奖、资格证书等)以学分形式进行激励,以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作为课程体系的必要补充。

宽口径人才培养是GIS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完善的课程体系则是宽口径人才培养的主要支柱。本文根据GIS专业人才需求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通过分析当前GIS课程设置现状,对传统专业口径较窄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宽口径培养课、实习实训课与创新实践环节为框架的宽口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同时,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GIS专业课程体系的良好实施离不开两个方面的支撑:一是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须与时俱进,在提升學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二是教学管理模式要与宽口径人才培养要求相贴合,如学分制的充分实施、学生选课模式的优化等。只有多种因素协调统一,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该课程体系的作用,增强GIS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拓展学生在各领域的社会服务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莉.高校宽口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证分析: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8):62-63.

[2] 兰中仁,熊峰,吴雨珊,等.新工科背景下厚基础宽口径“大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四川大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为例[J].西部学刊,2020(17):69-73.

[3] 刘宁,漆腊应,索凯峰.打造“宽口径、全覆盖、多层次”的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64-65.

[4] 胡思前,邹新,王亚珍.地方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与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4):37-39.

[5] 包红芳,王雪玲.东北地区英语专业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16-117.

[6] 杨永.基于“行会引领”的电子类宽口径专业分类成才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21):152-154.

[7] 王永桂,王禹熹,谢渝.大类招生模式下地理学专业分流的挑战与策略: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1,30(1):42-46.

[8] 苏志华,袁焱萍,王阳,等.高等学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背景下的课程体系设置研究: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56-157.

[9] 张文婷,王天巍,包莹莹,等.大类招生背景下GIS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2):58-61.

[10] 汤国安,董有福,唐婉容,等.我国GIS专业高等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6):26-31.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