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世界

2023-06-10 09:04阿免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23年5期
关键词:钙质蛋壳蜗牛

当我阅读得越多,我对书的期待就越平常,我再不轻易指望一本书能带来认知的推倒重建,更不期盼它能拯救命运。文字之于真实的生活,总是隔着什么,就像雨水落下,即使当时一片滂沱,最后也会蒸发,了无痕迹。

这样的结论并非源自我对阅读的失望,而是我深知,阅读只是长途跋涉的开始。只有沁入生活的文字,只有与我们的经历交织的文字,才能带我们去往别处。

当翻看着《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我时时诧异于林中的奇妙事件,感叹作者精确又诗意的描述。这时,文字还只是文字。但是当我下楼散步,将目光移至落叶和土壤上时,我感到那固若金汤的认知突然就松动了一些。往后的日常里,这样的恍惚和迟疑每多一分,这思想的松动也就多一分,直到将我的生活翻新成另外的样子。

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森林”二字似有仙气,看见它就看见了绿意。我对看得见的森林着迷,自然也对看不见的森林感到好奇。如果是你,你会如何观察一片森林?是穿越它,穿过树和树的缝隙,用脚步丈量它的面积,还是选定一个圆,每日端坐凝望?我从没想过后者,但作者就以这样一种禅意且谦卑的方式,观察并记录了一个直径一米的圆圈内的森林。

森林真的比我想象中更有趣。如果此前我所关注的是庞然一体的绿,那么现在我会时刻提醒自己,那些不被“看见”的部分才是至关重要的。

看不见的,有微小且低调的植物和昆虫,以及它们的生存智慧,也有生物链上千丝万缕的联动。我在想,为什么我们会看不见那么多重要的事物?

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我们离开森林,住进钢筋水泥里太久了,很难将自己重新放在森林之中,去思考自然是什么;比如人类身体构造的局限,决定了我们对色阶、色调和光线强度的敏感远远不及鸟类,也不及植物。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我们忘了森林是那么活生生的存在,我们自以为知道一点的“科学知识和规律”,泯灭了更为重要的好奇心。

我在阅读中无数次与一些“知识点”重逢,从前它们在教科书里毫无生机,如今却熠熠生辉。线粒体有了它自己的故事,植物竟懂得在冷暖变化中控制自己的蒸腾作用,根系与真菌互助并形成巨大的通信网络……一切都变得有趣起来。

当然,这得益于作者专业又浪漫的描述,但这难道不是自然该有的样子吗?我们和自然的关系,应该始终保持亲近与好奇才对啊!

我惋惜自己在年少时一叶障目,只背了知识点,错失乐趣。可是转念一想,正是此刻深切的惋惜,才让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和未固化的大人去阅读,去和自然重新认识。

重新认识我们的自然吧,仰头看树冠间的光斑,也关切脚下的落叶以及土壤中的黑暗。感谢落叶层里看不见的真菌和爬虫,也感谢土壤消化了所有的死亡,感谢它蕴藏的所有生的力量。

当我在淋浴房里感受水的流动时,我会想,我们原来是一条鱼呢,我相信我们身上还有属于鱼的部分。当我恐惧分离时,我会想起蜗牛和鸟的故事,雌鸟吞下蜗牛,蜗牛壳的钙质分解进入血液,附着在鸟卵上形成蛋壳,雏鸟在蛋壳中汲取钙质转变成骨骼,然后,随着鸟的陨落,钙质重新回到大地。或许,没有绝对的分离,也没有绝对的消失,一切都將回归土壤,滋养其他生物。

如果你能从这样一些看似零散的观察中洞见生命的真相,你会被感动的——你看到了,融合比分散更多,流动比停滞更多,森林作为自然的一个缩影,展示出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

通过看见那看不见的部分,我才看见了一个作为整体的世界,看见了作为世界的一部分的“我”,它包含着所有生物都有的融合与流动,表达着我们共享的智慧与命运。

阿免

定居在南方小镇,一个留短发的普通90后,目前是普通的公司职员,也是一名长大了的儿童。12岁开始写诗,但绘画涂鸦的年份无从考证,始终热爱以诗人和画家的方式表达自我,擅长通过想象力、文字和图案将平凡日常变得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钙质蛋壳蜗牛
蛋壳变变变
神奇的小蛋壳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补钙不补镁 当心肾结石
警惕可乐——碳酸饮料对人体钙质流失的影响
蜗牛
蛋壳与拱桥